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基本信息學科 美術 年級 三年級上冊 授課人課題 <<面具>>教材 人民美術出版社學情分析三年級是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過渡,是比較重要的階段,學生對與美術學習仍舊充滿了興趣,且該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大膽,敢表現自己想法。知識和能力有一定發展,造型表現的范圍得到擴展。面具與學生生活也有著緊密的聯系,學生從小就戴著卡通形象的面具嬉戲玩耍。因此,本課的內容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他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以及想象,并結合生活,將傳統文化和實際生活相串聯,培養學生發現美、感悟美、創造美的能力。教學目標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通過觀察、分析多種不同風格的面具的藝術特點,學習表現特點突出的面具。 引導學生在觀察、體驗、探究和相互交流中,學習面具的特點,感受面具帶給我們的美感,培養學生發現美、感悟美、創造美的能力。 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比較的習慣,以及對面具藝術的興趣和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通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多種風格面具的欣賞,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藝術特點,結合生活去表現創作面具的方法。 教學難點:面具的表現手法及材料的運用。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巴蜀文化川劇 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給請來一位神秘的小朋友!請大家猜猜看他們是誰?你們能猜出他們的名字嗎 原來是川劇變臉大師欻、欻、欻、每張面具下面都有不同的造型。她們帶上面具好看又神秘,你們想不想也來學習一下如何設計制作面具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面具》。 二、設置情景,面具探索之旅 為了讓同學們更快的了解面具,現在我將邀請你成為一名面具守護人,與我一起今天的面具探索之旅。 (一)探索面具起源用途 教師:聰明的你認識這個面具嗎?沒錯,這就是三星堆的青銅大面具。現在我們一起來到三星堆的挖掘現場,他高71厘米,寬131厘米。 教師:那你知道,面具是用來干什么的?為什么如此“嚇人”? 教師:其實在遙遠的遠古時代,人們遇到天災瘟疫,疾病時,便認為是鬼怪在作祟,為了把惡魔趕走,古人就帶上面目猙獰的面具,并舉行莊重的宗教儀式去驅邪避鬼,消除瘟疫。 教師:現代科技的進步,我們已經知道了世界上沒有鬼怪,但面具文化卻被保留了下來,現在跟著我去到全國各地,看看其他地區豐富多彩佩戴面具的戲劇以及慶典活動。 (二)探索面具造型之美 教師:同學們快來仔細觀看一下吧,這里有不同地域的面具文化,一起來探索它們的秘密吧! 視頻展示,出示我國的川劇面具,儺戲面具、藏戲面具(并出示圖片,學生分組討論) 儺戲面具:這些形象有的呲牙咧嘴有的似笑非笑神秘莫測,獨特藝術表現力,把我們帶入一個玄妙迷幻的世界。 藏戲面具和川劇面具有一個相似點:他們的造型色調上區分人物性格的善惡,但顏色的不同代表的人物性格不同。 老師:對比探究儺戲面具與川劇面具的造型、色彩特點。認真思考有什么相同與不同?難道人的五官真的長面具這樣媽?它在人物的造型上都使用了什么創作手法?學生:儺戲面具色彩鮮艷……造型都非常夸張、運用了夸張變形的創作手法。 老師:這些面具上樣式、風格、種類豐富多樣,線條非常簡練,粗狂質樸,多表現人和動物的形象;儺戲面具非常具有民間特色,表現各路神鬼妖魔,五官夸張明顯,顏色鮮艷明亮,線條刻畫豐富。 老師總結:不同地區的面具特點不同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運用了夸張和變形的手法。(板書:夸張、變形) (三)總結歸納探索之旅通過本節課我們了解了這么多的面具,也知道了不同地區的面具特點各有不同,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運用了夸張和變形的手法來表現人物的造型,面具的色彩也非常的鮮艷明亮;因此不管制做什么樣的面具,我們都要抓住五官造型的特征,運用夸張變形的手法,才能使制作的面具生動。 三、教師示范 教師;面具是我國民族藝術精髓之一,今天,我們的面具探索之旅就接近尾聲了,在當下的生活,人們都帶著口罩自我防護,抵御新冠病毒,我想要邀請你成為一名面具守護人,請你為現在的疫情現狀設計制作一個面具,祈禱病毒快快消失,人們恢復以往的生活,那該如何制作呢? 播放教師示范視頻。(首先油畫棒勾畫五官造型,然后用紙團進行團紙制作防疫口罩給面具增添立體效果,最后用彩筆以點的方式給團紙上色) 四、藝術實踐 1、結合面具的造型、色彩、花紋特點,利用不同的方式表現一個具有特色的面具。 2、結合面具的文化和當下疫情,設計一個防疫面具,祈禱病毒快快消失。 五、評價展示 1、兩人一組相互分享自己創作的面具。 2、以面具走秀的方式或情景演繹的方式大膽展示出自己創作的面具。 3、為學生頒發面具守護勛章感謝你為新冠疫情給予的美好祝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