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統編版必修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講匯總)(Word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思想政治統編版必修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講匯總)(Word版)

資源簡介

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
思維導圖:
知識提煉:1個“門檻”:人類邁入文明時代的門檻;1個“顯著特征”封建制國家的顯著特征;1個“危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特征、根源、實質、表現;1個“思想源頭”:空想社會主義;2個“標志”:資本主義社會開始的標志;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志——《共產黨宣言》;2大“發現”: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3個“原因”:原始社會平均分配的原因;原始社會解體的原因;封建制替代奴隸制的根本原因;3個“主要矛盾”: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5個“特點”: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奴隸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特點;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特點。
夯實基礎 探究命題:
微考點一 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
1.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階段。
(1)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
(2)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
基本特點 人們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平均分配勞動產品
決定因素 是由低下的生產力決定的
(3)原始社會的氏族制度
①氏族:在原始社會,按照血緣關系結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
②氏族制度:人們通過氏族議事會管理集體事務,一切大事都在議事會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討論決定。
③部落聯盟:原始社會晚期,一些近親的氏族構成部落,有的部落聯合起來組成部落聯盟。
想一想:原始社會無剝削、無壓迫,是理想的社會狀態嗎?
提示:不是。因為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原始人生活極其艱苦,維持生存非常困難,處于野蠻狀態,在饑餓驅使下曾發生人吃人的現象。
2.私有制的確立和原始社會解體
(1)根本原因: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工具的改進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個體勞動逐漸盛行起來。原來以氏族為單位的共同勞動,逐漸被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勞動代替。生產資料相應地由氏族公有轉歸家庭私有。
(2)私有制確立的標志:最早生產工具和牲畜歸家庭私有,后來土地變成私有財產,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
(3)原始社會的解體:貧富分化的加劇,使氏族成員的地位越來越不平等,漫長的原始社會逐漸解體。
3.階級的形成和奴隸制國家的建立
(1)階級:就是在一定生產關系中處于不同地位的集團。
(2)階級的形成:隨著原始社會的解體,逐漸形成兩大地位不同的集團——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前者處于剝削者的地位,后者處于被剝削者的地位。
(3)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4)奴隸制國家的產生: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原因 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奴隸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必然遭到奴隸的反抗
目的 奴隸主為了鎮壓奴隸的反抗,維護本階級的利益
標志 建立了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機關
意義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國家
4.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
(1)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2)使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這是歷史的進步。
想一想:有人認為奴隸社會存在著殘酷的剝削,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一種社會的倒退,你如何看待這一觀點?
提示:(1)一種社會形態替代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志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2)奴隸制生產關系建立后的一段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是與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具體表現為:奴隸主把戰俘變為奴隸,保存了勞動力,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發展;奴隸主為獲取更多的剩余產品組織大規模的生產協作,提高了勞動效率;金屬工具、青銅器和少量鐵制工具的使用,為各生產部門的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它是奴隸社會生產力提高的突出表現;社會分工的日益擴大,社會上出現了專門從事商品買賣的商人,商業的發展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出現;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確立,使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成為了可能,為科學文化的發展創造了前提條件。
總之,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是歷史的進步。
命題探究:
命題點1 分析原始社會的生產關系特點
[例1]在山東寧陽堡頭遺址發掘的133座墓中,8座沒有隨葬品,125座墓用一般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隨葬,這其中的45座墓還用豬頭、豬下領骨隨葬,少的一兩個,多的達十四個。少數墓中還用玉器、象牙制品和骨雕制品等貴重物品一起隨葬。對此解讀合理的是
A.生產工具的改進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B.共同占有生產資料是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
C.貧富分化的加劇使氏族成員的地位越來越不平等
D.牲畜和生產工具變成私有財產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
【答案】C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氏族成員隨葬品的多少及種類,這體現的是生產關系,而不是體現“生產工具的改進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A不符合題意。B:材料反映的是氏族成員隨葬品的多少及種類,這不能體現氏族成員共同占有生產資料,B不符合題意。C:隨葬品的多少及種類反映了當時已經貧富分化的加劇,這使得使氏族成員的地位越來越不平等,C符合題意。D:土地變成私有財產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D錯誤。故本題選C。
