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第一節 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1.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活動有價值的土地、陽光、礦產、森林、水和水能等,都是 自然資源 。2.自然資源分為 可再生資源 和 非可再生資源 。3.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能夠循環使用,稱為 可再生資源 。(如土地、陽光、森林、水和水能等)。4.再生過程非常緩慢,相對于人類歷史而言,幾乎不可再生,用一點就少一點,稱為 非可再生資源(如礦產資源、煤、鐵、石油等)。5.對于可再生資源: 要利用合理,注意保護和培育,便能夠實現可持續利用 ;對于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更應當珍惜和節約使用。(了解:從可以循環利用的角度來看,可再生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在一定時間、一定地區內可再生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及人類對可再生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可再生資源可以轉變為非可再生資源。)6.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 總量豐富,人均不足7.我國自然資源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狀況更加突出,如何保障資源供給?①擴大鐵礦石、石油等重要資源的進口渠道;②改進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資源的回收和循環利用、增殖使用;③培養節約能源的意識;④開發新材料、新能源。8.石油:稱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血液”。 “世界地球日”:4月 22 日第二節 土地資源1.土地資源可分為不同的利用類型,我國土地利用類型齊全。分類:農業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其中草地比重最大;耕地比重最小。建設用地(包括:城鄉建設用地、交通用地、工礦用地);通常情況下難以利用的土地(包括:永久積雪和冰川、戈壁)。2.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優勢:我國幅員遼闊,土地資源總量豐富。土地類型齊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林、牧、漁、工礦業生產和城鄉建設。劣勢:土地資源人均占有量小;各類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積雪等通常情況下難以利用的土地較多,后備耕地不足。3.我國土地利用類型分布很不均衡土地類型 分布 利用程度北方以旱地為主 是我國農、林、漁業耕地 90%以上集中分布在南方以水田為主 的主要分布區,土地東部濕潤、半濕潤區林地 主要分布在山區 利用程度很高草地 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區 主要用于牧業沙漠、戈壁、石山等主要分布在西部內陸 土地利用程度較低通常難以利用的土地4.土地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我國土地資源破壞嚴重,出現的問題:①亂占耕地現象普遍 ②草場退化、土地荒漠化蔓延 ③水土流失 ④土地污染。5.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全國土地日”:6月 25日1第三節 水資源1.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稱為水資源,我國主要的淡水資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2.一個國家河流徑流量的大小,大體可以表明這個國家水資源的多少。3.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南豐北缺,東多西少。以長江流域北界為界,南方水資源占全國的 80%以上,北方不足 20%。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原因:西北------氣候干旱,降水稀少。華北------年降水量少,蒸發量大,河流流量不大經濟發達、人口多,需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費。4.我國水資源的時間分配特點:夏秋多,冬春少。年際變化大。5.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①南北方農業土地利用方式差異明顯,南方以水田為主,北方以旱地為主。②我國降水和徑流的季節、年際變化大,是造成水旱災害頻繁、農業生產不穩定的主要原因。③在西北干旱地區,水資源的不足更是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6.解決水資源季節變化大(時間不均)的措施:興建水庫。如三峽工程(長江)和小浪底水利樞紐(黃河)。7.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空間不均)的措施:跨流域調水。如南水北調、引灤入津、引黃入晉等。8.引灤入津(唐山灤河調入天津)、引黃入晉(萬家寨水庫調入山西的太原、大同、朔州能源基地)、南水北調工程(將長江流域的水調到華北和西北地區,分東、中、西三條調水路線)。東線和中線工程解決華北地區缺水問題;西線方案解決西北地區缺水問題。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揚州江都抽引長江水,主要利用京杭運河輸送,北達山東和天津中線工程:目前從丹江口水庫引水,沿線開挖渠道,自流北上,北達北京。(途經邯鄲)西線方案:把長江上游的水引入黃河,補充西北地區的水資源。9.我國水資源的現狀:水資源供應相當緊張;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驚人;水污染嚴重。10.解決途徑:合理利用、節約用水和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南水北調不能解決華北和西北缺水的問題,所以節水比調水重要。11.節水標志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第一節 交通運輸1.交通運輸被比喻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2.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交通運輸方式 水路運輸 航空運輸 公路運輸 鐵路運輸 管道運輸運輸工具 輪船 飛機 汽車 火車 管道運速 最慢 最快 較慢 較快運輸石油、天然氣、運費 最低 最高 較高 較低水等氣體、液體物質運量 最大 較小 較小 較大受自然條件 受天氣影 投資大 投資大其他 機動靈活限制大 響較大 建設周期長 靈活性差23.客運的選擇遠距離出行,情況緊急,適宜選擇航空運輸;遠距離出行,時間充裕,適宜選擇鐵路運輸;近距離出行,適宜選擇公路運輸;觀賞河流沿岸風光,適宜選擇水路運輸。