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步 關注新教材新增內容和熱點問題4.1 新教材新增內容一覽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假說—演繹法),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群落的演替,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人口增加對環境的影響。其次,關注2014年諾貝爾獎、社會焦點問題等與生物學的聯系,它們都有可能是高考命題的知識背景。第四步 關注新教材新增內容和熱點問題4.2 考前必知五大命題熱點熱點1 代謝綜合題綜合分析近三年各地高考試題,高考命題在此命題點有以下規律:1.細胞代謝是高中生物知識體系的核心內容,是歷年高考命題的重點。本部分的所有知識點具有考查的可能性,特別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關試題大多圍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過程展開,對兩項生理過程發生的部位、產物、影響因素、相互關系等進行全方位的考查,此類試題在設計時多趨向于和其他知識的綜合考查。2.考查細胞代謝的試題既有選擇題,又有非選擇題,其中包括圖表題、分析說明題和實驗設計題等。在考查酶和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時,以實驗形式的非選擇題為主,試題難度較大。例1 [2013·北京卷]為研究棉花去棉鈴(果實)后對葉片光合作用的影響,研究者選取至少具有10個棉鈴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鈴,3天后測定葉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結果如圖。 (1)光合作用碳(暗)反應利用光反應產生的ATP和________,在________中將CO2轉化為葡萄糖,進而形成淀粉和蔗糖。(2)由圖1可知,隨著去除棉鈴百分率的提高,葉片光合速率________。本實驗中對照組(空白對照組)植株的CO2固定速率相對值是________。(3)由圖2可知,去除棉鈴后,植株葉片中________增加。已知葉片光合產物會被運到棉鈴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鈴后,葉片光合產物利用量減少,________降低,進而在葉片中積累。(4)綜合上述結果可推測,葉片中光合產物的積累會________光合作用。(5)—種驗證上述推測的方法為:去除植株上的棉鈴并對部分葉片遮光處理,使遮光葉片成為需要光合產物輸入的器官,檢測________葉片的光合產物含量和光合速率。與只去除棉鈴植株的葉片相比,若檢測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則支持上述推測。[解析] (1)光合作用過程中碳(暗)反應發生在葉綠體基質中,需要光反應為其提供ATP和[H]。(2)由圖1信息可知隨去除棉鈴的百分率提高,葉片光合速率降低;本實驗用不去除棉鈴的一組作為對照組,其CO2固定速率相對值是28。(3)由于光合產物會被運輸到棉鈴等器官并被利用,去除棉鈴后葉片光合產物的輸出量降低、利用量減少,進而在葉片中積累,因此葉片中淀粉和蔗糖的含量增加。(4)由1、2兩圖信息可知,去除棉鈴后光合產物積累,而CO2固定速率降低,說明葉片中光合產物的積累會抑制光合作用。(5)為驗證光合產物能抑制光合作用,需設置一組及時運走光合產物的實驗組進行對照,即去除棉鈴(保證單一變量)且對部分葉片遮光處理(消耗和利用未遮光葉片的光合產物),若未遮光葉片與只去除棉鈴植株的葉片相比,其光合產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則可驗證上述結論是正確的。[答案] (1)[H]/NADPH 葉綠體基質 (2)逐漸下降 28 (3)淀粉和蔗糖含量 輸出量 (4)抑制 (5)未遮光的 光合產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熱點2 遺傳規律綜合題綜合分析近三年各地高考試題,可以發現以下規律:1.遺傳的基本規律是生物學的主干知識之一,它既是遺傳與變異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高考中的熱點和常考點。分析近幾年高考試題可知,命題側重于對基本原理和規律理解的考查,重在考查考生對生物學有關過程、規律和現象的綜合、分析和推理能力;側重于一對、多對遺傳性狀的考查,這往往涉及三對或三對以上等位基因的遺傳;側重于遺傳特例為背景,如顯性純合致死、X和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等,考查對遺傳變異原理的理解和應用;側重于對遺傳類實驗探究的考查,重在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2.相關命題既可以是選擇題,也可以是非選擇題。命題涉及的知識面廣,難度大。主要內容有對遺傳規律的解釋、驗證、應用以及概率的計算,遺傳系譜圖的分析,伴性遺傳的特點,遺傳實驗的設計方法和步驟,既可以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又可以考查考生的實驗與探究能力。例2 [2013·福建理綜,28]甘藍型油菜花色性狀由三對等位基因控制,三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花色表現型與基因型之間的對應關系如表。表現型白花 乳白花 黃花 金黃花基因型AA_ _ _ _Aa_ _ _ _aaB_ _ _aa_ _D_aabbdd請回答:(1)白花(AABBDD)×黃花(aaBBDD),F1基因型是________,F1測交后代的花色表現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2)黃花(aaBBDD)×金黃花,F1自交,F2中黃花基因型有________種,其中純合個體占黃花的比例是________。