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臨平區、富陽區等多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2月月考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臨平區、富陽區等多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2月月考試卷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臨平區、富陽區等多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2月月考試卷
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2022七上·余杭月考)“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考古發現包括:10萬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種野獸化石,還有大量灰燼……其中最厚的灰燼可達4米。灰燼中有很多石頭、骨頭和樸樹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①會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會種植莊稼
③會使用火和保存火種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2022七上·余杭月考)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如圖的出土文物從器物造型和圖案設計上共同印證了我國原始居民(  )
河姆渡遺址 豬紋陶缽 仰韶遺址 魚鳥紋彩壺 馬家窯遺址 舞蹈紋彩陶盆
A.開始飼養家禽家畜 B.會制作陶器
C.具有樸素審美觀念 D.會農業種植
3.(2022七上·余杭月考)下面該單元的主題是(  )
第二單元___________ 第4課 夏商周的更替 第5課 青銅器與甲骨文 第6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 第7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第3題
A.中華文明的起源 B.原始的農耕社會
C.華夏之祖的傳說 D.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4.(2022七上·余杭月考)“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故圣人作,其用財節,其自養儉,民富國治…儉節則昌,淫佚則亡”材料體現的是(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5.(2022七上·余杭月考)《羋月傳》中有這樣一個場景:“羋月的姐姐在前往秦國的途中生病了,羋月拿著藥方去買藥,結果沒有人看得懂藥方,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能看懂楚文的人,但是不敢配藥給羋月,因為藥材的劑量不對。”秦統一后,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哪些可以解決羋月遇到的上述問題(  )
①秦始皇在局部地區統一了文字
②秦始皇把小篆作為通行全國的標準字體
③秦始皇統一貨幣,規定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半兩錢
④秦始皇統一了度量衡,把尺寸、升斗、斤兩作出整齊劃一的規定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6.(2022七上·余杭月考)以下是某同學整理的有關漢武帝的大事年表(部分),據此可知漢武帝(  )
時間 大事
前136年 為儒家經典《詩》《書》《易》《禮》《春秋》各置博士
前134年 興辦太學,禮聘名師教育天下學子
前124年 為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弟子按成績授予相應官職
A.推崇諸子百家學說 B.奉行無為而治政策
C.加強國家經濟控制 D.重視儒學人才培養
7.(2022七上·余杭月考)下圖所示,漫畫反映的歷史信息是(  )
A.縣制創立,控制基層 B.學派林立,繁榮學術
C.中央集權,創新制度 D.削藩推行,消除叛亂
8.(2022七上·余杭月考)閱讀“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的對比圖”,判斷其反映的社會問題(  )
  
A.諸侯國勢力強大,威脅著中央王朝
B.王國數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D.西漢王朝四分五裂
9.(2022七上·余杭月考)對如下圖所反映歷史現象的準確理解是(  )
A.諸侯強大威脅中央 B.社會局面比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無權 D.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10.(2022七上·余杭月考)歸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對秦漢時期階段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D.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11.(2022七上·余杭月考)陸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西方聯系的紐帶,促進了貿易與文化交流,被稱為流動的“文化運河”。以下不能說明這一結論的是(  )
A.漢朝的鑄鐵技術傳到西域 B.朝鮮的音樂傳入漢朝
C.漢朝的絲織品轉運到歐洲 D.西域的葡萄傳入漢朝
12.(2022七上·余杭月考)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成就。下列我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搭配完全正確的是(  )
A.《本草綱目》——華佗——中醫名著
B.《蘭亭序》——顏真卿——“天下第一行書”
C.《資治通鑒》——司馬光——紀傳體通史巨著
D.《天工開物》——宋應星——“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13.(2022七上·余杭月考)揭示歷史的因果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錯誤的是(  )
A.鐵器、牛耕的使用——引發了巨大的社會變革
B.漢朝設西域都護——成為今西藏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
C.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民族交融的步伐
D.蔡倫改進造紙術——紙取代簡帛,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
14.(2022七上·余杭月考)下圖所示工程的主要功能是(  )
A.防御匈奴南擾 B.削弱王國勢力
C.消除黃河水患 D.加強南北交通
15.(2022七上·余杭月考)許多成語來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如退避三舍、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這些成語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  )
A.文學藝術空前發達 B.學術思想非常活躍
C.生產力水平有所提高 D.各諸侯國斗爭激烈
二、材料解析題
16.(2022七上·余杭月考)制度創新是歷史演進的一種常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朝政治體制示意圖
材料二:(主父)偃說上(漢武帝)曰:“今諸侯或連城數十……無尺寸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從其計。
(1)依據材料一,指出秦朝創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稱是什么。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秦統一后在地方實行了什么制度
(2)依據材料二,指出漢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這一措施有什么作用
(3)為了鞏固大一統,漢武帝在思想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此措施產生了什么影響?
