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職業道德與法律第四課 職業道德是職業成功的必要保證二 愛崗敬業 立足崗位成才教案一、教學目標1.認知(1)懂得愛崗敬業的重要意義。(2)理解樂業、勤業、精業的具體要求。2.情感態度觀念崇尚樂業、勤業、精業的職業道德榜樣,培養愛崗敬業的職業情感,摒棄職業偏見,樹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職業理念。3.運用能夠自覺選擇正確的工作態度,學會將“樂”、“勤”、“精”的要求落實到學習生活當中,為將來踐行樂業、勤業、精業做準備。二、教材分析1.教學重點愛崗敬業的意義愛崗敬業是職業道德的基礎和核心,大綱將其列為應懂得的知識點,要求我們重點把握。只有認同愛崗敬業的意義,才能在工作中自覺踐行,這對中職學生具有現實的教育意義。因此將其列為教學重點。把握好這個重點問題,要明確以下幾點:首先明確愛崗敬業的地位。它是從業人員工作態度的基本要求,是職業道德的基礎和核心。如果沒有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便談不上具有其他的職業道德。其次,只有愛崗敬業才能做好本職工作。做好本職工作是職業發展的前提。愛崗敬業的人忠于職守,認真負責,精益求精,勇于創造,不僅能做好本職工作,而且能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取得更大的成績。再次,愛崗敬業能夠促進行業發展。從業人員愛崗敬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強綜合競爭力,有利于本單位、本行業的發展。本單位、本行業的利益與從業人員的利益是一致的。最后,愛崗敬業能夠推進社會全面進步。每個人都愛崗敬業,做有道德的人,必定會形成良好行風和社會風氣,各行各業都形成愛崗敬業的好風氣,必定會推動社會全面進步。2.教學難點(1)樂業 勤業 精業樂業、勤業、精業是愛崗敬業的基本要求。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對其中的內涵認識不到位,難以落實到行動上。因此,樂業、勤業、精業是教學難點。首先,要理解樂業、勤業、精業的具體要求。其次,用先進模范的感人事例引導學生思考樂業、勤業、精業的具體要求。再次,要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解決學生關心的問題。使學生明白,職業興趣是可培養的,職業倦怠是可以克服的。讓學生將樂業、勤業、精業的具體要求落實到專業知識學習當中去,培養樂學、勤學、精學的品質,為將來工作做準備。最后,要明確樂業、勤業和精業三者之間以及它們與愛崗敬業之間的關系。(2)樹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理念愛崗敬業要求具有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職業態度。由于社會上存在一些職業偏見,一些人并不能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不利于社會發展以及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怎樣從思想上理解并認同這一理念有一定難度。因此,這是難點。首先,要明確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是正確的職業態度。其次,理解職業意義,摒棄職業偏見,樹立干一行、愛一行的職業觀。再次,學好技能,培養干一行、專一行的職業技能意識。最后,要注意解決學生存在的疑惑。干一行、愛一行,并不是要求我們一輩子只能從事一件工作,處理好正常的職業調整與干一行、愛一行的關系。3.結構線索本課時的主題是懂得愛崗敬業的重要意義,培養愛崗敬業的職業情感,理解樂業、勤業、精業的具體要求,樹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職業理念。本課時按照知—信—行的邏輯順序進行。教材通過講述愛崗敬業的意義和樂業、勤業、精業的具體要求,讓學生在知道的基礎上,認同愛崗敬業職業道德規范,激發對樂業、勤業、精業的職業道德榜樣崇敬之情,培養愛崗敬業的職業態度,自覺摒棄職業偏見,樹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理念。三、學情分析中職學生是高素質勞動者的后備軍,是將來建設國家的棟梁,他們是否具有正確的職業觀、職業態度,事關重大。但是由于中職學生年齡尚小,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認知能力有限,生活經驗也不豐富,對愛崗敬業的重大深遠意義,理解不深、不透。