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讀下面的詩詞,品味詩中詞句,思考這些詩詞分別寫了哪個中國傳統節日?從什么地方品味出來的?元日宋 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青玉案(wǎn)·元夕宋代: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寒食唐 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端午日唐代:殷堯藩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通過以上詩詞,和自己搜集的資料,你對端午節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我們可以歸納為:全生避害、人神祭祀、飲食節物、競技娛樂、家庭人倫等。 全生避害。用艾草做成人形,懸于門戶之上;并佩彩絲避瘟,用五色線系在小兒手腕上,男左女右,稱為“端午索”或“長壽線”;另外,飲菖蒲雄黃酒也是端午避邪解毒的主要保健習俗之一,一直延續到今天。 人神祭祀。不同地域為了紀念楚地的屈原、吳越地區的伍子胥、勾踐與曹娥、廣西蒼梧的陳臨、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等。其中,屈原在后世影響最大,長江中游端午節俗中最引人關注的“龍舟競渡”,傳說就是為了追悼屈原。 飲食節物。 “五月家家過端陽,鹽蛋粽子與雄黃。”端午節的粽子就是這樣一種意蘊特別豐厚的文化創造物。 競技娛樂。主要是龍舟競渡、斗百草、斗蛋游戲等。 家庭人倫。直到近代,在江蘇、湖北、陜西一些地方,新嫁女在端午節也要回娘家省親,稱為“躲端午”。 2005年11月24日,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話是“端午節原本是中國的節日,傳到韓國已經有1500多年了”。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是從釀制神酒開始,民俗活動包括官奴假面戲、農樂競賽、鶴山奧道戴歌謠、拔河、摔跤、蕩秋千、漢詩創作比賽、射箭、投壺等,多為民眾娛樂活動;韓國江陵端午祭久負盛名,每年的端午祭期間,來自韓國和世界各地的觀光者達百萬人之多。是什么東西吸引了如此眾多的參與者、參觀者?――這不能不歸功于韓國江陵市政府對民間無形文化的高度重視和有效的保護。正是這一舉措,使得一個民間節日成為江陵文化的標志,韓國民族精神的象征;成為一種無形文化遺產,供人類享受;成為外界認識韓國文化和江陵民情的一個窗口。你如何看待這件事情?我們怎么辦?“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具有“共享性”,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曾先后批準了“伊拉克木卡姆”和“阿塞拜疆木卡姆”為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中國申報的“新疆木卡姆”也再次得到了批準。如果我國要對“端午節”進行申遺,你打算用什么材料支撐?小組為單位填寫申遺申請表。選取代表進行申遺匯報。1、藝術價值2、處于瀕危的狀況3、有完整的保護計劃三個基本條件: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少,而發展到現代,相比于中秋節、春節,甚至是清明節,端午節都算不上是盛大的節日。那么,為什么首次躋身世界非遺的恰恰是端午節呢?事情還得從2004年的一封信函說起。2004年5月初,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周和平收到一份急件稱,韓國已將端午節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在一次會議上,周和平焦慮地說:“有著悠久歷史的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如果國外申報成功,我們該有多么尷尬?我們還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端午節與70項民俗一并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出的代表地方有湖北秭(zǐ)歸、黃石,湖南汨羅,江蘇蘇州。2008年,端午節正式成為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好消息終于傳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端午節”被審議并批準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傳統節日。作業:我國還有許多傳統節日,今年又可以申遺了,你打算為哪個傳統節日申遺?怎么填寫非遺申請呢?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