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九單元 溶液知識總結》一、物質在水中的分散溶液的特征:均一、穩定、混合物;外觀現象:澄清、透明(不一定是無色);分散微粒:分子或離子。濁液有別于溶液的特征:不均一、不穩定;外觀現象:渾濁;分散微粒:分子或離子聚集體(達到一定的大小標準)分散微粒的大小不同正是溶液與濁液不同的本質原因。判斷物質分散在適量水中形成哪種混合物的方法:①若物質易溶于水則形成溶液;②若固體不易溶于水則形成懸濁液;③液體不易溶于水形成乳濁液。乳化現象:在油與水的混合物中加入洗潔精,振蕩后發生乳化現象。乳化后得到的是比普通乳濁液較為均一和較穩定的乳濁液,但還不是溶液。為了較快在水中溶解某種固體物質,可采用的方法:①溶解時不斷攪拌(或振蕩);②用熱水溶解(或加熱)③將固體先研細哪些物質的水溶液可以導電,哪些物質的水溶液不導電,為什么?酸、堿、鹽的溶液能導電;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等不能導電。導電原因:溶液中有較多自由移動的離子。不能導電原因是:溶液中沒有自由移動的離子。稀硫酸中含有的主要微粒有:H+、SO42-、H2O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的主要微粒有:Na+、OH-、H2O氯化鈉溶液中含有的主要微粒有:Na+、Cl-、H2O5.物質溶解于水時,通常伴隨著能量變化。這種能量變化可以用手觸摸感知,也可以借助溫度計測量。(1)有些物質溶解時會使溶液的溫度升高,如:氫氧化鈉(NaOH);(2)有些物質溶解時會使溶液的溫度降低,如:硝酸銨(NH4NO3);(3)有些物質溶解時溶液的溫度變化不大,如食鹽(NaCl)、蔗糖。6.某些離子的溶液帶有特定顏色:①溶液的顏色藍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CuCl2溶液等②黃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2(SO4)3、FeCl3溶液等③淺綠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FeCl2溶液等④紫紅色溶液:KMnO4溶液⑤溶液的顏色會因濃度不同而有所變化。如CuCl2溶液的顏色會隨濃度的由低到高,呈現出:藍色→藍綠色→綠色;Fe2(SO4)3溶液濃度大時會呈棕黃色等。二、溶液的組成1.溶液由溶質、溶劑組成。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溶液的體積≠溶質的體積+溶劑的體積(原因:分子間存在間隙)配制一定質量、一定質量分數的溶液分為兩種情況固體溶質配溶液:步驟:①計算②稱量③溶解(④轉移或裝瓶貼標簽)儀器:托盤天平、藥匙、量筒、膠頭滴管、燒杯、玻璃棒濃溶液稀釋:步驟:①計算②量取③稀釋(④轉移或裝瓶貼標簽)儀器:量筒、膠頭滴管、燒杯、玻璃棒注意:需要選擇儀器或回答步驟時,一定要先辨別是上述兩種配制中的哪一種,進行有針對地回答。(3)分析固體溶質配溶液時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的可能原因:固體不純;稱量固體時,左物右碼放反了(使用了游碼);轉移固體時有殘留;取水時仰視讀數;配制所用的燒杯不干燥(即內壁沾有水)等。3.將溶液稀釋或者濃縮的計算:依據溶質質量不變計算式:濃溶液濃度×濃溶液質量=稀溶液濃度×稀溶液質量稀釋加水(或蒸發水)質量=m(稀溶液)-m(濃溶液)判斷某物質的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繼續加入少量該固體物質,若固體不減少,則原溶液為飽和溶液;若固體有減少,則為不飽和溶液。且同一溫度下,同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度要大。4.影響溶解度的因素:(1)對固體物質:溶質的種類(或性質)、溶劑的種類(或性質)、溫度。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大多數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鉀等;少數固體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不大,如:氯化鈉等;極少數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如:氫氧化鈣。(2)對氣體物質來說,影響溶解度的除了上述三種因素,還有壓強。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隨壓強增大而增大。5.溶液出現結晶情況,溶質質量、溶劑質量以及溶質質量分數變化:①某物質的飽和溶液改變溫度結晶時,其溶質量減少,溶劑量不變,因而溶質質量分數變小②恒溫蒸發結晶時,其溶質量減少,溶劑量減少,而溶質質量分數不變(得到的仍是該溫度的飽和溶液)。③所以當溶液改變條件出現結晶現象,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一定發生變化。④注意:結晶后得到的母液,一定是晶體物質的飽和溶液。6.根據硝酸鉀和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分析兩種提純物質的方法:從硝酸鉀中除去混有的少量氯化鈉KNO3(NaCl)提純方法是:降溫結晶;操作步驟為:①用沸水溶解(制成熱飽和溶液)②降溫結晶③過濾 ④洗滌、烘干。從氯化鈉中除去混有的少量硝酸鉀NaCl(KNO3)提純方法是:蒸發結晶;操作步驟為:①溶解②蒸發結晶③趁熱過濾 ④洗滌、烘干。(3)在流程題中,經過化學變化所得到的溶液通常是常溫下的不飽和溶液。如果要通過降溫結晶獲得溶質,通常的操作步驟是:將所得溶液 ①蒸發濃縮 ②降溫結晶 ③過濾④洗滌、烘干。7. 粗鹽提純(除不溶性雜質)的步驟:①溶解 ②過濾③蒸發(結晶)④轉移步驟中,用的次數最多的儀器是:玻璃棒各步驟中,玻璃棒的不同作用:溶解:攪拌,加快粗鹽的溶解速率;過濾:引流;蒸發(結晶):攪拌,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四濺;轉移:轉移作用8.根據下圖的溶解度曲線分析溶解度曲線A下面的點M,表示T2℃時的A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要使其達到飽和溶液,可采取:方法一:恒溫蒸發溶劑至飽和;方法二:增加適量該固體至飽和;方法三:降溫至P點對應的溫度如果對P點溶液繼續降溫,則P點將沿溶解度曲線左移,若降至T1℃,則形成Q點所示的飽和溶液。7.將生石灰加入到飽和石灰水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以及溶質質量分數變化(CaO+H2O=Ca(OH)2):生石灰放入常溫下的飽和石灰水中,生石灰會與水反應并且放熱,當恢復至原溫后,最終溶液中水的質量減少(與生石灰反應消耗),溶質氫氧化鈣減少(因水減少而析出),而溶質質量分數不變(仍是常溫的飽和溶液)。8.氣體溶質形成的溶液在蒸發濃縮時,由于氣體溶質同時會因為溫度升高而揮發,故不能通過水的減少計算這樣得到的溶液濃度。9.計算反應后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時,關鍵是如何計算所得溶液的質量,可以有兩種計算方法:①m(溶液)=m(溶質)+m(溶劑)注意:溶劑的質量包括了原溶液中的溶劑水和生成的水兩方面,不能遺漏。②m(溶液)=m(總質量)-m(固體)-m(氣體)注意:此計算方法是利用質量守恒定律直接得到了溶液的質量,不必再算生成水的質量了,避免與方法①混淆。建議:先考慮用方法②計算,則更為簡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