17.(2022七上·余杭月考)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偉大的工程】
材料一: “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繁榮的思想】
材料二: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尚儒學……;齊地學術較為龐雜,陰陽五行學、道家之學、儒學都相當發達;楚地道學與詞賦最具特色;三晉以法家與游說之士為盛……
【先進的醫藥】
材料三: 張仲景是東漢末年的名醫,他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提出了“治未病”理論,提倡預防疾病。他是中醫臨床理論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摘編自統編教材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
【文化的傳承】
材料四 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工程?根據材料概括此工程對周邊地區農業發展的影響?
(2)材料二反映了思想學術領域出現了怎樣的局面?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哪家學說為秦朝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理論基礎?
(3)結合所學指出,張仲景撰寫的哪部醫學著作奠定了中醫臨床學基礎?依據材料三指出,張仲景針對“預防疾病”提出了什么理論?
(4)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們應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內容說明北京人會制造石器,會使用火和保存火種,①③符合題意;北京人不會會種植莊稼,材料沒有體現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②④錯誤。
A項①③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答案】C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出土文物“豬紋陶缽”“魚鳥紋彩壺”“舞蹈紋彩陶盆”可知,這些文物從器物造型和圖案設計上都非常精美,栩栩如生,可以印證我國原始居民具有樸素審美觀念。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具有樸素審美觀念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幅文物圖片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史前社會歷史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圖片的正確識讀,明確原始居民的樸素審美觀念的發展。
3.【答案】D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夏商周時期是我國早期國家的建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的社會變革時期,由此可知,題干圖片描述的是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ABC三項與材料中的內容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是題干圖片中該單元的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及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掌握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
4.【答案】A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故其用財節,其自養儉,民富國治”可知,該學派主張節儉,結合所學可知,這是墨家的思想。
A項墨家思想是題干材料體現的內容,符合題意;
BCD三項儒家、道家以及法家均沒有節儉的思想,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墨家的思想及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正確分析材料“故其用財節,其自養儉,民富國治”的主旨得出反映了節儉的思想,然后結合墨家思想主張解答。
5.【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①秦始皇完成國家統一后,在全國統一了文字,把小篆作為統一使用的文字,不只是在局部地區。②秦統一以后,把小篆作為通行全國的標準字體,表述正確。③秦統一后,統一的貨幣,規定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錢,表述正確,但與題意無關。④秦統一后,統一了度量衡,把尺寸、升斗、斤兩,作出整齊劃一的規定,表述正確。
C項②④可以解決羋月遇到的上述問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秦朝時期鞏固統一的措施。
6.【答案】D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漢武帝的大事年表表明漢武帝重視發展教育事業,重視儒學人才培養;在長安興辦太學,推行儒學教育。
ABC三項和題干表格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重視儒學人才培養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重視發展教育事業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漢武帝重視發展教育事業,在長安興辦太學,推行儒學教育。
7.【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與文字“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可知,圖片反映的內容與秦朝創立的中央集權制度有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創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從秦朝開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皇帝之下,設有中央政權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領,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最后的決斷權由皇帝掌控。故漫畫反映的歷史信息是漫畫反映的歷史信息是中央集權,創新制度。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中央集權,創新制度是漫畫反映的歷史信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解題的關鍵是題干圖片與文字。
8.【答案】A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的對比圖”可知:中央轄郡15個,封國轄郡39個;中央控制人口為450萬人,封國控制人口為850萬人。這就表明了西漢初年地方諸侯勢力強大,中央集權統治受到嚴重威脅。
A項諸侯國勢力強大,威脅著中央王朝是題干圖片反映的社會問題,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西漢分封制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國西漢分封制的有關內容。
9.【答案】D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公元25年,皇族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東漢中后期,皇帝即位時大多年幼,以致大權旁落,造成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現是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東漢中期以后,由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這種惡性循環最終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了衰亡。故圖片反映的是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ABC三項理解不準確,不符合題意;
