資源簡介 浙江省衢州市教學聯盟體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教學診斷試卷一、單項選擇題(共25題,每題2分,共5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擇。)1.(2022七上·衢州期中)從地圖的要素上來看,下圖缺少的是( )A.方向 B.比例尺 C.注記 D.圖例【答案】B【知識點】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解析】【分析】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沒有比例尺。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中方向的判讀一般采用以下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經緯網。根據圖中給出的方向,即可判斷區某地需要朝那個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2.(2022七上·衢州期中)疫情期間為保障群眾生命安全,各社區居委會在業主群以及社區公告欄發布《疫情期間社區居民守則》,這反映了社區的( )A.政治功能 B.管理功能 C.經濟功能 D.文化功能【答案】B【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社區居委會在業主群以及社區公告欄發布《疫情期間社區居民守則》,這反映了社區的管理功能。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社區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區政治功能包括選舉、落實政策等;經濟功能包括社區工廠,超市等;社區文化功能包括文體活動、娛樂活動等;社區管理功能包括組織社區居民進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區衛生、社會保障、文化、計生和治安等各項管理。3.(2022七上·衢州期中)今年開學,小明去新疆上大學,給同學們帶去了衢州的特產,并且決定大學畢業后留在新疆支教兩年。材料依次體現了區域間的( )A.人才交流、物產交流、文化交流B.信息交流、經濟交流、文化交流C.文化交流、物產交流、人才交流D.物產交流、經濟交流、人才交流【答案】C【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 小明去新疆上大學 ”屬于文化交流;②“ 小明給同學們帶去了衢州的特產 ”屬于物產交流;③“ 小明決定大學畢業后留在新疆支教兩年 ”屬于人才交流。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4.(2022七上·衢州期中)下列關于城市聚落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人口少,聚落規模小②與鄉村相比,綠地面積比重大③高樓林立,交通網絡縱橫交錯④居民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城市聚落,①人口少,聚落規模小,錯誤;②與鄉村相比,綠地面積比重大,錯誤;③高樓林立,交通網絡縱橫交錯,正確;④居民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景觀的主要差異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觀:鄉村聚落,農田遍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城市聚落高樓林立,環境污染較重。②人口:鄉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③公共設施:鄉村聚落交通不便,類型單一,數量少;城市聚落交通便利,類型齊全,數量多。5.(2019七上·柯橋月考)下列四圖的圖幅相同,但比例尺不同,其中甲村和乙村實地距離最近的一幅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圖幅大小相同的地圖,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兩地的實地距離越短;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兩地的實地距離越長。比例尺是個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四幅圖中,A圖比例尺最大,甲村和乙村實地距離最近。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是對,主要考查學生對比例尺大小的比較。6.(2022七上·衢州期中)下列對地形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丘陵起伏不大,邊緣陡峭 B.地面廣闊平坦的一定是平原C.盆地中間高四周低 D.峰巒起伏,坡度陡峻的是山地【答案】D【知識點】地形的種類和特點【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丘陵起伏不大,邊緣陡峭,錯誤,應該是 高原。地面廣闊平坦的一定是平原,錯誤,有可能是高原。盆地中間高四周低,錯誤,應該是中間低四周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的是山地,正確。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人們通常把陸地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是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崎嶇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繞,中部相對低平。7.一艘油輪正航行在這樣的地方:北側是北半球,南側是南半球,西側是西半球,東側是東半球,該油輪所在的位置是下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知識點】經緯網【解析】【分析】向北增大是北緯,向南增大是南緯,向東增大是東經,向西增大是西經。可以判斷出本圖緯度是南緯度和北緯度,經度是西經度。可以確定①②③④點的地理坐標,其中,①②東側以東是東半球,①②西側是西半球,排除③④。符合南北半球的分界線的點是①,即是在赤道上,排除②。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是以30度和60度為界,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2022七上·衢州期中)讀圖《某大洲沿23.5°S的地形剖面示意圖》,回答下列小題。8.甲水域是(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9.該大洲內流量最大的河流和最大的平原分別是( )A.亞馬孫河、亞馬孫平原 B.尼羅河、亞馬孫平原C.黃河、東北平原 D.亞馬孫河、東歐平原【答案】8.D9.A【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主要河流與湖泊名稱與特點【解析】【點評】亞馬孫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亞馬孫河中下游,介于圭亞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間,西接安第斯山,東濱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和玻利維亞四國領土,面積達560萬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內220多萬平方千米,約占該國領土1/3),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沖積平原。8.根據圖中信息可知,該大洲的南美洲,甲水域是太平洋,乙水域是大西洋。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9.根據給出的大洲地形剖面圖,結合圖中文字,可以得出該大洲是南美洲。該大洲內流量最大的河流是亞馬孫河,最大的平原是 亞馬孫平原。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10.(2022七上·衢州期中)英國的Tony同學計劃暑假去地中海沿岸的羅馬旅游,下列能反映羅馬氣候特點的是( )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分析可知,A是熱帶雨林氣候,B是地中海氣候,C是熱帶草原氣候,D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屬于地中海氣候,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在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一般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據規律“以溫定帶,以水定型”進一步確定其氣候類型。11.