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理解價值判斷的含義,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關系2.掌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及其特征。3.明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衡量標準。(二)能力目標通過自由辯論,合作探究,提高自主、合作學習,獲取與運用信息及辯證思維能力,樹立政治學科科學精神。(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通過自由辯論,學生表達對在哪就業的看法,了解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內涵,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2.通過合作探究不同時期的扶貧政策和不同角度的看法,理解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因人而異,具有社會歷史性,學會理性看待不同觀點。3.通過黃文秀的故事,探討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客觀標準,明確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應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立場上,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理性看待和分析社會熱點問題,認同并支持國家政策,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的信念,樹立站在人民立場上的觀念。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基本特征和標準。2.教學難點: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樹立自覺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意識。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活動:假如你從小生活在較為貧困落后的小城鎮,憑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在讀完本科后又自己考上了北京師范大學某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時光荏苒,你馬上就要畢業了。面臨就業問題,你會因為環境待遇更好,留在大城市進入大公司工作;還是因為感恩想要回報家鄉,回到家鄉當扶貧的村官呢?合作探究一:自由辯論正方:留在大城市發展比回到小城鎮扶貧更有用。反方:回到小城鎮扶貧比留在大城市發展更有用。學生活動:學生分成兩方在自主思考一分鐘后自由辯論,設計意圖:結合熱門問題,從學生常聽說的就業問題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思考價值選擇問題,導入新課。教師小結:剛才我們的同學就這個問題做出了討論,其實在思考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做出了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那到底什么是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呢,就讓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吧。(二)學習新課教師活動:引出事實判斷、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含義,學生在了解含義的基礎上在自己在本子上畫出三者關系的圖示,我們之后請同學上臺分享并解釋理由。學生活動:自己畫圖,請學生代表上臺展示并講解理由。教師活動:舉例“①我國貧困人口還有很多。②扶貧事業讓貧困人民過得更好了。”讓學生分辨什么是事實判斷什么是價值判斷。學生活動:集體回答。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己畫出三者關系圖示,學生講解,加強學生參與度,培養學生上臺講解的能力。能夠區分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教師活動:我們剛才已經了解了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含義和關系。現在我們就剛剛提到的扶貧工作深入探究一下,讓我們結合下面兩個材料,分組討論完成下面的問題。材料一:國家扶貧政策調整時間表1949年-1979年救濟式扶貧財政補貼、實物救濟、賑濟災荒1979年-1985年改革開放以工代賑幫助為主、救濟為輔1986年-1993年以縣為中心的區域式扶貧2001年-2010年整村推進式扶貧2011年-2013年集中連片特困區式扶貧2013年至今精準扶貧+深度扶貧2020年后,將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材料二 各界對我國扶貧的看法法國媒體:中國的扶貧措施與時俱進、行之有效,對其他國家具有借鑒意義。貧困戶:自從國家開始精準扶貧,日子越過越好了。扶貧干部:扶貧要不忘初心,帶著感情去扶,要做好扶貧工作,堅守扶貧崗位。某些網友:我又不是貧困戶,扶貧跟我有什么關系!……合作探究二:分組討論1.結合材料一,闡述國家對扶貧政策為什么要做這樣的調整,并說明其體現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什么特點。2.結合材料二,從各界對扶貧的看法能看出什么,說明其體現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什么特點?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前兩排的小組負責第一個問題;后兩排的小組負責第二個問題。),并由代表分享討論結果。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與同學們分享對這兩個問題的看法,并引導學生從同學的不同回答中,更好地理解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特點。教師活動:我們會發現,面對同一問題,我們會有不同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價值判斷不同,評價它們是否正確有無標準?其實,我們今天開始預設的情景,已經有人做出了選擇,接下來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朋友,她已然做出了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她從大山出來又回到大山,她是扶貧干部的優秀代表,我們就下面這段頒獎詞看一看有沒有同學知道她是誰?學生活動:觀看收聽頒獎詞,猜測這位朋友是誰。教師活動:非常好,有些同學已經認出來她是誰了,她就是黃文秀。有些同學和她才是第一次見面,有些同學雖然見過她但是不知道她做過什么,那么,就讓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了解一下她的故事吧。在觀看視頻之前,我要給同學們布置一個任務,請同學們在觀看視頻的同時,找出下面問題的答案:1.黃文秀回到家鄉做了什么?2.黃文秀為什么做出回到家鄉的選擇?對于我們有著怎樣的啟示?