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第13課《東漢的興衰》教學設計課標要求了解東漢的建立,知道東漢外戚、宦官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教材解析本課的主題是東漢的興衰,包括三個子目:光武中興、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黃巾起義。光武帝劉秀順應統一國家建立與鞏固的歷史潮流,結束了西漢末年以來長期混戰的局面,重整封建統治秩序,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社會出現繁榮景象。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局面,導致了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東漢政權名存實亡。東漢時期的興衰發展歷程延續了秦、西漢的興衰規律,是中國歷史封建王朝發展的縮影,對把握歷史發展規律有典型的意義。在全冊教學中處于重要的地位。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歷史,對一些歷史名詞不清楚,文言閱讀能力不強,就需要我們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采用直觀形象的演示、地圖、視頻等讓學生理解“外戚”“光武中興”“交替專權”這些概念;通過補充歷史故事、史料等化整為零,利用歷史細節和史料研讀幫助學生理解政治腐敗的影響,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又有助于引發學生積極地思考。四、教學目標【知識能力】通過探究學習知道王莽奪權、東漢建立、光武中興等基本史實;閱讀史料、視頻記錄了解東漢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造成社會動蕩;梳理黃巾起義的過程,了解其概況及歷史影響。【過程方法】通過史料文字、年代軸、視頻、圖片、等各種歷史資料的探究,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時空觀念、歷史分析的能力。通過概括歷史規律,增強學生唯物史觀意識。【情感態度】通過分析東漢建立和“光武中興”、王朝走衰局面出現原因,樹立統治者的施政措施對社會國家發展影響的認識,激發學生關心國家政策的意識。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光武中興教學難點:外戚宦官的交替專權五、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觀察、對比法、史料學史等方法。六、教學過程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課前語音導入: 生動形象的語言,跌宕起伏的情節,扣人心弦的描述,把我們帶入了一個暗流涌動的宮廷事件中,同學們知道剛聽到的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哪種藝術表現形式?——評書 評書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口頭講說表演藝術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曲藝藝術中的一種。中華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多樣,博大精深,它在發揚中華民族思想精髓的同時,也向我們傳遞著諸多歷史信息。今天我們就一起在品鑒中華傳統文化中,探究東漢的興衰。 學生做好上課準備,課本打開、手中有筆。 傾聽音頻 在評書營造的文化氛圍中,了解中國歷史故事傳播的載體之一,初識東漢,引發學生辯證的看待藝術的表現內容,導入本課探究學習 一、劉秀復漢光武興 我們剛聽到的這段評書是由我國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田連元播講的長篇評書《劉秀傳》的片段,他以其獨特的表現手法,傳誦著一個個關于劉秀的傳奇故事,刻畫了開明君主的形象,然而作為一種藝術,其中不乏有一些虛構演義的成分。 1、那劉秀在中國歷史上究竟有哪些的做為? 活動一: 自主閱讀課本63頁、64頁自然段,完成 【目標學習一】 列舉光武帝劉秀的做為? 2、劉秀在怎樣的背景下建立的東漢? 完成時間軸:知道西漢是被哪個政權所滅——新政權,新政權建立時間?建立者是? 王莽是誰?——交代外戚 西漢王朝自武帝病逝后,即位皇帝或為幼主或為昏君,導致外戚勢力龐大,王莽乘此在公元9年,威逼4歲孺子劉嬰禪讓,稱帝,改國號為新。 就這樣延續210年的西漢王朝在平靜中被王莽篡權,然而改朝換代的大混戰并沒有避免,在王莽上臺以后,因施政不當,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各地農民起義接連而起,據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統計,從公元17年——25年間,各地起兵叛變的主要人物有近30人,中國國土上一片混戰,同時從這段戰亂前后人口數字統計中,可以看出當時戰亂給人民的生活帶來深重災難。 這時西漢高祖的九世孫的劉秀,以“復高祖之業”為號召發動起義,在地主豪族支持下,逐漸成統一之勢,公元25年,重建漢朝,因其都城洛陽在劉邦建立漢朝都城長安的東邊,因此史學家把其成為東漢。 登記后劉秀定國號為“建武”公元25年即為建武元年,因為死后劉秀謚號為“光武”,所以后人又稱其為“光武帝” 劉秀建立東漢,結束長達20多年的戰亂紛爭,社會逐漸安定下來。 3、王朝初定,擺在光武帝劉秀面前的是一副怎樣的景象? ——經濟蕭條 社會動蕩 光武帝劉秀采取了哪些措施來穩定局勢呢?分類回答 這些措施的核心—— 休養生息(與人休息) 4、通過數字、圖片形象的展示當時社會面貌 光武帝后期社會安定,經濟恢復和發展,史稱為“光武中興”。意為是劉邦建立西漢興之后的再興。 5、回憶漢初也出現過這樣的局勢,“文景之治”——都采取了“與人休息”的政策。 總結:通過探究學習,我們知道劉秀建立漢朝,使紛爭戰亂長達20余年的中國大地再次統一,與民休息,創光武中興的盛世局面,推動社會發展,毛澤東在評《東觀漢記》時說到“劉秀是中國歷史上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皇帝。” 過渡:然而王朝歷史發展的宿命并沒有改變,東漢中期以后出現了這樣的現象 二、外宦交替王朝衰 6、【目標學習二】 回答:東漢出現了什么? 7、是什么給外戚、宦官專政提供了可能? 我們來做一道數學題,如此年幼的皇帝怎么治理國家? 8、外戚 中國文化發展中流傳下來的典故“跋扈將軍”,是外戚專權的寫照。 9、幸運長大后的皇帝成年后,不愿意做傀儡,如何翻盤,只能依靠身邊的宦官。 宦官上臺后—— 于是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 幼主繼位,太后臨朝,父兄輔政,外戚掌握大權,權傾朝野。皇帝長大后,要親政收回權力,依靠宦官,打擊外戚,宦官掌權,排除異己,結黨營私?;实鬯篮?,幼主繼位,又開始了一個新更替。在這場權利的角逐中,控制了誰,就能立于主動地位?