(3)甘藍型油菜花色有觀賞價值,欲同時獲得四種花色表現型的子一代,可選擇基因型為________的個體自交,理論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現型是________。[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知識。題干中說,三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表明三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1)白花(AABBDD)×黃花(aaBBDD),F1基因型是AaBBDD,F1測交即AaBBDD×aabbdd,其后代基因型及比例為:AaBbDd∶aaBbDd=1∶1,結合圖表信息推知其表現型及比例為:乳白花∶黃花=1∶1。(2)黃花(aaBBDD)×金黃花(aabbdd),F1(aaBbDd)自交,F2有9種基因型,其中除基因型為aabbdd金黃花外,其他8種基因型的個體都表現為黃花,其純合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DD、aaBBdd、aabbDD,占黃花個體的比例為3/15,即1/5。(3)只有選擇全雜合的個體(即基因型為AaBbDd)自交,后代才會出現所有基因型的個體,獲得四種花色表現型的子一代。理論上子一代中白花、乳白花、黃花和金黃花所占比例分別為1/4、1/2、15/64、1/64。[答案] (1)AaBBDD 乳白花∶黃花=1∶1(2)8 1/5(3)AaBbDd 乳白花熱點3 調節和穩態綜合題綜合分析近三年各地高考試題,可以發現以下規律:1.生命活動的調節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高考試題中出現的頻率很高。該內容常結合內環境穩態來考查個體層次上的生命系統的穩定性,涉及的內容有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調節過程、神經沖動產生與傳導、血糖調節、水鹽調節、體溫調節、免疫調節等。其中神經沖動產生與傳導、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與反饋調節、血糖調節、體溫調節、特異性免疫過程、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等都是命題的熱點。2.命題形式有選擇題,也有非選擇題。內環境穩態與體液調節等內容聯系緊密,除了考查常規的文字表達能力,知識概念圖、坐標曲線圖出現的情況日益增多,重在考查考生利用已有知識分析信息材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關內容可與糖尿病、異常環境作業、大災知識始終是高考的熱點,可能與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細胞分化、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微生物等知識聯系起來進行綜合考查。例3 [2013·新課標全國卷Ⅰ]胰島素可使骨骼肌細胞和脂肪細胞膜上葡萄糖轉運載體的數量增加,已知這些細胞膜上的載體轉運葡萄糖的過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問題:(1)胰島素從胰島B細胞釋放到細胞外的運輸方式是________,葡萄糖進入骨骼肌細胞內的運輸方式是________。(2)當血糖濃度上升時,胰島素分泌________,引起骨骼肌細胞膜上葡萄糖轉運載體的數量增加,其意義是________。(3)脂肪細胞________ (填“是”或“不是”)胰島素作用的靶細胞。(4)健康人進餐后,血糖濃度有小幅度的增加。然后恢復到餐前水平。在此過程中,血液中胰島素濃度的相應變化是________。[解析] (1)題干已經說明“已知這些細胞膜上的載體轉運葡萄糖的過程不消耗ATP”,故為協助擴散。(2)當血糖濃度上升時,會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胰島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其發揮作用的機理是促進葡萄糖進入組織細胞,促進葡萄糖在細胞內的氧化分解和轉化為非糖類物質,促進轉化為糖原。(3)“胰島素可使骨骼肌細胞和脂肪細胞膜上葡萄糖轉運載體的數量增加”,說明脂肪細胞是胰島素作用的靶細胞。(4)健康人進餐后,由于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血糖會上升,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使血糖濃度下降,刺激減弱,分泌的胰島素量也減少,隨著胰島素的不斷被分解,胰島素含量下降,并逐漸趨于穩定。[答案] (1)胞吐 協助擴散(運輸) (2) 增加 促進葡萄糖進入骨骼肌細胞,在細胞內的利用,降低血糖濃度 (3)是 (4)先增加,后減少并趨于穩定熱點4 生態綜合題綜合分析近三年各地高考試題,可以發現以下規律:1.生態系統是生物與環境的核心,與社會普遍關注的環境問題密切相關。在高考中出現的頻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分值也有所增加。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與穩定性是歷年高考考查的重點內容,常以新的背景材料,如生態農業等為命題依據,考查考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2.