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集體備課教學設計學科 歷史 年級 九年級 主備人: 上課時間: 月 日課 題 第5課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羅馬城邦興起、由共和國向帝國的轉變、羅馬帝國衰落的基本脈絡;了解羅馬帝國的征服與擴張;概述古羅馬的政治體制;掌握《十二銅表法》的內容和意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整理、制作古羅馬興衰的年代尺和觀察古羅馬版圖變遷的局勢圖,了解古羅馬興衰的基本脈絡。嘗試從不同角度分析古羅馬不同時期的興衰緣由。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羅馬的興盛衰亡,領悟武力營造的輝煌是難以長久的。教學重點 羅馬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十二銅表法》。教學難點 古代羅馬的政治體制演變及原因。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讀圖學史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案課型課時 新授課 一課時教 學 過 程 個性化補充一、導入新課 德國的一位法學家說:“羅馬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這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一次。 【想一想】羅馬共和國是怎樣建立的?羅馬是如何由共和國演變為帝國的?羅馬共和國時期頒布的一部影響重大的法律是什么? 今天我們就穿越時空到世界古代史第五課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的海洋里探尋西方文明。 二、講授新課 一、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 1.教師出示古代文明示意圖:請同學們閱讀地圖,請說出上節課所學的歐洲文明是什么文明?幾乎同時代的西方也有另一個歐洲文明古羅馬文明,并展示古羅馬的地理位置。 2.師出示母狼傳說圖片,并引導學生講述傳說故事和播放傳說故事。同學們,羅馬城邦出現了,它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 (一)羅馬城邦 1.師布置任務:閱讀課文,找出以下相關信息(學生觀察圖片,看圖說話,閱讀課本,在老師引導下分析概括): 答:①時間:公元前1000年左右。②地理環境:意大利半島中部,海岸線長,島內山地眾多,有利于發展畜牧業。西部河流縱橫,土地肥沃,適宜農作物生長。③地點:臺伯河畔。 2.教師:隨著城邦力量的壯大,國家隨之出現。 (二)羅馬共和國 1.師:閱讀圖文和課文內容,找出羅馬共和國建立的時間、統治措施和其它相關的信息(學生通過和閱讀課本,找出相應的答案)。 答案: (1)時間 :公元前509年。 (2)鞏固政權的措施:①政治上:國家通知決策權在元老院手里;執政官主持日常事務;公民大會是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平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和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 2.教師:請認真閱讀史料并把握羅馬共和國的實質(學生閱讀史料)。 答:羅馬共和國的實質:貴族奴隸主的統治工具。 ②法律上: 3.教師:出示文字材料引導分析法律產生的背景。 4.教師出示圖片這樣的成文法在什么時候產生名稱是什么?它有何影響(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把握關鍵信息)? 答:名稱:《十二銅表法》:時間:公元前450年左右;影響:羅馬第一部成文法。 5.師出示十二銅表法條文圖片并材料:這些刻寫在銅板上的文字寫了些什么內容?它在當時有何作用(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歸納內容合作用)? 答:內容: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等。 作用: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 (3)對外擴張: 6.教師:羅馬共和國對內從政治和法律上管理,對外會是怎樣呢?教師出示羅馬競技場和羅馬軍隊圖片以及史料引出對外擴張(學生讀圖和課文內容歸納羅馬共和國對外擴張的過程、結果和收獲)。 答:過程:意大利半島——迦太基戰爭征服西地中海地區——東地中海地區。結果:稱為整個地中海的霸主。收獲:土地、財富、奴隸。 7.師銜接:貧富分化和奴隸制的發展導致什么結果呢(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得出相關信息)? 答:爆發了奴隸起義。時間:公元前73年;結果:被鎮壓;影響: 沉重打擊了羅馬共和國的統治。 二、羅馬帝國 (一)建立 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找出羅馬帝國建立的背景、時間、建立者、過程等信息(學生閱讀課文概括出答案)。 答:①背景:公元前49年,凱撒控制元老院,成為終身獨裁官; ②時間:公元前27年;③建立者:屋大維;④過程:屋大維首創“元首制”,掌握最高實權,成為實際上的皇帝。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 (二)羅馬帝國的擴張 2.觀察兩幅圖,對比它們的范圍大小(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和對比兩幅圖片歸納出)。 答: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帝國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羅馬帝國的“內湖”。 3.教師過度:盛極必衰,地跨歐、亞、非的羅馬帝國還是走向了衰落。 三、羅馬帝國的衰落 1.教師:出示相關史實并提出根據相關史實和羅馬帝國衰落圖片,結合課文內容,找出羅馬帝國衰落的背景。 答:背景:(1)內部:羅馬帝國陷入長期的政治、經濟大危機。(2)外部:日耳曼人的入侵。 2.教師: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找出羅馬帝國衰落的有關信息(學生閱讀課文按老師提示復述過程)。 答:過程:(1)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2)476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 3.教師出示:本課歷史事件發展脈絡,并要求學生填空。 三、課堂總結 通過這一課和上節課的的學習,我們知道歐洲海洋文明。 四、鞏固練習 一、選擇題 1.公元前451年,羅馬人成立立法委員會,負責編訂成文法律,并于公元前449年頒布,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該法律是( A ) A.《十二銅表法》 B.《權利法案》 C.《獨立宣言》 D.1787年憲法 2.它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一次。材料最適合用來評價( B ) A.希臘 B.羅馬 C.阿拉伯 D.奧斯曼土耳其 3.“光榮屬于希臘,偉大屬于羅馬”。下列有關古希臘古羅馬的敘述不符合史實的是( B ) A.“小國寡民”是古代希臘城邦的突出特點 B.伯里克利主政時雅典奴隸、婦女享有政治權利 C.《十二銅表法》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 D.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主 4.古希臘文明翻開了歐洲文明史的第一頁,古羅馬歷史則展現了歐洲上古時代的文明與輝煌。下列有關古希臘、古羅馬的敘述,正確的是( B ) A.公元前5世紀,斯巴達被稱為“全希臘的學校” B.公元前27年,屋大維實行元首制,羅馬進入帝國時期 C.盲詩人格列高利編著了《伊里亞特》和《奧德賽》兩部長詩 D.公元前4世紀,伯里克利建立了橫跨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 5.雅典伯里克利統治時期,公民大會是最高的權力機構,可是在另一個國家的特定時代,就形同虛設,另一個國家是( B ) 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共和國 C.羅馬帝國 D.法蘭克王國 二、非選擇題 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下面是古代羅馬發展演變示意圖(部分)。 完成上面的填空。 答:共和國 地中海 屋大維 材料二 在共和國前期,羅馬人統一了整個意大利半島,并通過三次布匿戰爭確立了西地中海地區的霸權。公元前2世紀,羅馬又征服東地中海地區,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主。隨著版圖的不斷擴張,奴隸人數也不斷激增。內戰和獨裁反而更促成了古羅馬的擴張,奴隸制進一步發展。原有共和體制不再適應新的統治需要,后被羅馬帝國代替。 根據材料二,古羅馬經歷了哪兩種政體變化?政體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由共和制變為帝制。由于版圖不斷擴張、大規模的內戰和軍事獨裁的出現,導致共和國解體,帝國形成。板書設計 第5課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 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 羅馬城邦: (二)羅馬共和國: 羅馬帝國 (一)建立: (二)羅馬帝國的擴張 三、羅馬帝國的衰落 作業布置 1.掌握基礎知識 2.做一做有關的練習教 學 反 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