皇權是一切權利的化身,于是,覬覦權利的人,都力圖挾持皇帝??梢娡馄菖c宦官專政交替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皇權的專制和皇位世襲制。 山東大學齊濤教授在《中國通史教程》講到—— 外戚與宦官的交替專權給東漢帶來什么影響?——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 過渡:然而外戚也好,宦官也罷,都是皇權的外延,外戚和宦官都不是贏家,東漢王朝的黎民百姓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流傳下來的“童謠”表達了當時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愿望。 你從童謠中聽到了—— 東漢百姓反抗情緒彌漫民間。最終導致人民反抗,回憶—— 三、黃巾起義促漢亡 我們帶著問題一起來看段動畫片,完成 【目標學習三】 1.視頻中反映了我國歷史上什么事件? 2.該事件的發起者誰?他通過什么方式傳播思想和擴大影響?(利用宗教) 3.事件從籌備到發起用了多長時間?(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起義) 4、此事件對東漢政府產生了什么影響? 12、黃巾起義爆發后,起義軍“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閑,天下響應?!?追問:黃巾起義為什么會得到天下相應?——外戚宦官輪流專權,政治極端腐敗黑暗,自然災害不斷,人民面臨死亡的威脅。 黃巾起義對東漢的統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沉重打擊了東漢統治。 13、此后,東漢政府,為鎮壓起義,加強地方統治,派重臣到地方統治,地方勢力迅速膨脹,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大幕,到220年曹丕廢漢獻帝建魏,東漢滅亡。中國歷史又進入一個分裂割據的時代。 學生自學后回答: ①建立東漢 ②統治后期出現社會比較穩定、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請結合時間軸,填出相應政權的名稱 閱讀材料說出結論—— 觀看視頻: 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后梁翼被滅門時,有這樣的記載: 可見其在位時在不斷的 ——擴充勢力,中飽私囊 仍是——擴充勢力,中飽私囊 東漢童謠。表達了民眾對于“吏”的壓迫,勇敢抗爭的堅韌意志。 回憶——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農民起義是(大澤鄉起義) 結合課本內容觀看動畫片 學生結合課本回答 通過自主學習,了解王莽建立新政權,整體掌握劉秀的成就:東漢的建立,開創光武中興局面。完成知識目標 通過時間軸,明確這段時期的政權順序,構建歷史發展的時序性,了解外戚篡漢 通過數字材料的分析,知道混戰中劉秀建立東漢,使中國再度統一,順應民意,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通過材料記載了解漢初社會局勢,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學生說出光武帝的穩定措施,并結合圖表進行分類,培養學生進行分類概括的意識,同時完成知識目標。 通過歷史文物圖片的展示,使學生了解盛世的特征 通過紀錄片了解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專政的開始 利用一組數據計算,引導學生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使用典故和史料驗證其危害。 這即是對外戚宦官專權局面的總結,也通過生動形象圖片的展示,引導學生認識外戚宦官專權出現的根本原因 在經過較多的史料學習后,學生思維較累,此時從簡潔明了的童謠導入該目,通過動畫片了解黃巾起義的這一事件,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觀看到完成了本部分的知識內容,通過一個問題總結對黃巾起義的原因進行總結,順筆成章的明確其影響。 通過老師敘述,彌補本課教材正文部分對東漢滅亡的了解,幫助學生對一個王朝建立完整的認識。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總結 今天我們透過多種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探究了東漢歷史。 學習歷史重要目的是通過分析歷史現象,總結歷史的經驗,從東漢的興衰中我們可以獲得什么? 請思考:東漢王朝為什么能發展強盛,又為什么會走向衰亡 王朝的千古興亡帶給我們哪些深刻的啟示? 學生整理史實,小組討論發言,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總結本課內容的基礎上,得出歷史啟示,達到歷史育人的目的。達標 選擇題 評價學生學習結果課外延伸 課下收聽長篇評書《劉秀傳》,在欣賞評書藝術的同時,還能獲取哪些歷史知識,并注意辨析它的真實性。 引導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挖掘其歷史信息,辯證品鑒情感提升 1900多年前,劉秀建立東漢王朝,開創了中國歷史又一個新時代,這是一個經濟發展,文化昌盛的朝代,這是一個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時代,這是一個農民起義,軍閥混戰的時代?;赝麣v史,感悟滄桑,關注民生則興,橫征暴斂則亡,今天,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重民生,尊民權,興民族,中國人民開創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最后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掌握本領,把我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板書設計:(亡) (衰) (興) (立)13課 東漢的興衰【設計意圖:通過關鍵詞的展示,把內在的歷史規律化為可見的歷史線索,便于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主旨。】教學反思:本課設計形式多樣活潑符合七年級的孩子的特點,師生、生生互動多,有益孩子的思維,貫穿傳統文化和核心素養有利學生家國情懷養成。史料的使用嚴謹,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意識,有利于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養成。從課堂反映看,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活動積極主動,目標達成較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