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校名稱 XX小學 執教教師 鹽酸不酸課程內容 茶文化 課程學時 1課時所屬學科 生活科普 教學對象 小學生一、教學設計理念傳統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指對中外文化中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態度和行為取向。文化意識的培育有助于學生增強國家認同和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學會做人做事,成長為有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人。 主題語境: 在以主題意義為引領的課堂上,教師要通過創設與主題意義密切相關的語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題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和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關鍵點,基于對主題意義的探究,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將特定主題與學生的生活建立密切關聯,鼓勵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開展對文化內涵的探究,特別是通過對不同觀點的討論,提高學生的鑒別和評判能力;在主題探究活動的設計上,要注意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調動學生已有的基于該主題的經驗,幫助學生建構和完善新的知識結構,深化對該主題的理解和認識。二、教材內容分析這節課是一門傳統文化科普課,茶文化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學生學習中國禮儀非常好的素材。本節課從茶葉的起源,分類方法,茶桌禮儀,廢茶葉的妙用四個方面為學生帶來一節生動有趣的課程。 而茶葉作為中國人居家必備的飲品,學習與之相關的文化知識,有助于學生們理解茶葉在中國文化中的作用,比如待客之道,學會長幼有序,禮貌敬茶等。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了解茶葉起源,茶葉傳播方式等。 2.掌握茶葉的基本分類方法,并能夠用分類方法對日常生活中茶葉進行分類。 3.了解并注意茶桌文化,盡量在茶桌上表現得體。 4.掌握廢茶葉在日常生活中的用處,并用所學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動畫對學生所學進行總結,促進學生思考總結問題能力并舉一反三。 2.通過視頻學習解決生活問題方法,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3.通過參與小組討論交流與匯報,提升表達能力與合作能力。 情感與態度 1.學生通過視頻進行初步的自主學習,看完之后總結所學。提升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并增強學生分享意識。 2.小組討論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3.學習茶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茶葉起源并掌握茶葉的基本分類方法,同時能夠用分類方法對日常生活中茶葉進行分類。 2.教學難點:了解并注意茶桌文化,盡量在茶桌上表現得體。掌握廢茶葉在日常生活中的用處,并用所學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四、學習者特征分析基礎能力 初中學生有一定的基本生活經驗,對“茶”這一日常生活飲品比較熟悉。 學習風格 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充滿好奇,同時也希望用所學知識對日常生活有進一步的了解。對所想學習的知識的直觀易懂性、有趣性有一定的要求。 文化素養 多年的生活經驗讓孩子們對茶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也愿意思考,但是對于傳統文化——茶文化的認知可能還沒有一個完善的體系。五、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歸納策略: 茶葉分類方法環節:舉生活中常見案例→學生思考并進行歸納推理→現場實驗驗證→概括得出結論。 協作學習策略: 茶桌禮儀分享環節:小組為單位互相分享所知道的禮儀文化→互相記錄學習→ 向班上其他小組成員匯報→教師總結,共同學習。 六、教學環境與資源準備嗶哩嗶哩網站 個人圖書館 豆丁網 專題網站,如普洱茶網等七、教學過程學習步驟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PPT與教學資源了解基礎背景 (10——12分鐘) 觀看視頻,了解茶葉的起源 簡單介紹課程內容并打開視頻,播放茶葉起源的視頻。學習基礎分類方法 向學生介紹茶葉的基本分類方法,同時帶他們了解不同種類茶葉在顏色,風味上的不同。 圖片回顧生活場景 (2 分鐘) 根據日常生活中所遇見的茶葉,對茶葉做出分類處理 引導學生思考平時在家中或者曾經了解的茶葉屬于什么種類協作學習,信息交換 (15——20分鐘) 會向伙伴,同學介紹家中父母和長輩之間喝茶的禮儀,以小組的形式討論,然后派代表分享家中的喝茶禮儀或者習俗。 組織學生分組、有序進行討論。 圖片學習部分飲茶禮儀,擴充學生的茶文化的知識面 總結學生所說的飲茶禮儀,如果學生說的不多,可以再進行補充。 圖片:運用與實踐 (5——6分鐘) 將茶葉運用到生活中,解決一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讓學生回家和父母分享今天學習到的知識,并詢問父母是否還有什么有趣的茶桌文化。八、教學結構流程設計九、教學評價 1.在教學中,通過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茶葉進行分類,由教師評價或者伙伴互評的方式對學生的分類正誤進行肯定或者修正。 2.在小組合作分享飲茶禮儀時,對學生的所述禮儀進行評價。 3.啟發學生,將此節課中學習到的妙用方法運用于生活中,或者思考新的妙用,教師對他們的行為做出評價。十、布置作業學以致用 利用課堂上學習到的茶葉的分類方法對家中的茶葉種類進行判斷,并在判斷后沖泡茶葉進行驗證。 交換信息 將自己所知的茶桌禮儀與父母分享,詢問父母相關飲茶禮儀,茶桌文化等。收集好相關文化知識后在班級群內與同學分享,看看哪位同學分享的茶桌文化最有趣,最豐富。十一、教學反思師生互動記錄: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享生活中常見的茶桌禮儀,教師傾聽并總結。 2.學生在看完廢茶葉的妙用之后,對茶葉的用法進行總結,并舉一反三,說出自己所知道的生活中的茶葉用途,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和評論。 授課注意事項記錄: 1.在講茶葉分類原則時,舉例時盡量選擇當地人比較常喝的、熟悉的茶葉作為例子,并在現場為學生演示茶葉沖泡后的顏色變化。 2.在飲茶禮儀小組討論環節,在學生討論之前可以先給學生一些茶桌禮儀或飲茶習慣的關鍵詞,防止學生無從下手,或者導致討論過早結束。附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