(2022七上·衢州期中)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海拔:米),位于山脊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根據所給的等高線地形圖分析可知,甲地的等高線凸向數值低的方向,說明是山脊。乙地位于等高線對稱處,說明是鞍部。丙地等高線凸向數值高的方向,說明是山谷。丁地等高線最高,處于山頂。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12.(2022七上·衢州期中)下列建筑分別代表的宗教是( )A.伊斯蘭教、佛教、督教教 B.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C.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D.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答案】C【知識點】各大宗教特色【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 世界上現有將近半數的人信仰宗教,宗教建筑物各有特色,金碧輝煌的佛教廟宇,高高聳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基督教的代表建筑是教堂,其頂端有十字 架;伊斯蘭教的代表建筑是清真寺,多有圓 形穹頂,頂端有月牙標志;佛教的代表建筑 是佛塔或寺廟。13.(2022七上·衢州期中)右圖中美國和加拿大國界是以( )A.河流為界 B.山脈為界 C.經線為界 D.緯線為界【答案】D【知識點】國界的劃分【解析】【分析】 世界上國家與國家的界線一般由自然界的一些東西來進行分界。比如:山脈、河流等。在古代,這些都是人類的大障礙,很難逾越的,所以兩軍就在大山大河邊對峙,慢的,國界也就確定下來了 。根據題意, 右圖中美國和加拿大國界是以緯線為界。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美國和加拿大間的一部分邊界(西段)采用北緯49度線為分界線。由于美加關系良好,現在這條邊界線已成為全球最長的不設防邊界。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安大略、伊利、休倫和蘇必利爾等湖的水域分界線,是根據1909年英、美簽訂的《關于美、加界水問題的條約》確定的(五大湖中的密歇根湖全部屬于美國,其他四湖為界湖)。(2022七上·衢州期中)讀右圖,完成第下列小題。14.關于圖中大洋的表述正確的是( )A.①是面積最小的大洋 B.②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洋C.②是輪廓呈S形的大洋 D.③是都在西半球的大洋15.關于圖中大洲的表述正確的是( )A.a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 B.de大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C.b大洲瀕臨北冰洋和太平洋 D.按面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是acdebf【答案】14.C15.D【知識點】大洲和大洋【解析】【點評】各大洲之間往往以山脈、河流、湖泊、運河、海峽等地理事物為分界線。蘇伊士運河是非洲與亞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是亞洲與歐洲分界線;白令海峽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是德雷克海峽;直布羅陀海峽是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14.根據圖中信息可知,①是太平洋,它是面積最大的大洋;②是大西洋,是輪廓呈S形的大洋;③是印度洋,都在東半球的大洋;四大洋中,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洋。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15.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是亞洲,b是歐洲,c是非洲,d是北美洲,e是南美洲,f是大洋洲。給出的這些大洲中,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歐洲瀕臨北冰洋和大西洋,南極洲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按面積大小順序排列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16.(2022七上·衢州期中)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依據。右圖所示為根據化石復原的遠古人類頭像,這種遠古人類生活在距今約( )A.170萬年 B.70萬-20萬 C.7000年 D.3萬年【答案】D【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解析】【分析】題干中的圖片是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山頂洞人生活在距今約3萬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頂洞穴里,他們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經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A項170萬年前生活著元謀人,不符合題意;B項70萬-20萬年前生活著北京人,不符合題意;C項7000年前生活著河姆渡居民,不符合題意;D項3萬年前生活著山頂洞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山頂洞人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識記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準確識圖。17.(2022七上·衢州期中)穿越時空隧道,元謀人、北京人在各自介紹自己的情況,其中說法與史實不符的是( )A.元謀人甲:我是目前中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古人類B.元謀人乙:我因發現于云南元謀而得名C.北京人甲:我的模樣已經和現代人基本相同D.北京人乙:我已經學會使用火,并能長時間保存火種【答案】C【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額低平,眉骨粗大,顴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等。距今約3萬年的山頂洞人,模樣和現代人基本相同,具有現代人特征。ABD三項與史實相符,不符合題意;C項北京人甲:我的模樣已經和現代人基本相同與史實不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元謀人和北京人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準確識記元謀人和北京人是解題的關鍵。18.(2022七上·衢州期中)炎黃子孫不忘本,兩岸和平一家親。山岳巍巍,河海蕩蕩,緬懷祖德,永矢弗忘!海外華人常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是因為( )A.他們屬于黃皮膚B.是從中國大陸移民的人C.中華民族的主體是由炎黃部落聯盟發展而來的D.全部是黃帝和炎帝的后代【答案】C【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解析】【分析】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合以后,在中原地區不斷繁衍,形成了華夏族的主體,就是漢族的前身,炎帝和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中華民族的主體是由炎黃部落聯盟發展而來的是海外華人常稱自己為“炎黃子孫”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炎帝和黃帝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記華夏民族的形成過程。19.(2022七上·衢州期中)考古學者發現的古人類遺址中,河姆渡遺址位于下圖中的( )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解析】【分析】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位于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寧波余姚市河姆渡鎮,在長江下游的長江口。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即河姆渡遺址的位置,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河姆渡人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識圖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0.