D項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理解準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外戚宦官交替專權,要求具備讀圖表能力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西漢漢武帝推進了大一統格局,秦漢時期階段特征是統一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A項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是夏商周時期的階段特征,不符合題意;
B項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階段特征,不符合題意;
C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是秦漢時期階段特征,符合題意;
D項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是我國隋唐時期的階段特征,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漢時期階段特征,要求具備綜合分析所學知識的能力。
11.【答案】B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漢朝時,從長安出發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再到西亞、歐洲,這就是絲綢之路,朝鮮的音樂傳入中國不在這條路線上。
ACD三項都能說明題干結論,不符合題意;
B項朝鮮的音樂傳入漢朝不能說明題干結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識記絲綢之路的基礎知識能夠運用所學內容分析解決相關問題。
12.【答案】D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學家宋應星,深入到工農業生產現場,進行調查和探索,寫了一部《天工開物》。書中強調了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這部書后來被譯成多種外文,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A項《本草綱目》——華佗——中醫名著搭配不正確, 華佗是東漢時的名醫,他醫術高明,擅長治療各種病癥,他尤其精于外科,并發明了一種叫“麻沸散”的麻醉劑,還編寫了一套醫學體操,這套操叫做”五禽戲“;《本草綱目》是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寫成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不符合題意;
B項《蘭亭序》——顏真卿——“天下第一行書”搭配不正確,東晉的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后人稱為“書圣”,不符合題意;
C項《資治通鑒》——司馬光——紀傳體通史巨著搭配不正確,北宋司馬光編寫的《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不符合題意;
D項《天工開物》——宋應星——“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搭配完全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人物與科技文化成就的搭配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我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13.【答案】B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對這一地區的軍事、經濟、政治等實施有效統治,保護過往商旅,這說明了西域都護設置是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的開始,西域都護設置說明中國早在漢代就開始開發和管理西北,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CD三項因果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
B項漢朝設西域都護——成為今西藏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因果搭配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朝設西域都護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4.【答案】A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信息可得出,圖片所示工程是秦長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用來抵御匈奴族的侵擾,修筑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使北方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
A項防御匈奴南擾是題干圖片所示工程的主要功能,符合題意;
BCD三項與秦長城修建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萬里長城的修建相關史實。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重點掌握秦長城的主要功能。
15.【答案】D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退避三舍”出自晉楚爭霸的城濮之戰;“臥薪嘗膽”出自春秋后期的吳越爭霸;“圍魏救趙”出自桂陵之戰;“紙上談兵”出自長平之戰。這些戰役反映的是時代特點是各諸侯國斗爭激烈。
AB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各諸侯國斗爭激烈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戰國七雄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相關史實。
16.【答案】(1)中央集權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
郡縣制。
(2)實施“推恩令”。削弱了諸侯國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
(3)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影響: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1)據“秦朝政治體制示意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創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稱是中央集權制度;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秦統一后在地方實行了郡縣制;為了適應新的統一形勢,加強封建統治,秦朝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至高無上,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后由皇帝決斷。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郡下設縣,郡設郡守,縣設縣令。郡縣制的推行,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
