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第一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探究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奮斗歷程,明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引導學生增強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政治認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堅定制度自信。科學精神: 結合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主要矛盾、歷史任務,評析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方案的科學性,培養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強化黨的領導的憲法地位,提高了黨的領導的權威性公共參與:嘗試開展紅色旅游,如參觀烈士陵園、革命遺址、革命歷史展覽館等相關教育實踐基地,理解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直面各種質疑、非議或詆毀,澄清基本事實,闡明黨的宗旨,論證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領導核心。課程標準:1.1 引述憲法序言,說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闡明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的必然性。本框重難點內容1.學生了解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主要矛盾、歷史任務;通過講授,學生能掌握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2.通過比較和鑒別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學生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結論;3.理解共產黨誕生之前,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的根本性弱點,理解無產階級的優點;4.通過老師引導,學生能尋找到“為什么革命、怎樣革命”這一根本問題的初步答案。【課堂活動】【新課教學】【課堂達標】1.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論大小,幾乎都曾經欺侮、侵略過中國。分析原因,毛澤東曾深刻指出:“一是社會制度腐敗,二是經濟技術落后。”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它們是( C )①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②推翻封建主義的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③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br/>④推翻封建主義的統治,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2.(22湖南西洞庭管理區一中高一階段練習)中國誕生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原因有( B )①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廣泛傳播為其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②五四運動為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③中國人民急需指引斗爭方向、引領工人運動的主心骨④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的出路、前途和命運問題上,各種政治力量進行了異常激烈的較量,并相繼提出自己的方案。在眾多建國方案中只有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其中的原因有( A )①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需要 ②走社會主義道路讓人民群眾看到了中國的出路和希望,有了主心骨 ③資產階級革命沒有給中國帶來任何進步和發展 ④近代中國無產階級的力量最為強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2山東濟南高二學業考試)近代以來,在中國人民反抗壓迫、抵御侵略的斗爭中,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后繼,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團結帶領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事業,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這說明( B )①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②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制度③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④中國共產黨始終處于執政地位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成功探索出了喚醒人民、團結人民、組織人民的歷史路徑。從此,歷盡苦難的中國終于匯聚起偉大的歷史合力,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被深刻改變了!這說明,近代中國要解決中國問題,必須( B )A.認清革命的對象,打擊真正的敵人B.廣泛地發動群眾特別是工農群眾,形成有組織的、持久的群眾運動C.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D.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