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杭州市聞濤中學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檢測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2022八上·杭州期中)中國沿北緯30°的地形剖面示意圖上圖呈現出我國的地形地勢特點為( )A.地形類型多樣,高原山地為主B.地形類型多樣,平原盆地為主C.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D.山脈縱橫交錯,地勢南高北低2.(2022八上·杭州期中)長江與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它們的共同點有( )①河流治理的首要任務都在于治沙②都發源于我國的青藏高原③青海和四川是它們共同流經的省份④下游都有“黃金水道”之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2八上·杭州期中)讀“小天鵝棲息地和遷徙路線圖”,完成下列小題。3.小天鵝遷徙路線①的途中能欣賞到的有( )A.椰林風光 B.牦牛成群 C.竹樓村寨 D.草原遼闊4.遷徙路線②在我國境內經過的地形區有( )①東北平原 ②塔里木盆地 ③云貴高原 ④長江中下游平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甲地是小天鵝在我國越冬的最北處,這里適合越冬的優勢條件是( )A.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B.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較濕潤C.冬季風被山脈阻擋,氣候溫暖D.地處高原,地勢較平坦、開闊(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圖為我國某地區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6.M地是我國重要的高余糧區。這里發展糧食生產的優勢條件有( )A.人口非常稠密 B.全年降水豐沛C.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D.四季溫和,機械化水平高7.下列對河流N的干流描述正確的是( )A.流經晉、冀、魯 B.上游流經寧夏平原C.最終注入了黃海 D.下游河段支流眾多8.(2022八上·杭州期中)閱讀中國四個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完成下題。與上圖①②③④對應的城市依次為( )A.北京、烏魯木齊、上海、拉薩 B.上海、烏魯木齊、北京、拉薩C.上海、拉薩、北京、烏魯木齊 D.北京、拉薩、烏魯木齊、上海9.(2022八上·杭州期中)中國成語浩如煙海,“黔驢技窮”“得隴望蜀”中包含的省級行政區域依次是( )A.貴州 甘肅 四川 B.甘肅 重慶 貴州C.貴州 四川 重慶 D.河北 貴州 四川10.(2022八上·杭州期中)中國古詩詞博大精深,下列解讀恰當的是( )A.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西北內陸晝夜溫差大B.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滾滾注入東海C.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黑龍江流域梅雨來襲D.天蒼蒼,野茫茫,風吹早低見牛羊——青藏高原畜牧業發達11.(2022八上·杭州期中) 1842年,魏源撰寫《圣武記》,歷述清王朝過去武功上的勝利,用意在與當時軍事上的頹勢相對照。這 “頹勢”出現于( )A.虎門銷煙 B.鴉片戰爭C.黃海海戰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2.(2022八上·麗水月考)李鴻章創辦的官辦企業輪船招商局,使“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盡占”。 三年后,在華外國輪船公司就損失了白銀1300萬兩。這表明洋務運動( )A.增強了清朝的軍事實力 B.一定程度抵御了列強經濟侵略C.推動中國走上富強之路 D.極大提高工商業者的社會地位13.(2022八上·杭州期中)1895年,日本終于拿到了想要的《馬關條約》,西方政界議論紛紛。下列議論符合史實的是( )①美國:中國,你的一個孩子走了②英國:伙計,我們的工廠可以建到中國去了③德國:中國的辛亥革命真是失敗④俄國:我們可以在東交民巷設大使館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圖是小濱同學關于近代中國簽訂的喪權辱國條約的課堂筆記。根據筆記內容,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①條約》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②條約》劃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拆毀大沽炮臺《③條約》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④條約》把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工廠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15.(2022八上·杭州期中)通過梳理歷史線索可以明確學習主題。下列對如圖所示歷史線索概括的學習主題,最準確的是(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外國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C.西方列強瓜分狂潮與中國人民的反抗D.近代化的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16.(2022八上·杭州期中)某學者回憶19世紀80年代的情形時說:“朝士皆恥言西學,有談者詆為漢奸,不齒士類。”而到了19世紀末,卻出現了“舉國若狂,人人競言西學”的現象。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當時中國( )A.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自強”“求富”理念的推廣C.革命派廣泛宣傳民主共和思想 D.民族危機加深,救亡意識凸顯17.“(故宮)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銅缸記錄著中國人在20世紀第一年所遭受的國恥,一縷縷刀痕割出千百晚同胞的血淚,牢牢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復興之路》這段解說詞中的“國恥“指的是 ( )A.《南京條約》的簽訂 B.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C.《馬關條約》的簽訂 D.八國聯軍侵占北京18.(2022八上·杭州期中)有學者認為,近代中國實際上經歷了“西化”“反西化”“近代化”三個交叉的探索過程。下列事件中,符合“西化”和“反西化”的分別是( )A.虎門銷煙和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C.洋務運動和義和團運動 D.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19.(2022八上·杭州期中)如右圖所示,Y軸表示的是( )A.近代中國抗擊外來侵略的歷程 B.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探索歷程C.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 D.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程度20.(2022八上·杭州期中)面對亡國滅種的危局,中華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國侵略,一面開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艱辛探索。下列對這期間歷史事件之間關系的敘述,符合史實的是( )A.鴉片戰爭爆發是洋務運動的導火線B.第二次鴉片戰爭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C.《馬關條約》的簽訂引發了公車上書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后掀起了義和團運動21.(2021九上·杭州期中)狀元實業家張謇認為“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與一朝一姓之變革迥然不同”。對其中“國體之改革”理解正確的有( )①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②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④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圖是某著作前五卷目錄,其中第三卷卷名最有可能是( )A.早期近代化的嘗試B.民主、科學與實業救國C.從太平天國到洋務運動D.從《北京條約》到《馬關條約》23.(2022八上·杭州期中)“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憲年號應即廢止,仍以本年為中華民國五年’。”導致這一結果的歷史事件是( )A.二次革命 B.護法運動 C.護國戰爭 D.北伐戰爭24.(2022八上·杭州期中)民國時期,保守的知識分子驚恐不安,稱新文化運動為“洪水猛獸”“異端邪說”,“功利倡而廉恥喪,科學尊而禮義亡,以放蕩為自由,以攘奪為責任”。下列對這段材料的理解,正確的是( )A.新文化運動導致人民道德敗壞B.新文化之“自由”實際是放縱私欲C.新文化運動導致社會動亂不息D.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傳統綱常禮教25.(2022八上·杭州期中)“外交失敗,皆由少數賣國賊所為。……山東問題,關系我國命脈,魯亡國亡。乞電巴黎專使力爭。寧可退出和會,否則誓死不認。”(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體國民要求嚴懲國賊拒簽和約電》)這一電文可以佐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巴黎和會的不合理性②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③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④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50分)26.(2022八上·杭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寫出圖1中字母相對應的省級行政區的名稱:A 省;B 省。(2)從圖2可以推斷出,上述地區該時期內發生了 (填“旱災”或“澇災”)。(3)我國東部季風區,旱澇災害發生頻率很高,這與季風的哪一特征有關 (4)圖1中昆明和貴陽均屬于什么地形區?請描述該地形區的特點。27.(2022八上·杭州期中)凝望秦嶺山,守護母親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強調,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他還指出,建設綠色秦嶺,對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引漢濟渭工程簡圖(1)寫出“秦嶺和合南北”的含義。(2)漢江和渭河分別是我國哪兩條河流的重要支流?請根據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漢江和渭河水文特征的差異。(3)綜合上述材料,概述引漢濟渭工程帶來的積極影響。28.(2022八上·杭州期中)臺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圖1:臺灣省的位置和范圍圖2:臺灣島局部等高線地形圖材料二:海峽兩岸分隔已屆70年。臺灣問題的產生和演變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陷入內憂外患、山河破碎的悲慘境地,臺灣更是被外族侵占長達半個世紀。——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2019)(1)結合圖1,描述臺灣島的地理位置。(2)從圖2可以看出,臺灣島地形以 為主。B處與C處相比, 處發生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大?并根據圖2分析原因。(3)材料中提到“臺灣更是被外族侵占長達半個世紀”的產生與哪個史實相關,這一史實對中國有何影響。29.(2022八上·杭州期中)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互相碰撞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庚子之辱]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炮聲震撼了中國,也震撼了亞洲。