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顯微鏡知識點概述一、顯微鏡的構造:顯微鏡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1)機械部分;(2)照明部分;(3)光學部分。(一)機械部分:(二)照明部分:(三)光學部分:1、目鏡:裝在鏡筒上端,每臺顯微鏡常備有3~4只放大倍數不同的目鏡,如:5×(5倍)、10×(10倍)、15×(15倍)等。目鏡內常裝有指針,用以指示標本的某一部分。2、物鏡:裝在旋轉盤上,一般分低倍鏡、高倍鏡、油鏡三種。低倍鏡鏡筒最短,透鏡的直徑最大,上面刻有放大倍數,如:8/(8倍)、10/(10倍)、15/(15倍)等。高倍鏡鏡筒較長,透鏡的直徑較小,上面刻有40/(40倍)或45/(45倍)。油鏡的鏡簡最長,透鏡直徑最小,上面刻有95/(95倍)或100/(100倍)。某些顯徽鏡的物鏡上刻有鏡鏡口率,以N·A示之,如/0.25、/0.66、/1.25等,其數字越大,放大倍數越大。有的顯微鏡物鏡還有兩個數字分別表示鏡筒的長度和要求蓋玻片的厚度,單位為mm。如一鏡頭上有以下數字表示該鏡頭放大倍數為40,鏡口率為0.65,鏡筒長160mm,要求蓋玻片厚0.17mm。二、使用步驟:取鏡→安放→對光→安放玻片標本→調節焦距→低倍鏡觀察→高倍鏡觀察(一)取鏡和安放1、將顯微鏡從鏡箱中取出時,應一只手握住鏡臂,另一只手托住鏡座。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距邊緣大約7厘米處,安裝好目鏡和物鏡。(二)對光1、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前端與載物臺保持2厘米左右的距離)。2.用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一只眼注視目鏡內。轉動反光鏡,使光線經過通光孔、物鏡、鏡筒到達目鏡。以通過目鏡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為宜。(三)觀察1. 把所觀察的玻片標本正面朝下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玻片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2. 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從側面看著物鏡)。3.一只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四)收鏡和整理實驗完畢,要將顯微鏡外表擦拭干凈。如需擦拭目鏡和物鏡,請用擦鏡紙。然后轉動轉換器,把物鏡偏向兩旁,并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后把顯微鏡放進鏡箱里,送回原處。三、注意事項:1、拿取顯微鏡時,必須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不可單手斜提,以免部件脫出。2、傾斜鏡臂時,角度不易太大(不可超過45。)以防傾倒。觀察帶液體的標本時不宜傾斜顯微鏡。3、觀察顯微鏡必須兩眼齊睜,兩手并用,左眼觀察物象,右眼用以繪圖(使用雙目鏡時雙眼觀察圖象像),左手調節焦距,右手移動玻片或繪圖。4、不要隨意取出目鏡,以防灰塵落入鏡筒。禁止拆卸零件,以防損壞。5、注意不讓水及藥品沾污鏡頭或鏡臺,萬一沾上應立即擦凈,以防銹蝕。6、目鏡、物鏡上如有灰塵,應用拭鏡紙擦凈,其他部件可用綢布擦拭,切勿口吹、手摸或用其他物品擦拭。7、粗、細調節器都不應作單方向的過度旋轉,以免鏡臺脫落(過降)或壓碎玻片(過升)。8、顯微鏡用畢后,降下鏡臺,取下玻片標本,轉動旋轉盤,使每個物鏡都不對準通光孔。四、高倍鏡vs低倍鏡:五、顯微鏡成像的特點:倒立虛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顛倒的若細胞在顯微鏡下的像偏右上方,則實際位于載玻片的左下方,要將其移至視野中央,應將載玻片向右上方移動,即遵循同向移動原則——“偏哪移哪”。但研究細胞質環流方向時,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質環流方向和實際環流方向一致。六、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1)放大倍數指物體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而不是面積或體積的放大倍數。顯微鏡視野大小與放大倍數成反比。(2)目鏡放大倍數與鏡頭的長度成反比,即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的放大倍數與其鏡頭的長度成正比,即鏡頭越長,離載玻片距離越近,放大倍數越大。七、判斷污物的位置:(1)用顯微鏡進行觀察,視野中若出現了污物,污物的位置可能在玻片標本、目鏡或物鏡上;(2)判斷污物的位置時,可以先移動玻片標本,如果污物位置移動,可判斷污物在玻片標本上;如果污物位置不動,則輕輕轉動目鏡,若污物位置發生變化,則污物在目鏡上;若污物位置仍然不動,則污物在物鏡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