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 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教案教學目標1.政治認同:能夠理解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形態(tài)。2.科學精神:能夠描述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形態(tài)的本質特征。3.公共參與:積極主動投身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奉獻力量。二、課型:新授課三、課時安排:2課時四、教學方法:五環(huán)教學法五、教具:多媒體六、教學過程:第一教學板塊:原始社會(一)目標與導學:閱讀課本P1-2找出下列知識點(學習要求:借助課本自主完成,同桌之間交流,統(tǒng)一答案)(1)原始社會的歷史地位、時間跨度(2)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3)原始社會的生產力特點(4)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5)原始社會的社會組織管理形式(氏族、部落、部落聯(lián)盟)(6)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力特點(7)原始社會末期生產關系特點(8)原始社會解體的原因、標志(二)自學與探究1、學生完成學習任務。2、同桌(或小組)交流學習成果。(三)展示與評價小組代表展示成果,師生補充評析。教師進行重難點點撥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1)生產力:是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它由三部分構成:勞動者、生產工具、勞動對象。其中,勞動者在生產力中起主導作用;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2)生產關系:即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它包括三方面內容:生產資料所有制、生產過程中的地位和關系、產品如何分配(分配制度)。(3)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統(tǒng)稱生產方式。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與發(fā)展的基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是社會發(fā)展的基本矛盾,也是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fā)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②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fā)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fā)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fā)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fā)展起阻礙作用。在這一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支配下,截止到目前人類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5種生產方式。2、地位: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階段。3、生產力狀況:低下(1)舊石器時代:以采集天然食物為生。(2)新石器時代:原始畜牧業(yè)和農業(yè)開始出現(xiàn),人們從食物的采集者變?yōu)樯a者。4、生產關系特點★★★★★(1)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2)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3)平均分配勞動產品。5、原始社會的社會組織管理形式---氏族制度原始社會是按血緣關系結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在氏族制度下人們通過氏族議事會管理集體事務,一切大事都在議事會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討論決定。到原始社會末期,一些近親的氏族構成部落,有的部落聯(lián)合起來組成部落聯(lián)盟。6、原始社會解體的原因(奴隸社會的確立)(1)根本原因:生產工具的改進推動了生產力的發(fā)展(2)具體原因:①私有制的確立:共同勞動→個體勞動;生產資料(氏族)公有→家庭私有②貧富分化加劇,氏族成員地位不平等。【特別注意】1.土地變成私有財產,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2.階級:就是在一定生產關系中處于不同地位的集團。階級和私有制不是同時產生的。私有制是階級產生的原因而不是標志。3.正確看待私有制:(1)私有制的出現(xiàn)導致原始社會解體、奴隸社會產生,是人類歷史的進步;(2)私有制的產生導致貧富分化加劇。人與人地位不平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五)檢測與鞏固1、電影《瘋狂原始人》講述原始人咕嚕一家六口在老爸瓜哥的庇護下生活。每天搶奪鴕鳥蛋為食,躲避野獸的追擊,在山洞里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下面對原始人咕嚕一家生活的描述不可能的是( )①老爸瓜哥使用鐵制工具進行狩獵 ②咕嚕用石頭使勁切割獸肉③一家六口共同分享采集來的野果 ④大女兒用羽毛制成筆在樹葉上寫下心愿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生產關系及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的關系。生產關系包括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系、人們在生產中結成的關系,產品的分配關系。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中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生產關系的基礎。那么,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基礎是( )A. 低下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 B. 勞動產品的平均分配C. 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 D. 生產中的平等互助關系3、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總是處在不斷進步變化之中,是社會發(fā)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從根本上講,決定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特點的因素是( )A. 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 B. 低下的生產力水平C. 人人平等的氏族制度 D. 原始、樸素的公有觀念4、如果請你來拍一部原始社會的穿越劇,以下劇情合理的是:我用文字記錄美麗的心情。→錯誤。原始社會時還沒有文字。(2)我生活在城市里。→錯誤。原始社會是氏族部落,沒有城市。(3)我是一名打鐵匠。→錯誤。原始社會屬于石器時代,還沒有鐵器。(4)原始社會是一個理想的“黃金時代”。→錯誤。 在原始社會,人與人之間是平等合作的關系,但原始社會并非人類的理想的“黃金時代”,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都處于野蠻和蒙昧狀態(tài)。在漫長的原始社會,極端低下的生產力水平?jīng)Q定了原始社會是一個沒有剝削、壓迫和矛盾的社會。→錯誤。原始社會沒有階級矛盾,但不是沒有矛盾。第二教學板塊:奴隸社會(一)目標與導學:閱讀課本P3-4找出下列知識點(學習要求:借助課本自主完成,同桌之間交流,統(tǒng)一答案)(1)奴隸社會的生產力狀況(2)奴隸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3)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4)奴隸制國家的產生(5)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二)自學與探究1、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2、同桌(或小組)交流學習成果。(三)展示與評價小組代表展示成果,師生補充評析。教師進行重難點點撥1、奴隸社會的生產關系(1)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2)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3)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奴隸主與奴隸是赤裸裸的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2、奴隸社會的生產力狀況奴隸社會,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xiàn)、文字的發(fā)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掌握了青銅技術,進入青銅器時代)3、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是人類社會最早形成的兩大對立階級。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4、奴隸制國家的產生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的矛盾日益激化,奴隸主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建立了軍隊、法庭、監(jiān)獄等暴力機關。這樣,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國家——奴隸制國家產生。國家的本質: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5、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xiàn)、文字的發(fā)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是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的狀態(tài),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這是歷史的進步。(五)檢測與鞏固1、只有生產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現(xiàn)階級;只要生產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產生階級。這表明( )①階級不是從來就有的②階級的產生與生產的發(fā)展密切相關③階級就是在一定生產關系中處于不同地位的各種集團④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是階級產生的根本原因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2、在奴隸社會,生產力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農業(yè)、畜牧業(yè)、手工業(yè)顯著發(fā)展起來,商業(yè)和城市日益繁榮。