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中國外交政策的形成與發展 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的形成。2.理解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立場、基本目標、基本準則,懂得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認識中國堅定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懂得中國的和平發展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的發展維護世界和平。4.了解我國大國外交的重大舉措。【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認同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科學精神:懂得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面理解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公共參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外交思想,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共贏,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教學重點】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習近平外交思想。【教學難點】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外交政策的內容;習近平外交恩想的核心理念。【教學方法】情境探究法、小組討論法。【教學過程】課堂導入:播放視頻《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外交取得成就》。新課講授:議題一: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議學情境:看視頻《中國外交光輝歷程回顧》議學任務:你能說說十八大以來體現中國外交政策的典型事例嗎?并談談你對中國外交政策的理解?學生回答:略教師活動:點評、歸納總結外交政策有關知識。1.外交政策的含義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目標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2.我國奉行的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議學材料:隨著中美關系“自由落體”式跌落,兩國共存的底線不再是增加互信,而是避免似乎越來越有可能發生的臺海沖突。自特朗普執政開始,(中美之間) “一報還一報”式的惡性循環呈螺旋上升趨勢。今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不顧中方的警告竄訪臺灣,將事態推向高潮。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反應是在臺灣周邊的六個區域進行了史無前例的軍事演習,事實上把臺灣島封鎖了三天。如何避免一場雙方都不想看到的沖突?很簡單:讓中國相信,兩岸和平統一仍有可能。這意味著臺灣當局重新回到“一個中國”原則,而美國亦重拾其聲稱一直堅持的“一個中國”政策。議學任務:結合上述議學情境分析為什么說臺灣問題是中美確保相互共存而不是相互摧毀的底線 從中看出我國堅持怎樣的外交政策 學生回答:略教師活動:總結3.我國外交政策的決定因素: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1)外交政策是國家對外職能的具體體現,是國家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由國家性質決定的。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國家利益是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據,國家利益的變化會導致外交政策的調整。4.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重點)(1)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含義:獨立自主就是在國際事務中堅決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國際問題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獨立自主的表現:7個“不” + 3個“本”(43頁相關鏈接)特別提醒:戰略伙伴與結盟有本質區別戰略伙伴關系:核心內容是伙伴國之間平等,不結盟,不針對、不損害第三國的利益,是合作共贏的關系,目的是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中國的伙伴關系外交不同于集團外交、勢力范圍外交。中國與伙伴方彼此不受結盟條約和義務約束,行為自由。結盟關系:本質是大國聯盟,搞軍事集團,聯合一方對抗另一方。其目的是維護同盟國集團的利益,對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往往產生不利的影響。(2)維護世原因: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時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3)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4)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議題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議學材料:新華社北京1月2日電 近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接受新華社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采訪,就外界對中國外交的議論作出回應。王毅表示,中國外交承擔著維護國家利益、捍衛民族尊嚴、開展國際合作、促進世界和平的重要職責。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為此擔當盡力,光明坦蕩。中國外交根植于五千年悠久的文化積淀,承繼著新中國獨立自強的光榮傳統。我們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始終主張國與國交往應當遵循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始終在國際事務中伸張公平正義,維護全人類共同價值,形成了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對待朋友,我們有好客之道;對待伙伴,我們有合作之道;對待惡人,我們也有斗爭之道。對于善意的批評,我們一直愿意虛心聽取;對于有益的建議,我們從來都是相向而行。但如果是無端抹黑和惡意攻擊,我們當然要堅決回擊;如果是危害世界的強權霸凌,我們更需要主持公道。這是中國外交應盡的責任,也是中國人應有的風骨。議學任務:結合材料,說說我國外交政策是如何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同時,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我國的國家利益的。教師活動:點評、歸納。1.外交政策的三個階段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中央對我國外交戰略進行重大調整,使其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國對外活動進入了更為活躍的時期。(p45第一段)②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在對外工作上進行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p45第二段)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了部署,提出要健全黨對外事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2.習近平外交思想①地位:為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同時為探索解決當今世界各種復雜問題指明了方向。②主要內容:習近平外交思想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以“十個堅持”明確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則、主要任務和獨特風格。◆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根本原則:共商共建共享。◆主要任務:以深化外交布局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關系;以公平正義為理念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以國家核心利益為底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獨特風格:對外工作優良傳統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為方向的大國外交。習近平外交思想核心要義:“十個堅持”1、堅持以維護黨中央權威為統領,加強黨對對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2、堅持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使命,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3、堅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4、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根本,增強戰略自信。5、堅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6、堅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基礎,走和平發展道路。7、堅持以深化外交布局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關系。8、堅持以公平正義為理念,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9、堅持以國家核心利益為底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10、堅持以對工作優良傳統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為方向,塑造中國外交獨特風范③核心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1)實踐充分說明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話語權進一步增強,發揮著重要的建設性作用。(2)中國同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外交正譜寫著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新篇章。【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