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 學 設 計教學基本信息課題 第6章 第二節 自然選擇與適應 二 種群的遺傳平衡學科 生物學 學段: 高中 年級 高一教材 書名:《普通高中教科書 生物學 必修2 遺傳與進化》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教學目標:1.通過對生物進化的實例的分析,說明種群是進化的基本單位。2.基于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能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構建和批判性思維等方法,探討種群遺傳性狀的分布規律。3.運用統計與概率的相關知識、模型與構建的科學思維方法,結合實踐應用活動,闡釋自然選擇對種群等位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影響。教學重點:1.通過對生物進化的實例的分析,說明種群是進化的基本單位。2.基于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能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構建和批判性思維等方法,探討種群遺傳性狀的分布規律。教學難點:1.基于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能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構建和批判性思維等方法,探討種群遺傳性狀的分布規律。2.運用統計與概率的相關知識、模型與構建的科學思維方法,結合實踐應用活動,闡釋自然選擇對種群等位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影響。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主要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課程導入 Rh陰性(Rh-)血型被稱為熊貓血,我國只有0.3%左右人為Rh陰性。雖然Rh陰性血型的人數量很少,但控制該血型的基因并沒有徹底消失,這是為什么呢? 引發學習興趣。尋找證據 中地雀是生活于南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小型鳥類。干旱使島上的堅果減少,這些鳥只能更多地去食用更大、更硬的堅果。格蘭特夫婦發現干旱發生前后,中地雀種群喙的平均深度有較大變化,但是每只中地雀在經歷干旱時喙的大小沒有發生變化: 1.經歷干旱后,中地雀喙深度變化的趨勢是什么?2.導致中地雀喙大小發生變化的環境因素是什么?3.進化的單位是個體還是群體?2015年,英國科學家格蘭特夫婦發現了控制鳥喙形狀的基因——ALX1。決定中地雀喙的等位基因是如何發生變化的? 通過資料分析,利用科學思維,分析推理得出種群是進化的基本單位。基因頻率變化規律 假設一個由1000只綿羊組成的種群,其中200只黑羊(ww),800只白羊(其中200只為雜合體,600只為純合體)。W 和w 的基因頻率是多少?假設:1.W 基因頻率p = 0.7,w 基因頻率q = 0.3。2.理想種群:總群的規模是極大的;種群內個體間隨機交配;沒有突變的發生;沒有個體的遷入和遷出;沒有發生自然選擇。計算F1、F2等子代種群中的W 和w 的基因頻率? 基于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能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構建和批判性思維等方法,探討種群遺傳性狀的分布規律。實踐應用 模擬自然選擇對種群等位基因頻率的影響。隨著選擇作用的進行,后代群體中基因頻率有什么變化規律? 運用統計與概率的相關知識、模型與構建的科學思維方法,結合實踐應用活動,闡釋自然選擇對種群等位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影響。課時小結 總結:種群是進化的基本單位。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進化的本質。自然選擇能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等。 課時知識回顧,總結提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