(2)根據材料二“今諸侯或連城數十……無尺寸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聽從主父偃建議,頒布“推恩令“,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削弱王國勢力。這一政策削弱了諸侯國勢力,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3)為了加強思想統治,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
故答案為:(1)中央集權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
(2)實施“推恩令”。削弱了諸侯國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
(3)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影響: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創立的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秦朝創立的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等知識。
17.【答案】(1)工程:都江堰。
影響:解除了水患,灌溉了農田;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2)局面:百家爭鳴;學派:法家。
(3)著作:《傷寒雜病論》。理論: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論。
(4)態度:要汲取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知識點】百家爭鳴;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可知,指的是戰國時期秦國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有利于農業灌溉,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2)材料二“春秋戰國時期,魯國尚儒學……;齊地學術較為龐雜,陰陽五行學、道家之學、儒學都相當發達;楚地道學與詞賦最具特色;三晉以法家與游說之士為盛……”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學術領域出現的百家爭鳴的局面。法家主張改革,提倡法治,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法家學說為后來秦朝建立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理論基礎。
(3)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提出了“治未病”理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汲取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故答案為:(1)工程:都江堰。影響:解除了水患,灌溉了農田;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2)局面:百家爭鳴;學派:法家。
(3)著作:《傷寒雜病論》。理論: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論。
(4)態度:要汲取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百家爭鳴、張仲景的醫學成就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都江堰水利工程、百家爭鳴、張仲景的醫學成就的相關史實。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臨平區、富陽區等多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2月月考試卷
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2022七上·余杭月考)“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考古發現包括:10萬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種野獸化石,還有大量灰燼……其中最厚的灰燼可達4米。灰燼中有很多石頭、骨頭和樸樹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①會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會種植莊稼
③會使用火和保存火種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A
【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內容說明北京人會制造石器,會使用火和保存火種,①③符合題意;北京人不會會種植莊稼,材料沒有體現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②④錯誤。
A項①③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2022七上·余杭月考)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如圖的出土文物從器物造型和圖案設計上共同印證了我國原始居民(  )
河姆渡遺址 豬紋陶缽 仰韶遺址 魚鳥紋彩壺 馬家窯遺址 舞蹈紋彩陶盆
A.開始飼養家禽家畜 B.會制作陶器
C.具有樸素審美觀念 D.會農業種植
【答案】C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出土文物“豬紋陶缽”“魚鳥紋彩壺”“舞蹈紋彩陶盆”可知,這些文物從器物造型和圖案設計上都非常精美,栩栩如生,可以印證我國原始居民具有樸素審美觀念。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具有樸素審美觀念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幅文物圖片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史前社會歷史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圖片的正確識讀,明確原始居民的樸素審美觀念的發展。
3.(2022七上·余杭月考)下面該單元的主題是(  )
第二單元___________ 第4課 夏商周的更替 第5課 青銅器與甲骨文 第6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 第7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第3題
A.中華文明的起源 B.原始的農耕社會
C.華夏之祖的傳說 D.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答案】D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夏商周時期是我國早期國家的建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的社會變革時期,由此可知,題干圖片描述的是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ABC三項與材料中的內容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是題干圖片中該單元的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及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掌握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
4.(2022七上·余杭月考)“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故圣人作,其用財節,其自養儉,民富國治…儉節則昌,淫佚則亡”材料體現的是(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A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故其用財節,其自養儉,民富國治”可知,該學派主張節儉,結合所學可知,這是墨家的思想。
