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編中國結》教學設計課標分析:《學編中國結》這節課的選擇正是體現了學科的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的特點。1.學生在這節課中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嘗試”“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2.這節課的選擇是我們根據本校自身優勢而確定的教學內容,體現了課程內容的開放性;我們知道每一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不平衡,我用小組為學習單位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同時請先學會的同學來當小老師,實現了分層教學,尊重每一個學生發展的特殊需要,體現了課程目標的開放性。3.學生選擇搭配線繩的顏色以及編織形狀的不同體現了學科的自主性。背景分析:中國結帶著吉祥與喜氣已在我們的生活中普及開來, 不少學生家里都有中國結。它的美麗造型吸引著學生,但對于中國結的歷史,它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學生的認識不多,它的編織方法也讓學生有著濃厚興趣。教材分析:學校針對學生的興趣及需要,結合學校的實際和自身的優勢,充分利用學校的課程資源,自主開發和研究了小學勞動活動中的校本教材。其中編織教學是里面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結是一種漢族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中國結中有:平結、雙錢結、紐扣結、琵琶結、團錦結、十字結、吉祥結、萬字結、盤長結、藻井結、雙聯結、蝴蝶結、錦囊結等結式。中國結代表著團結幸福平安,特別是在民間,它精致的做工深受大眾的喜愛,所以我選擇了《學編中國結》的教學。在平結、梅花結等幾種基本結中,平結比較簡單易學,加上學生能利用此法編出隨身攜帶的手鏈、掛鏈等小飾品會更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我把平結作為中國結教學的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 加強學生對中國結文化內涵了解和認識,使學生知道中國結的悠久歷史,激發學生學習中國結的興趣。2. 通過學習編織中國結,培養學生運用各方面的知識對編織的中國結在材質、造型、色彩等方面進行裝飾與美化。3. 培養學生的動手制作的能力和分析探究的能力。教學重點:1.平結的特點。2.平結的編織方法。教學難點:1.美觀。2.平結的變化組合。教學準備:媒體準備:課件資料準備:中國結的歷史、平結編織法的視頻、中國結的作品及相關圖片、材料準備:學生自備中國結工藝所需的材料、工具。教學過程:一、導入課前播放歌舞視頻《中國結》。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件禮物。(展示中國結)在哪里見過?什么時間?生:家里,春節。師:它代表著祥和,代表著幸福,代表著中國人對未來的憧憬。簡介起源:“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始于上古......斗轉星移,數千年彈指一揮間,這些記事用的線繩變得越來越美麗,也早已不是人們記事的工具,它被打成了各式各樣的結,成為世代相傳的吉祥飾物。人們用它來美化我們的生活,傳遞我們的祝福。大家想不想學習編織中國結?想。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編中國結(板書),看,這么漂亮的中國結可不是簡簡單單就能編出來的,它需要多種編織方法,平結編法就是每個初學者必須掌握的編織方法,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平結的編織方法。二、教學過程(一)了解自己身邊的材料和工具,知道它們的作用。檢查學習袋,看看里面有什么?生:珠子、線、圓頭針、火機等。師:圓頭針有什么用?生:固定。(二)視頻直觀演示編織過程,之后讓學生根據回憶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平結的編法,然后梳理編織的具體步驟。再讓學生拿出材料嘗試編一個平結,由學生指出難點,大家幫助他解決教學的難點。再編五個平結,編完后展示學生不同形狀的作品。掌握了基本方法和技巧后就可以編手鏈或掛鏈了,教會孩子怎么收線。(三)學生制作,老師巡視。三、展示評價組內先評選,然后把最好的作品介紹給大家。學生用最美麗的語言介紹自己的作品,其他學生評價,老師補充評價。四、小結一種平結就編出了這么精美的作品,其實這只是基本結中的小小一部分,此外還有蛇結、長結、萬字結等,根據它們可以編出更多精美的作品,欣賞更多精彩的中國結,激發學生課后探究更多的編法。《學編中國結》課后反思“中國結”具有優美的造型,豐富的色彩,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資產。千百年來,這種編結文化源遠流長,深受人們喜愛。本課教學主要是指導學生初步掌握繞、壓、穿、抽等編結技能,學會基本結的編織方法,編織簡單的中國結——平結;并通過制作結藝的過程,感受中國民間文化的內涵,體驗創造美的愉悅。我選擇了歷史悠久,寓意富貴平安的“平結”進行教學。在課堂上,學生了解了有關中國結的歷史及文化內涵,知道中國結不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因它的形、意而名揚天下,充分體現了人們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我們都感受到濃郁的民族氣息,愛國情結和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平結是中國結基本結中的一種,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平結的制作方法。編出花樣作為教學的難點。我讓學生先看教學視頻,再由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最后由學生到講臺上邊講邊演示,然后再讓其余學生嘗試做一做。把看不懂的地方和比較難做的步驟提出來。目的是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觀察和思考,讓他們在實踐中自己發現問題并嘗試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在制作過程中,學生發現問題,經過不斷思考、實踐,最終解決問題,并整理出自己的最佳制作。課堂上,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創作出自己滿意的作品,由此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愉悅。通過欣賞更多精美中國結作品讓學生知道中國結還有很多種編織方法,比如蛇結、長結、萬字結等,根據它們可以編出更多精美的作品,激發學生課后探究更多的編法。制作平結看似簡單,操作起來卻較難。學生入門較慢,教師需要耐心指導。本課中我發揮了學得較快學生的作用,互幫互學。及時表揚學生中呈現的創新苗頭,開拓學生的思維。成功之處:1.通過欣賞、學習、動手操作,同學們都掌握了平結的編織方法,并能夠用它編手鏈或掛鏈。2.制作時大家都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創新,如采用不同顏色的線繩結合起來編或在手鏈末端進行創意性的花樣編織等。不足之處:1.時間安排上有些前松后緊,有的小組還沒有完成好。2.給學生演示編結過程要更細致、清晰。3.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感覺有些單一,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雖然展出了學生的作品,但是由于作品很小,很難呈現作品的細節,更不可能讓每個孩子盡情展示。“作品展示”可以通過展臺在大屏幕上展示,讓全體學生都能欣賞得到,制作的優點和不足一覽無遺,增強活動的時效性。今后我還要多向優秀教師學習,爭取在小學勞動的道路上走得更深、更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