奴隸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帶來社會的變化表明( )①奴隸制的建立適應了當時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②人類進入了文明時代③奴隸制是一種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制度④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人類歷史發(fā)展中的一個巨大進步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第三教學板塊:封建社會(一)目標與導學:閱讀課本P5-6找出下列知識點(學習要求:借助課本自主完成,同桌之間交流,統(tǒng)一答案)(1)封建制生產關系(2)封建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表現(xiàn)(3)封建社會的剝削制度(經(jīng)濟上、政治上、思想上)(4)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二)自學與探究1、學生完成學習任務。2、同桌(或小組)交流學習成果。(三)展示與評價小組代表展示成果,師生補充評析。(四)教師進行重難點點撥1、封建制生產關系①特點: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②確立原因:封建制代替奴隸制,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結果。2、封建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表現(xiàn)鐵制農具(耕作技術)水利事業(yè)手工業(yè)(冶鐵業(yè))商業(yè)和城市3、封建剝削制度①經(jīng)濟上——殘酷剝削a.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封建地主階級正是憑借對土地的占有,使農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從于地主階級的奴役。b.方式:地租、賦稅、徭役。收取地租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②政治上——等級森嚴:封建國家的顯著特征是君主專制、等級森嚴。③精神上——思想枷鎖:為了維護封建國家的統(tǒng)治,地主階級還散布封建迷信、傳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權神授”,鉗制勞動人民的思想。4、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①主要矛盾: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②產生的原因:地主階級對農民階級的經(jīng)濟剝削和政治壓迫。③階級斗爭:農民階級的反抗斗爭從來沒有停止過。這種斗爭常常由分散的小規(guī)模的抗租抗稅運動,發(fā)展成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或農民戰(zhàn)爭(五)檢測與鞏固1、唐詩《憫農》中描述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地,農夫猶餓死。”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根源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B.地主階級對農民的沉重剝削C.農民沒有人身自由D.農民技術落后,生產無積極性第四教學板塊:資本主義社會目標與導學:閱讀課本P6-8找出下列知識點(學習要求:借助課本自主完成,同桌之間交流,統(tǒng)一答案)(1)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2)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狀況(3)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4)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建立的必要條件(5)資本主義社會形成和確立的背景、方式、標志(6)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意義(7)資本主義經(jīng)濟危機的特征、主要表現(xiàn)(8)經(jīng)濟危機產生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9)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二)自學與探究1、學生完成學習任務。2、同桌(或小組)交流學習成果。(三)展示與評價小組代表展示成果,師生補充評析。(四)教師進行重難點點撥1、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封建社會后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萌生出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狀況:機器大生產、生產社會化、科技快速發(fā)展并應用于生產,這些都使生產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飛躍。3、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①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②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③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4、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建立的條件:①要有大批失去生產資料、有人身自由、能夠自由出賣勞動力的人;②要有開辦資本主義企業(yè)所必需的大量貨幣當作資本。資本主義社會形成和確立的背景、方式、標志背景:資本主義生產的發(fā)展,使新興資產階級在經(jīng)濟上顯示出很大的優(yōu)勢。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興資產階級的這種優(yōu)勢難以充分發(fā)揮,只有推翻封建政權,才能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掃清障礙。(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因)方式:新興資產階級和思想家們提出“自由、平等、博愛”口號,利用勞動人民的力量,發(fā)動資產階級革命。標志: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意義:工業(yè)革命的發(fā)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促進了人類思想的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的發(fā)展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資本主義經(jīng)濟危機的特征、主要表現(xiàn)特征:生產過剩主要表現(xiàn):①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閑置;②大批生產企業(yè)、商店、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yè),生產迅速下降;③信用關系破壞,社會生活陷入混亂。經(jīng)濟危機產生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1)直接原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yè)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tài)之間的矛盾。(2)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9、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1)內容: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2)在階級上的表現(xiàn):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3)性質: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xiàn)。(4)地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5)解決: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資產階級為了維持自己的統(tǒng)治,采取了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但這些措施沒有也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剝削關系。(五)檢測與鞏固1、馬克思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財產多一些,不會消除奴隸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同樣也不會消除雇傭工人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從根本上說這是因為( )A.工人被雇傭的地位沒有改變 B.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沒有改變C.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依然存在 D.工人階級的生活待遇沒有資本家高2、在資本主義發(fā)展史上,“羊吃人”的圈地運動、血跡斑斑的奴隸貿易、對印第安人的奴役和屠殺、鴉片貿易等罪惡的歷史事實說明( )①對外掠奪是資本家發(fā)財致富的唯一途徑②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過程是一部充滿侵略、征服、掠奪、殘殺和奴役的歷史③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歷史的倒退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迅速發(fā)展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依靠暴力和掠奪來實現(xiàn)的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在資本主義國家經(jīng)濟危機時期,常常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牧場主將牛奶倒入大海,將奶牛大批殺掉;農場主將土豆翻入地下當作肥料,拿玉米當作燃料;與此同時,社會上出現(xiàn)了大量工人失業(yè),失去收入來源,只能靠領取救濟金存活下去。這種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①資本主義國家工人購買力降低②資本主義經(jīng)濟危機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③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tài)④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減弱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九、課后作業(yè):導學案,固學案,熟練記憶五大社會形態(tài)生產關系的特點。十、板書設計:十一、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