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方法一、教材分析本框內容屬于第四單元。本單元以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為主線,集中講述了創新思維的要求。本單元包含三個主題:一是講述創新思維要善于聯想,二是講述創新思想要多路探索,三是講述創新思維要力求超前。這些創新思維的方式相互聯系,相互影響,要求我們積極訓練聯想思維,靈活運用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辯證使用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要有超前意識,學會下好先手棋,切實提高我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水平;要求我們學會把知識創新與實踐創新緊密結合起來,以實踐問題為導向開展創新,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第十二課第一框的內容,上承創新思維要善于聯想,下啟創新思維要力求超前,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本框的內容聚焦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從含義、特征、技法、作用等維度進行闡述,助力學生了解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理解創新思維要多路徑,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從課程結構而言,本節課內容是上一節課內容的自然延伸,也是下一課教學的堅實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就課程內容本身而言,本節課的內容是對前三單元內容的一個總結與升華。學好本框內容對學生提高創新思維能力以及下一框的學習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學目標政治認同:增強對我國重視科技創新、重視科技創新型人才的認同感。科學精神:了解發散思維中所采取的技法;概括發散思維的特點;知道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的功能。法治意識:增強對科技發明等進行保護的意識。公共參與:正確運用發散思維的技法進行思維發散,變廢為寶;了解利用聚合思維進行科技發明的故事,學會運用兩類思維進行發明暢想。重難點“了解發散思維中所采取的推測等方法;概括發散思維的特點;知道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的功能。”——《課程標準》重點:發散思維的特點;發散思維的技法;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的功能。難點: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特點;運用發散思維應注意的問題;聚合思維是創新思維的組成部分。學情分析學情分析是教學的依據,沒有學情分析的內容分析往往是不真實的。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針對具體學生才能界定內容的重點、難點和教學目標。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策略往往是教師一廂情愿的自我表演;因為沒有學生的知識經驗基礎,任何講解、操作、練習、合作都很可能難以落實。學情分析是系統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并與教學設計的其他部分存在極為緊密的互動關系。高二的學生正處于邏輯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創新思維的特殊時期。通過日常學習和生活經驗的積累,同學們對于發散思維比較熟悉。但是理解的層次還比較低,缺乏理性的認知,在行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通過本課的學習,幫助學生掌握發散思維的技法,培養創新思維的能力。五、說教學過程教學設計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依據學科課程標準要求突出課時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設計情境化、活動化、任務化的學習活動,增強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性、實踐性和整體性。新課導入:播放視頻《科技發明背后的故事》設計意圖:組織學生觀看科技發明背后的故事,拉近學生與課題的距離,同時激起學生對學習本課題的興趣。新課講授:活動一:巧用發散思維,變廢為寶在該環節,首先教師要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理解發散思維的客觀基礎,含義,把握發散思維的特點,了解發散思維的技法,發散思維的功能。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知識點的回答。最后,教師在學生對知識點了解的基礎上開展變廢為寶創意分享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課前所制作的手工品對制作理念、所運用的發散思維技法進行說明。教師在對學生作品進行點撥時,進行總結:發散思維不僅能夠幫助人們發現新問題,而且能為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眾多設想。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進行思維發散時,如果僅僅依靠幾種思維發散技法,難以產生理想的結果。因此,在思維發散的過程中,還需要其他思維因素的積極參與。同時,在運用發散思維時要大膽敞開思路,注意發散思維的質量,提高發散思維能力。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點。結合變廢為寶創意分享大會將難點發散思維技法與手工品制作進行結合,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活動二:巧學聚合思維,發明分享播放視頻《鋼琴燒烤架》。在該環節,教師展示問題,即聚合思維的客觀基礎、含義、特征、功能以及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結合教材知識以及課前所搜集的科學家利用聚合思維進行發明的故事,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科技發明故事分享。教師在學生分享相關故事后,再次點明聚合思維的特征、功能和方法(聚合思維與發散思維一樣,也是一種富有創新性的思維方式。思維聚合過程中所運用的推理方法主要有兩種,即設計意圖:通過該環節一方面增強學生的自學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活動三:巧用兩類思維,暢想未來教師展示我國對科技創新發明的保護與重視的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在今天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暢想未來自己想擁有或者想要發明的作品。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加深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運用。六、說板書設計發散思維(客觀基礎、含義、特征、技法、功能)關系:二者通力合作 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方法聚合思維(客觀基礎、含義、特征、方法、功能)設計意圖:按課文內容和教師的講授順序,注重板書設計的直觀性,提綱挈領地編排板書內容,板書突出本框的重點,以便學生能夠理解掌握。七、說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與改進突出課堂學習目標的達成度,依據學生的變化和本課教學的特色,從教學觀念系統和操作系統兩方面進行反思;教學設計和教學手段等是否合理,教學行為與教學目標是否一致,情境活動和師生關系等是否符合教學規律,等等。1.要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2.重視情境線、活動線、知識線的聯系,推動學生在情境化、活動化、任務化的過程中學習、運用知識。3.教學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不能脫離教學目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