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甲午之痛]及甲午敗于日本,各國租港灣之事相逼而來,瓜分支那之說,騰沸于全球。于是國人大嘩,志士奮起,痛論變法之不可緩。帝亦知非實行變法,不能立國。——黃鴻壽《清史紀事本末》材料三:[戊戌之變]康有為批評了慘淡經營三十年的洋務運動……“購船置械”“設郵使,開礦務等,雖有圖強的意愿,然而觸及的僅僅是局部的東西,這種只是“小變”。他認為“日本改定國憲,變之全體也”,乃是鑿破封建政治體制,才是“全變”,“今變行新法,固為治強之計”。——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如何理解“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 (2)“甲午敗于日本”與“各國租港灣之事”“變法”之間分別有什么聯系?(3)分析康有為認為洋務運動是“小變”的原因,并概括其“全變”在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地位。30.(2022八上·杭州期中)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表。探索層面 重大事件 時間 階級、派別 主要思想器物 洋務運動 19世紀60-90年代 地主階級洋務派 自強、求富制度 戊戌變法 1898年 ①____ 變法維新②____ 1911年 資產階級革命派 三民主義思想 ③____ 1915年開始 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 ④____材料二:民國初年隨著《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推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極大地影響了年輕一族。 陳獨秀在《每周評論》上寫道:“巴黎的和會,各國重在本國的權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話。”材料三:五四運動中,上海六七萬工人為聲援學生舉行罷工,各地工人也相繼罷工,一些工廠停工、鐵路停運,直接威脅了軍閥政府的統治,統治者驚慌失措。五四運動很快席卷全國20多個省,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新的階段。(1)根據所學知識,將表格空白處補充完整。(2)結合材料二分析激起五四風雷的原因有哪些?(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革命進入新階段的表現。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 上圖呈現出我國的地形地勢特點為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狀分布。在沿北緯30°的地形剖面示意圖中,第一級階梯是青藏高原,第二階梯是四川盆地,第三階梯是長江中下游平原。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第一級階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地形以高原為主;第二級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第三階梯主要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2.【答案】C【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長江和黃河都發源于青藏高原,都流經了青海和四川。 ②③ ,正確。黃河治理的首要任務是治沙,長江治理的首要任務是防洪。黃河下游是典型的地上河,長江下游航運便利,被稱為“黃金水道”。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也是世界第三長河。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答案】3.D4.B5.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點評】 我國北方地區鄰近冬季風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而冬季風在翻越重重山嶺到達南方地區時,風力大大減弱。秦嶺以南冬季溫暖,是亞熱帶季風氣候。3.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小天鵝遷徙路線①的途中能欣賞到的有草原遼闊。該路線沒有經過南方地區,沒有熱帶的椰林風光,也沒有竹樓村寨。該路線沒有經過青藏高原,也不會看到成群的牦牛。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4.根據圖中信息可知,遷徙路線②在我國境內經過的地形區有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北平原。該路線主要經我國東部地區,沒有經過塔里木盆地和云貴高原。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5.秦嶺屬于東西走向的山脈。讀圖可得,甲位于秦嶺附近略偏南地區,該地是小天鵝在我國越冬地的最北處,這里適合越冬的優勢條件是: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季風被秦嶺阻擋,氣候比較溫暖,該地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因此,甲地適合越冬的優勢條件是 冬季風被山脈阻擋,氣候溫暖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答案】6.C7.B【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點評】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黃河發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后流入渤海。6.根據圖中信息可知,M地發展糧食生產的優勢條件是靠近黃河,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適宜發展種植業,糧食產量大 ,人口較少,余量較多。這里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寒冷干燥,不是四季溫和。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7.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河流N河是黃河,流經晉、冀、魯,錯誤,沒有經過河北。上游流經寧夏平原,正確。最終注入了黃海,錯誤,應該是渤海。下游河段支流眾多,錯誤,下游是地上河,支流較少。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8.【答案】C【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中國四個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分析可知,①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對應的城市是上海;②是高山高原氣候,對應的城市是拉薩;③是溫帶季風氣候,對應的城市是北京;④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對應的城市是烏魯木齊。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在氣溫和降水量年內變化示意圖中,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9.【答案】A【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黔驢技窮”中黔是貴州省的簡稱,“得隴望蜀”中,隴是甘肅省的簡稱,蜀是四川省的簡稱。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每一個省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23個省:河北省(冀 石家莊)、山西省(晉 太原)、吉林省(吉 長春)、遼寧省(遼 沈陽)、黑龍江省(黑 哈爾濱)、陜西省(陜或秦 西安)。甘肅省(甘或隴 蘭州)、青海省(青)、山東省(魯 濟南)、福建省(閩 福州)、浙江省(浙 杭州)、臺灣省(臺 臺北)、河南省(豫 鄭州)。湖北省(鄂 武漢)、湖南省(湘 長沙)、江西省(贛 南昌)、江蘇省(蘇 南京)、安徽省(皖 合肥)、廣東省(粵 廣州)、海南省 (瓊 海口)、四川省(川或蜀 成都)、貴州省(貴或黔 貴陽)、云南省(云或滇 昆明)。4個直轄市:北京市(京)、天津市(津)、上海市(滬)、重慶市(渝)。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 呼和浩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 烏魯木齊)、寧夏回族自治區(寧 銀川)、廣西壯族自治區(桂 南寧)、西藏自治區(藏 拉薩)。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澳)。10.【答案】A【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母親河———長江黃河;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反映了西北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日較差大的特點,所以A選項正確;“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形象地反映了黃河滾滾東流注入渤海,不是東海;“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反映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天氣,不是黑龍江流域;“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早低見牛羊 ”描述的是內蒙古地區畜牧業發達,不是青藏高原。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中國古詩詞博大精深,類似的還有很多。例如: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并且向海洋傾斜,這種地勢,使許多大河滾滾東流,形成“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景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詞中的“春風”是指夏季風;“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反應了我國冬季南北冬季溫差大,北方寒冷,南方溫暖的特點。11.【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魏源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進入兩江總督裕謙幕府中,直接參與到抗英戰爭中,并在前線親自審訊俘虜。不過后面他見清政府和戰不定,投降派昏庸誤國,于是憤而辭歸,立志著書立說,于是寫了一本書叫《圣武記》。在這本書中,他細述了過去清王朝在軍事上或武功上的輝煌勝利,為的就是與當時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在軍事上的頹廢、軟弱形成鮮明對比。題干這一“頹勢”出現于鴉片戰爭,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戰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鴉片戰爭出現這一“頹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鴉片戰爭的影響。12.【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李鴻章創辦的官辦企業輪船招商局,使‘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盡占’。三年后,在華外國輪船公司就損失了白銀1300萬兩”表明洋務運動一定程度抵御了列強經濟侵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它雖然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在中國的擴張,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客觀上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一定程度抵御了列強經濟侵略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重點掌握洋務運動的評價。