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州市中小學思政課新結構教學設計模板基本信息姓名 任佩劍 聯系電話 18811323833學段 高中 展示單元 選擇性必修二第一單元《民事權利與義務》單元教學設計單元名稱 民事權利與義務1.單元教學設計說明(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簡述本單元學習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價值;簡要說明教學設計與實踐的理論基礎,如新結構教學評框架、學習科學原理和 “八個相統一”)本單元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結合民法典的頒布實施,介紹民事法律關系和民法的基本原則,分別對應人格權編、物權編、合同編的基本內容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民法典對于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和更好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大意義。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民法典頒布的重大時代意義,理解民法典對于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大作用,提升學生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中國的政治認同感;同時,通過系統學習民事法律關系和民法基本原則,學習民事主體享有的人格權、物權、知識產權和合同債權等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以此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2.單元目標與重點難點(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指向學科核心內容/大概念、核心素養的落實,設計單元學習目標,確定重點和難點的原因分析、突破策略)(一)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本單元的學科核心內容/大概念是“民事權利與義務”,在本單元所闡述的人格權、物權、知識產權、合同債權、侵權責任等內容中,民事權利與義務是始終存在、相伴而生的。通過對不同民事權利的講述,增進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法治規則。結合本單元的學科核心內容,可以確定本單元的學習目標主要為: 了解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我國公民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責任。 列舉物權法的基本原則和物權的主要類型,懂得維護物權的途徑。 簡述合同的含義和價值,理解合同的主要內容和違約責任,了解合同訂立的程序,熟悉解決合同糾紛的途徑。 理解侵權責任的內容,樹立依法承擔責任的觀念。(二)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高中階段的學生雖然經過了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但對于法治知識僅僅停留在- 1 -表面,對于較為專業的法律概念和法律知識并未完全了解。并且在某些問題上,學生的生活常識與法律規定會出現沖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陷入想當然的誤區。由此確定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是: 理解民法的含義以及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列舉和闡述物權的基本類型,理解維護物權的途徑 簡述合同的含義和價值,理解合同的主要內容和違約責任 理解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和明確權利界限的意義3.單元整體教學思路(介紹單元整體教學實施的思路,包括課時安排、教與學活動規劃,以結構圖等形式整體呈現單元內的課時安排及課時之間的關聯等)【整體構思】圍繞議題,設計學科活動;優化案例,積極創設情境;強化辨析,注重價值引領。【教學策略】講授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議題式教學法、辨析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合作探究法【評價策略】采用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評價方式和任務導向型的評價方式,培養學生在復雜的生活情境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前準備】教師:制作課件,收集案例素材;學生:課前自主預習、準備小組討論探究【本課題課時安排】12課時【單元結構圖】- 2 -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1.2 積極維護人身權利1.教學內容分析(分析本課時教學內容在單元中的位置,包括學習內容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功能價值,蘊含的正確價值觀念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條明確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本課時“積極維護人身權利”,是按照從總到分的結構,在闡述民法、民事法律關系、民法基本原則等一般性規定后,根據以人為本,人身權利優先的原則,重點介紹民法典人格權編規定的相關人身權利。通過本課時探究與分享中有關“校園欺凌”,“人肉搜索”等的內容設計,讓學生在理解各項人身權利的基礎上,探討現實生活中對于人身權利的保護,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能力。2.學情分析(分析學生與本課時學習相關的學習經驗、知識儲備、學科能力水平、學生興趣與發展需求、發展路徑等)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上,學生初步學習和了解了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由于當時民法典尚未頒布實施,在進入本課的學習時,學生對于公民人身權利中的核心概念和法律規定沒有系統了解,對于相關人身權利停留在初步認知的層面。但同時,本課又是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非常緊密的一課,他們能夠在生活實際中衍生出大量問題。因此,在處理本課時,要選取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通過對案例的精準剖析,加強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3.