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變形的魅力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小學美術組的3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變形的魅力》一:開場白本節課,我將秉承新課改理念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展開我的說課。二:教材分析首先來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是湘教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下冊第2課的內容,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通過對本節課繪制變形畫的學習,引導學生大膽自由的表現自己,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創作熱情。三:學情分析接下來說一說學情,四年級的學好玩、好問、好奇心強,他們有較強的表現欲望,愿意用畫面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但對繪畫的深入層次稍有欠缺,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發現美術的藝術美。四: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和新課改對課程內容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1了解生活中的變形現象,認識美術中變形創新手法的多樣性2通過繪畫,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造型表現能力3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五:重難點基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掌握哈哈鏡變形的方法和特點難點:學生有創意的運用所學進行創作六:教法學法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演示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在學法上,我會引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實踐操作法來進行學習,讓學生已主人翁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七:教學過程下面就進入本次說課的重要部分—教學過程,我將從以下五個環節來進行:1游戲導入,走進變形課的開始,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會請學生玩個游戲,將筷子放入盛滿水的杯子中,請學生觀察,學生會發現水中的筷子像折斷了一樣。接著我將這樣導入:“同學們,這是生活中常見的變形現象,這節課就讓我們學習用畫筆來描繪變形的魅力吧。”"由此,激發學生好奇探秘的學習欲望,自然的引出本課課題—變形的魅力2啟發引導,探索變形在此環節,我將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學習變形的特點及繪畫表現方法。首先,聯系生活,說一說。我會請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都見過哪些變形現象,引導學生積極發言,接著為學生展示蘇州千燈鎮水中倒影等建筑變形圖片,還有哈哈鏡中的和用電腦軟件處理的人物變形圖片,引導學生感受事物外形變化的趣味性。由此讓學生對變形現象有了初步感知,使學生的生活與美術課相結合 。然后,探索方法,學一學。我將以哈哈鏡的變形為例展開教學,展示三幅不同哈哈鏡人物變形圖片,請學生4人為一組從方向、外形等角度交流討論變形的特點,討論后小組代表發言,我會總結并板書,引導學生認識到變形方法有三種即左右扭曲像水波形,向內壓縮像枕頭形,向外拉伸像桶形。并請學生所以說,這三種變形方法會使人物的頭,腳,軀干分別有什么變化?啟發學生可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進行夸張。為加深學生的認識,我會出示蒙克的作品《吶喊》和莫迪里阿尼的作品《珍妮》,請學生分析作品中分別采用了什么樣的變形方式。由此,給學生以直觀感受,為解決本課重點做好鋪墊。最后是對比嘗試,玩一玩。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我會請學生玩個游戲,將人形圖案畫在氣球上,并引導學生對比觀察,氣球吹大后圖案發生了什么變化;再將氣球拉伸、壓扁,圖案又發生了什么變化。并展示人物夸張變形的漫畫作品,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此環節,有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的言語指導,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很大激發,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3教師示范,學生創作接下來就進入教師示范學生創作環節,為使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繪畫方法,我會演示示范繪制向外拉伸的變形方式,并梳理繪畫步驟:先剪出桶形形狀,然后在里面描繪物象,注意要撐滿外形。接下來就請學生大膽創作。學生創作時,我會巡視指導,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并及時幫助有疑問的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創作的快樂。4展示欣賞,評價交流學生創作完成后,我將順勢進入展示欣賞,評價交流環節,我將設計展覽會的形式展示學生作品,引導學生從創意、造型等角度進行自評和互評,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最后我會進行教師點評,體現評價的教育與激勵功能。5課堂總結,鞏固延伸在課的最后,我設置了課堂總結,鞏固延伸環節,我會先請學生說一說這節課有什么收獲又有什么困惑,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又培養了學生的歸納能力;并引導學生課后將尋找生活中有趣的變形現象,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八:板書設計最后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力求重點突出,簡潔明了,便于學生的理解與掌握。總之,本節課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到知識和技能,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鑒賞美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耐心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