A項墨家思想是題干材料體現的內容,符合題意;
BCD三項儒家、道家以及法家均沒有節儉的思想,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墨家的思想及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正確分析材料“故其用財節,其自養儉,民富國治”的主旨得出反映了節儉的思想,然后結合墨家思想主張解答。
5.(2022七上·余杭月考)《羋月傳》中有這樣一個場景:“羋月的姐姐在前往秦國的途中生病了,羋月拿著藥方去買藥,結果沒有人看得懂藥方,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能看懂楚文的人,但是不敢配藥給羋月,因為藥材的劑量不對。”秦統一后,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哪些可以解決羋月遇到的上述問題(  )
①秦始皇在局部地區統一了文字
②秦始皇把小篆作為通行全國的標準字體
③秦始皇統一貨幣,規定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半兩錢
④秦始皇統一了度量衡,把尺寸、升斗、斤兩作出整齊劃一的規定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①秦始皇完成國家統一后,在全國統一了文字,把小篆作為統一使用的文字,不只是在局部地區。②秦統一以后,把小篆作為通行全國的標準字體,表述正確。③秦統一后,統一的貨幣,規定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錢,表述正確,但與題意無關。④秦統一后,統一了度量衡,把尺寸、升斗、斤兩,作出整齊劃一的規定,表述正確。
C項②④可以解決羋月遇到的上述問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秦朝時期鞏固統一的措施。
6.(2022七上·余杭月考)以下是某同學整理的有關漢武帝的大事年表(部分),據此可知漢武帝(  )
時間 大事
前136年 為儒家經典《詩》《書》《易》《禮》《春秋》各置博士
前134年 興辦太學,禮聘名師教育天下學子
前124年 為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弟子按成績授予相應官職
A.推崇諸子百家學說 B.奉行無為而治政策
C.加強國家經濟控制 D.重視儒學人才培養
【答案】D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漢武帝的大事年表表明漢武帝重視發展教育事業,重視儒學人才培養;在長安興辦太學,推行儒學教育。
ABC三項和題干表格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重視儒學人才培養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重視發展教育事業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漢武帝重視發展教育事業,在長安興辦太學,推行儒學教育。
7.(2022七上·余杭月考)下圖所示,漫畫反映的歷史信息是(  )
A.縣制創立,控制基層 B.學派林立,繁榮學術
C.中央集權,創新制度 D.削藩推行,消除叛亂
【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與文字“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可知,圖片反映的內容與秦朝創立的中央集權制度有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創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從秦朝開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皇帝之下,設有中央政權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領,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最后的決斷權由皇帝掌控。故漫畫反映的歷史信息是漫畫反映的歷史信息是中央集權,創新制度。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中央集權,創新制度是漫畫反映的歷史信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解題的關鍵是題干圖片與文字。
8.(2022七上·余杭月考)閱讀“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的對比圖”,判斷其反映的社會問題(  )
  
A.諸侯國勢力強大,威脅著中央王朝
B.王國數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D.西漢王朝四分五裂
【答案】A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的對比圖”可知:中央轄郡15個,封國轄郡39個;中央控制人口為450萬人,封國控制人口為850萬人。這就表明了西漢初年地方諸侯勢力強大,中央集權統治受到嚴重威脅。
A項諸侯國勢力強大,威脅著中央王朝是題干圖片反映的社會問題,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西漢分封制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國西漢分封制的有關內容。
9.(2022七上·余杭月考)對如下圖所反映歷史現象的準確理解是(  )
A.諸侯強大威脅中央 B.社會局面比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無權 D.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答案】D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公元25年,皇族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東漢中后期,皇帝即位時大多年幼,以致大權旁落,造成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現是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東漢中期以后,由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這種惡性循環最終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了衰亡。故圖片反映的是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ABC三項理解不準確,不符合題意;
D項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理解準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外戚宦官交替專權,要求具備讀圖表能力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2022七上·余杭月考)歸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對秦漢時期階段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D.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西漢漢武帝推進了大一統格局,秦漢時期階段特征是統一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A項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是夏商周時期的階段特征,不符合題意;
B項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階段特征,不符合題意;
C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是秦漢時期階段特征,符合題意;
D項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是我國隋唐時期的階段特征,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漢時期階段特征,要求具備綜合分析所學知識的能力。