(2022七上·衢州期中)浙江紹興建有一座著名的大禹陵,人們為大禹建陵主要是紀念他( )A.治理水患,造福人類 B.品德高尚,讓位給堯C.建造宮室,制作衣裳 D.發明文字,教民農耕【答案】A【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解析】【分析】相傳大禹治水非常辛苦,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治水成功。故為大禹建陵主要是紀念他治理水患,造福人類。故大禹至今仍受到人們的尊敬,主要是因為他是古代的治水英雄。A項治理水患,造福人類是人們為大禹建陵紀念的原因,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大禹治水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知道大禹治水非常辛苦,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治水成功。21.(2022七上·衢州期中)《史記》記載:“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后,姓姒氏。”材料反映的史實標志著( )A.禪讓制的確立 B.郡縣制的確立C.華夏族的形成 D.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答案】D【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禹建立了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ABC三項均和題干信息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是材料反映的史實的意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夏朝的建立,要求具備正確解讀題干信息和知識的識記能力。22.(2022七上·衢州期中)西周初年,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諸侯國,形成了“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的統治格局。由此,周王朝確立的社會等級制度是( )A.禪讓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科舉制【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西周初年,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諸侯國,形成了“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的統治格局。由此,周王朝確立的社會等級制度是分封制。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西周實行分封制。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分封制是周王朝確立的社會等級制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3.(2022七上·衢州期中)它集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于一體,充分發揮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2200多年來,一直發揮著巨大作用,這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該水利工程是( )A.靈渠 B.都江堰 C.大運河 D.三峽工程【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都江堰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組成,它是一項綜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至今仍然發揮著分洪、灌溉和運輸的作用。兩千多年來,一直造福人民。都江堰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都江堰和題干描述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都江堰的識記能力。重點掌握都江堰的修建以及影響。24.(2022七上·衢州期中)下圖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數量變化示意圖。據此可知,當時( )A.和平和發展成為時代主流 B.郡縣制會必然取代分封制C.戰爭不斷,統一趨勢加強 D.王室地位上升,諸侯崛起【答案】C【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動蕩,大國兼并小國,兼并戰爭不斷,而材料中的圖表,諸侯國的數量在不斷的減少,正是兼并造成的,圖片說明社會動蕩,兼并戰爭不斷,統一趨勢加強。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戰爭不斷,統一趨勢加強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爭霸和戰國紛爭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25.(2022七上·衢州期中)“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高,我無欲而民自樸”。主張“無為而治”思想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答案】A【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A項老子主張“無為而治”,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老子的思想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老子的歷史貢獻和思想特點。二、非選擇題(本題有五大題,共50分。)26.(2022七上·衢州期中)讀我國東南某地等高線圖和剖面圖,完成下列問題。(1)此圖用什么方法來辨別方向 ,流經乙村的河流流向為 量得甲丁兩村莊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則實際距離是 米。(2)某野外活動小組想找一處地方練習攀巖,可以考慮圖中 處。(填①或②)乙村所處的地形部位為 。圖中最高的山頂的海拔范圍是 米。(3)能反映圖中沿25°N線地形剖面的是 圖。(填A或B)(4)甲乙丙丁四個聚落中,最有可能發展成小城鎮的是 ,請說明理由 。【答案】(1)經緯網定向法;自西北向東南流;1000(2)②;山谷;600-700米(3)A(4)甲;地勢平坦; 水源充足(靠近河流); 交通方便【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中呈現25°N,表示是緯線,此圖用經緯網定向法來辨別方向。根據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的凸向相反,流經乙村的河流流向為自西北向東南流。根據圖中給出的比例尺,量得甲丁兩村莊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則實際距離是1000米。(2)、某野外活動小組想找一處地方練習攀巖,可以考慮圖中②處。理由是該處等高線重疊,說明是陡崖,適合攀巖。乙村所處的地形部位為山谷,乙處等高線凸向高處,說明是山谷。圖中最高的山頂的海拔范圍是600-700米。(3)、能反映圖中沿25°N線地形剖面的是A圖。(填A或B)(4)、甲乙丙丁四個聚落中,最有可能發展成小城鎮的是甲,請說明理由是該地地勢平坦; 水源充足(靠近河流); 交通方便。【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27.(2022七上·衢州期中)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有約200個國家參會,共商全球氣候面臨的嚴峻問題。請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1)會議舉行地Y國英國按照歐洲分區屬于 ,該國人種是 ,信仰的宗教是 ,所使用的 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2)B國美國屬于 (根據發展水平的差異判斷),所在的大洲是 ,該洲與C洲的分界線是 ,B國總統拜登乘專機參加氣候大會,飛越的D洋是 。(3)參會國中國屬于的大洲是 (填字母),該大洲的地勢特點為 。【答案】(1)西歐;白種人;基督教;英語(2)發達國家;北美洲;巴拿馬運河;大西洋(3)A;中間高,四周低【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語言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是亞洲,B是美國,C是南美洲,D是大西洋,E是太平洋,Y國是英國。英國按照歐洲分區屬于西歐,該國人種是白色人種,信仰的宗教是基督教,所使用的語言是英語,它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是亞洲,B是美國,C是南美洲,D是大西洋,E是太平洋,Y國是英國。