學生活動:觀看視頻,分析黃文秀的故事,自主總結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設計意圖:通過黃文秀的故事,探討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客觀標準,明確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應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立場上,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理性看待和分析社會熱點問題,認同并支持國家政策,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的信念,樹立站在人民立場上的觀念。教師活動:我們習近平主席也說過這樣一段話,他說:“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青年一代的。”結合這段話和今天上課所學知識,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自己對未來人生的抉擇與規劃,回答一個問題: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換句話說,你想讀什么樣大學,做什么樣的工作,在什么地方放光發熱呢?學生活動:同學思考回答,明確自己的目標。教師活動:非常好,同學們分享了自己想要成為的人,那么今天下去的任務,就請同學們細化這個問題,明確自己的目標,以及自己想要怎么完成這個目標呢?最后快到2023年了,老師也沒有什么能夠送給大家的,就送一段話給大家吧。請大家把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融入這段話,把自己的想法通過朗讀這段話展現出來吧!學生活動:學生起立朗讀,激起學生對未來的憧憬。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人生規劃,汲取優秀名篇的力量,激勵他們奮發向上。樹立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成為優秀的時代新人。(三)課堂總結教師活動:同學們,大家都是國家的未來,今天這節課就到這里結束了,但未來的日子還長。希望大家在之后的日子里能夠努力拼搏,奮發向上,成為自己想要的人,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下課!四、鞏固訓練1.在“時代楷模”身上,我們總能感受到核心價值觀帶給我們的“洪荒之力”。每一位時代楷模都是時代的代言人,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看到清晰的時代印記,如改革.如創新;每一位時代楷模都是高風厚德的傳承者,在他們身上,我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道德的魅力和吸引力;每一位時代楷模都是核心價值的踐行者,在他們身上,我們能夠體會到核心價值觀帶給個人.帶給社會的感動和改變。我們要做到時刻與時代楷模同行。從時代楷模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 )①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自我價值的實現程度②價值選擇的差異導致人們價值觀的差異③價值觀對人們價值選擇的制約和導向作用④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19年3月22日,習近平主席同意大利眾議長菲科舉行會見時講道:“這么大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愿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習近平主席的講話給我們的啟示是①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立場上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②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在勞動與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③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④有什么樣的價值判斷就決定著有什么樣的價值選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讓房地產回歸“居住屬性”。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國家頻繁出臺租房政策,其中引起大家廣泛討論的就是“租購同權”。“租購同權”政策的實施之所以會引發社會各界廣泛討論,從哲學角度看是因為( )①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人們對不同事物會有不同的認識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和主體差異性③我國房價問題過于復雜,因而對其的真理性認識并不唯一④利益出發點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住房政策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藝與時代息息相關,文化與人民命運與共。太陽即將毀滅,過去無數歲月中作為人類精神支柱的存在,變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征。比起坐以待斃,人類選擇抗爭到底,帶著家園.懷揣希望踏上漫長的流浪之旅……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一經播出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影片之所以“火爆”,不僅因為它填補了中國“硬科幻”電影類型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它詮釋了家國情懷的傳統價值,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理念,展現了中國人民不計功利.天下大同.共克時艱的精神境界……影片在征服觀眾的同時與時代發生著化學反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文藝工作屬于培根鑄魂的工作,我們精神的根和魂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培根鑄魂”要有家國情懷。“家國情懷”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重道義.勇擔當,是中華民族不變的基因和底色,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每個中國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優秀的作品就是要通過高歌時代精神.傳頌家國情懷,直抵心靈深處.以文化人,從而完成培根鑄魂的時代使命。結合材料并運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知識,說明影片《流浪地球》能夠與時代發生化學反應的原因。【答案】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正確的價值判斷要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流浪地球》弘揚中國的傳統價值和時代價值,堅持了正確的價值導向。《流浪地球》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理念,順應當前時代發展的要求和趨勢。作品運用高科技手段創新形式,主題鮮明的展現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在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匯聚成民族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