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積極維護人身權利【教學目標】1.了解人身權利的主要內容,懂得我國尊重和保護人權,民法為我們的一生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2、學會用法律思維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各類糾紛,提高實踐能力。【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我國尊重和保護人權,積極維護人身權利是民法的重要內容。2、科學精神:人們既要依法維護自己的人身權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權利。3、法治意識:侵犯他人人身權利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4、公共參與:在社會生活中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互聯網活動中善于依法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教學重點】人身權利的主要內容。【教學難點】如何區別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和隱私權。【教學方法】講授法、小組合作、情境探究法。【教學過程】一、課堂導入播放視頻《最高法發布人格權司法保護典型民事案例》。二、新課講授議題一:生命健康俱可貴議學材料:原告為銀川市某中學一名學生,2019年6月被同校4名學生掌摑,被用手機拍照并受威脅不得告訴老師。事后原告未敢向家長和老師告知此事,2020年9月,原告因情緒異常來到寧夏寧安醫院治療,醫生考慮其為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建議藥物治療,隨后自11月起一直在寧夏某咨詢中心進行心理咨詢。隨后受害學生與家長向法院提請人身損害賠償,根據原告提交的分析報告、病歷記錄、臨床調查問卷、心理咨詢記錄、證明等,法官認定能夠證實原告出現的退縮行為及社交障礙與欺凌行為與同校4名學生欺凌存在因果關系,4人應當對原告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4名學生系限制行為能力人,故4人的監護人應與4人共同承擔賠償責任,遂判決4人及其監護人賠償原告各項經濟損失共計2.58萬元。一審宣判后,4人均未提出上訴。議學任務:案例中的4名學生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請說說理由。學生討論交流:教師總結:1.人身權的重要性和類別:重要性: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為獨立的民事主體的前提,人格尊嚴是人之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身份權是法律保護權利主體因地位、關系/行為(或公民因特定身份)所發生的權利。包括親權(家庭關系中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所行使的權利—如保護教養)、監護權、配偶權(指在合法有效的婚姻關系期間,夫妻雙方基于夫妻身份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如陪伴、鐘愛、幫助)、親屬權、著作人身權、發明權、專利權、商標權等。 2.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1)重要性: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是一個人最基礎的權利。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體是承載生命健康的物質載體,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也關系到社會的發展。民法典把這三項權利置于人格權編的前列。(2)維權原則及侵權責任:根據民法典的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議題二:姓名肖像受保護議學材料:2022年12月4日,易烊千璽方起訴了廈門市一家漢堡店“霹靂堡”和廈門原動力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據了解,該案件于2022年5月10日在廈門市湖里區人民法院開庭,起因是“霹靂堡”使用易烊千璽的肖像權,已屬于侵權行為。經判決,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人民法院判決該小吃店向易烊千璽道歉,廈門原動力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應對賠償金額中的30萬元承擔連帶責任。這一案件看似圓滿解決,但是案件雙方對于此事都要喊一聲:“我好冤!”議學任務:結合材料,談談易烊千璽為什么要起訴該公司侵犯了其個人肖像權和姓名權。學生討論交流:教師總結:1.姓名權。(1)含義:姓名權是自然人對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權利。(2)特點:姓名是我們用來表現自我、區別于他人的符號,因此,姓名總是與特定個人相聯系,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個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相關鏈接:《民法典》規定:自然人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二)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三)有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少數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3)姓名權在生活中的體現(要求)自然人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①決定權:一般來說,未成年人由父母決定其姓名。②變更權:成年后有權自己決定繼續使用或者改變姓名,但是應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③使用權:具有一定社會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眾混淆的筆名、藝名、網名、譯名、姓名的簡稱等,參照姓名權加以保護。(普通人可以重名)④許可:經本人同意,許可他人使用自己姓名。補充: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知識拓展:(4)侵權責任:①被侵害人有權要求權利侵害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②除上述責任外,如果存在獲利行為,侵權人則應適當賠償他人損失;如果構成精神傷害,被侵害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撫慰金。議學情境:(展示表情包圖片)用電影明星的照片做QQ頭像,是否侵犯他們的肖像權?學生討論交流:教師總結:2、肖像權(1)肖像的含義:肖像是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2)肖像權的行使與保護:①自然人享有肖像權。自然人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②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3)侵權表現①未經本人同意,擅自制作和使用他人肖像。如擅自擁有他人照片,利用肖像做廣告、商標和裝飾櫥窗等;利用他人肖像制作“表情包”或者用手機任意抓拍人像上傳網絡。②民法典的新規定——以營利為目的,是確定侵權責任大小的情節,而非決定性條件。③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的,或者或者利用肖像進行人身攻擊等,也屬于侵害肖像權的行為,并且往往同時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同時侵犯兩項權利】(4)侵權責任①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②除上述責任外,如果存在獲利行為,侵權人則應適當賠償他人損失;如果構成精神傷害,被侵害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撫慰金。知識拓展:下列情況屬于合理使用他人肖像,不構成侵權①新聞報道拍攝照片和影像。在新聞報道中使用相關人物的肖像,使觀眾了解真相。符合社會公眾利益的行為不構成侵害被曝光者肖像權(如報道政治活動時使用了某政治家的肖像)②通緝逃犯和罪犯而使用他人肖像。