B國是美國屬于發達國家,所在的大洲是北美洲,該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B國總統拜登乘專機參加氣候大會,飛越的D洋是大西洋。(3)、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是亞洲,B是美國,C是南美洲,D是大西洋,E是太平洋,Y國是英國。參會國中國屬于的大洲是A(填字母),該大洲的地勢特點為中間高,四周低。【點評】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個大塊和許多小塊,面積較大的陸地叫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分別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三面環水,一面與陸地相連的部分稱為半島。地球上,廣闊的海洋彼此相通,連為一體。習慣上人們把大洋分為四大部分,分別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8.(2022七上·衢州期中)【實戰經緯網】(1)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南半球的是點 ;在北半球的是 點,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東半球的是 點。(2)上述各點中位于北溫帶的是 點,位于低緯度的是 點。(3)寫出A點的經緯度 ,C點的經緯度 。(4)A點在B點的 方向,B點在C點的 方向。兩位同學分別從A,C兩點沿各自的經線一直往北走,能在北極會合嗎? 【答案】(1)B;A;C(2)A;C(3)40°N,0°;20°S,20°E(4)東北;西南;能【知識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經緯網【解析】【分析】(1)、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南半球的是點B;在北半球的是A點,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東半球的是C點。(2)、上述各點中位于北溫帶的是A點,位于低緯度的是C點。(3)、寫出A點的經緯度(40°N,0°),C點的經緯度(20°S,20°E)。(4)、本題采用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A點在B點的東北方向,B點在C點的西南方向。兩位同學分別從A,C兩點沿各自的經線一直往北走,能在北極會合。理由是所有的經線都相交于南北極點。【點評】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是以30度和60度為界,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29.(2022七上·衢州期中)學習歷史要注重史料實證,讓我們追尋歷史足跡,完成下面問題。【史料追尋歷史史實】材料一:圖片一 圖片二 圖片三 圖片四示例:圖一說明半坡人已經能種植粟。【史料研讀歷史史實】材料二:圖 A 圖 B【史料驗證歷史論點】(1)根據以上“圖一”的示例,結合材料一的實物史料,完成其它三幅圖的推論。(2)圖A和圖B分別是哪個早期先民的房屋?房屋樣式分別是什么 造成它們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綜合上述史料你能得出什么歷史結論?【答案】(1)圖二說明河姆渡人已經能栽種水稻;圖三說明當時的先民能制造磨制石器;圖四說明河姆渡人飼養豬或會制作陶器。(2)圖A:河姆渡人;干欄式建筑;B:半坡人,半地穴式圓形房屋;自然環境的不同。(3)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標志著原始農業的興起和發展。【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1)圖二稻谷說明河姆渡人已經能栽種水稻;圖三石器說明當時的先民能制造磨制石器;圖四黑陶豬紋缽說明河姆渡人飼養豬或會制作陶器。(2)結合圖片中兩個房屋的樣子可以判斷:A房屋的下面是由許多木樁做為支柱,但是留有空間,上面是人居住生活的房間,下面可以飼養家畜等,這是長江流域河姆渡人的干欄式房屋;B房屋房頂較尖,整個房屋有一部分還深入到地下,這是黃河流域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長江流域,地勢低洼,潮濕溫熱,而半坡居民生活在黃河流域,氣候較寒冷,干旱,風沙大等。因此兩個原始居民房屋、農作物等不同的原因是:地理、氣候不同(自然環境不同)。(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標志著原始農業的興起和發展。故答案為:(1)圖二說明河姆渡人已經能栽種水稻;圖三說明當時的先民能制造磨制石器;圖四說明河姆渡人飼養豬或會制作陶器。(2)圖A:河姆渡人;干欄式建筑;B:半坡人,半地穴式圓形房屋;自然環境的不同。(3)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標志著原始農業的興起和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生活狀況。要求具備比較分析歸納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30.(2022七上·衢州期中)某興趣小組進行主題為“大變革時代”的探究,請同學們一同參與吧。【思維導圖】材料一:【史料收集】材料二:商鞅變法明確規定:“僇力本業(努力搞好農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徭役)。”……極大地調動了民眾務農和作戰的積極性。——劉玉峰《商鞅變法農戰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歷史探究】十年之后:行法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二十年之后:車裂商君……遂滅商君之家百年后:長平之戰,坑趙卒四十萬,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滅周,遷九鼎于咸陽。百三十年后:六王畢,四海一【以古鑒今】(1)將材料一思維導圖中的A、B、C空格處補充完整。(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商鞅變法“調動了民眾務農……積極性”這是基于變法中哪一措施的實施。(3)商鞅變法是成功還是失敗?為什么?(4)商鞅變法對我國改革有什么啟示?【答案】(1)A:鐵制農具B:新興地主;C:商鞅(2)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成功;商鞅變法使秦國實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4)我們應該堅持改革開放,順應時代潮流,堅持依法治國。改革推動社會發展,要堅持改革創新等。【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1)春秋以來,由于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一些奴隸主將新開墾田地變成私田并出租,奴隸主轉化為封建地主,租種地主土地的人,變成農民。到了戰國時期,新興的地主階級為了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先后在各國掀起變法運動。以秦國的商鞅變法效果最顯著,通過變法,封建制度確立起來了。(2)商鞅變法規定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3)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4)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們應該堅持改革開放,順應時代潮流,強化以法治國等。故答案為:(1)A:鐵制農具B:新興地主;C:商鞅。(2)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成功;商鞅變法使秦國實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4)我們應該堅持改革開放,順應時代潮流,堅持依法治國。改革推動社會發展,要堅持改革創新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發展,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發展,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1 / 1浙江省衢州市教學聯盟體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教學診斷試卷一、單項選擇題(共25題,每題2分,共5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擇。)1.(2022七上·衢州期中)從地圖的要素上來看,下圖缺少的是( )A.方向 B.比例尺 C.注記 D.圖例2.