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花雞教學設計核心素養目標:1.理解民間美術作品的裝飾性特點。2.初步理解動物變形、裝飾的一般表現方法和規律3.欣賞中國民間美術,培養學生對中國民間美術感興趣。教學重點:理解民間美術作品的裝飾性特點。初步理解動物變形,裝飾的一般表現方法和規律。教學難點:動物變形,裝飾的一般表現方法和規律。一.導入今天森林里要舉辦一場盛大的選美大賽,我們的主角朋友正在全力準備這個比賽。讓我們一起來猜一猜他是誰?”師:“紅花頭上戴,彩衣不用裁,清早歌一曲,千門萬戶開” 生:“我知道我知道,它是一只大公雞。”師:“沒錯,正是威風凜凜的大公雞。大公雞朋友請同學們做一次小小設計師, 幫我設計一件光彩照人的衣服,拿到這次比賽的冠軍好不好!”生:“好!”師::“公雞公雞真美麗,大紅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黃腳,要比漂亮他第一。這節課,我們將一起學習《大花雞》幫助公雞穿上最漂亮的衣服。”二、講授新知1.欣賞生活中的雞,了解雞的文化寓意(出示公雞圖片)師:“在生活中,小光每天早早起床,叫醒人們,非常勤勞,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看威風凜凜的大花雞艷麗多彩的羽毛和形態各異美輪美奐的花紋,多么惹人喜愛呀!”機器:“同學們,你們還不知道吧?自古以來,我就是你們人類生活中最親密的動物之一,在長期的社會發展中,你們用“雞”同“吉”去表達一種寓意,你們知道是什么嗎?”生:“我知道我知道!師吉祥,喜慶的寓意。” 2、雞的組成師:“是的,大花雞當然也是你們藝術創作中常被表現的形象,要畫大公雞首先就得認真的觀察大公雞,請同學們說說大公雞美在什么地方?它的形體有什么特點?”生:“雞有紅紅的冠,頭頸軀干連在一起,左右側各有一個翅膀,后部是尾巴, 下面長者兩只結實有力的腿和鋒利的爪子。我覺得他身上的羽毛是最美的!” 3.欣賞藝術作品中的雞(民間剪紙、布貼、刺繡、泥塑等方面的藝術作品。) 師:“你描述真細致。今天我們的任務是畫一只大花雞。那怎樣才能把雞畫得漂亮呢?讓我們一起去欣賞名家們的藝術作品吧!”機器:“通過欣賞圖片,我們發現,同一藝術家家不同時期對我們雞的感悟是不一樣的,不同的藝術家對雞的感悟更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表現出來的雞也是千姿百態。”4、比較藝術作品和真實形象的差異:師:“這幅繪畫作品是內蒙古畫家張蘭芝的農民畫《雞探石榴》。這幅畫是不是很漂亮呢?如果老師問你們,這些雞的形象和生活中的雞是一樣的嗎,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別急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前后四人為一組,帶著這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師:“好,時間到我看同學們都討論的差不多了,那一組愿意來回答這個問題?”第一組:“是不一樣的,相同點都有雞的各種部位。師:“很好,那么不一樣的地方在哪里呢?”第二組:“我們組發現作家使用農民畫的表現手法將原本立體的大公雞平面化, 身上的花紋已進行了藝術處理。”師:“分析的太透徹了,我看第五組手已經舉得高高的了,你們組有什么補充嗎?”第五組:“不一樣,我覺得生活中的雞顏色暗很真實,但農民畫中就加強了色彩的鮮艷程度,使大公雞更加艷麗了。”師:“你很會觀察,這種把特點加強的手法叫夸張。還有不同嗎?” 第三組:”雞冠變成了火苗的形狀。”師:”恩,這種手法叫做變形,變形是在夸張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獨到的想法” 大公雞的花紋裝飾生:“老師老師,我還發現了,大花雞身上畫了許多花朵讓雞變漂亮了!”師:“你可真是火眼金睛,畫上許多的花朵這種手法叫做紋樣裝飾。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地方用到了紋樣進行裝飾,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機器:“你們看,我的脖子上用了毛刺和半圓以及花瓣一樣的花紋。我的頭部和身體上點了許多圓點。還有尾巴上用了像柳枝一樣的花紋,跟羽毛的結構相似。爪子上有魚鱗狀的紋樣。”師:“太漂亮了,是不是呀同學們。簡單來說花紋一共分為四大類:第一種是表現結構的花紋,如眼睛、翅膀、羽毛等。第二種是有象征意義的花紋,第三種是純裝飾性的花紋,追求質感、肌理美等效果; 第四種是點、線、面、構成花紋。這些花紋使畫面感覺特別豐富生動。”三.教師示范師:“這里老師就給同學們示范一下,如何畫出一個充滿藝術性的大花雞。”(視頻)師:“同學們現在是不是躍躍欲試,想要一展身手了。不急,我們先看看其他同學的大花雞吧,或許有我們可以借鑒的地方呢!”(欣賞學生作品)四、布置作業機器:“請你用繪畫、剪紙、或毛線拼貼的表現形式,為我設計一件漂亮的衣裳吧,要注意使用夸張和變形的手法哦。”一、展示評價(展示環節 播放輕音樂 大家像模特走秀一樣 拿著自己的設計 展示) 評價要點:1.是否有創意2.大花雞的特點突出性,構圖3.色彩搭配是否和諧五、小結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愉快的一節課就要結束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花雞的組成部分,以及裝飾紋樣的夸張變形的特點。雞對于我們中國人更深層的寓意。我們的祖國像雄雞一樣傲立在世界的東方,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到無比的光榮和自豪。當然我們也可以在課后通過我們的作品,祝我們的祖國吉祥如意。本節課到此結束,感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