特別是目前社會上還存在著好逸惡勞、敷衍了事、得過且過、頻繁跳槽等不良工作作風,還存在著職業偏見,這些都影響中職學生對職業態度問題做出正確的選擇。 因此,完成本課時的教學任務意義重大。四、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案例分析法、聯系實際法、小組討論法、實踐活動法等。五、教學過程【創境激趣】1.蔣敏的事跡(圖片展示)故事內容:您一定還記得, 四川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蔣敏吧。她那張毫無血色但又無比堅強的臉龐讓我記憶猶新。汶川地震中,她在北川家中的媽媽、女兒、奶奶、外婆等10位親人同時遇難,她忍受著巨大的悲痛,日夜堅守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用救助他人來告慰親人。16日凌晨,天彭中學安置點,幾名剛剛獲救的群眾來到這里。蔣敏緊緊地抱起一個兩歲左右的小男孩,久久不愿意放下。也許是想到了永遠離開自己也是兩歲的女兒,蔣敏實在忍受不住了,當她放下孩子,走出帳篷時,突然身子一沉,暈倒在地。昏迷中的蔣敏被送到醫院輸液,但一醒過來,她就說:“我還行,我不能占醫院的床位,我也不能停下來?!彪S后,她掙扎著回到工作崗位上。2.圖片展示:暴雨過后,一名交警在齊膝深的積水中指揮交通通過多媒體展示,使學生對“愛崗敬業”產生感性認識,并能對其所知道的其他愛崗敬業的事例進行列舉,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引思明理】一、愛崗敬業的意義(一)愛崗敬業促使個人做好本職工作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劉懷玉的案例。問題一:劉懷玉早來晚走,不怕臟,不怕苦,不怕累,體現出怎樣的職業道德?問題二:他從一個普通工人成長為技術專家、全國勞模,靠的是什么精神?問題三:愛崗敬業對事業發展有何意義?引導學生賞析漫畫“不愛崗,就下崗,不敬業,就失業”, 與劉懷玉形成鮮明對比,從反面說明不愛崗敬業,必定做不好本職工作,將會導致下崗失業。引導學生看教材:注意78%的人認為“愛崗敬業”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結論:只有愛崗敬業才能做好本職工作,進而取得更大成就。德育效果:引導學生樹立以愛崗敬業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榮辱觀,選擇正確的職業態度。(二)愛崗敬業促進行業發展學生齊讀:教材46頁愛崗敬業宣傳畫的內容。教師點撥:在當今社會,愛崗敬業是各行各業對每一個員工的基本要求,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企業得到發展,從業人員的利益也會增加。結論:愛崗敬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強綜合競爭力,促使各行各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德育效果:引導學生了解社會、企業的需求,自我培養成符合社會、企業需要的人才。(三)愛崗敬業推動社會進步引發學生聯想:如果整個社會當中,人人愛崗、各個敬業,我們的社會會變成什么樣子?結論:愛崗敬業能夠造就一種奮發向上的氛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德育效果: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人人有責,首先要從自身做起。二、樂業 勤業 精業(一)樂業的基本要求閱讀教材小陳的案例,引發學生思考下列問題:問題一: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經歷:做某件事情一開始很感興趣,時間一久就感到厭煩了?問題二:小陳是如何從工作中挖掘出樂趣的?問題三:如果將來對工作產生厭倦,你會怎么辦?(討論后回答)教師點撥:工作著的人才是最快樂的,工作中不缺少樂趣,缺少的是我們感知樂趣的心態。結論:樂業要求我們在工作中培養職業樂趣,同時體味和享受職業樂趣。德育效果: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工作是快樂的,有些人之所以厭倦自己的工作,是因為他沒有找到職業的樂趣。其實,學習也是這樣,要有“樂學”精神。(二)勤業的基本要求閱讀教材小胡的案例,引發學生思考下列問題:問題一:小胡為什么能得到提升?問題二:小胡有什么過人之處?問題三:在學習和班級工作中,你能做到像小胡那樣嗎?請舉例說明。(討論后回答)結論:勤業要求我們有忠于職守的工作責任心、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刻苦勤奮的工作精神。