(2022七上·衢州期中)疫情期間為保障群眾生命安全,各社區居委會在業主群以及社區公告欄發布《疫情期間社區居民守則》,這反映了社區的( )A.政治功能 B.管理功能 C.經濟功能 D.文化功能3.(2022七上·衢州期中)今年開學,小明去新疆上大學,給同學們帶去了衢州的特產,并且決定大學畢業后留在新疆支教兩年。材料依次體現了區域間的( )A.人才交流、物產交流、文化交流B.信息交流、經濟交流、文化交流C.文化交流、物產交流、人才交流D.物產交流、經濟交流、人才交流4.(2022七上·衢州期中)下列關于城市聚落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人口少,聚落規模小②與鄉村相比,綠地面積比重大③高樓林立,交通網絡縱橫交錯④居民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19七上·柯橋月考)下列四圖的圖幅相同,但比例尺不同,其中甲村和乙村實地距離最近的一幅是( )A. B.C. D.6.(2022七上·衢州期中)下列對地形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丘陵起伏不大,邊緣陡峭 B.地面廣闊平坦的一定是平原C.盆地中間高四周低 D.峰巒起伏,坡度陡峻的是山地7.一艘油輪正航行在這樣的地方:北側是北半球,南側是南半球,西側是西半球,東側是東半球,該油輪所在的位置是下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2022七上·衢州期中)讀圖《某大洲沿23.5°S的地形剖面示意圖》,回答下列小題。8.甲水域是(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9.該大洲內流量最大的河流和最大的平原分別是( )A.亞馬孫河、亞馬孫平原 B.尼羅河、亞馬孫平原C.黃河、東北平原 D.亞馬孫河、東歐平原10.(2022七上·衢州期中)英國的Tony同學計劃暑假去地中海沿岸的羅馬旅游,下列能反映羅馬氣候特點的是( )A.A B.B C.C D.D11.(2022七上·衢州期中)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海拔:米),位于山脊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2.(2022七上·衢州期中)下列建筑分別代表的宗教是( )A.伊斯蘭教、佛教、督教教 B.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C.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D.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13.(2022七上·衢州期中)右圖中美國和加拿大國界是以( )A.河流為界 B.山脈為界 C.經線為界 D.緯線為界(2022七上·衢州期中)讀右圖,完成第下列小題。14.關于圖中大洋的表述正確的是( )A.①是面積最小的大洋 B.②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洋C.②是輪廓呈S形的大洋 D.③是都在西半球的大洋15.關于圖中大洲的表述正確的是( )A.a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 B.de大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C.b大洲瀕臨北冰洋和太平洋 D.按面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是acdebf16.(2022七上·衢州期中)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依據。右圖所示為根據化石復原的遠古人類頭像,這種遠古人類生活在距今約( )A.170萬年 B.70萬-20萬 C.7000年 D.3萬年17.(2022七上·衢州期中)穿越時空隧道,元謀人、北京人在各自介紹自己的情況,其中說法與史實不符的是( )A.元謀人甲:我是目前中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古人類B.元謀人乙:我因發現于云南元謀而得名C.北京人甲:我的模樣已經和現代人基本相同D.北京人乙:我已經學會使用火,并能長時間保存火種18.(2022七上·衢州期中)炎黃子孫不忘本,兩岸和平一家親。山岳巍巍,河海蕩蕩,緬懷祖德,永矢弗忘!海外華人常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是因為( )A.他們屬于黃皮膚B.是從中國大陸移民的人C.中華民族的主體是由炎黃部落聯盟發展而來的D.全部是黃帝和炎帝的后代19.(2022七上·衢州期中)考古學者發現的古人類遺址中,河姆渡遺址位于下圖中的( )A.A B.B C.C D.D20.(2022七上·衢州期中)浙江紹興建有一座著名的大禹陵,人們為大禹建陵主要是紀念他( )A.治理水患,造福人類 B.品德高尚,讓位給堯C.建造宮室,制作衣裳 D.發明文字,教民農耕21.(2022七上·衢州期中)《史記》記載:“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后,姓姒氏。”材料反映的史實標志著( )A.禪讓制的確立 B.郡縣制的確立C.華夏族的形成 D.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22.(2022七上·衢州期中)西周初年,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諸侯國,形成了“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的統治格局。由此,周王朝確立的社會等級制度是( )A.禪讓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科舉制23.(2022七上·衢州期中)它集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于一體,充分發揮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2200多年來,一直發揮著巨大作用,這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該水利工程是( )A.靈渠 B.都江堰 C.大運河 D.三峽工程24.(2022七上·衢州期中)下圖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數量變化示意圖。據此可知,當時( )A.和平和發展成為時代主流 B.郡縣制會必然取代分封制C.戰爭不斷,統一趨勢加強 D.王室地位上升,諸侯崛起25.(2022七上·衢州期中)“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高,我無欲而民自樸”。主張“無為而治”思想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二、非選擇題(本題有五大題,共50分。)26.(2022七上·衢州期中)讀我國東南某地等高線圖和剖面圖,完成下列問題。(1)此圖用什么方法來辨別方向 ,流經乙村的河流流向為 量得甲丁兩村莊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則實際距離是 米。(2)某野外活動小組想找一處地方練習攀巖,可以考慮圖中 處。(填①或②)乙村所處的地形部位為 。圖中最高的山頂的海拔范圍是 米。(3)能反映圖中沿25°N線地形剖面的是 圖。(填A或B)(4)甲乙丙丁四個聚落中,最有可能發展成小城鎮的是 ,請說明理由 。27.(2022七上·衢州期中)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有約200個國家參會,共商全球氣候面臨的嚴峻問題。請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1)會議舉行地Y國英國按照歐洲分區屬于 ,該國人種是 ,信仰的宗教是 ,所使用的 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2)B國美國屬于 (根據發展水平的差異判斷),所在的大洲是 ,該洲與C洲的分界線是 ,B國總統拜登乘專機參加氣候大會,飛越的D洋是 。(3)參會國中國屬于的大洲是 (填字母),該大洲的地勢特點為 。28.(2022七上·衢州期中)【實戰經緯網】(1)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南半球的是點 ;在北半球的是 點,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東半球的是 點。(2)上述各點中位于北溫帶的是 點,位于低緯度的是 點。(3)寫出A點的經緯度 ,C點的經緯度 。(4)A點在B點的 方向,B點在C點的 方向。兩位同學分別從A,C兩點沿各自的經線一直往北走,能在北極會合嗎? 29.(2022七上·衢州期中)學習歷史要注重史料實證,讓我們追尋歷史足跡,完成下面問題。【史料追尋歷史史實】材料一:圖片一 圖片二 圖片三 圖片四示例:圖一說明半坡人已經能種植粟。【史料研讀歷史史實】材料二:圖 A 圖 B【史料驗證歷史論點】(1)根據以上“圖一”的示例,結合材料一的實物史料,完成其它三幅圖的推論。(2)圖A和圖B分別是哪個早期先民的房屋?房屋樣式分別是什么 造成它們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綜合上述史料你能得出什么歷史結論?30.