目標確定(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指向學科核心內容、學科核心素養,描述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后,應達成的具體學習目標) 結合生活實例,闡述民法典關于人身權利保護優先的理念,深刻理解民法典保護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的重要意義。 理解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人身權利的含義和具體的法律規定。 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理解不同類型的人身權利對于民事主體的重要意義。做到增強法治意識,在生活中依法維護個人權利。- 3 -4.學習重點難點(確定重點和難點的原因分析、突破策略)學生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上學習過公民權利與義務的相關內容,但對相關人身權利的含義及其法律規定掌握得不夠系統和全面,生活常識與法律規定會出現相沖突的地方,由此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教學重點:結合生活實例,闡述民法典關于人身權利保護優先的理念,深刻理解民法典保護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的重要意義。教學難點:理解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人身權利的含義和具體的法律規定。主要突破策略:選取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通過對案例的精準剖析,促進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 4 -5.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評價活動(教學環節中呈現的學習情 (學生在真實問題情境中 (從知識獲得、能力提升、境、提出驅動性問題、學習任 開展學習活動,與教的環節 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價值務類型等) 對應) 觀念培育等方面設計過程性評價的內容、程序與工具等;基于學生行為表現證據判斷學習目標的達成度)環節一:生命健康俱可貴(一)復習回顧:在第一課第一節學習的民法的含義,并展示1986年民法通則中民法的含義,請同學們對比并思考:兩個版本的民法中對于民法的含義有結合真實案例和情境,何變化?這樣的變化體現了怎樣的特 結合案例,思考并回答教做到對知識內容的熟點? 師提問悉和領會。(二)歸納總結:民法優先保護自然人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并初步展示本課所涉及的“人身權利”的知識框架。(三)新課講授:引用江歌母親訴劉鑫生命權糾紛一案,請同學們思考并理解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并明確侵犯他人的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設計意圖1.通過新舊民法的對比分析,加強對學生“品格價值觀”的培養,增強對于我國保護人權,人民至上的政治認同感;2.通過真實案例的設計,主要使學生達到應用性學習的維度,加強對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能力。環節二:姓名肖像受保護(一)新課講授:1.綜述姓名和肖像:這兩類權利是民事主體用以表現自我,區別于他人的符 結合教師講授,總結和整 本環節內容介于水平號,也稱為標表型人格權。 理筆記 二和水平三之間,在學2.闡釋姓名權的含義,法律對姓名權的 生以往知識的基礎上,規定以及姓名權在生活中的應用 進行拓展和深化。3.闡釋肖像的含義以及法律對于肖像權的規定- 5 -設計意圖環節二中有關姓名和肖像的內容學生較為熟悉,本部分的設計是為了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因此,只需結合有關理論內容,強調核心概念。環節三:名譽隱私不可侵(一)新課講授1.引用有關侵犯陳祥榕烈士名譽的案例,請同學們思考保護英雄烈士的名思考討論,并回答有關提問譽有何重要性?法律上對于名譽權 結合真實案例和情境,是如何規定的? 做到對知識內容的熟2.闡釋有關名譽的含義,法律對于名 悉和領會,并能夠遷移譽權和榮譽權的規定。補充說明法律 和應用對于英雄烈士保護的條款,闡釋保護英雄烈士的重大意義。3.引用P10探究與分享的相關事例,闡釋隱私的含義,民法典對于保護個人隱私權的規定,并闡釋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保護個人信息的重要性。6.板書設計(板書完整呈現教與學活動的過程,最好能呈現建構知識結構與思維發展的路徑與關鍵點)- 6 -7.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關注作業的針對性、預計完成時間,發揮作業對復習鞏固、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的作用;包括基礎達標、拓展提升、開放實踐等類別)作業設計:1.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人格權編”進行拓展性學習,通過閱讀法律條文原文,感受法律條文的嚴謹性和與時俱進的特征。2.完成課時作業8.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結合教學特色和實際撰寫)情境素材一方面貼合學生生活實際,能使學生有代入感和體驗感,容易拉近課堂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樂于參與、有話可說;另一方面有較強的時代性和典型性,讓學生在參與和討論中體會情法理的統一。9.教學反思(從學習、教學、評價和一致性四個基本問題的角度,進行教與學的經驗性總結,如基于學情分析和目標達成度的對比反思、教學自我評估等)教學:進行本課講授過程中,所選取的案例和情境能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最新修訂的民法典內容對其固有知識進行了拓展和完善,整體效果較好。學生學習:由于本課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密切,且有初中的道德與法治知識作為鋪墊,在整個課堂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較高,課堂氣氛活躍,且能夠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7 -10.使用與改進建議(給使用本課教學設計的同行們提出的建議, 包括本課教學評應該注意的問題,本課教學實施可以進一步優化教學設計、改進教學的設想等)思政課所選取的情境和案例具有較強的時代性,本課所選取的案例是近期發生的個案,是網絡上的熱點話題,其他老師在實施本課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實際對案例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和完善。- 8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