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本課考點(參考2010年版高考政治考綱及《學科教學基本要求》)新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能力要求:了解該知識的基本概念,能在不同情景中予以再認和再現;對涉及的一些社會現象能予以正確辨認或對所涉及的社會現象,用相關知識加以描述或簡述。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能力要求:理解、領悟該知識的內涵及其實質,知道該知識與其它知識之間內在的邏輯聯系;能夠在相關的社會現象中,歸納、比較、闡述該知識,或能收集和整理有關信息,用該知識進行說明,作出正確解釋。自覺維護中華民族的大團結能力要求:應用本課程的知識,正確分析、評價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指導自己的行為實踐;能夠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對社會現象進行具體分析,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或思路;能夠對不同的社會現象進行辨別分析,揭示不同社會現象的不同本質,采取正確的價值判斷和態度。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知道我國的民族關系是新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理解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及各原則之間的關系。能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運用基本原則和自覺維護民族團結的知識來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過程與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或手段(建議進行后茶館式教學實踐探究 )幫助學生理解我國新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關系、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及其關系。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悟民族平等、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重要性,對少數民族的有進一步的認同感,增強學生對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其產生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義務,為身邊的少數民族同學做好事、實事的言行。三、教學難點: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教學重點:各民族共同繁榮四、教學思路設計(導入新課)★建議:師生共同探討以下三個問題來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情況、知道中國的國情,為學習新知打下基礎。問題參考:為什么偉大的祖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少數民族的人口分布格局呈現出什么特點?各少數民族在發展上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我國國情: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長期存在;近代以來各民族在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形成了愛國主義精神;少數民族的人口分布格局上呈現出小聚居、大雜居的特點;4、各地區資源條件和發展存在差異(教授新課)(一)新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以后,民族關系從原來的壓迫與被壓迫的關系轉變成為完全新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關系。平等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石,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主線,互助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保障,和諧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本質。這種新型的民族關系,體現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基本格局,體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二)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建議:選取典型民族事例,通過“講議練做“幫助學生理解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原則及其關系,感悟民族平等、團結的重要性。1、民族平等(1)一切民族不論大小,都是同樣重要,都應處于平等的地位,都是國家的主人。(2)各民族的發展無論處于先進地位還是暫時落后地位,都有其長短。各民族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是民族平等的具體表現。2、民族團結(1)民族團結是我國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2)民族團結與民族平等地關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前提3、各民族共同繁榮★建議:師生共議西部大開發的舉措來激發學生的各民族共同繁榮的自豪感,體會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意義,感悟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重要性。(三)自覺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建議:結合教材P42“閱讀與思考”的素材,共議“鞏固發展民族關系,我能做些什么?”這一話題,引導學生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增強其對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使命感和責任感1、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2、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正確對待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3、其他(學生言之有理均可認同)(鞏固新課)【課后作業】1、完成練習卷中相應的題目2、整理本框知識點整理人:高二政治教研組 楊來娣2011年3月24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