(2022七上·衢州期中)某興趣小組進行主題為“大變革時代”的探究,請同學們一同參與吧。【思維導圖】材料一:【史料收集】材料二:商鞅變法明確規定:“僇力本業(努力搞好農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徭役)。”……極大地調動了民眾務農和作戰的積極性。——劉玉峰《商鞅變法農戰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歷史探究】十年之后:行法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二十年之后:車裂商君……遂滅商君之家百年后:長平之戰,坑趙卒四十萬,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滅周,遷九鼎于咸陽。百三十年后:六王畢,四海一【以古鑒今】(1)將材料一思維導圖中的A、B、C空格處補充完整。(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商鞅變法“調動了民眾務農……積極性”這是基于變法中哪一措施的實施。(3)商鞅變法是成功還是失敗?為什么?(4)商鞅變法對我國改革有什么啟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解析】【分析】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沒有比例尺。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中方向的判讀一般采用以下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經緯網。根據圖中給出的方向,即可判斷區某地需要朝那個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2.【答案】B【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社區居委會在業主群以及社區公告欄發布《疫情期間社區居民守則》,這反映了社區的管理功能。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社區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區政治功能包括選舉、落實政策等;經濟功能包括社區工廠,超市等;社區文化功能包括文體活動、娛樂活動等;社區管理功能包括組織社區居民進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區衛生、社會保障、文化、計生和治安等各項管理。3.【答案】C【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 小明去新疆上大學 ”屬于文化交流;②“ 小明給同學們帶去了衢州的特產 ”屬于物產交流;③“ 小明決定大學畢業后留在新疆支教兩年 ”屬于人才交流。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4.【答案】D【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城市聚落,①人口少,聚落規模小,錯誤;②與鄉村相比,綠地面積比重大,錯誤;③高樓林立,交通網絡縱橫交錯,正確;④居民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景觀的主要差異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觀:鄉村聚落,農田遍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城市聚落高樓林立,環境污染較重。②人口:鄉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③公共設施:鄉村聚落交通不便,類型單一,數量少;城市聚落交通便利,類型齊全,數量多。5.【答案】A【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圖幅大小相同的地圖,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兩地的實地距離越短;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兩地的實地距離越長。比例尺是個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四幅圖中,A圖比例尺最大,甲村和乙村實地距離最近。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是對,主要考查學生對比例尺大小的比較。6.【答案】D【知識點】地形的種類和特點【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丘陵起伏不大,邊緣陡峭,錯誤,應該是 高原。地面廣闊平坦的一定是平原,錯誤,有可能是高原。盆地中間高四周低,錯誤,應該是中間低四周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的是山地,正確。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人們通常把陸地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是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崎嶇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繞,中部相對低平。7.【答案】A【知識點】經緯網【解析】【分析】向北增大是北緯,向南增大是南緯,向東增大是東經,向西增大是西經。可以判斷出本圖緯度是南緯度和北緯度,經度是西經度。可以確定①②③④點的地理坐標,其中,①②東側以東是東半球,①②西側是西半球,排除③④。符合南北半球的分界線的點是①,即是在赤道上,排除②。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是以30度和60度為界,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答案】8.D9.A【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主要河流與湖泊名稱與特點【解析】【點評】亞馬孫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亞馬孫河中下游,介于圭亞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間,西接安第斯山,東濱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和玻利維亞四國領土,面積達560萬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內220多萬平方千米,約占該國領土1/3),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沖積平原。8.根據圖中信息可知,該大洲的南美洲,甲水域是太平洋,乙水域是大西洋。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9.根據給出的大洲地形剖面圖,結合圖中文字,可以得出該大洲是南美洲。該大洲內流量最大的河流是亞馬孫河,最大的平原是 亞馬孫平原。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10.【答案】B【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分析可知,A是熱帶雨林氣候,B是地中海氣候,C是熱帶草原氣候,D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屬于地中海氣候,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在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一般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據規律“以溫定帶,以水定型”進一步確定其氣候類型。11.【答案】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根據所給的等高線地形圖分析可知,甲地的等高線凸向數值低的方向,說明是山脊。乙地位于等高線對稱處,說明是鞍部。丙地等高線凸向數值高的方向,說明是山谷。丁地等高線最高,處于山頂。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12.【答案】C【知識點】各大宗教特色【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 世界上現有將近半數的人信仰宗教,宗教建筑物各有特色,金碧輝煌的佛教廟宇,高高聳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基督教的代表建筑是教堂,其頂端有十字 架;伊斯蘭教的代表建筑是清真寺,多有圓 形穹頂,頂端有月牙標志;佛教的代表建筑 是佛塔或寺廟。13.【答案】D【知識點】國界的劃分【解析】【分析】 世界上國家與國家的界線一般由自然界的一些東西來進行分界。比如:山脈、河流等。