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單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對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以及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認識論、價值論的基本觀點教育。第六課“實現人生的價值”,聚焦馬克思主義價值論,第二框,“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闡明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特點,以及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學科素養政治認同: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做出價值選擇。科學精神:運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做出客觀的評價。法治意識:明確建設法治國家對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價值。公眾參與: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在黨的領導下答好時代問卷。學習目標識記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基本含義,理解如何正確地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深刻領會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闡明在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時,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教學重難點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教學方法講授法、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抗日戰爭時期,許多有志青年不畏艱險和困苦,從全國各地奔赴延安。延安這個原本只有月3000人的小城,從不為人知到萬眾矚目,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革命圣地。思考:為什么當時許多有志青年向往延安,克服重重困難奔赴延安?學生回答。教師小結。講授新課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事實判斷:人們既要對事物的客觀狀況及其本質屬性、發展規律作出判斷。價值判斷:進一步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判斷。價值選擇:人們的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關系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特點(1)社會歷史性:①含義: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②意義:有助于我們正確評價歷史和現實中的各種價值觀念,防止簡單化和片面化傾向;有助于我們的價值觀念與時俱進,從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2)階級性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也就不同。在階級社會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有階級性。主體差異性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價值評價。情境一:毛澤東說:“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鄧小平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江澤民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們工作價值的最高裁決者。”胡錦濤說:“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習近平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思考:為什么說“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糾正、形成正確的答案。教師小結。正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評價標準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他人、集體、社會利益的關系?(1)最重要的是:必須首先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2)要把個人、集體和社會三者的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3)當個人利益與人民的利益發生沖突的的時候,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立場)(4)當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七、課堂小結八、課堂檢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0年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溢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不能盲目地凌駕于自然之上,人類的行為方式必須符合自然規律。然而,極少數人抱有”野味”滋補、獵奇炫耀等不健康的飲食觀念,缺乏保護意識和衛生安全防范意識,不惜高價追逐“野味”,助長了對野生動物的不正常需求。不法分子從違法獵捕經營野生動物行為中能夠謀取暴利,為此不惜鏈而走險。科學研究已經證實,許多野生動物是病毒的宿主,捕食野生動物除了會破壞生態平衡,還會威脅人的生命健康,甚至會帶來重大公共衛生風險。結合材料,運用價值觀的知識,對濫捕、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進行批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