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尋找非遺小傳人——非遺花餑餑的傳承與創新教學設計(總1課時)【教學目標】1.價值體認:認同花餑餑所蘊含的非遺文化,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和保護意識,培養家國情懷;體驗花餑餑制作過程的辛勞與快樂,在勞動中形成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等一系列積極的勞動觀。2.責任擔當:通過動手實踐,了解花餑餑傳統技藝,形成對非遺文化保護的責任心和使命感。3.問題解決: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學會使用勞動工具,共同探究花餑餑制作技藝,解決打酵子、和面、揉面、造型過程中出現的難題,提高探究與合作能力;將課堂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系,把所學花餑餑技藝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做到學以致用,讓非遺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4.創意物化:利用所學的花餑餑知識與制作技法,以小組為單位,在花餑餑造型制作上發揮各自創意,提高創意實現能力。【教學重點】制作花餑餑的過程讓學生在手腦協作勞動中,感受家鄉非遺文化的魅力,形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情感和珍惜勞動成果的習慣。解決方法: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與親歷勞動過程,獲得對花餑餑傳統制作技藝的認識,在勞動中增強勞動觀念,提高勞動技能,提升勞動能力,成果分享中獲得勞動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教學難點】掌握花餑餑制作技法。解決方法:通過視頻講解、教師示范、學生動手嘗試的形式,讓學生掌握花餑餑制作技法的要領。【教學方法】講授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任務驅動法。【課前準備】1.準備面粉、牛奶、酵母等材料,剪刀、刮刀、搟面杖等工具。2.洗干凈手,換好面點服裝,佩戴好帽子、口罩。3.分組,每組推選一名組長和評委。【教學過程】一、導入教師與學生分享自己和花餑餑的故事,引出課程主題——尋找非遺小傳人。【設計意圖:這段與老師生活密切相關的故事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本節課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同時,這樣的導入方式更容易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br/>二、新授環節一:花餑餑文化內涵教師播放花餑餑視頻,學生欣賞花餑餑非遺魅力。從視頻中選取幾組圖片,請學生說一說在哪些場合見過他們的身影?(一)婚慶嫁娶中的花餑餑有寓意著新人心心相印的“龍鳳呈祥”餑餑,還有象征富貴吉祥、多子多福的石榴餑餑。(二)逢年過節中的花餑餑膠東人過年,有一個獨特的習俗,就是家家都要蒸大棗餑餑。還要蒸元寶,圣蟲、刺猬等。希望來年生意興隆、財源不斷、年年有余。(三)生日賀壽中的花餑餑小孩過周歲,家人會蒸制寶葫蘆,期盼孩子像葫蘆一樣長得快,永遠健康平安。給老人過生日,還會蒸大壽桃為老人賀壽,希望長輩長命百歲,永遠健康。教師小結:其實在重大的場合,花餑餑都是必不可少的亮點,人們會根據場合的不同蒸制形狀不一,花色各異的花餑餑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蘊含了喜慶吉祥,體現威海傳統民俗和獨有的地域飲食文化的花餑餑已被列入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設計意圖: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回想花餑餑出現的場合與寓意,使其更深入的了解花餑餑變化多樣與與威海節慶風俗密不可分的特點,感受家鄉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讓花餑餑這一非遺項目深入人心,同時也為本節課的項目任務做好鋪墊?!?br/>環節二:淬煉制作技藝花餑餑好看還好吃,但要把花餑餑蒸得漂亮,也絕非易事。那你知道制作花餑餑要經過哪些工序呢?可以聯系家中蒸饅頭的工序。教師小結:打酵子——和面揉面——造型——醒發——蒸制,花餑餑制作的各個環節都十分重要,任何環節出了問題,做出來的花餑餑就會口感不佳,所以要想成為一名非遺小傳人,淬煉基本功很關鍵。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和體驗吧!1.打酵子操作指南:●取100ML水,組長拿小的燒杯到老師那里。●酵母倒入小燒杯中,用筷子攪拌均勻,將酵母充分溶解到水中。●裝油大燒杯中打入兩個雞蛋,倒入一袋奶,用筷子攪拌均勻。●將小燒杯中的酵母液倒入大燒杯中,用筷子徹底攪拌均勻。溫馨提示:混合液攪拌均勻、面板干凈整潔。學生活動對照操作指南,學習打酵子的方法,動手進行實踐。教師活動教師巡視指導,發現是否存在混合液攪拌不均勻的現象,并提醒學生及時清理垃圾,保持面板干凈衛生。制作結束后,教師向學生提問,為何要打酵子,隨后播放有關發酵原理的科普知識視頻。