命題點2 考查奴隸社會的特點
[例2]在奴隸社會里,奴隸們建造了富麗堂皇的樓閣官殿,自己住的卻是狹窄潮濕的地穴。奴隸主們過著“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的奢侈生活,而奴隸們卻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
①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的矛盾是奴隸社會的基本矛盾
②奴隸社會金屬工具廣泛出現,生產力得到發展
③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
④奴隸受到殘酷剝削和壓迫起來進行反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而不是“基本矛盾”,①錯誤。②:原始社會后期,金屬工具出現標志著生產力有了新的發展,奴隸社會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②符合題意。③: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③正確。④:“奴隸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必然遭到奴隸的反抗”是題干現象的結果,而不是其原因,④排除。故本題選C。
學霸好聲音:原始社會與奴隸社會的對比
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
社會發展中的地位 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階段 人類社會發展中的第一個階級社會,也是人類文明的開端
生產力發展狀況 勞動技能低下,生產工具簡陋,勞動對象范圍有限,生產力水平非常低下 金屬工具廣泛使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
生產關系狀況 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平均分配勞動產品 存在階級和階級剝削,奴隸主處于剝削者地位,奴隸處于被剝削者地位,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占有奴隸全部勞動成果,奴隸只獲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社會管理單位 氏族、部落或部落聯盟,共同管理集體事務 國家:奴隸主建立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機關
歷史進步性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順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城市和文字的出現,使人類進入了文明時代
微考點二 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
1.封建制生產關系
(1)確立
①封建制生產關系的出現:奴隸社會后期,當生產力發展到新的水平時,出現了封建制生產關系。
②生產關系變革的決定因素:當奴隸制日漸成為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障礙時,就被封建制所代替,這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
(2)特點
①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
②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勞動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
③農民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有了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
2.封建制度
(1)剝削制度
①階級剝削的根源: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
②剝削方式:收取地租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勞役地租、實物地租和貨幣地租。此外地主階級還利用高利貸、強迫農民繳納苛捐雜稅、從事各種徭役來剝削農民。
(2)專制制度
①制度特點:建立在封建經濟基礎上的封建國家,其顯著特點是君主專制、等級森嚴。
②思想統治:地主階級通過散布封建迷信、傳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權神授”,鉗制勞動人民的思想。
3.階級斗爭
(1)階級對立:在封建社會,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是兩個基本階級,這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
(2)表現形式:抗租抗稅運動、農民起義或農民戰爭等。
議一議:有人說,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是歷史的倒退,試評析這一觀點。
提示:①一種社會制度的建立或消亡,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標準就在于這個社會的生產關系是否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
②在奴隸社會后期,由于較為先進的生產工具不能被廣泛應用于生產;再加上奴隸主莊園的普遍衰落,從而使得奴隸制生產關系同生產力的發展不相適應,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③封建國家顯著特征:君主專制、等級森嚴。地主階級還散布封建迷信、傳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權神授”,鉗制勞動人民的思想。農民飽嘗其苦,但在封建社會,農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農民可以有自己的勞動工具,有少量自己的土地,能夠比較自主地安排生產;農民的勞動成果,除大部分作為地租繳納給地主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提高了他們的勞動積極性,使封建制生產關系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從而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④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是歷史的進步,而不是歷史的倒退。
名師點撥: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剝削農民的基礎。
①地主階級掌握了絕大部分土地所有權,農民沒有土地或者有很少一點點土地。農民為了生存,不得不租種地主的土地,在生產中受地主的剝削。
②以封建土地所有制為基礎,地主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封建地租先后出現過勞役地租、實物地租和貨幣地租三種地租形式。其中,實物地租在我國封建社會長期占統治地位。
③在封建社會生產關系中,封建土地所有制決定了地主和農民之間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同時決定了封建剝削的方式是地租剝削。所以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剝削農民的基礎。
4.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1)產生及特點
①產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萌生出來。
②特點: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③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無償占有了雇傭工人的剩余價值。
(2)建立
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的條件
勞動力 有大批失去生產資料、有人身自由、能夠自由出賣勞動力的人
資本 有開辦資本主義企業所必需的大量貨幣當作資本
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的過程:西方資產階級依靠暴力、通過掠奪促使兩個條件形成。這個過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載入人類編年史的”。
議一議:有人說:“資本主義社會,工人向資本家出賣勞動力獲取勞動報酬,不存在剝削關系。”你如何看待這一觀點?