德育效果:讓學生明白,不論做什么事情,認真、勤奮是成功的金科玉律,從現在開始,逐步改掉敷衍、馬虎、懶惰的壞習慣。(三)精業的基本要求播放視頻資料:愛崗敬業模范許振超的成功因素,結合教材案例,引發學生思考下列問題:問題一:什么叫“絕活”,許振超有哪些絕活?問題二:這些絕活,許振超是怎樣練成的?問題三:你打算如何將“精”的要求落實到學習、工作當中?(討論后回答)教師點撥:創新是現代企業決勝市場的王牌,突破思維枷鎖,培養創新意識,對于我們現在成為優秀學生,將來成為優秀員工,都是非常必要的。結論:要做到精業,必須不斷學習;必須對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爭創一流。德育效果:做事情要精益求精,不能一知半解,要終身學習,不斷創新。(四)樂業、勤業、精業的關系多媒體展示或板書圖表展示:(高超的崗位能力是愛崗敬業的升華勤業樂業優秀的工作態度是愛崗敬業的體現良好的職業情感是愛崗敬業的前提精業)結論:樂業、勤業、精業,三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德育效果:樂、勤、精三者是相通的,在學習生活中,要想取得成功,三者缺一不可。三、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閱讀教材陸琴的案例,引發學生思考下列問題:問題一:有人瞧不起修腳工作,認為是低賤的,陸琴是怎樣看待這項工作的?問題二:除了對修腳的熱愛,還有什么使陸琴成為修腳大師?問題三:生活并不總是一帆風順,如果有人瞧不起你將來的工作,你會怎么辦?(討論后回答)教師點撥:任何職業都是社會所必需的,所以,職業不分貴賤,都值得我們去熱愛,行業不分大小,認真鉆研都能成為精英。解決疑惑:(1)干一行、愛一行,是不是要求我們一輩子只能從事一件工作?(2)怎樣處理好正常的職業調整與干一行、愛一行的關系?學生討論:(略)教師點撥:設計這一欄目的用意在于分清干一行、愛一行是什么,而不是一輩子只能從事一件工作,認清它與職業調整的關系。通過學生討論,可以得出,干一行、愛一行并不排斥正常的職業調整。正常的、積極的職業調整有利于發現自己的優勢,挖掘自己的潛力,有利于事業的成功。但我們不贊成盲目地、輕率地、頻繁地跳槽。結論:(1)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是正確的職業態度;(2)樹立干一行、愛一行的職業觀;(3)培養干一行、專一行的職業技能意識。德育效果:幫助學生摒棄職業偏見,端正職業態度,樹立正確的職業觀,為其將來選擇職業,立足崗位成才打下思想認識上的基礎。【體驗導行】【課堂小結】(愛崗敬業愛崗敬業的意義愛崗敬業的要求樹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理念樂業勤業精業)圖表式小結:利用板書或多媒體,引導學生就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以便把握道德知識,深化德育主題。學生參與小結,實現對知識的再掌握,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果。【課堂練習】1.案例分析:5月12日,地震后的映秀鎮里,面對埋在廢墟里的200萬元左右現金和防暴槍彈,一名身體已經負傷的農行職工熊英主動提出堅守崗位,留下來守護金庫。這一守就是6天6夜,這期間,熊英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后援隊趕到時,200萬元左右現金和防暴槍彈安然無恙,保護了國家和集體的財產。問題:(1)熊英的事跡體現出怎樣的職業道德?(2)愛崗敬業有什么重要意義?(3)怎樣做到愛崗敬業?(愛崗敬業的要求是什么?)設計思路:利用案例強化認識,滲透德育教育,進行能力升華。2.結合學生所學專業,討論該專業對應的職業該如何愛崗敬業?學生分組討論,要求每組至少兩條。設計思路:讓學生學以致用,結合本節課所學知識分組交流討論,結合實際深入思考,強化愛崗敬業意識,提升德育主題。【課后作業】1.搜集一個愛崗敬業道德模范的事例,并與同學分享該模范是怎樣做到樂業、勤業、精業的。2. 談談你對“今天不愛崗,明天就下崗;今天不敬業,明天就失業”這句話的認識。六、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思路:創設案例情境-----設疑探究----啟迪思維----自主學習——聯系實際——增強意識——能力升華——學以致用。在教法學法上,以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為主,用典型案例設置情境,精心設置問題,步步深入,密切聯系實際,注重德育實效,使學生真正認同愛崗敬業職業道德,并學以致用,落實到學習生活行動中,為將來職業成功做準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