13.【答案】A【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據所學知,《馬關條約》規定中國割臺灣給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設廠,故①②的議論符合史實。辛亥革命發生在1911年,“東交民巷設大使館”是1901年《辛丑條約》的內容,故③④不符合史實。A項①②議論符合史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影響。14.【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出自1842年的《南京條約》,“劃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拆毀大沽炮臺”出自1901年的《辛丑條約》,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出自1858年的《天津條約》,把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工廠出自1895年的《馬關條約》。排序正確的是①③④②。B項①③④②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簽訂的喪權辱國條約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5.【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題干圖示上面是列強對華侵略活動(英國走私鴉片)及戰爭(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反映出列強侵華的史實;圖示下面為在歷次侵華活動或戰爭中,中國人民的反抗史實。綜合判斷,此圖示反映的是列強侵華及中國人民抗爭。A項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僅僅是鴉片戰爭的影響,不符合題意;B項外國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最準確,符合題意;C項西方列強瓜分狂潮與中國人民的反抗不準確,列強瓜分中國狂潮是甲午中日戰爭后的現象,不符合題意;D項近代化的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不準確,圖片沒有反映近代化探索,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列強侵略和中國人民反抗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能力。注意區別掌握中國近代史上簽訂的不平等條約。16.【答案】D【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朝士皆恥言西學”到“舉國若狂,人人竟言西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甲午戰爭后民族危機加深,民族救亡意識凸顯。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民族危機加深,救亡意識凸顯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信息的分析與理解。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戊戌變法的背景及主要內容。17.【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題文的“在20世紀第一年”指的是1900年。依據所學可知,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組成八國聯軍,由西摩爾率領進犯北京,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3月中旬,攻占北京,到處燒殺搶掠,故選D.【點評】掌握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關知識。18.【答案】C【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這些官員被稱為“洋務派”。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經過30多年的建設,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企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從1898年起,活躍在山東的民間組織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掀起了反帝愛國的農民運動。洋務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符合“西化”和“反西化”。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洋務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分別是符合“西化”和“反西化”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化”和“反西化”的事件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西化”和“反西化”的事件的相關史實。19.【答案】C【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觀察圖表并結合所學知,X軸代表時期,Y軸表示的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1840-1842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戰敗,1842年中國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鴉片戰爭后,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戰敗,1895年李鴻章和日本的伊藤博文在日本的馬關簽訂中日《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中國戰敗,1901年簽訂了《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是Y軸表示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及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掌握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過程及重大事件,關鍵是對圖表的解讀。20.【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面對亡國滅種的危局,中華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國侵略,一面開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艱辛探索。對這期間歷史事件之間關系的敘述,符合史實的是《馬關條約》的簽訂引發了公車上書。1895年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來,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和梁啟超聯合1300多名應試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議和,請求變法,歷史上稱之為“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的序幕。ABD三項都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C項《馬關條約》的簽訂引發了公車上書符合史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公車上書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戊戌變法的領導人、內容、性質以及作用。21.【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材料“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可知,“國體之改革”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描述錯誤,結束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④描述錯誤。A項①②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的影響的認識。需正確認識有關辛亥革命的意義。22.【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依據圖示中第三卷的時間是1865-1895年,結合所學可知,卷名是洋務運動,其時間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A項早期近代化的嘗試和題干目錄內容不符,符合題意;BCD三項最有可能是第三卷卷名,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及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圖示中第三卷的時間,并正確把握洋務運動的時間和影響。23.【答案】C【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憲年號應即廢止,仍以本年為中華民國五年’。”導致這一結果的歷史事件是護國戰爭。1915年末,袁世凱下令以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準備在元旦舉行登基大典。護國戰爭袁世凱的復辟活動,舉國嘩然。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護國戰爭爆發。袁世凱糾集重兵圍剿護國軍。但是,他的復辟行徑不得人心,連其北洋嫡系部屬也陽奉陰違。北洋軍隊人心渙散,節節敗退,不少省份宣布獨立,脫離袁世凱政府。袁世凱眾叛親離,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護國戰爭是導致題干結果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袁世凱復辟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4.【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依據“洪水猛獸”“異端邪說”,“功利倡而麻恥喪,科學尊而禮儀亡,以放蕩為己任,以提奪為責任”等和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猛烈批判傳統綱常禮教,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因此引起了保守知識分子的驚恐不安。A項新文化運動并非導致人民道德敗壞,而是推動了人們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思想解放,不符合題意;B項新文化之“自由”并不是放縱私欲,而是宣揚新道德,進行思想啟蒙,不符合題意;C項新文化運動并沒有導致社會動亂不息,反而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符合題意;D項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傳統綱常禮教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結合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理解。解答本題要搞清楚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學生要有一定的結合所學知識理解材料的能力。25.【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919年帝國主義國家在巴黎和會上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卻受到了戰敗國的待遇,這個消息傳到國內后,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門前集會講演,隨后舉行游行示威,引發了五四愛國運動。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中國政治歷史舞臺并發揮著重大作用,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據“外交失敗,皆由少數賣國賊所為。……山東問題,關系我國命脈,魯亡國亡。乞電巴黎專使力爭。”“寧可退出和會,否則暫死不認。”