考查形式多樣,其中選擇題以考查基礎知識為主,如生態系統的結構、信息傳遞的特征、穩定性的內涵等,非選擇題主要有圖表題、曲線題、探究綜合題、分析說明題、繪圖題等,且多以某一生態系統的案例為背景,考查種群的特征、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分析與計算、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特點和計算,物質循環途徑、信息傳遞、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環境保護等。例4 [2013·山東卷]稻田中除水稻外,還有雜草、田螺等生物。(1)調查稻田中田螺種群密度時可采用樣方法,選取樣方的關鍵是________。根據下面的取樣調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種群密度為________只/m2。樣方編號 1 2 3 4 5 6 樣方面積(m2) 1 1 1 1 1 1 田螺數量(只) 15 18 15 19 15 14 (2)稻田中經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與所需的防治成本有關,并影響作物的價值。圖中曲線________(填“Ⅰ”或“Ⅱ”)表示將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時的防治成本。若將有害生物密度分別控制在圖中A、B、C三點,則控制在________點時收益最大。(3)如在適當時間將鴨引入稻田,鴨能以稻田中的雜草、田螺等有害生物為食,從而可以減少________使用,減輕環境污染。稻田生態系統中的________能將鴨的糞便分解成________以促進水稻的生長。[解析] 本題結合農業生產實際綜合考查種群數量的變化和生態農業的相關知識。(1)樣方法選取樣方的關鍵是隨機取樣,利用樣方法計算種群密度的方法是取平均值,即(15+18+15+19+15+14)÷6=16只/m2。(2)一般情況下,作物的價值應大于防治成本,故可判斷曲線Ⅰ表示防治成本;兩曲線的差值越大則收益越大。(3)稻田中引入鴨屬于生物防治,可減少農藥的使用;鴨的糞便經稻田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分解成為無機物后被水稻吸收利用,從而促進水稻生長。[答案] (1)隨機取樣 16 (2)Ⅰ B (3)農藥 分解者(或細菌、真菌等) 無機物 熱點5 生物實驗綜合題 綜合分析近三年各地高考試題,可以發現以下規律:1.實驗題是年年必考的內容,實驗設計類試題開始出現多元化,但仍以對照實驗的設計為主,重點考查自變量和因變量如何確定、無關變量對實驗的影響如何消除、因變量的觀察指標如何測量。也會出現觀察類、模擬類、調查類實驗設計的考查,有時也會出現遺傳類實驗設計的考查。2.命題形式以非選擇題為主,但有時也會出現選擇題。非選擇類實驗常結合考綱中重要的知識點,從多個角度命題,在考查基礎知識的過程中考查實驗設計、實驗結果分析和評價等能力。選擇題則多與教材學生必做實驗、生物史上的經典實驗有關,重在考查考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能力。例5 [2013·新課全國卷Ⅱ]已知大麥在萌發過程中可以產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處理大麥可使其不用發芽就產生α-淀粉酶。為驗證這一結論,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注:實驗結果中“+”越多表示顏色越深。表中液體量的單位均為mL。回答下列問題:(1)α-淀粉酶催化________水解可生成二糖,該二糖是________。(2)綜合分析試管1和2的實驗結果,可以判斷反應后試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試管2中的________,這兩支試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綜合分析試管2、3和5的實驗結果,說明在該實驗中G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綜合分析試管2、3和4的實驗結果,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主要要求學生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區分能力較強,對學生來說此題有一定的難度。(1)α-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的結構單體是葡萄糖,其水解后生成的二糖由兩個葡萄糖組成,所以此二糖為麥芽糖。 (2)試管1和試管2兩組進行對比,相互之間的自變量為是否有胚(或有無α-淀粉酶存在),因變量是試管中淀粉的含量。在此實驗中淀粉的含量由生成的α-淀粉酶的量決定,α-淀粉酶含量高,則淀粉被水解的多,α-淀粉酶含量低,則淀粉被水解的少,無α-淀粉酶,則淀粉不被水解。檢測時,加入碘液后,顏色較深的含淀粉多,顏色較淺的含淀粉少。 (3)以試管5作為空白對照,對比試管2和試管3,僅有試管3中的淀粉被分解,說明試管3有α-淀粉酶產生,而試管2沒有淀粉酶產生。由此,可以推斷GA溶液在無胚的情況下可誘導種子生成α-淀粉酶,繼而促進了淀粉的水解。 (4)觀察試管2、3和4, 三者加入的GA呈梯度分布,且當GA含量越多時,試管中的淀粉越少。由此可推測,GA濃度高對α-淀粉酶的誘導效果好。 [答案] (1)淀粉 麥芽糖 (2)少 帶胚的種子保溫后能產生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 (3)誘導種子生成α-淀粉酶 (4)GA濃度高對α-淀粉酶的誘導效果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關注新教材新增內容和熱點問題.doc 關注新教材新增內容和熱點問題2.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