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第17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是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的最后一課。這一課前承“星星之火”,后啟“抗日救亡”運動,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素材。本課主要有三塊內容:戰略轉移與遵義會議、過雪山草地、紅軍勝利會師陜甘。這三塊內容緊密聯系,展現了紅軍從被迫長征到取得長征偉大勝利歷時兩年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所以本課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學情分析】學生們剛剛學習了“井岡山道路的開辟”,對于紅軍長征的背景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能進行知識的聯系對比。八年級學生在認知方面逐漸向抽象思維能力過渡,因此,對于本課涉及的“長征精神”以及“戰略轉移與遵義會議”、“過雪山草地”、“紅軍勝利會師陜甘”三部分的邏輯關系還不能明確把握。因此,在本節課中主要采用史料結合、圖文結合、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本課重難點,進一步培養學生們的抽象思維能力。【課標要求】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中國革命時乃至世界軍事史上都是一件偉大的壯舉,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由幼年走向成熟,長征勝利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所以說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學目標】1.識記紅軍長征過程中艱難險阻;2.說出紅軍長征的原因和遵義會議的內容;3.說出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4.感悟長征精神。【教學重、難點】重點: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遵義會議。難點:長征精神。【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教學,采用講授法、情景體驗法、小組探究與合作等方法進行教學。【板書設計】【教學設計】“備”環節:1.秋收起義后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2.全國各地的根據地中,最大的根據地是?3.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的時間、定都、臨時主席?(設計意圖:通過對井岡山道路及工農武裝割據知識點的復習鞏固,加深重點知識的掌握,為長征鋪墊背景。)“導”環節欣賞歌曲《十送紅軍》PPT出示《十送紅軍》歌詞、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人民與紅軍依依惜別,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場景。過渡:聽完這首歌曲,你有沒有聽出人民與紅軍的依依惜別之情呢?既然離別不舍,紅軍又為什么決定“下山”,“下山”之后又經歷了什么呢?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進入第17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板書)大聲齊讀學習目標:1、識記紅軍長征過程中艱難險阻;2、說出紅軍長征的原因和遵義會議的內容;3、說出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4、感悟長征精神。(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做到心中有數,便于學生整節課的學習,大聲齊讀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精氣神兒。)講授新課戰略轉移與遵義會議—新轉折堅定信念(板書)PPT出示思考問題,讓學生在課本上進行圈點勾畫“思”環節1:閱讀課本P81-82,默背【了解感知一】并圈劃以下問題:國民黨反動派重點圍剿的革命根據地是,為什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時間、地點?遵義會議的時間、內容、意義?PPT出示討論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激烈討論,小組長負責引導匯總“議”環節1:結合課本知識討論以下問題:1.紅軍長征的原因(根本、直接)?2.假設你是中央紅軍的一員,在血戰湘江損失慘重的情況下,你更支持誰(博古、毛澤東)的戰略方針,為什么?(設計意圖:通過圈畫基礎知識點,讓學生們對本框內容進行初步了解掌握。利用小組合作的激烈討論,發揮小組集思廣益的作用,充分調動每一名同學參與其中。)“展”環節1:引導學生進行本框學習成果和疑難問題的展示,并對本框重要知識點進行點評。出示“紅軍五次反‘圍剿’表格”,分析紅軍長征的原因。原因: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直接) “左傾”錯誤的影響(根本)。搶答紅軍長征的時間、地點、人數。(設計意圖:搶答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集中學習注意力,掌握紅軍長征的基本知識點。提供史料以培養學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習方法。)“評”環節1:PPT出示“血戰湘江”過程圖,讓學生感受紅軍長征初期的艱難險阻。“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情景設置:假設你是中央紅軍的一員,在血戰湘江損失慘重的情況下,你更支持誰(博古、毛澤東)的戰略方針?