11.(2022七上·余杭月考)陸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西方聯系的紐帶,促進了貿易與文化交流,被稱為流動的“文化運河”。以下不能說明這一結論的是(  )
A.漢朝的鑄鐵技術傳到西域 B.朝鮮的音樂傳入漢朝
C.漢朝的絲織品轉運到歐洲 D.西域的葡萄傳入漢朝
【答案】B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漢朝時,從長安出發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再到西亞、歐洲,這就是絲綢之路,朝鮮的音樂傳入中國不在這條路線上。
ACD三項都能說明題干結論,不符合題意;
B項朝鮮的音樂傳入漢朝不能說明題干結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識記絲綢之路的基礎知識能夠運用所學內容分析解決相關問題。
12.(2022七上·余杭月考)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成就。下列我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搭配完全正確的是(  )
A.《本草綱目》——華佗——中醫名著
B.《蘭亭序》——顏真卿——“天下第一行書”
C.《資治通鑒》——司馬光——紀傳體通史巨著
D.《天工開物》——宋應星——“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答案】D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學家宋應星,深入到工農業生產現場,進行調查和探索,寫了一部《天工開物》。書中強調了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這部書后來被譯成多種外文,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A項《本草綱目》——華佗——中醫名著搭配不正確, 華佗是東漢時的名醫,他醫術高明,擅長治療各種病癥,他尤其精于外科,并發明了一種叫“麻沸散”的麻醉劑,還編寫了一套醫學體操,這套操叫做”五禽戲“;《本草綱目》是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寫成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不符合題意;
B項《蘭亭序》——顏真卿——“天下第一行書”搭配不正確,東晉的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后人稱為“書圣”,不符合題意;
C項《資治通鑒》——司馬光——紀傳體通史巨著搭配不正確,北宋司馬光編寫的《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不符合題意;
D項《天工開物》——宋應星——“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搭配完全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人物與科技文化成就的搭配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我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13.(2022七上·余杭月考)揭示歷史的因果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錯誤的是(  )
A.鐵器、牛耕的使用——引發了巨大的社會變革
B.漢朝設西域都護——成為今西藏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
C.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民族交融的步伐
D.蔡倫改進造紙術——紙取代簡帛,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
【答案】B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對這一地區的軍事、經濟、政治等實施有效統治,保護過往商旅,這說明了西域都護設置是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的開始,西域都護設置說明中國早在漢代就開始開發和管理西北,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CD三項因果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
B項漢朝設西域都護——成為今西藏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因果搭配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朝設西域都護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4.(2022七上·余杭月考)下圖所示工程的主要功能是(  )
A.防御匈奴南擾 B.削弱王國勢力
C.消除黃河水患 D.加強南北交通
【答案】A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信息可得出,圖片所示工程是秦長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用來抵御匈奴族的侵擾,修筑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使北方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
A項防御匈奴南擾是題干圖片所示工程的主要功能,符合題意;
BCD三項與秦長城修建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萬里長城的修建相關史實。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重點掌握秦長城的主要功能。
15.(2022七上·余杭月考)許多成語來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如退避三舍、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這些成語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  )
A.文學藝術空前發達 B.學術思想非常活躍
C.生產力水平有所提高 D.各諸侯國斗爭激烈
【答案】D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退避三舍”出自晉楚爭霸的城濮之戰;“臥薪嘗膽”出自春秋后期的吳越爭霸;“圍魏救趙”出自桂陵之戰;“紙上談兵”出自長平之戰。這些戰役反映的是時代特點是各諸侯國斗爭激烈。
AB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各諸侯國斗爭激烈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戰國七雄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相關史實。
二、材料解析題
16.(2022七上·余杭月考)制度創新是歷史演進的一種常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朝政治體制示意圖
材料二:(主父)偃說上(漢武帝)曰:“今諸侯或連城數十……無尺寸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從其計。
(1)依據材料一,指出秦朝創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稱是什么。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秦統一后在地方實行了什么制度
(2)依據材料二,指出漢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這一措施有什么作用
(3)為了鞏固大一統,漢武帝在思想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此措施產生了什么影響?