在古代,這些都是人類的大障礙,很難逾越的,所以兩軍就在大山大河邊對峙,慢的,國界也就確定下來了 。根據題意, 右圖中美國和加拿大國界是以緯線為界。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美國和加拿大間的一部分邊界(西段)采用北緯49度線為分界線。由于美加關系良好,現在這條邊界線已成為全球最長的不設防邊界。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安大略、伊利、休倫和蘇必利爾等湖的水域分界線,是根據1909年英、美簽訂的《關于美、加界水問題的條約》確定的(五大湖中的密歇根湖全部屬于美國,其他四湖為界湖)。【答案】14.C15.D【知識點】大洲和大洋【解析】【點評】各大洲之間往往以山脈、河流、湖泊、運河、海峽等地理事物為分界線。蘇伊士運河是非洲與亞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是亞洲與歐洲分界線;白令海峽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是德雷克海峽;直布羅陀海峽是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14.根據圖中信息可知,①是太平洋,它是面積最大的大洋;②是大西洋,是輪廓呈S形的大洋;③是印度洋,都在東半球的大洋;四大洋中,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洋。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15.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是亞洲,b是歐洲,c是非洲,d是北美洲,e是南美洲,f是大洋洲。給出的這些大洲中,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歐洲瀕臨北冰洋和大西洋,南極洲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按面積大小順序排列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16.【答案】D【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解析】【分析】題干中的圖片是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山頂洞人生活在距今約3萬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頂洞穴里,他們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經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A項170萬年前生活著元謀人,不符合題意;B項70萬-20萬年前生活著北京人,不符合題意;C項7000年前生活著河姆渡居民,不符合題意;D項3萬年前生活著山頂洞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山頂洞人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識記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準確識圖。17.【答案】C【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額低平,眉骨粗大,顴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等。距今約3萬年的山頂洞人,模樣和現代人基本相同,具有現代人特征。ABD三項與史實相符,不符合題意;C項北京人甲:我的模樣已經和現代人基本相同與史實不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元謀人和北京人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準確識記元謀人和北京人是解題的關鍵。18.【答案】C【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解析】【分析】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合以后,在中原地區不斷繁衍,形成了華夏族的主體,就是漢族的前身,炎帝和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中華民族的主體是由炎黃部落聯盟發展而來的是海外華人常稱自己為“炎黃子孫”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炎帝和黃帝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記華夏民族的形成過程。19.【答案】C【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解析】【分析】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位于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寧波余姚市河姆渡鎮,在長江下游的長江口。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即河姆渡遺址的位置,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河姆渡人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識圖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0.【答案】A【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解析】【分析】相傳大禹治水非常辛苦,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治水成功。故為大禹建陵主要是紀念他治理水患,造福人類。故大禹至今仍受到人們的尊敬,主要是因為他是古代的治水英雄。A項治理水患,造福人類是人們為大禹建陵紀念的原因,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大禹治水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知道大禹治水非常辛苦,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治水成功。21.【答案】D【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禹建立了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ABC三項均和題干信息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是材料反映的史實的意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夏朝的建立,要求具備正確解讀題干信息和知識的識記能力。22.【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西周初年,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諸侯國,形成了“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的統治格局。由此,周王朝確立的社會等級制度是分封制。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西周實行分封制。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分封制是周王朝確立的社會等級制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3.【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都江堰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組成,它是一項綜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至今仍然發揮著分洪、灌溉和運輸的作用。兩千多年來,一直造福人民。都江堰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都江堰和題干描述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都江堰的識記能力。重點掌握都江堰的修建以及影響。24.【答案】C【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動蕩,大國兼并小國,兼并戰爭不斷,而材料中的圖表,諸侯國的數量在不斷的減少,正是兼并造成的,圖片說明社會動蕩,兼并戰爭不斷,統一趨勢加強。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戰爭不斷,統一趨勢加強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爭霸和戰國紛爭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25.