可知,這一電文可以佐證一戰后巴黎和約的不合理性、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故①③正確。②④從題干信息無法得出,故排除。A項①②可以用題干電文佐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意義,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26.【答案】(1)云南;貴州(2)旱災(3)不穩定性(4)云貴高原;地表崎嶇不平,巖溶地貌廣布,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去觀光。【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是云南省,簡稱是云或滇;B是貴州省,簡稱是貴或黔。(2)、從圖2可以推斷出,上述地區該時期內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因為該時期的降水與歷史同期降水相比,相差較少。(3)、我國東部季風區,旱澇災害發生頻率很高,這與季風的不穩定性有關,有時候夏季風強,形成澇災,有些時候夏季風弱,形成旱災。(4)、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1中昆明和貴陽均屬于云貴高原;地表崎嶇不平,巖溶地貌廣布,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去觀光。【點評】夏季風的進退影響到我國大陸東部雨帶的推移。每4月開始,雨帶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我國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長。夏季風的強弱與雨帶進退的“失常”,往往會造成旱澇災害。如果夏季風弱,推進遲緩,久久徘徊在南方,則會導致“南澇北旱”;如果夏季風強,推進迅速,且在北方滯留時間長,則容易出現“北澇南旱”的局面。27.【答案】(1)秦嶺—淮河分南北(秦嶺—淮河是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2)漢江是長江的支流,渭河是黃河的支流。渭河冬季有結冰期,漢江冬季無結冰期;渭河的水量小,漢江的水量大;渭河的含沙量大,漢江的含沙量小。(3)保證工農業生產用水;保護地下水,預防城市地質災害;促進區域之間優勢互補;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秦嶺—淮河分南方地區和北北方地區。(秦嶺—淮河是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2)、根據題意,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從含沙量,結冰期,汛期等方面回答。故答案為:漢江是長江的支流,渭河是黃河的支流。渭河冬季有結冰期,漢江冬季無結冰期;渭河的水量小,漢江的水量大;渭河的含沙量大,漢江的含沙量小。(3)、綜合上述材料,概述引漢濟渭工程帶來的積極影響。主要從農業,工業,生活,生態等方面回答。故答案為:保證工農業生產用水;保護地下水,預防城市地質災害;促進區域之間優勢互補;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點評】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水稻、小麥的分界線;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等。28.【答案】(1)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的中南部,大部分位于亞熱帶,南部位于熱帶;東臨太平洋,北臨東海,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同福建相望。(2)山地;C;C處等高線密集,坡度陡,(位于山脈的迎風坡),C處降水豐富。(3)甲午中日戰爭后簽訂的中日《馬關條約》,其中有把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等割讓給日本。影響: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知識點】臺灣【解析】【分析】(1)、結合圖1可知,臺灣島的地理位置: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的中南部,大部分位于亞熱帶,南部位于熱帶;東臨太平洋,北臨東海,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同福建相望。(2)、從圖2可以看出,臺灣島地形以山地為主,因為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上,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B處與C處相比,C處發生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較大;C處等高線密集,坡度陡,(位于山脈的迎風坡),C處降水豐富。(3)、甲午中日戰爭后簽訂的中日《馬關條約》,其中有把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等割讓給日本。這個史實使得臺灣更是被外族侵占長達半個世紀。對中國造成的影響: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點評】描述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主要從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半球位置等方面進行回答。 絕對位置——經緯度位置即確定一個區域范圍或具體地點,在地球表面具有唯一性;相對位置,主要看與周邊事物的相對關系;海陸位置主要從海陸角度看,是否沿海,大陸的東西岸;半球位置是看在東半球還是西半球,南半球還是北半球。29.【答案】(1)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甲午中日戰爭戰敗后清政府被波迫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狂潮。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使得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單憑引進外國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謀求制度的變革被提上議事日程上來,戊戌變法就是制度變革的一次嘗試。(或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刺激了有識之士變法圖強的決心,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3)原因:洋務運動沒有觸動封建制度,只是學習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器物)。(2分)地位: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開啟了中國政治領域近代化的步伐,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中國近代化從器物層面上升到制度層面,是近代中國制度變革的一次嘗試。【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1840-1842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戰敗,1842年中國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鴉片戰爭后,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受到嚴重破壞,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因而說“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2)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失敗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嚴重的民族危機激發了有識之士變法圖強的決心,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3)洋務運動只學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而沒有觸動封建制度。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具有思想啟蒙的作用,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戊戌變法強調從政治制度方面去變革(在政治上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從技術層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層面推動中國近代化。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甲午中日戰爭戰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狂潮。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使得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單憑引進外國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謀求制度的變革被提上議事日程上來,戊戌變法就是制度變革的一次嘗試。(或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刺激了有識之士變法圖強的決心,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3)原因:洋務運動沒有觸動封建制度,只是學習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器物)。地位: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開啟了中國政治領域近代化的步伐,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中國近代化從器物層面上升到制度層面,是近代中國制度變革的一次嘗試。【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段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鴉片戰爭、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等知識。注意對材料的分析與解讀,掌握鴉片戰爭、洋務 運動、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辛丑條約》等知識。30.【答案】(1)①資產階級維新派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運動 ④民主科學(2)“《新青年》等刊物自由、反抗傳統權威、影響了年輕一族”,說明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巴黎和會不顧公理,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話,說明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了戊戌變法,1911年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了辛亥革命。1915年,陳獨秀等人掀起了新文化運動,提出了民主與科學的思想。(2)材料二中的“民國初年隨著《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推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極大地影響了年輕一族”說明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材料二中的“巴黎的和會,各國重在本國的權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話” 說明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故答案為:(1)①資產階級維新派;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運動; ④民主科學。(2)“《新青年》等刊物自由、反抗傳統權威、影響了年輕一族”說明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巴黎和會不顧公理,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話”說明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五四運動的相關史實。