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或為國家利益舉辦特定活動使用公民的肖像。③為記載或宣傳特定公眾活動使用參與者的肖像。因為公民參與此類活動中,就意味著在一定程度上處分了自己的肖像權,對其肖像在此活動中加以使用,不構成侵權。④基于科研和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圍內使用。如為醫學試驗、法醫學教學在課堂上向學員展示病人或者接受法醫鑒定的受害人的肖像。⑤為肖像權人自身的利益使用其肖像。如為肖像權人具備某種特殊技能所做的廣告中使用其肖像;在尋人啟事中使用失蹤人的肖像等。議題三:名譽隱私不可侵議學材料:2021年7月15日,被告人李奇賢在烈士陵園內,先是踩踏刻有烈士陵園名稱的石碑底座,斜倚碑身擺拍后,又到陳祥榕烈士墓前,滿臉嬉笑腳踩墓碑底座,用手比作“手槍”狀對著烈士墓碑再次擺拍。同日12時許,李奇賢將上述照片在微信朋友圈公開發布,經多名微信好友指出照片內容對英雄烈士不尊重后,遂刪除該內容。為獲取流量關注,14時許,李奇賢再次將照片發布至今日頭條,上述照片在網絡上迅速傳播擴散,引發社會公眾強烈憤慨,造成惡劣影響。議學任務:結合材料,說一說保護英烈名譽的意義。學生討論交流:教師總結:1、名譽權和榮譽權。(1)含義: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2)法律規定:①民事主體(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譽權和榮譽權。②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也不得非法剝奪他人的榮譽稱號,不得詆毀、貶損他人的榮譽。【相關鏈接】:“英烈條款”《民法典》規定:“對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的行為,英雄烈士的近親屬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英雄烈士沒有近親屬或者近親屬不提起訴訟的,檢察機關依法對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3)侵權表現。要求: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 也不得非法剝奪他人的榮譽稱號,不得詆毀、貶損他人的榮譽。(4)侵權責任。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易混區分】:名譽權與榮譽權(1)名譽權:名譽權屬于人格權,無法被剝奪或限制。 是法律規定公民、法人享有的保有和維護自身名譽的權利。名譽是指社會對公民個人的品德、情操、才干、聲望、信譽和形象及法人信譽、形象等各方面形成的綜合評價。(2)榮譽權:榮譽權屬于身份權,可基于法定事由予以剝奪。法律規定:公民、法人對國家和社會作出突出貢獻或取得優異成績而被授予榮譽稱號。榮譽與名譽是有聯系的:如果非法剝奪公民的榮譽稱號,使公民的名譽也受到損害的,同時構成侵害榮譽權和名譽權。議學情境:議學任務:觀察生活中人們對“一米線”的實際遵守狀況,談談你對“一米線”的看法。未成年人是否有隱私 父母與子女、老師與學生之間如何正確處理相關問題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總結:2、隱私權。(1)含義: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2)侵權表現:①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②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方式處理他人個人信息。(3)保護隱私和個人信息的要求:①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②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方式處理他人個人信息;③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分處理。(4)保護隱私權的意義:①是對憲法規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權利的落實。②尊重他人隱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③法律明確保護個人信息,對于保護自然人的人身與財產權利、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5)侵權責任:①公民的隱私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②公民的個人信息受到侵害的,情節較輕的,適用民法;情節嚴重的,適用刑法。(6)依法保護個人信息:①必要性:個人信息與隱私權密切相關,受到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方式處理他人個人信息。②處理個人信息的原則: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③法律明確保護個人信息的意義:對于保護自然人的人身與財產權利、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課堂小結】【實戰演練】一、易混易錯1.生命權是一個人最基礎的權利,民法將其置于人身權的前列。矯正: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是一個人最基礎的權利,民法典把這三項權利置于人格權編的前列。2.自然人有權變更自己的姓名,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干涉。矯正:自然人有權變更自己的姓名,但不得違背公序良俗。3.未經他人許可,只有以營利為目的的使用他人肖像,才構成肖像侵權。矯正: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4.名譽是對于人格的正面的評價。矯正:名譽是對于人格的正面的社會評價。5.任何組織、個人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公平、公序良俗等原則。矯正:任何組織、個人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和誠信等原則。二、選擇題例1. (2022·浙江·高考真題)陳某在H市白沙區某超市挑選了些糖果準備付款,由于找不到收銀臺,想找超市員工詢問,不知不覺間走到了超市門口。保安卻以為他偷竊,把他抓了起來,并掛上“小偷”的牌子當街示眾。關于本事件,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陳某已獲得糖果所有權,帶到超市門口不構成偷竊B.超市侵犯了陳某的隱私權,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C.陳某以名譽權受到侵害提起訴訟,須承擔對其主張的舉證責任D.陳某既可以在白沙區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在H市中級法院提起訴訟例2.楊某是某中學初二的學生,自入讀該校起,他就經常被某些同學無故毆打。兩天前,楊某又一次遭到同班同學夏某、林某和張某的圍毆,導致脾臟嚴重出血,入院當晚進行了脾臟切除手術。本案中( )①夏某、林某和張某應當對楊某的身體健康承擔法律責任②楊某的生命權受到了侵害 ③楊某的身體權受到了侵害 ④夏某、林某和張某的監護人承擔法律責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例3.魯迅本名周樹人,據考證,魯迅使用過的筆名有一百多個,不過,在正式文件上,他還是使用“周樹人”這個名字。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①由于“魯迅”有一定社會知名度,他人不得冒用②周樹人有權依法決定、使用或者變更自己的姓名③周樹人使用“魯迅”這一筆名,違背了公序良俗④“魯迅”符合民法典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的情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例4.2022年5月10日,南京檢察機關依法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對仇某批準逮捕,同時決定開展公益訴訟調查工作,以法之名為英雄烈士正名。維護英烈名譽權( )①只能由英烈近親屬提起訴訟②既是對英烈人身權的維護,也是對公共利益的維護③需要國家機關履行職責,維護和彰顯法律尊嚴④說明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等的社會評價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