提示:這一觀點錯誤。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憑借對生產資料的占有,通過無償占有工人所創造遠遠超過資本家購買勞動力所付工資的那部分剩余價值,對工人進行剝削,但這種占有隱藏在生產過程中,是隱蔽的。
(3)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
①方式:新型資產階級和他們的思想家提出“自由、平等、博愛”等口號,利用勞動人民的力量,發動了向封建地主階級奪取政權的革命。
②標志: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4)資本主義確立的意義: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和人類思想上的極大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評一評:有人說:“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對工人所創造財富的占有遠遠大于封建社會的地主階級,資本主義的產生是一種歷史的倒退。”請你評析這一觀點。
提示:這一觀點是錯誤的。資本主義的建立順應了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廢除了封建君主專制和等級制度,確立了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是人類文明的再次跨越。
5.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
(1)特征
基本特征 生產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但這種過剩是相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的商品顯得過剩
主要表現 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商店、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生產迅速下降,信用關系被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
想一想: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為何成為資本主義自身無法克服的痼疾?
提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一種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即生產的產品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顯得過剩。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只要資本主義私有制存在,這一生產過剩就不會消除。
(2)發生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②生產過剩的出現:當矛盾尖銳化時,社會生產結構嚴重失調,一方面社會生產大規模增長,另一方面工人階級因資本家的剝削日益貧困化,從而造成社會生產嚴重過剩。
(3)難以治愈的原因
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也是經濟危機難以治愈的根本原因。
生產社會化的主要表現 隨著機器大規模使用與社會分工的細化,資本主義生產越來越具有社會性,每個商品生產者的勞動都是社會總勞動的一部分
私人占有制的主要表現 生產資料歸資本家私人所有,產品也歸資本家私人所有,產品生產完全服從于資本家個人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的
6.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1)階級矛盾: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
(2)資產階級采取了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但這些措施沒有也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剝削關系。
(3)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其尖銳化不可避免。
(4)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議一議:“資本主義的瓦解不需依賴外力,而是被自身的問題壓垮。”請運用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相關知識說明資本主義終究會被社會主義所取代。
提示: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生產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生產社會化的程度越高,資本、生產資料、勞動產品就越來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的手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尖銳化就越不可避免。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
命題探究:
命題點1 封建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
[例1]“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苗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封建社會中的農民不僅要為地主耕種土地,繳納地租,還要服勞役、交地租、從徭役。結合材料可以分析出
①農民沒有任何自由,地主占有其全部勞動成果
②農民與地主的貧富差距是命運所歸
③地主階級憑借其地位,使農民不得不屈從于其奴役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農民有一定自由,地主占有大部分成果,①錯誤。②:農民與地主的貧富差距是根本上是因為封建土地所有制,②錯誤。③④:造成封建社會地主和農民過著不同的生活的原因是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地主階級憑借其地位,使農民不得不屈從于其奴役,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③④正確。故本題選D。
命題點2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
[例2]2020年是美國大選之年,兩黨為贏得大選而相互攻詰,加上種族歧視、警察暴力執法以及政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不力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美國社會正不斷被撕裂。造成美國社會矛盾重重的總根源是
A.美國的政治制度 B.美國的階級矛盾
C.美國的經濟制度 D.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答案】D
【解析】D: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D符合題意。ABC:美國的政治制度、階級矛盾和經濟制度均是社會矛盾的影響因素,但不是總根源,排除A、B、C。故本題選D。
命題點3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例3]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晚唐時有人曾訴說老百姓有八苦:一苦官吏苛刻;二苦高利貸重;三苦賦稅繁多;四苦事事攤錢;五苦當差服役;六苦無處申冤;七苦凍無衣、饑無食;八苦病不得醫、死不得葬。
材料二:馬克思指出的:“資本家經常力圖把工資降低到生理上所能容許的最高限度。”資本家還通過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進行更殘酷的剝削。女工同樣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而她們的工資只能是一般工人的三分之二或者一半。童工工資則更低,往往只是女工工資的一半。有的資本家只給童工一點粗劣的伙食,根本就不付工資。
(1)結合材料一分析造成封建社會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是什么?