(設計意圖:通過情境設置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知識有更直觀形象的感受,加深印象。)出示紅軍強渡烏江,攻克遵義路線圖:“紅軍舉步路茫茫”——想一想:到了遵義后,紅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遵義城樓定主張”——遵義會議時間、地點、內容“舵手一易齊槳櫓,革命從此上新途。”——遵義會議意義利用時間節點,PPT出示遵義會議意義中“轉折點” “從幼年走向成熟”的直觀含義“測”環節1:1.“一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雨(里格)綿綿(介支個)秋風寒……問一聲親人紅軍啊, 幾時(里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這是電視劇《長征》的主題歌,中央紅軍被迫離開中央蘇 區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B.共產黨主要領導人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C.“左”傾錯誤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D.美蔣勾結,發動內戰2..朱德為紀念遵義會議曾作詩云:“群龍得首自騰翔,路線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糾正,天 空無限任飛揚。”遵義會議上確立在中共中央處于核心領導地位的是( )A.李大釗 B.陳獨秀 C.毛澤東 D.鄧小平3.有人將貴州省的旅游歸納為:一棟房子,一個瓶子(茅臺酒),一棵樹子(黃果樹)。“一棟房子”成為人文旅游景點是因為這( ) A.召開中共一大 B.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起點C.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D.召開了中國革命史上生死攸關轉折點的會議4.央視《百戰經典·偉大的會議》描述到:“一座城市,因為一次重要會議與紅色結緣;一座小樓,記錄著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一次會議,從此改變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這次會議指的是( ) A.遵義會議 B.中共一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九大5. 有學者評價:“長征簡直是將革命劃分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條分界線”。請你以長征進程為序,將下面這首順序顛倒的詩歌恢復原貌( )①婁山關前庭戰急,遵義城頭赤幟豎。②鐵壁合圍難突破,暮色蒼茫別紅都。③舵手一易齊槳櫓,革命從此上新途。④強渡湘江血如注,三軍今日在奔何處?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②④①③過渡:通過不斷地實踐,中國共產黨正逐漸從幼年走向成熟,而在這樣不斷走向成熟的道路上,中國共產黨又會遇到什么新的歷練呢?過雪山草地——新歷練無畏向前PPT出示思考問題,讓學生在課本上進行圈點勾畫“思”環節2:1.閱讀課本P83,默背【了解感知二】2.理出紅一方面軍遵義會議后、進入甘肅前的長征路線【深入學習3】PPT出示討論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激烈討論,小組長負責引導匯總“議”環節2:理出紅一方面軍遵義會議后、進入甘肅前的長征路線【深入學習3】“展”環節2:引導學生進行本框學習成果和疑難問題的展示,并對本框重要知識點進行點評。重點展示:長征路線、長征故事、《七律·長征》“評”環節2:集體有感情的朗讀《七律·長征》,《豐碑》故事的展示(設計意圖:通過展示長征路線圖、長征故事,朗誦《七律·長征》讓學生感悟紅軍長征的精神。)“測”環節2:6.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不朽的豐碑。下列長征事件排列正確的是( )①遵義會議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吳起鎮會師 ④飛奪瀘定橋 ⑤會寧會師 ⑥爬雪山、過草地 ⑦四渡赤水 A.①⑦②⑥④③⑤ B.①②④⑦⑥③⑤ C.①②④⑥⑦③⑤ D.①⑦②④⑥③⑤過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這句話體現了紅軍長征什么樣的心情呢?三軍指的是什么?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又是什么呢?三、紅軍勝利會師陜甘——新局面開創未來“思”環節3:閱讀課本P83-84,默背【了解感知二】并圈劃以下問題1.紅軍勝利會師陜甘的時間、地點?2.紅軍三大主力是?會師的時間、地點?【遷移運用2】3.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PPT出示討論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激烈討論,小組長負責引導匯總“議”環節3:談談你心中的長征精神。【遷移運用3】“展”環節3:引導學生進行本框學習成果和疑難問題的展示,并對本框重要知識點進行點評。“評”環節3:萬里長征,猶憶瀘關險;三軍遠戍,嚴防帝國侵。—朱德談談你心中的長征精神。“測”環節3:7. “每一場革命都有它自身的傳奇。毛澤東率領數萬工農紅軍所完成的戰略轉移,就是中國革命史的偉大傳奇。”紅軍長征勝利結束的標志是( )A.紅軍三大主力會師 B.巧渡金沙江 C.吳起鎮會師 D.四渡赤水河8. 