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7課 泥土的味道教材分析本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泥土是最普通但又是最特殊的物質,它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經火的高溫燒結,用泥土塑造的東西可燒制成堅硬的陶器。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程,泥土制作的泥偶、陶器至今依然呈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本課的知識要點是讓學生了解泥土與人類器物文化的關系,了解以泥制器對人類生活的重要影響,掌握基本的泥制工藝方法及工藝流程。教學目標:認知目標:了解泥制器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體會各種泥制品的造型和裝飾特點。技能目標:體驗泥土的特性,嘗試用捏、搓、粘貼等技法捏制一個生動活潑的泥人。情感目標:在欣賞與制作中感受泥土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民間藝術的情感和弘揚民間藝術的愿望。教學重點:欣賞各種風格的民間泥塑,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教學難點:如何運用泥塑造型的夸張、變形等方法制作生動有趣的小泥人。教學準備:教學課件、泥土、相關泥塑工具等。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師:眾所周知,泥土是地球生命的搖籃,沒有它地球就不會有綠色,也不會有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許許多多生命的存在。我們小時候也都有這樣的一個經歷,那就是用泥巴制作各種有趣的小玩意。可見,泥土和我們十分的親近。既然使我們這么熟悉的東西了,你是否有關注過泥土呢?它有什么味道呢?咬文嚼字,淺談課題《泥土的味道》,問:聞聞泥土的味道,看你能聞出哪些味道?二、感受升華:1、品嘗泥土的味道宗教神話的味道、書的味道、食物的味道、建筑的味道、歷史的味道、死亡的味道。小結:正是由于泥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與燒結性,才可以用來塑造各種各樣有趣而生動的物件。2、感受泥土的藝術據說,人類最早的玩具就是用泥制作出來的,一直延續到今天,這種泥塑玩具已經成為了一種民間藝術。◆課件:欣賞各地民間藝術品師:要說在這所有民間泥塑中最有名,要屬無錫惠山泥人和陜西鳳翔泥塑。無錫惠山泥人相傳始于明代,已有四百余年歷史。經藝人們世代藝術實踐,形成了無錫泥人的獨特風格。富有江南鄉土氣息,深受廣大群眾喜愛,被譽為“無錫三寶”之一,代表作品“大阿福”。而陜西鳳翔的鳳翔的泥塑也很了不起,在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師:如果要給這些泥塑排一個位的話,無錫惠山泥人和陜西鳳翔泥塑只能勉強的排在第二第三的位置上了,而天津的泥人張當之無愧的排名在第一的位置。據說,“泥人張”藝術發展到今天已經到了第六代傳人了,而此時我們看到的這個人便是第六代傳人張宇。他們十分的擅長于雕塑人物,且各個都十分的鮮活逼真,真可謂達到了極高的境界。◆課件展示:泥人張的作品師:泥人張作品大多取材于神話故事、反應民間習俗以及文學名著中的一些人物。問:泥人張的特點?做工逼真、細膩、華麗3、體驗泥土的趣味◆捏制泥人—創作活動一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做出大概人物比例的泥塑半成品,初步體驗泥土的特性。師:捏出人物大型以后,接下來如何去進一步的刻畫人物呢?◆課件展示:本色泥人問:原色泥人的特點?做工粗獷、夸張、粗狂、質樸師:因此,接下來我們可以通過刻畫表現人物夸張的動作以及神情來表現人物。那么,除了這兩點以外,我們還可以重點突出表現哪里呢?請看,這兩張圖片,通過作品對什么的刻畫讓我們很快就認出了他們?(衣著裝飾)◆師示范:衣著裝飾的表現技法→抹、搓條、壓片、粘貼、插接、挖刻等◆小試牛刀——創作活動二 根據神話故事或四大名著等的人物形象捏制一個小泥人。 要求:1、人物造型可夸張、可變形;2、形象要生動有趣;3、大膽創意,個性張揚4、說出泥土的魅力群英展學生自我評價、互評、師評三、小結與拓展小結:今天,我們一起通過品嘗泥土的味道,感受泥土的藝術、體會泥土的樂趣,讓我們再一次和泥土來了一次零距離接觸。其實,在我們身邊的一座城市,那里常年盛產一種茶壺,而它運用到的材料恰恰是一種特殊的泥,你們知道嗎?對,它就是紫砂泥。用紫砂泥制作出來的紫砂壺,泡茶能較長時間的保存茶葉的色香味,還因其古樸別致、氣質特佳而倍受青睞。有興趣的同學,下課可以登錄這些網站,進一步的學習獲取更多有關紫砂泥的知識!【板書設計】泥土的味道可塑性捏、抹、粘貼、插接……燒結性學生作品展示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