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杭州市聞濤中學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檢測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2022八上·杭州期中)中國沿北緯30°的地形剖面示意圖上圖呈現出我國的地形地勢特點為( )A.地形類型多樣,高原山地為主B.地形類型多樣,平原盆地為主C.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D.山脈縱橫交錯,地勢南高北低【答案】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 上圖呈現出我國的地形地勢特點為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狀分布。在沿北緯30°的地形剖面示意圖中,第一級階梯是青藏高原,第二階梯是四川盆地,第三階梯是長江中下游平原。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第一級階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地形以高原為主;第二級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第三階梯主要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2.(2022八上·杭州期中)長江與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它們的共同點有( )①河流治理的首要任務都在于治沙②都發源于我國的青藏高原③青海和四川是它們共同流經的省份④下游都有“黃金水道”之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長江和黃河都發源于青藏高原,都流經了青海和四川。 ②③ ,正確。黃河治理的首要任務是治沙,長江治理的首要任務是防洪。黃河下游是典型的地上河,長江下游航運便利,被稱為“黃金水道”。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也是世界第三長河。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2022八上·杭州期中)讀“小天鵝棲息地和遷徙路線圖”,完成下列小題。3.小天鵝遷徙路線①的途中能欣賞到的有( )A.椰林風光 B.牦牛成群 C.竹樓村寨 D.草原遼闊4.遷徙路線②在我國境內經過的地形區有( )①東北平原 ②塔里木盆地 ③云貴高原 ④長江中下游平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甲地是小天鵝在我國越冬的最北處,這里適合越冬的優勢條件是( )A.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B.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較濕潤C.冬季風被山脈阻擋,氣候溫暖D.地處高原,地勢較平坦、開闊【答案】3.D4.B5.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點評】 我國北方地區鄰近冬季風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而冬季風在翻越重重山嶺到達南方地區時,風力大大減弱。秦嶺以南冬季溫暖,是亞熱帶季風氣候。3.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小天鵝遷徙路線①的途中能欣賞到的有草原遼闊。該路線沒有經過南方地區,沒有熱帶的椰林風光,也沒有竹樓村寨。該路線沒有經過青藏高原,也不會看到成群的牦牛。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4.根據圖中信息可知,遷徙路線②在我國境內經過的地形區有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北平原。該路線主要經我國東部地區,沒有經過塔里木盆地和云貴高原。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5.秦嶺屬于東西走向的山脈。讀圖可得,甲位于秦嶺附近略偏南地區,該地是小天鵝在我國越冬地的最北處,這里適合越冬的優勢條件是: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季風被秦嶺阻擋,氣候比較溫暖,該地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因此,甲地適合越冬的優勢條件是 冬季風被山脈阻擋,氣候溫暖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圖為我國某地區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6.M地是我國重要的高余糧區。這里發展糧食生產的優勢條件有( )A.人口非常稠密 B.全年降水豐沛C.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D.四季溫和,機械化水平高7.下列對河流N的干流描述正確的是( )A.流經晉、冀、魯 B.上游流經寧夏平原C.最終注入了黃海 D.下游河段支流眾多【答案】6.C7.B【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點評】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黃河發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后流入渤海。6.根據圖中信息可知,M地發展糧食生產的優勢條件是靠近黃河,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適宜發展種植業,糧食產量大 ,人口較少,余量較多。這里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寒冷干燥,不是四季溫和。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7.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河流N河是黃河,流經晉、冀、魯,錯誤,沒有經過河北。上游流經寧夏平原,正確。最終注入了黃海,錯誤,應該是渤海。下游河段支流眾多,錯誤,下游是地上河,支流較少。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8.(2022八上·杭州期中)閱讀中國四個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完成下題。與上圖①②③④對應的城市依次為( )A.北京、烏魯木齊、上海、拉薩 B.上海、烏魯木齊、北京、拉薩C.上海、拉薩、北京、烏魯木齊 D.北京、拉薩、烏魯木齊、上海【答案】C【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中國四個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分析可知,①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對應的城市是上海;②是高山高原氣候,對應的城市是拉薩;③是溫帶季風氣候,對應的城市是北京;④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對應的城市是烏魯木齊。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在氣溫和降水量年內變化示意圖中,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9.(2022八上·杭州期中)中國成語浩如煙海,“黔驢技窮”“得隴望蜀”中包含的省級行政區域依次是( )A.貴州 甘肅 四川 B.甘肅 重慶 貴州C.貴州 四川 重慶 D.河北 貴州 四川【答案】A【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黔驢技窮”中黔是貴州省的簡稱,“得隴望蜀”中,隴是甘肅省的簡稱,蜀是四川省的簡稱。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每一個省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23個省:河北省(冀 石家莊)、山西省(晉 太原)、吉林省(吉 長春)、遼寧省(遼 沈陽)、黑龍江省(黑 哈爾濱)、陜西省(陜或秦 西安)。甘肅省(甘或隴 蘭州)、青海省(青)、山東省(魯 濟南)、福建省(閩 福州)、浙江省(浙 杭州)、臺灣省(臺 臺北)、河南省(豫 鄭州)。湖北省(鄂 武漢)、湖南省(湘 長沙)、江西省(贛 南昌)、江蘇省(蘇 南京)、安徽省(皖 合肥)、廣東省(粵 廣州)、海南省 (瓊 海口)、四川省(川或蜀 成都)、貴州省(貴或黔 貴陽)、云南省(云或滇 昆明)。4個直轄市:北京市(京)、天津市(津)、上海市(滬)、重慶市(渝)。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 呼和浩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 烏魯木齊)、寧夏回族自治區(寧 銀川)、廣西壯族自治區(桂 南寧)、西藏自治區(藏 拉薩)。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澳)。10.(2022八上·杭州期中)中國古詩詞博大精深,下列解讀恰當的是( )A.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西北內陸晝夜溫差大B.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滾滾注入東海C.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黑龍江流域梅雨來襲D.天蒼蒼,野茫茫,風吹早低見牛羊——青藏高原畜牧業發達【答案】A【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母親河———長江黃河;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反映了西北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日較差大的特點,所以A選項正確;“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形象地反映了黃河滾滾東流注入渤海,不是東海;“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反映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天氣,不是黑龍江流域;“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早低見牛羊 ”描述的是內蒙古地區畜牧業發達,不是青藏高原。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中國古詩詞博大精深,類似的還有很多。例如: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并且向海洋傾斜,這種地勢,使許多大河滾滾東流,形成“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景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詞中的“春風”是指夏季風;“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反應了我國冬季南北冬季溫差大,北方寒冷,南方溫暖的特點。11.(2022八上·杭州期中) 1842年,魏源撰寫《圣武記》,歷述清王朝過去武功上的勝利,用意在與當時軍事上的頹勢相對照。這 “頹勢”出現于( )A.虎門銷煙 B.鴉片戰爭C.黃海海戰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魏源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進入兩江總督裕謙幕府中,直接參與到抗英戰爭中,并在前線親自審訊俘虜。不過后面他見清政府和戰不定,投降派昏庸誤國,于是憤而辭歸,立志著書立說,于是寫了一本書叫《圣武記》。在這本書中,他細述了過去清王朝在軍事上或武功上的輝煌勝利,為的就是與當時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在軍事上的頹廢、軟弱形成鮮明對比。題干這一“頹勢”出現于鴉片戰爭,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戰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鴉片戰爭出現這一“頹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鴉片戰爭的影響。12.