(2)結合材料二,有人說: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與封建社會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資本主義的建立是一種歷史倒退。請你評析這一觀點。
【答案】(1)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造成封建社會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2)這種說法是不完全正確的。
①資本主義社會的建立是歷史的進步(資本主義的建立不是歷史的倒退)資本主義社會的建立體現了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促進了人類思想的解放,是科學、教育、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②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壓榨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這種占有隱藏在生產過程中,是隱蔽的。為了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不斷加大對工人的剝削,工人成為受苦最深的階級。因此,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與封建社會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分析】本題以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與封建社會的剝削為背景設置有關問題,考查考生辯證思維的能力。
【解析】(1)本題要求結合材料一分析造成封建社會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是什么?
本題屬于簡答題,考查考生的基礎知識。依據教材所學回答即可。
在封建社會,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封建地主階級正是憑借對土地的占有,使農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從與地主階級的奴役。因此,回答造成封建社會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考生可從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角度作答。
(2)本題要求結合材料二,評析“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與封建社會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資本主義的建立是一種歷史倒退”這一觀點
本題是評析試題,需要考生對題中觀點做出判斷,指出其合理或不合理的方面,并通過分析亮明觀點,指出我們應該怎么做。
首先結合史實,考生可從生產力發展、國家制度變革、人類思想解放、科教文化事業得到發展的方面說明資本主義建立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得出結論:資本主義社會的建立是歷史的進步,從而指出上述觀點具有不合理之處。
同時,考生可從資本主義社會存在剝削,并不斷加大對工人的剝削,壓榨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說明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與封建社會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從而指出上述觀點具有合理之處。
最后可總結:上述觀點片面。
微考點三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一、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
1.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
(1)產生:伴隨著資本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日益顯現的激烈矛盾,社會主義思想得以產生和發展;一些先進分子看到資本主義的弊端,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同時表述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從而形成了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
(2)歷史局限性: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和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他們強調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
2.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
(1)階級背景:以三大工人運動的發生為標志,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開始聯合起來反抗資產階級的統治,將斗爭的矛頭指向整個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制度。
(2)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
二、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
1.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
(1)唯物史觀的創立
創立 馬克思、恩格斯通過研究社會歷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合理成分,徹底擺脫了唯心主義思想的束縛,創立了唯物史觀
意義 ①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②把人們對美好社會的追求建立在對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科學認識的基礎上
(2)剩余價值學說的創立
創立 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剖析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成果,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
意義 從經濟學角度揭示了剩余價值的來源,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占有工人勞動的秘密,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堅定力量,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了方向
(3)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創立的意義: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議一議:為何說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的創立,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
提示: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明確了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指明了社會發展方向;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本質,為無產階級斗爭指明了方向。
2.《共產黨宣言》——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志
(1)揭示社會發展規律:《共產黨宣言》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
(2)對無產階級政黨做了闡述:《共產黨宣言》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3)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激勵著人們不斷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三、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
1.無產階級政權的確立
(1)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確立: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無產階級通過革命斗爭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
(2)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對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
2.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
建立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將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變為現實,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
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
挫折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
新生 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不難看出科學社會主義煥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3.社會主義具有遠大發展前途
(1)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
(2)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
(3)從社會主義的實踐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議一議:面對社會主義發展中的曲折歷程,我們為何仍要堅信社會主義的光明未來?