【答案】A【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A項老子主張“無為而治”,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老子的思想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老子的歷史貢獻和思想特點。26.【答案】(1)經緯網定向法;自西北向東南流;1000(2)②;山谷;600-700米(3)A(4)甲;地勢平坦; 水源充足(靠近河流); 交通方便【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中呈現25°N,表示是緯線,此圖用經緯網定向法來辨別方向。根據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的凸向相反,流經乙村的河流流向為自西北向東南流。根據圖中給出的比例尺,量得甲丁兩村莊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則實際距離是1000米。(2)、某野外活動小組想找一處地方練習攀巖,可以考慮圖中②處。理由是該處等高線重疊,說明是陡崖,適合攀巖。乙村所處的地形部位為山谷,乙處等高線凸向高處,說明是山谷。圖中最高的山頂的海拔范圍是600-700米。(3)、能反映圖中沿25°N線地形剖面的是A圖。(填A或B)(4)、甲乙丙丁四個聚落中,最有可能發展成小城鎮的是甲,請說明理由是該地地勢平坦; 水源充足(靠近河流); 交通方便。【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27.【答案】(1)西歐;白種人;基督教;英語(2)發達國家;北美洲;巴拿馬運河;大西洋(3)A;中間高,四周低【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語言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是亞洲,B是美國,C是南美洲,D是大西洋,E是太平洋,Y國是英國。英國按照歐洲分區屬于西歐,該國人種是白色人種,信仰的宗教是基督教,所使用的語言是英語,它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是亞洲,B是美國,C是南美洲,D是大西洋,E是太平洋,Y國是英國。B國是美國屬于發達國家,所在的大洲是北美洲,該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B國總統拜登乘專機參加氣候大會,飛越的D洋是大西洋。(3)、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是亞洲,B是美國,C是南美洲,D是大西洋,E是太平洋,Y國是英國。參會國中國屬于的大洲是A(填字母),該大洲的地勢特點為中間高,四周低。【點評】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個大塊和許多小塊,面積較大的陸地叫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分別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三面環水,一面與陸地相連的部分稱為半島。地球上,廣闊的海洋彼此相通,連為一體。習慣上人們把大洋分為四大部分,分別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8.【答案】(1)B;A;C(2)A;C(3)40°N,0°;20°S,20°E(4)東北;西南;能【知識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經緯網【解析】【分析】(1)、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南半球的是點B;在北半球的是A點,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東半球的是C點。(2)、上述各點中位于北溫帶的是A點,位于低緯度的是C點。(3)、寫出A點的經緯度(40°N,0°),C點的經緯度(20°S,20°E)。(4)、本題采用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A點在B點的東北方向,B點在C點的西南方向。兩位同學分別從A,C兩點沿各自的經線一直往北走,能在北極會合。理由是所有的經線都相交于南北極點。【點評】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是以30度和60度為界,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29.【答案】(1)圖二說明河姆渡人已經能栽種水稻;圖三說明當時的先民能制造磨制石器;圖四說明河姆渡人飼養豬或會制作陶器。(2)圖A:河姆渡人;干欄式建筑;B:半坡人,半地穴式圓形房屋;自然環境的不同。(3)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標志著原始農業的興起和發展。【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1)圖二稻谷說明河姆渡人已經能栽種水稻;圖三石器說明當時的先民能制造磨制石器;圖四黑陶豬紋缽說明河姆渡人飼養豬或會制作陶器。(2)結合圖片中兩個房屋的樣子可以判斷:A房屋的下面是由許多木樁做為支柱,但是留有空間,上面是人居住生活的房間,下面可以飼養家畜等,這是長江流域河姆渡人的干欄式房屋;B房屋房頂較尖,整個房屋有一部分還深入到地下,這是黃河流域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長江流域,地勢低洼,潮濕溫熱,而半坡居民生活在黃河流域,氣候較寒冷,干旱,風沙大等。因此兩個原始居民房屋、農作物等不同的原因是:地理、氣候不同(自然環境不同)。(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標志著原始農業的興起和發展。故答案為:(1)圖二說明河姆渡人已經能栽種水稻;圖三說明當時的先民能制造磨制石器;圖四說明河姆渡人飼養豬或會制作陶器。(2)圖A:河姆渡人;干欄式建筑;B:半坡人,半地穴式圓形房屋;自然環境的不同。(3)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標志著原始農業的興起和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生活狀況。要求具備比較分析歸納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30.【答案】(1)A:鐵制農具B:新興地主;C:商鞅(2)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成功;商鞅變法使秦國實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4)我們應該堅持改革開放,順應時代潮流,堅持依法治國。改革推動社會發展,要堅持改革創新等。【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1)春秋以來,由于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一些奴隸主將新開墾田地變成私田并出租,奴隸主轉化為封建地主,租種地主土地的人,變成農民。到了戰國時期,新興的地主階級為了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先后在各國掀起變法運動。以秦國的商鞅變法效果最顯著,通過變法,封建制度確立起來了。(2)商鞅變法規定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3)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4)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們應該堅持改革開放,順應時代潮流,強化以法治國等。故答案為:(1)A:鐵制農具B:新興地主;C:商鞅。(2)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成功;商鞅變法使秦國實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4)我們應該堅持改革開放,順應時代潮流,堅持依法治國。改革推動社會發展,要堅持改革創新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發展,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發展,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衢州市教學聯盟體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教學診斷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衢州市教學聯盟體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教學診斷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