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 山川秀美 練習 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級下冊一、單項選擇題1.下表反映了我國( )地形類型 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 平原所占比例 33% 26% 10% 19% 12%①各類地形多樣 ②山區面積廣大 ③地勢西高東低 ④地勢呈階梯狀分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下列我國地勢示意圖,表示最確切的是( )A. B.C. D.3.兼跨長江中上游的省區是( )A.青海 B.四川 C.云南 D.湖北4.萬里長江,壯麗富饒;黃河驚濤,滾滾東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人們贊譽長江流域的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國”B.黃河流域的寧夏平原被譽為“塞上江南”C.長江是中國最重要的內河航運大動脈,是“黃金水道”D.長江、黃河的上游水能資源豐富,水電站集中,如長江三峽、三門峽、小浪底工程等。5.下列關于小興安嶺林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有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 B.以西為華北平原C.有亞洲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 D.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6.2020年12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班達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關于珠穆朗瑪峰的說法正確的是A.位于中國和尼泊爾邊界 B.處于中緯度C.南坡位于中國境內 D.比青藏高原高出8848.86米7.下列關于四大高原地表形態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雪山連綿,冰川廣布——內蒙古高原B.地面平坦,大部分是一望無際的原野——云貴高原C.地表破碎,溝壑縱橫——黃土高原D.地表崎嶇不平——青藏高原8.下圖方框中所示地形區的判斷,錯誤的是A.①為準噶爾盆地 B.②為東北平原 C.③為四川盆地 D.④為華北平原9.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勢決定了黃河、長江的河流流向是( )A.向東流 B.向北流 C.向西流 D.向南流10.下列的信息資料中,關于黃河的有( ) ①源地巴顏喀拉山 ②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③“塞上江南” ④虎跳峽 ⑤地上河 ⑥壺口瀑布A.①②④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⑥11.讀我國沿106°E地形剖面圖,圖中的甲地形區是A.華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渭河平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12.沿下圖中L線作以下四幅地形剖面圖,其中正確的是( )A. B.C. D.13.下列自然景觀描述與其對應地形區的組合,正確的是( )A.崎嶇不平——黃土高原 B.千溝萬壑——青藏高原C.冰川廣布——云貴高原 D.開闊坦蕩——內蒙古草原14.下列屬黃河中游支流的是( )A.洮河、湟水 B.汾河、渭河 C.湟水、涇河 D.洮河、渭河15.今年入春以來,我國南方降水偏多,北方旱情發展迅速。我國常常此旱彼澇,主要原因是( )A.海陸位置不同 B.夏季風與雨帶進退的“失常”C.地形復雜多樣 D.夏秋季節臺風影響顯著二、非選擇題16.2020年是中國人首登珠穆朗瑪峰60周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0珠峰高程測量將對珠峰的實際高度再一次作出精確的測量。目前最好的遙感衛星測量精度在高程方向是2米左右,和人工操作測量厘米級的精度還有差距。5月6日測繪隊伍身著特制保暖服、攜帶先進測量儀器,從登山大本營出發,適時登頂測量。相關鏈接:珠穆朗瑪在藏語中是“大地之母”的意思。關于其名字的由來:南宋寶祐六年出土的《蓮花遺教》以“拉齊”稱之;康熙五十六年,清朝測量人員在珠穆朗瑪峰地區測繪《皇輿全覽圖》,以“朱姆朗馬阿林”命名,“阿林”是滿語,意思是“山”。1952年中國政府更名為珠穆朗瑪峰。(1)指出測繪人員登頂測量珠峰新高度所采用的調查方法,并說說這一方法的優點。(2)寫出上圖中表示珠穆朗瑪峰所在的山脈(用圖中英文字母表示),并從自然環境的角度解釋登山隊員為什么要“身著特制服裝”。(3)翻閱中國地形圖,寫出圖中表示中國地勢階梯分界線的一組山脈(用圖中英文字母表示)。(4)找出相關鏈接中使用的紀年方法。17.讀“長江、黃河水系圖”,回答問題。(1)山脈:A____,屬于東西走向,是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之間的分水嶺。黃河____(上、中、下)游水能豐富。(2)地形區:B____,由于黃河從這里帶走大量泥沙,使下游地區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3)支流、湖泊:C____河,D____河,E____湖。(4)F____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治理黃河的關鍵性工程。位于我國地勢二、三級階梯交界處的G____水電站是長江上第一座大型水電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頭大流量、徑流式水電站。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A2.B3.D4.D5.C6.A7.C8.A9.A10.B11.B12.B13.D14.B15.B16.(1)方法:實地調查法。優點:測量數據更精確。(2)A山脈。原因:珠穆朗瑪峰海拔高,地形復雜;屬高原高山氣候,氣溫低,氣候條件惡劣。(3)分界線:C-D-E。(4)年號紀年法;公元紀年法。17. 秦嶺 上 黃土高原 渭 大渡 鄱陽 小浪底 葛洲壩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