提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社會主義發展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充分證明了社會主義的遠大前途和光明未來。
命題探究:
命題點1 區分科學社會主義與空想社會主義
[例1]1516年,英國人托馬斯·莫爾發表了《烏托邦》一書,標志著空想社會主義的誕生;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發表了《共產黨宣言》,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科學社會主義超越空想社會主義之處是
A.設計了未來理想社會的美好藍圖
B.主張建立“和諧制度”的“新和諧公社”
C.揭示社會發展規律,闡明資本主義必然走向滅亡的根源
D.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弊端,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無情批判
【答案】C
【解析】C:《共產黨宣言》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C符合題意。ABD:空想社會主義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主張建立“和諧制度”的“新和諧公社”,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ABD不合題意。故本題選C。
命題點2 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
[例2]科學社會主義是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關于階級斗爭、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以及建設社會主義進而實現共產主義的人類理想社會的理論。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是
①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工人運動的興起 ③工業革命的完成 ④《資本論》的發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無產階級的斗爭迫切需要科學理論來指導,科學社會主義應運而生,①②符合題意。③:工業革命的完成,給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帶來巨大飛躍,③不符合題意。④:1867年馬克思《資本論》發表,不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④與題意無關。故本題選A。
命題點3 科學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科學的原因
[例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了強大的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科學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科學,是因為它
A.具有空想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歷史前提
B.建立在對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科學認識的基礎上
C.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堅定力量的
D.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答案】B
【解析】A:科學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科學,就是它客服了空想社會主義的缺陷,立足于實踐,故A不選。B:科學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科學,是因為科學社會主義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建立在對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科學認識的基礎上,故B正確。CD: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堅定力量的與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都不是科學社會主義之所以科學的原因,故CD不選。故本題選A。
命題點4 《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及發表的意義
[例4]2020年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去年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宏大的一次革命——1848年歐洲革命被最終鎮壓170周年。把這兩個時間節點放在一起很有意味,因為恩格斯是1848年革命的親歷者,而他和馬克思合著的《共產黨宣言》,被視為這次革命的先聲,關于《共產黨宣言》說法正確的是
①第一次批判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弊端
②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③闡述了未來社會主義的理想目標
④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②④:《共產黨宣言》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②④正確。①:空想社會主義也對資本主義進行批判和揭露,①說法錯誤。③:《共產黨宣言》描述的理想目標是共產主義,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
命題點5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例5]在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1917年俄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這一偉大勝利
①是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首次嘗試
②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并且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
③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
④開啟了社會主義直線上升、一帆風順的發展歷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巴黎公社的建立是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首次嘗試,①說法錯誤。②③:1917年俄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這一偉大勝利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并且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②③符合題意。④:事物發展是曲折性前進的,沒有直線上升、一帆風順的發展歷程,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
命題點6 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
[例6]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寧為代表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俄國無產階級通過革命斗爭,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是
①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②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
③對個人消費品實行按需分配的原則 ④農民能夠比較自由地勞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根據所學知識,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是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①②符合題意。③: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中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③錯誤。④:封建社會生產關系下,農民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有了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④錯誤。故本題選A。
易錯明辨:
1.生產力由生產工具,勞動對象,產品如何分配、科學技術等因素構成。(×)
【解析】生產力由生產工具,勞動對象,勞動者、科學技術等因素構成,產品如何分配屬于生產關系。
2.在舊石器時代,原始人學會了打造精致的石器,開始了以氏族為單位的群居的定居生活。(×)
【解析】在新石器時代,原始人學會了打造精致的石器,學會畜牧農耕,開始了定居生活。
3.原始社會采取平均分配消費品的直接原因是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
【解析】生產資料歸誰所有決定產品如何分配,原始社會采取平均分配消費品的直接原因是以氏族為單位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共同勞動。
