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上地理知識歸納一、地理位置優越緯度位置:大部分處 北溫 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海陸位置:中國位于 亞歐大陸 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是一個 海陸兼備 的國家。1鄰國:①俄羅斯 ②蒙古 ④印度⑧韓國 ⑨朝鮮2臨海: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3省級行政區 a福建b廣東(粵、廣州) c云南(云或滇、昆明)d西藏自治區(藏、拉薩 e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烏魯木齊)h湖北省(鄂、武漢)i四川(川、成都)j青海(青、西寧) k山西(晉、太原)三級行政區劃:省、縣、鄉北回歸線穿過(4個):臺灣、廣東、廣西、云南4地理位置優點評價:發展農業生產 我國地域廣大,南北、東西氣候差異大,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對外交往與合作 東瀕太平洋,多優良港灣,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同海外各國友好往來;西部深 入亞歐大陸內部,與多國接壤,使我國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往來發展海洋事業 東臨太平洋,沿海多優良港灣,便于開發各種海洋資源其它 造就了我國豐富的旅游資源,如北國冰雪、南國熱帶風光全稱 簡稱 行政中心 全稱 簡稱 行政中心兩 簡 稱 的 省 A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五 個 自 治 區 I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 呼和浩特B貴州省 貴或黔 貴陽 J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 烏魯木齊C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K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 銀川D陜西省 陜或秦 西安 H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 南寧E甘肅省 甘或隴 蘭州 L西藏自治區 藏 拉薩簡 稱 難 寫 省 上海 滬 上海 簡 稱 難 寫 省 江西省 贛 南昌重慶 渝 重慶 福建省 閩 福州河北 冀 石家莊 廣東省 粵 廣州河南 豫 鄭州 海南省 瓊 海口湖北 鄂 武漢 安徽省 皖 合肥二、多民族的大家庭1.我國人口分布:東多西少,東部氣候溫暖濕潤,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經濟發達;西部反之2.人口地理界線:黑河(黑龍江)------ 騰沖(云南省)。3.民族分布狀況:漢族遍布全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和東北地區等邊疆地區。4.民族分布的最大特點:大散居,小聚居,交錯居住。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 壯族A 維吾爾 族 B 傣 族 C 朝鮮 族 D 蒙古 族,三、地勢基本特征: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四、地形(要在圖上找出來)山脈:① 喜馬拉雅山脈 ② 昆侖山 ③_天山④__橫斷山脈⑤___太行山 ⑧ 祁連山 ⑨大興安嶺地形區:②北側塔里木盆地,南側青藏高原 ,⑨東側 東北平原,西側 內蒙古高原,⑤東側華北平原,西側 黃土高原; A長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它們之間夾著 巫 山。五、1.我國冬夏季南北氣溫的差異 :冬季南北氣溫差大 ,夏季 普遍高溫 (除青藏高原外)1.A寒溫帶,B中溫帶,C暖溫帶D亞熱帶 ,E熱帶(秦嶺—淮河: 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2.不同的溫度帶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不同,表現在:①不同溫度帶生長不同果樹。暖溫帶適合蘋果、梨生長;亞熱帶適合柑橘生長;芒果和香蕉分布在熱帶②熟制:中溫帶東北平原一年一熟,暖溫帶華北平原兩年三熟,亞熱帶一年二至三熟,2.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1):年降水量空間分布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 向 西北內陸 遞減,主要影響因素是 海陸 。800mm等降水量線大致沿 秦嶺— 淮河 分布。(2)我國干濕地區的劃分請寫出A→B→D植被類型的變化。森林 — 森林草原 — 荒漠干濕地區 年降水量 植被類型 農業生產A 濕潤 地區 一般在 800毫米以上 以森林 為主 耕地以水田 為主 B半濕潤地區 400~ 800毫米 森林 、 草原過渡地帶 耕地大多是 旱地 C 半干旱地區 200 ~400毫米 以溫帶草原為主 以畜牧 業為主D干旱 地區 200毫米以下 沙漠、戈壁廣布3.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分布在東部圖一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圖二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季風氣候特點:夏季 高溫多雨 、冬季低溫(或寒冷)干燥。季風氣候 與熱同期 ,有利于農業的生產季風活動不穩定,會導致 旱澇 災害的發生。冬季風性質:溫暖濕潤 夏季風性質: 寒冷干燥長江 黃河干流形狀 “V+W”形 “幾”字形發源地 唐古拉山脈山脈(青海省) 巴顏喀拉山脈山脈(青海省)注入海洋 東海 渤海河段分界點 “V+W”形 “幾”字形各河段特征 上游:江流湍急,水能豐富。 中游:河道曲折,支流匯入 ( 荊江) 下游:江闊水深,水鄉澤國 上游:水流落差大,水能豐富。 中游:水土流失嚴重 下游: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開發利用 ①“ 水能寶庫 ”上游 ②“黃金水道”:宜賓以下四季通航 ①水能資源:上中游 ②水資源:黃河塑造了寧夏平原、河套平原、華北平原,為沿岸地區提供了 灌溉 之利主要問題 上游 中游 下游 上游 中游 下游水土流失 洪澇災害、水污染 土地荒漠化嚴重 水土流失 嚴重 地上河,洪澇災害植樹種草 加固堤壩、退田還湖、裁彎取直、疏浚河道、修建水庫、防治水污染 植樹種草、 合理放牧、 退耕還林還草、 開展造林種草、打壩淤地、修建梯田等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加固大堤治理核心 防洪治污 治沙,治理中游的水土流失秦嶺-淮河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