(2022八上·麗水月考)李鴻章創辦的官辦企業輪船招商局,使“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盡占”。 三年后,在華外國輪船公司就損失了白銀1300萬兩。這表明洋務運動( )A.增強了清朝的軍事實力 B.一定程度抵御了列強經濟侵略C.推動中國走上富強之路 D.極大提高工商業者的社會地位【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李鴻章創辦的官辦企業輪船招商局,使‘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盡占’。三年后,在華外國輪船公司就損失了白銀1300萬兩”表明洋務運動一定程度抵御了列強經濟侵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它雖然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在中國的擴張,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客觀上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一定程度抵御了列強經濟侵略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重點掌握洋務運動的評價。13.(2022八上·杭州期中)1895年,日本終于拿到了想要的《馬關條約》,西方政界議論紛紛。下列議論符合史實的是( )①美國:中國,你的一個孩子走了②英國:伙計,我們的工廠可以建到中國去了③德國:中國的辛亥革命真是失敗④俄國:我們可以在東交民巷設大使館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據所學知,《馬關條約》規定中國割臺灣給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設廠,故①②的議論符合史實。辛亥革命發生在1911年,“東交民巷設大使館”是1901年《辛丑條約》的內容,故③④不符合史實。A項①②議論符合史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影響。14.(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圖是小濱同學關于近代中國簽訂的喪權辱國條約的課堂筆記。根據筆記內容,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①條約》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②條約》劃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拆毀大沽炮臺《③條約》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④條約》把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工廠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出自1842年的《南京條約》,“劃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拆毀大沽炮臺”出自1901年的《辛丑條約》,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出自1858年的《天津條約》,把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工廠出自1895年的《馬關條約》。排序正確的是①③④②。B項①③④②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簽訂的喪權辱國條約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5.(2022八上·杭州期中)通過梳理歷史線索可以明確學習主題。下列對如圖所示歷史線索概括的學習主題,最準確的是(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外國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C.西方列強瓜分狂潮與中國人民的反抗D.近代化的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題干圖示上面是列強對華侵略活動(英國走私鴉片)及戰爭(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反映出列強侵華的史實;圖示下面為在歷次侵華活動或戰爭中,中國人民的反抗史實。綜合判斷,此圖示反映的是列強侵華及中國人民抗爭。A項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僅僅是鴉片戰爭的影響,不符合題意;B項外國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最準確,符合題意;C項西方列強瓜分狂潮與中國人民的反抗不準確,列強瓜分中國狂潮是甲午中日戰爭后的現象,不符合題意;D項近代化的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不準確,圖片沒有反映近代化探索,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列強侵略和中國人民反抗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能力。注意區別掌握中國近代史上簽訂的不平等條約。16.(2022八上·杭州期中)某學者回憶19世紀80年代的情形時說:“朝士皆恥言西學,有談者詆為漢奸,不齒士類。”而到了19世紀末,卻出現了“舉國若狂,人人競言西學”的現象。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當時中國( )A.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自強”“求富”理念的推廣C.革命派廣泛宣傳民主共和思想 D.民族危機加深,救亡意識凸顯【答案】D【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朝士皆恥言西學”到“舉國若狂,人人竟言西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甲午戰爭后民族危機加深,民族救亡意識凸顯。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民族危機加深,救亡意識凸顯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信息的分析與理解。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戊戌變法的背景及主要內容。17.“(故宮)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銅缸記錄著中國人在20世紀第一年所遭受的國恥,一縷縷刀痕割出千百晚同胞的血淚,牢牢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復興之路》這段解說詞中的“國恥“指的是 ( )A.《南京條約》的簽訂 B.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C.《馬關條約》的簽訂 D.八國聯軍侵占北京【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題文的“在20世紀第一年”指的是1900年。依據所學可知,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組成八國聯軍,由西摩爾率領進犯北京,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3月中旬,攻占北京,到處燒殺搶掠,故選D.【點評】掌握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關知識。18.(2022八上·杭州期中)有學者認為,近代中國實際上經歷了“西化”“反西化”“近代化”三個交叉的探索過程。下列事件中,符合“西化”和“反西化”的分別是( )A.虎門銷煙和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C.洋務運動和義和團運動 D.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答案】C【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這些官員被稱為“洋務派”。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經過30多年的建設,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企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從1898年起,活躍在山東的民間組織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掀起了反帝愛國的農民運動。洋務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符合“西化”和“反西化”。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洋務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分別是符合“西化”和“反西化”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化”和“反西化”的事件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西化”和“反西化”的事件的相關史實。19.(2022八上·杭州期中)如右圖所示,Y軸表示的是( )A.近代中國抗擊外來侵略的歷程 B.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探索歷程C.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 D.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程度【答案】C【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觀察圖表并結合所學知,X軸代表時期,Y軸表示的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1840-1842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戰敗,1842年中國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鴉片戰爭后,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戰敗,1895年李鴻章和日本的伊藤博文在日本的馬關簽訂中日《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中國戰敗,1901年簽訂了《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是Y軸表示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及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掌握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過程及重大事件,關鍵是對圖表的解讀。20.(2022八上·杭州期中)面對亡國滅種的危局,中華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國侵略,一面開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艱辛探索。下列對這期間歷史事件之間關系的敘述,符合史實的是( )A.鴉片戰爭爆發是洋務運動的導火線B.第二次鴉片戰爭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C.《馬關條約》的簽訂引發了公車上書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后掀起了義和團運動【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面對亡國滅種的危局,中華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國侵略,一面開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艱辛探索。對這期間歷史事件之間關系的敘述,符合史實的是《馬關條約》的簽訂引發了公車上書。1895年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來,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和梁啟超聯合1300多名應試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議和,請求變法,歷史上稱之為“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的序幕。