4.氏族制度是一種美好的制度,沒有局限性。(×)
【解析】恩格斯說:氏族制度的局限性就在于這里沒有統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從而到了原始社會末期解體,被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低階段,生產力極為低下,因而氏族的生產范圍是狹小而閉塞的,氏族的習俗道德是狹隘的
5.原始社會末期,金屬工具的出現,標志著私有制產生。(×)
【解析】原始社會末期,金屬工具的出現,標志著生產力大幅提高;土地變為私有財產標志著私有制產生。
6.私有制是“萬惡之源”。(×)
【解析】盡管私有制的產生造成了貧富分化的加劇,原始社會人人平等的生產關系被瓦解,是階級社會人剝削人的根源,但不能說私有制是“萬惡之源”,私有制的產生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私有制的產生,促使了原始社會的解體和奴隸社會的產生,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私有制的產生,激發了人們的競爭意識,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
7.腦力勞動代替體力勞動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
【解析】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而不是代替),極大的促進了教育、科技、文化的發展,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
8.農民有了人身自由,能夠比較積極主動的安排生產。(×)
【解析】農民只是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夠比較自主的(而不是積極主動)的安排生產,因為農民(特別是雇農)不是社會的主人,深受地主階級的剝削。
9.收取地租、征收苛捐雜稅和強迫農民服徭役這封建統治的特點。(×)
【解析】收取地租、征收苛捐雜稅和強迫農民服徭役是地主剝削農民的方式;君主專制和等級森嚴是封建統治的特點。
10.封建社會中生產關系的核心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解析】生產關系的基礎是生產資料所有制。
11.在封建社會里,生產力水平低下是農民受苦、地主發財的總根源。(×)
【解析】在封建社會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農民受苦、地主發財的總根源。
12.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是無償占有工人創造的勞動價值。(×)
【解析】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是無償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剩余價值=工人創造的勞動價值-工人的工資。
13.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解析】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14.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
【解析】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基本基本矛盾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矛盾在資本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
15.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力是否適應生產關系的發展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解析】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否能夠推動人類社會進步。
16.空想社會主義的誕生,敲響了資本主義的喪鐘。(×)
【解析】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敲響了資本主義的喪鐘,科學社會主義科學的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為無產階級革命指明了道路。
17.科學社會主義創立的理論基石是空想社會主義。(×)
【解析】科學社會主義創立的理論基石是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來源,而不是理論基石。
18.空想社會主義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弊端,主張階級斗爭。(×)
【解析】空想社會主義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弊端,主張階級調和。
19.五四運動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
【解析】1919年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五四運動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
20.剩余價值學說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解析】《共產黨宣言》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21.空想社會主義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為人民指明了實行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解析】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為人民指明了實行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22.共產黨人反復學習、深入研究《共產黨宣言》,能為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提供具體方案。(×)
【解析】共產黨人反復學習、深入研究《共產黨宣言》,能為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提供方法論指導,錯在“具體方案”。要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才能找到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的具體方案。
23.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特殊規律。(×)
【解析】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運行的特殊規律。
24.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礎。(×)
【解析】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礎。
25.《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解析】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是以三大工人運動的發生為標志。(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26.空想社會主義的歷史功績有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勝利的客觀規律,找到了變革社會的革命力量。(×)
【解析】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勝利的客觀規律,找到了變革社會的革命力量的是科學社會主義。
27.剩余價值學說從經濟學角度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和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
【解析】剩余價值學說從經濟學角度揭示了剩余價值的來源以及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唯物史觀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和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
28.十月革命的首創性體現為第一次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踐暴力革命理論。(×)
【解析】首創性體現為第一次在落后資本主義國家實踐暴力革命理論。
29.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這兩大發現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
【解析】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根源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30.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區別是,能否正確看待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解析】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區別是,是否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和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
答題模板:
1.運用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原理,說明社會形態更替的一般進程?