【答案】(1)中央集權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
郡縣制。
(2)實施“推恩令”。削弱了諸侯國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
(3)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影響: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1)據“秦朝政治體制示意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創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稱是中央集權制度;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秦統一后在地方實行了郡縣制;為了適應新的統一形勢,加強封建統治,秦朝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至高無上,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后由皇帝決斷。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郡下設縣,郡設郡守,縣設縣令。郡縣制的推行,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
(2)根據材料二“今諸侯或連城數十……無尺寸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聽從主父偃建議,頒布“推恩令“,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削弱王國勢力。這一政策削弱了諸侯國勢力,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3)為了加強思想統治,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
故答案為:(1)中央集權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
(2)實施“推恩令”。削弱了諸侯國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
(3)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影響: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創立的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秦朝創立的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等知識。
17.(2022七上·余杭月考)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偉大的工程】
材料一: “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繁榮的思想】
材料二: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尚儒學……;齊地學術較為龐雜,陰陽五行學、道家之學、儒學都相當發達;楚地道學與詞賦最具特色;三晉以法家與游說之士為盛……
【先進的醫藥】
材料三: 張仲景是東漢末年的名醫,他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提出了“治未病”理論,提倡預防疾病。他是中醫臨床理論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摘編自統編教材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
【文化的傳承】
材料四 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工程?根據材料概括此工程對周邊地區農業發展的影響?
(2)材料二反映了思想學術領域出現了怎樣的局面?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哪家學說為秦朝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理論基礎?
(3)結合所學指出,張仲景撰寫的哪部醫學著作奠定了中醫臨床學基礎?依據材料三指出,張仲景針對“預防疾病”提出了什么理論?
(4)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們應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答案】(1)工程:都江堰。
影響:解除了水患,灌溉了農田;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2)局面:百家爭鳴;學派:法家。
(3)著作:《傷寒雜病論》。理論: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論。
(4)態度:要汲取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知識點】百家爭鳴;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可知,指的是戰國時期秦國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有利于農業灌溉,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2)材料二“春秋戰國時期,魯國尚儒學……;齊地學術較為龐雜,陰陽五行學、道家之學、儒學都相當發達;楚地道學與詞賦最具特色;三晉以法家與游說之士為盛……”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學術領域出現的百家爭鳴的局面。法家主張改革,提倡法治,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法家學說為后來秦朝建立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理論基礎。
(3)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提出了“治未病”理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汲取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故答案為:(1)工程:都江堰。影響:解除了水患,灌溉了農田;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2)局面:百家爭鳴;學派:法家。
(3)著作:《傷寒雜病論》。理論: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論。
(4)態度:要汲取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百家爭鳴、張仲景的醫學成就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都江堰水利工程、百家爭鳴、張仲景的醫學成就的相關史實。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门市| 昌邑市| 开封县| 嫩江县| 综艺| 博乐市| 邢台县| 区。| 庆城县| 崇左市| 大悟县| 故城县| 青河县| 庆云县| 金秀| 上蔡县| 青州市| 荃湾区| 社会| 桂平市| 阳曲县| 将乐县| 通许县| 普陀区| 云和县| 罗城| 澄江县| 洪江市| 郎溪县| 灌南县| 阿克陶县| 涟源市| 翁牛特旗| 普兰县| 和龙市| 汉中市| 新竹县| 新绛县| 内丘县| 唐海县|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