ABD三項都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C項《馬關條約》的簽訂引發了公車上書符合史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公車上書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戊戌變法的領導人、內容、性質以及作用。21.(2021九上·杭州期中)狀元實業家張謇認為“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與一朝一姓之變革迥然不同”。對其中“國體之改革”理解正確的有( )①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②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④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材料“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可知,“國體之改革”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描述錯誤,結束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④描述錯誤。A項①②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的影響的認識。需正確認識有關辛亥革命的意義。22.(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圖是某著作前五卷目錄,其中第三卷卷名最有可能是( )A.早期近代化的嘗試B.民主、科學與實業救國C.從太平天國到洋務運動D.從《北京條約》到《馬關條約》【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依據圖示中第三卷的時間是1865-1895年,結合所學可知,卷名是洋務運動,其時間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A項早期近代化的嘗試和題干目錄內容不符,符合題意;BCD三項最有可能是第三卷卷名,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及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圖示中第三卷的時間,并正確把握洋務運動的時間和影響。23.(2022八上·杭州期中)“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憲年號應即廢止,仍以本年為中華民國五年’。”導致這一結果的歷史事件是( )A.二次革命 B.護法運動 C.護國戰爭 D.北伐戰爭【答案】C【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憲年號應即廢止,仍以本年為中華民國五年’。”導致這一結果的歷史事件是護國戰爭。1915年末,袁世凱下令以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準備在元旦舉行登基大典。護國戰爭袁世凱的復辟活動,舉國嘩然。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護國戰爭爆發。袁世凱糾集重兵圍剿護國軍。但是,他的復辟行徑不得人心,連其北洋嫡系部屬也陽奉陰違。北洋軍隊人心渙散,節節敗退,不少省份宣布獨立,脫離袁世凱政府。袁世凱眾叛親離,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護國戰爭是導致題干結果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袁世凱復辟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4.(2022八上·杭州期中)民國時期,保守的知識分子驚恐不安,稱新文化運動為“洪水猛獸”“異端邪說”,“功利倡而廉恥喪,科學尊而禮義亡,以放蕩為自由,以攘奪為責任”。下列對這段材料的理解,正確的是( )A.新文化運動導致人民道德敗壞B.新文化之“自由”實際是放縱私欲C.新文化運動導致社會動亂不息D.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傳統綱常禮教【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依據“洪水猛獸”“異端邪說”,“功利倡而麻恥喪,科學尊而禮儀亡,以放蕩為己任,以提奪為責任”等和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猛烈批判傳統綱常禮教,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因此引起了保守知識分子的驚恐不安。A項新文化運動并非導致人民道德敗壞,而是推動了人們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思想解放,不符合題意;B項新文化之“自由”并不是放縱私欲,而是宣揚新道德,進行思想啟蒙,不符合題意;C項新文化運動并沒有導致社會動亂不息,反而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符合題意;D項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傳統綱常禮教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結合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理解。解答本題要搞清楚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學生要有一定的結合所學知識理解材料的能力。25.(2022八上·杭州期中)“外交失敗,皆由少數賣國賊所為。……山東問題,關系我國命脈,魯亡國亡。乞電巴黎專使力爭。寧可退出和會,否則誓死不認。”(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體國民要求嚴懲國賊拒簽和約電》)這一電文可以佐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巴黎和會的不合理性②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③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④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919年帝國主義國家在巴黎和會上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卻受到了戰敗國的待遇,這個消息傳到國內后,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門前集會講演,隨后舉行游行示威,引發了五四愛國運動。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中國政治歷史舞臺并發揮著重大作用,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據“外交失敗,皆由少數賣國賊所為。……山東問題,關系我國命脈,魯亡國亡。乞電巴黎專使力爭。”“寧可退出和會,否則暫死不認。”可知,這一電文可以佐證一戰后巴黎和約的不合理性、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故①③正確。②④從題干信息無法得出,故排除。A項①②可以用題干電文佐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意義,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50分)26.(2022八上·杭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寫出圖1中字母相對應的省級行政區的名稱:A 省;B 省。(2)從圖2可以推斷出,上述地區該時期內發生了 (填“旱災”或“澇災”)。(3)我國東部季風區,旱澇災害發生頻率很高,這與季風的哪一特征有關 (4)圖1中昆明和貴陽均屬于什么地形區?請描述該地形區的特點。【答案】(1)云南;貴州(2)旱災(3)不穩定性(4)云貴高原;地表崎嶇不平,巖溶地貌廣布,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去觀光。【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是云南省,簡稱是云或滇;B是貴州省,簡稱是貴或黔。(2)、從圖2可以推斷出,上述地區該時期內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因為該時期的降水與歷史同期降水相比,相差較少。(3)、我國東部季風區,旱澇災害發生頻率很高,這與季風的不穩定性有關,有時候夏季風強,形成澇災,有些時候夏季風弱,形成旱災。(4)、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1中昆明和貴陽均屬于云貴高原;地表崎嶇不平,巖溶地貌廣布,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去觀光。【點評】夏季風的進退影響到我國大陸東部雨帶的推移。每4月開始,雨帶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我國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長。夏季風的強弱與雨帶進退的“失常”,往往會造成旱澇災害。如果夏季風弱,推進遲緩,久久徘徊在南方,則會導致“南澇北旱”;如果夏季風強,推進迅速,且在北方滯留時間長,則容易出現“北澇南旱”的局面。27.(2022八上·杭州期中)凝望秦嶺山,守護母親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強調,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他還指出,建設綠色秦嶺,對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引漢濟渭工程簡圖(1)寫出“秦嶺和合南北”的含義。(2)漢江和渭河分別是我國哪兩條河流的重要支流?請根據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漢江和渭河水文特征的差異。(3)綜合上述材料,概述引漢濟渭工程帶來的積極影響。【答案】(1)秦嶺—淮河分南北(秦嶺—淮河是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2)漢江是長江的支流,渭河是黃河的支流。渭河冬季有結冰期,漢江冬季無結冰期;渭河的水量小,漢江的水量大;渭河的含沙量大,漢江的含沙量小。(3)保證工農業生產用水;保護地下水,預防城市地質災害;促進區域之間優勢互補;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秦嶺—淮河分南方地區和北北方地區。(秦嶺—淮河是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2)、根據題意,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從含沙量,結冰期,汛期等方面回答。故答案為:漢江是長江的支流,渭河是黃河的支流。渭河冬季有結冰期,漢江冬季無結冰期;渭河的水量小,漢江的水量大;渭河的含沙量大,漢江的含沙量小。(3)、綜合上述材料,概述引漢濟渭工程帶來的積極影響。主要從農業,工業,生活,生態等方面回答。故答案為:保證工農業生產用水;保護地下水,預防城市地質災害;促進區域之間優勢互補;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點評】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水稻、小麥的分界線;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等。28.(2022八上·杭州期中)臺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圖1:臺灣省的位置和范圍圖2:臺灣島局部等高線地形圖材料二:海峽兩岸分隔已屆70年。臺灣問題的產生和演變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陷入內憂外患、山河破碎的悲慘境地,臺灣更是被外族侵占長達半個世紀。——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2019)(1)結合圖1,描述臺灣島的地理位置。(2)從圖2可以看出,臺灣島地形以 為主。B處與C處相比, 處發生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大?并根據圖2分析原因。(3)材料中提到“臺灣更是被外族侵占長達半個世紀”的產生與哪個史實相關,這一史實對中國有何影響。【答案】(1)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的中南部,大部分位于亞熱帶,南部位于熱帶;東臨太平洋,北臨東海,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同福建相望。