教師小結:原來生活中的發酵也蘊含著科學知識,看來我們都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設計意圖:將STEM元素融入課程,通過向學生介紹發酵的科學原理,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啟發學生自主去發現蘊藏在生活中的科學知識。】2.和面揉面教師通過播放微視頻,使學生掌握和面、揉面勞動技能。要求:1.組內分工合作,人人參與,人人體驗。2.面粉全部揉進面團,不浪費糧食。3.面活好后,每人分得一塊面團,練習揉面。4.完成后整齊擺放在面板中央。評價標準:1.“三光”——手光、板光、面光。2.面團表面光滑滋潤。3.人人參與,分工明確,文明有序。本環節采用自評,讓學生對照評價標準,評價本組在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反思總結本組活動過程中的表現與行為,針對沒做好的地方進行改正。學生活動觀看微視頻,學習和面、揉面的方法,弄清楚揉面的關鍵動作,再動手進行實踐。教師活動1.提示學生,做到“三光”。2.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各小組是否存在面和得太稀或太干的現象,及時指導。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針對尚未掌握和面、揉面技能的學生,進行親身演示講解,讓學生更直觀觀察操作動作。【設計意圖:通過設置和面、揉面具體清晰的評價標準,使學生的活動更具有指向性,讓學生了解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然后基于評價要求進行動手操作,過程中小組內有分工、有合作。同時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放手讓學生大膽去嘗試、去探索、去思考,在體驗中獲得勞動的技能?!?br/>3.制作技法教師播放制作小刺猬的微視頻,要求學生認真觀看,并總結制作過程中都運用了哪些制作技法。教師小結:揉、搓、捏、剪、搟,都是制作花餑餑必不可少的技法。【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從中總結制作花餑餑的基本技法,了解制作花餑餑的勞動技能與勞動工具的使用方法?!?br/>環節三:終極考驗小組從小孩周歲、老人祝壽、新春賀禮、結婚喜餑餑、開業慶典、獻禮建黨百年等主題中抽取其一完成花餑餑制作。任務要求:1.圍繞主題進行花餑餑創作,可以發揮各自創意。2.給作品起名字,并撰寫祝福語,表達美好祝愿?;顒又改希?.明確分工(文明、有序、合作。)2.安全節約(使用剪刀、切刀注意安全,面團全部塑造成型,不浪費糧食。)學生活動1.小組討論,確定作品名稱。2.依據主題,動手實踐,制作花餑餑。3.完成花餑餑制作,給作品起名字,并撰寫祝福語。4.分工合作,收拾好桌面衛生。教師活動1.教師巡視指導,及時解決學生制作中出現的問題,如面團的比例等。2.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進行創作。3.提醒學生注意活動秩序與活動時間。【設計意圖:在體驗中勞動,在勞動中創作,學生運用掌握的花餑餑制作技藝,圍繞主題在花餑餑造型制作上發揮創意,過程中學生又動手又動腦,體會勞動的快樂與辛苦,體驗用雙手和智慧實現創造性勞動的成就感?!咳⒄故驹u價教師組織各小組依次向全班展示創作作品,先讓學生自評、互評,學生既要參照評價標準,從勞動分工、勞動習慣、工藝、創意、表達方面對本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自我評價,還要對其他小組的展示進行評價。教師再對成果和活動過程給予積極評價,發揮評價的導向和激勵作用。【設計意圖:注重教學與評價的協調統一,關注學生勞動知識與勞動技能學習的同時,也關注學生勞動態度與勞動習慣的形成等方面的評價。讓學生的勞動情感在成果分享中自然得到升華,看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四、分享交流本節課同學們體驗了花餑餑制作,勞動過程中,你都遇到了哪些難題,怎么解決的?你有什么勞動感受?【設計意圖:學生經過動手實踐,獲得了勞動體驗,對花餑餑制作技藝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與認識。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就活動中遇到的難題及產生的感想進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勞動感受。】五、總結提升同學們,今天的課程,大家通過動手實踐掌握了花餑餑制作技藝,每一位同學都用自己勞動的雙手制作出了花樣別出的花餑餑,體會了勞動的辛苦與快樂,不僅如此我們還了解了家鄉的花餑餑非遺文化。習總書記指出:“泱泱中華,歷史悠久,文明博大。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弊鳛樾乱淮奈覀?,應該接過傳承文化的旗幟,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傳承和創新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將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品格發揚光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