(1)貨運的選擇運距遠、貴重、急需、量小的貨物,適宜選擇航空運輸;鮮活的或易死亡、變質的貨物,運距較近,多采用公路運輸,運距較遠,適宜選擇鐵路運輸;大宗笨重的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鐵路運輸或水路運輸;石油、天然氣等液體或氣體物質,適宜選擇管道運輸。4.在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中,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之一。5.鐵路干線的分布格局是:分布不均,東部鐵路網密集,西部鐵路網稀疏。(東密西疏)原因是:①自然條件:東部地形平坦、建設成本較低。而西部山區面積廣大。②社會經濟因素:東部人口多,經濟發達,對交通需求量大。而西部人口稀少,經濟發展相對較慢。③東部鐵路建設較早,發展速度較快。而西部鐵路建設較晚,發展速度較慢。6.我國的主要鐵路干線——五縱四橫:(P88圖 4.5)濱洲線(滿洲里—哈爾濱)京滬線(北京—上海)濱綏線(哈爾濱—綏芬河)京包線(北京—包頭)京九線(北京—香港九龍)包蘭線(包頭—蘭州)南北鐵路干線 京哈線(北京—哈爾濱) 東西鐵路干線 隴海線(蘭州—連云港)(自東向西) 京廣線(北京—廣州) (自北向南) 蘭新線(蘭州—阿拉山口)(五縱) 北同蒲線(大同—太原) (四橫)滬杭線(上海—杭州)太焦線(太原—焦作)浙贛線(杭州—株洲)焦柳線(焦作—柳州)湘黔線(株洲—貴陽)寶成線(寶雞—成都)貴昆線(貴陽—昆明)成昆線(成都—昆明)7.在鐵路干線交會處形成鐵路樞紐:鐵路樞紐 所屬省(市) 經過該樞紐的鐵路干線北京 北京市 京哈線、京包線、京滬線、京九線、京廣線鄭州 河南省 京廣線、隴海線徐州 江蘇省 京滬線、隴海線蘭州 甘肅省 包蘭線、隴海線、蘭新線株洲 湖南省 京廣線、浙贛線、湘黔線成都 四川省 寶成線、成昆線上海 上海市 京滬線、滬杭線南昌 江西省 京九線、浙贛線昆明 云南省 成昆線、貴昆線哈爾濱 黑龍江省 京哈線、濱洲線、濱綏線注意:京哈—京廣線:經過省級行政中心最多、南北最長。隴海—蘭新線:東西最長干線,稱為第二亞歐大陸橋。3第二節 農業1.農業生產的特點:農業的勞動對象是生物,獲得的勞動產品也是生物本身。農業的地位: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為工業提供生產需要的大量原材料和消費市場。農業的主要部門: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等。2.東部與西部的差異(以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為界):東耕西牧西部 東部農業部門 畜牧業(主要)、種植業 種植業、林業、漁業四大牧區:新疆牧區、青海牧區、 種植業: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地區西藏牧區、內蒙古牧區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分布 種植業: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 林業:東北、西南的天然林區,東南的人工林區;原、河谷和綠洲。 漁業:海洋漁業——沿海地區淡水漁業——南方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3、我國農業發展的方向:依靠科技的優勢,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4、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45.南方與北方種植業的差異(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主要農作物耕地類型 地區 熟 制糧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東北平原 一年一熟 小麥、玉米 大豆 甜菜北方 旱地 華北平原 一年兩熟小麥、玉米 花生兩年三熟南方 一年兩熟水田 長江中下游平原 水稻 油菜 甘蔗一年三熟6. 宜林則林——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的山區,發展林業可以保持水土;(林業)宜牧則牧——牧草生長良好的地區,適宜發展畜牧業;(畜牧業)宜糧則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的地區,利于耕作;(種植業)宜漁則漁——河湖較多的地區,發展漁業。(漁業)在郊區可以利用市場需求的優勢,發展農副業(肉蛋奶蔬菜)第三節 工業1.工業的定義:開采自然資源,以及對原材料(礦產品、農產品)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工業的地位: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2.工業部門的劃分:重工業(如鋼鐵工業、機械工業)、輕工業(如紡織工業、食品工業)。3.我國工業發展現狀:工業門類齊全、基礎雄厚、規模龐大,已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鋼鐵、汽車、化肥、水泥、煤炭產量居世界首位。我國也是世界最大的貨物出口國,正向制造業強國邁進。4.工業分布的發展變化:新中國成立前,工業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區;新中國成立后,形成了東北重工業基地,中西部地區形成大批工業中心;改革開放以后,形成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等工業基地。5.我國工業分布的基本格局:東部沿海地區工業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業基地;中部地區工業中心較多;西部地區工業中心較少,分布稀疏。6.工業的空間分布(沿江、沿海):長江沿線的工業中心:重慶、武漢、長沙、南昌、南京、上海東部沿海地區的工業中心:天津、上海、福州、廣州7.四大工業基地的名稱和位置。遼中南工業基地(沈陽):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北京):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上海)(滬寧杭地區):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廣州):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8.高新技術產業包括: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9.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區開發區多依附于大中城市,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成為高新技術產業聚集的地區。10.我國首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京中關村,被譽為中國的“硅谷”。11、我國第一家國家級的光電產業基地所在地--湖北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被譽為“中國光谷”。12、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條件是:科技和人才。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