(2)山地;C;C處等高線密集,坡度陡,(位于山脈的迎風坡),C處降水豐富。(3)甲午中日戰爭后簽訂的中日《馬關條約》,其中有把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等割讓給日本。影響: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知識點】臺灣【解析】【分析】(1)、結合圖1可知,臺灣島的地理位置: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的中南部,大部分位于亞熱帶,南部位于熱帶;東臨太平洋,北臨東海,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同福建相望。(2)、從圖2可以看出,臺灣島地形以山地為主,因為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上,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B處與C處相比,C處發生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較大;C處等高線密集,坡度陡,(位于山脈的迎風坡),C處降水豐富。(3)、甲午中日戰爭后簽訂的中日《馬關條約》,其中有把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等割讓給日本。這個史實使得臺灣更是被外族侵占長達半個世紀。對中國造成的影響: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點評】描述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主要從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半球位置等方面進行回答。 絕對位置——經緯度位置即確定一個區域范圍或具體地點,在地球表面具有唯一性;相對位置,主要看與周邊事物的相對關系;海陸位置主要從海陸角度看,是否沿海,大陸的東西岸;半球位置是看在東半球還是西半球,南半球還是北半球。29.(2022八上·杭州期中)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互相碰撞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庚子之辱]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炮聲震撼了中國,也震撼了亞洲。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甲午之痛]及甲午敗于日本,各國租港灣之事相逼而來,瓜分支那之說,騰沸于全球。于是國人大嘩,志士奮起,痛論變法之不可緩。帝亦知非實行變法,不能立國。——黃鴻壽《清史紀事本末》材料三:[戊戌之變]康有為批評了慘淡經營三十年的洋務運動……“購船置械”“設郵使,開礦務等,雖有圖強的意愿,然而觸及的僅僅是局部的東西,這種只是“小變”。他認為“日本改定國憲,變之全體也”,乃是鑿破封建政治體制,才是“全變”,“今變行新法,固為治強之計”。——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如何理解“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 (2)“甲午敗于日本”與“各國租港灣之事”“變法”之間分別有什么聯系?(3)分析康有為認為洋務運動是“小變”的原因,并概括其“全變”在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地位。【答案】(1)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甲午中日戰爭戰敗后清政府被波迫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狂潮。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使得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單憑引進外國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謀求制度的變革被提上議事日程上來,戊戌變法就是制度變革的一次嘗試。(或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刺激了有識之士變法圖強的決心,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3)原因:洋務運動沒有觸動封建制度,只是學習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器物)。(2分)地位: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開啟了中國政治領域近代化的步伐,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中國近代化從器物層面上升到制度層面,是近代中國制度變革的一次嘗試。【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1840-1842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戰敗,1842年中國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鴉片戰爭后,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受到嚴重破壞,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因而說“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2)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失敗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嚴重的民族危機激發了有識之士變法圖強的決心,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3)洋務運動只學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而沒有觸動封建制度。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具有思想啟蒙的作用,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戊戌變法強調從政治制度方面去變革(在政治上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從技術層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層面推動中國近代化。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甲午中日戰爭戰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狂潮。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使得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單憑引進外國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謀求制度的變革被提上議事日程上來,戊戌變法就是制度變革的一次嘗試。(或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刺激了有識之士變法圖強的決心,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3)原因:洋務運動沒有觸動封建制度,只是學習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器物)。地位: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開啟了中國政治領域近代化的步伐,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中國近代化從器物層面上升到制度層面,是近代中國制度變革的一次嘗試。【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段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鴉片戰爭、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等知識。注意對材料的分析與解讀,掌握鴉片戰爭、洋務 運動、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辛丑條約》等知識。30.(2022八上·杭州期中)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表。探索層面 重大事件 時間 階級、派別 主要思想器物 洋務運動 19世紀60-90年代 地主階級洋務派 自強、求富制度 戊戌變法 1898年 ①____ 變法維新②____ 1911年 資產階級革命派 三民主義思想 ③____ 1915年開始 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 ④____材料二:民國初年隨著《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推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極大地影響了年輕一族。 陳獨秀在《每周評論》上寫道:“巴黎的和會,各國重在本國的權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話。”材料三:五四運動中,上海六七萬工人為聲援學生舉行罷工,各地工人也相繼罷工,一些工廠停工、鐵路停運,直接威脅了軍閥政府的統治,統治者驚慌失措。五四運動很快席卷全國20多個省,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新的階段。(1)根據所學知識,將表格空白處補充完整。(2)結合材料二分析激起五四風雷的原因有哪些?(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革命進入新階段的表現。【答案】(1)①資產階級維新派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運動 ④民主科學(2)“《新青年》等刊物自由、反抗傳統權威、影響了年輕一族”,說明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巴黎和會不顧公理,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話,說明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了戊戌變法,1911年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了辛亥革命。1915年,陳獨秀等人掀起了新文化運動,提出了民主與科學的思想。(2)材料二中的“民國初年隨著《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推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極大地影響了年輕一族”說明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材料二中的“巴黎的和會,各國重在本國的權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話” 說明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故答案為:(1)①資產階級維新派;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運動; ④民主科學。(2)“《新青年》等刊物自由、反抗傳統權威、影響了年輕一族”說明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巴黎和會不顧公理,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話”說明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五四運動的相關史實。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聞濤中學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檢測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聞濤中學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檢測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