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找找發明小技巧》教學設計A.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回顧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我們不難看到,發明創造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在遠古時代,人類就發明了車、船、弓、箭、陶器等,從而使社會擺脫愚昧走向文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發明創造在現代社會生活中起著更大的作用。科技進步、社會發展和經濟振興,處處離不開發明創造,人類正是在發明創造中改變世界,改變自身的生活“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其中小發明創造就是技術創新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必須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是時代賦予教育的不可推卸的責任。現代教育理論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在需要培養的各種能力之中,創造能力是最可貴的。有了創造能力,學生可以自己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思考的方法,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方法。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創新能力。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相當豐富,形式也很多。教材編排上充分體現小學學科知識和技能聯系較多,與學生學習生活環境聯系密切,容易激發興趣。本冊教材的內容包括“方法指導”和“活動與探究”兩部分,每部分均采用主題的形式呈現?!盎顒优c探究”部分又按研究性學習、勞動與技術教育、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三個領域即相對集中編排,有保持相對獨立。每個領域的內容力求通過活動或案例的形式呈現,部分環節還增加了知識窗、小資料的作為拓展內容。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從課本走向實踐,在活動中逐步養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勞動能力,觀賞和辨別的能力,同學之間互相間的交往、協作能力,逐步的觀察分析,采訪、調查等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燦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B、教學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總結學習了發明家創新發明的基本品質后,從學生關注的創造發明的具體事例出發,列舉出不同的發明方法,是學生認識到許多發明方法都來源于生活,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學習發明的方法和技巧,從而消除對發明創造的神秘感。引導學生平時注意用不同的方法觀察身邊的一些事物和現象,產生發現問題的靈感,找到解決的方法。使學生樹立創造志向,開發創造潛能,培養創新意識。(二)學情分析在活動中,讓學生通過翻閱書籍、上網查找資料,尋找發明家的故事,總結發明家的品質,提高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學會歸納總結的基本方法,并將自己所學的知識綜合應用于生活實踐,為本主題的創新發明活動打下基礎。C、教學目標設計:(一)課標要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的良好品質。1.知識與技能:了解發明創造所需的各種經驗和知識。發明、創造的含義對社會進步的意義??萍及l明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幫助。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學生要有多方面的知識以及綜合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會觀察分析周圍生活環境,發現科技發明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從發現問題(創新靈感),提出假設,組織考證,具體實施,總結分析行動結果到檢測數據通過多種途徑收集信息的能力得到發展。3.情感、態度目標:培養創造意識,勇于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對問題尋根究底,樂于參與發明創造的活動。培養創造毅力,能經得起困難和挫折的考驗,勇于克服困難,保持對發明創造的熱情和興趣。尊重科學、尊敬他人,認識科學及科學家對人類所做出的貢獻。(二)活動目標1、知道發明及發明的特點,分析發明項目,總結發明方法。2、學會對現有的發明項目進行分析,并會運用缺點改進法,組合法,希望列舉法進行想象創造。3、了解發明的重要意義,感受到發明的樂趣,體會到發明不是高深莫測的事情,增強自信心。D、教學重點與難點基于對教材及教學目標的分析,本課的教學重難點,能對發明案例的分析,根據發明案例總結發明方法.E、教學整體設計思路與教學策略與模式為了更好的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因此在導入時,用視頻直觀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采用實踐操作法達到手腦并用,采用組合小游戲時,采用集體評議法。采用“導、學、議、練”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分析討論,在操作中質疑進行自主探究和評價,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F、教學環境:包括教學手段、方法、資源1.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努力挖掘教學內容中可能蘊涵的與教學目標有關的教育價值,通過長期的教學過程,逐漸實現課程的整體目標。2.方法與指導部分,是要是介紹在探究式學習活動過程中常用的方法,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方法的引領。3.研究性學習領域的內容安排“問題與思考”“方案與設計”“實踐與探索”“總結與交流”“我還想探究”5個活動環節。實施活動方案,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啟發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組織好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4.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探索、思考、交流等,不斷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新的課程理念主張評價主體多元化,其中學生是評價的主G、教學過程(說明設計意圖)(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1、課件播放發明展覽會,激發學生興趣。學生談感受,理解科技改變生活。2、出示生活中的小發明,讓學生感受發明就在身邊。3、小發明給生活帶來便利,想當小發明家嗎?當發明家需相關的技巧,咱們這節課就來:找找發明小技巧(設計意圖:伴隨著美妙的音樂,欣賞著視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師生相互交流,循序漸進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二)小組合作,探究缺點改進法1、小組合作,分析衣架特點在每組桌上有兩個衣架,以小組為單位研究,對比分析那種衣架更實用。2、全班交流,匯報研究成果。學生在衣架的功能,結構,材質上進行分析。教師相機歸納板書。(結構,材質,功能)3、師生共同歸納發明方法:缺點改進法4、學生運用缺點改進法,對生活中的物品進行改進,交流想法,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討論,教師引導,一步步、一層層深入了解其過程,鼓勵學生大膽思考、質疑、探索)(三)、分析發明項目,總結發明方法1、課件播放橡皮鉛筆的小故事,學生邊聽邊思:這是什么發明法?2、師生共同總結出:組合法3、學生嘗試普通的筆與其他物件相加,可以變成什么?4、回顧生活中的發明哪些是組合發明法?5、利用八張卡片上的不同物品,學生進行組合小游戲。體驗組合發明法的神奇。6、分析發明項目如:潛水艇,計算器,顯微鏡等提煉出希望列舉法(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討論,教師引導,一步步、一層層深入了解其過程,鼓勵學生大膽思考、質疑、探索)(四)、鞏固方法,實踐體驗說說我的小設想:從三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進行創造,小組討論,評出最佳創意。(設計意圖:課標指出,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要有整體觀,多元化,過程性的特點,要促進學生的發展,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評價中有所收獲。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指出“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肯定學生,增強其自信心,喚起學習的熱情)(五)、拓展延伸這節課即將結束,但我們的探索之旅才剛剛開始,關于發明的小技巧還不止這些如:仿生法,聯想法等。希望課下繼續研究其他發明技巧。(設計意圖:課標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不僅如此,學生是發展的個體。課堂上的學習對他們來說不應是終點,而應是創新的開始。作為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將活動延伸至課外,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去熱愛生活,并在生活中發現美和創造美。)七、板書設計板書力求簡明扼要,能突出教學重難點,有助于學生的理解,掌握所學知識。找找發明小技巧缺點改進法:結構 材質 功能 組合法希望列舉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