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中對長征評價:“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 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精神包括( )①不怕艱難險阻 ②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③永不言敗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④勇往直前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設計意圖:通過“測”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并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用”環節:通過書籍、網絡等途徑搜集紅軍長征路上的故事,聯系當下生活,你如何踐行長征精神。本課小結:回顧本課,我們學到了一次新的轉折——遵義會議,看到了一種新的歷練——長征路線,讀到了一種新的局面——紅軍長征勝利會師。而正是這樣的新轉折、新歷練、新局面,才有了感動我們的長征精神。這正是“一次轉折定方向,一場歷練促成長,一種局面保力量,長征精神鑄輝煌。”出示思維導圖:結尾設計(情感升華):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黨和紅軍幾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經苦難而淬火成鋼,歸根到底在于心中的遠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終堅定執著,始終閃耀著火熱的光芒。【教學資源】《七律·長征》,選自《毛澤東詩詞集》。《豐碑》,又名《軍需處長》,由李本深創作。現為部編版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四篇選讀課文。“萬里長征,猶憶瀘關險;三軍遠戍,嚴防帝國侵。”出自《題四川瀘定橋》,1951年朱德為瀘定橋紀念館題詞的一副對聯。“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的由來是湘江戰役后,當地人為了表達對當年湘江戰役中犧牲的戰士的敬佩之情,為了紀念死去的先烈。當堂達標檢測習題,來自于各地市《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練習題。【教后反思】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與國界,在世界上廣為流傳。長征,還是20世紀中華民族靈魂最壯美的寫照——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及它領導的工農紅軍是戰無不勝的。長征精神,過去是、現在是、今后仍將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本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我運用了多種教學理念,并對各環節教學進行反思,總結如下:首先,我以教學的主體性理念為宗旨,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導”環節以《十送紅軍》歌曲導入,引導學生帶著設問問題去欣賞歌曲,有效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思”環節精選問題,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本并充分預習;“議”環節利用檢查背誦、小組討論等方式,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促進小組之間互幫互助,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在“展”環節2“長征路線的梳理”與“評”環節3“談談你心中的長征精神”上,由于語言的不準確不精練,時間把控出現一定失誤,所以在學生情感的充分抒發、整節課節奏的帶領上還存在不足,接下來會繼續改正。其次,我秉持教學的個性化理念,尊重學生個性,鼓勵個性發展,為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創造條件。例如:“議”環節1設置開放性問題“假如你是中央紅軍的一員,血戰湘江后更支持誰的方針”,將同學們帶入情境,結合小組討論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評”環節3借助本節課的學習,讓同學們“談談你心中的長征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而在“評”環節1展示遵義會議意義時,沒有利用時間軸這一直觀方式,導致學生對遵義會議沒有一個由抽象到具象的過程,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注意學生學情、理解能力。最后,我采用教學的系統性理念,結合本課特點,多學科融合,突出主線,并利用思維導圖系統整合。例如:“展”環節2,活用地圖,讓學生們對長征路線有更直觀的印象;圖文并茂朗讀并展示學生語文上熟知的《七律·長征》,《豐碑》的故事,加深學生印象,有效抒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而在最后的思維導圖呈現上,還在字體大小、顏色清晰、關鍵詞提取上存在不足,今后會不斷完善細節之處的改進。通過這節課對于《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學習,希望能讓學生們深刻體會到先烈們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勇于獻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加深對長征精神的認識和理解,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人民軍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崇高感情。培養學生濃厚的愛國情懷,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然,在本節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將會成為我今后教學的經驗教訓,砥礪我不斷前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