(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構成了社會基本矛盾。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狀況,這一規律決定著社會形態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
(2)在社會基本矛盾的推動下,社會形態由低級向高級依次更替、不斷演進,形成人類社會的歷史。關于社會形態的演進順序,人們依次概括出社會形態演進的“五形態”說,即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
2.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
(1)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新的生產關系的出現,如果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則是歷史的進步;如果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則是歷史的倒退。
(2)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擺脫愚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這是歷史的進步。
3.為什么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如何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1)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2)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會發生以生產相對過剩為基本特征的經濟危機,經濟危機難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3)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雖然資產階級采取了一些緩和矛盾的措施,但不能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剝削的關系。
(4)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貫穿資本主義社會始終。生產社會化程度越高,資本、生產資料、勞動產品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越尖銳。資本主義社會終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
4.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條件?(社會主義如何實現從空想到科學)
(1)隨著資本主義發展,形成了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
(2)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
(3)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實踐基礎上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思維導圖:
知識提煉:(4個1 4個2)1個性質特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1個“功績”: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功績1個“意義”:新中國成立的意義1個歷史必然性: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2個“探索”:近代民族復興的探索;社會主義探索。2個歷史任務:近代以后,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2個“步驟”: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2個“路線”: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八大路線
夯實基礎 探究命題:
微考點一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一、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
1.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改變
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
2.近代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歷史任務
近代以后,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
3.探索復興之路
(1)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二、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
1.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思想條件:1917年,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
(2)黨的成立及歷史功績: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先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實行武裝割據,然后由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想一想: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是應運而生的?
提示: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成為重要歷史任務。歷史證明,農民階級、地主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都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產生了中國共產黨,歷史和人民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所以說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
2.新民主主義革命
(1)性質: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
(2)特征
①就領導權來說,不是由資產階級領導,而是由無產階級領導,這一點具有決定意義。
②就革命前途來講,不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③就所屬世界革命的范疇來講,不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注意:五四運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重要標志。
(3)中國革命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了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4)成就
①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
②團結帶領全黨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
(1)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終結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欺凌中國人民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3)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命題探究:
命題點1 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
[例1]習近平總書記把近代中國的國情概括為“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嚴重”。他明確指出:“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由于封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這一狀況決定了近代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兩大歷史任務是( )
①爭得民族自覺和人民自省,實現社會主義
②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③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④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②④:中國近代以來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種“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嚴重”狀況,決定了近代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兩大歷史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②④符合題意。①:爭得民族自覺和人民自省改變不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也無法實現社會主義,①不是歷史任務,錯誤。③: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理論成果,不是近代中國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兩大歷史任務,③錯誤。故本題選D。
[例2]為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在那漫長的憂患歲月中,不少仁人志士,在黑暗中痛苦摸索,學習西方走資本主義道路。但實踐證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這是因為( )
①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十分弱小
②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③沒有照搬西方的政治經濟制度模式
④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②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原因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妥協性和軟弱性的特點;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①②④正確。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決定了照搬西方的政治經濟制度模式的道路走不通,③排除。故本題選B。
命題點2 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
[例1]2020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重大意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②標志著社會主義革命已經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③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
④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了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③:根據所學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①③符合題意。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但不能標志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②錯誤。④:中國人民從此站立了起來,但尚未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因為中國在1956年開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的,④錯誤。故本題選C。
[例2]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頑強奮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后,終于在1949年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說法正確的是( )
①開始的標志是1919年五四運動 ②領導階級是普通人民大眾和廣大的工人階級
③革命前途是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④三大法寶是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土地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③: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標志是五四運動,其革命的前途是建立社會主義社會,①③應選。②:說法錯誤,領導階級是工人階級,②不選。④:說法錯誤,三大法寶是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群眾路線,④不選。故本題選B。
[例3]2021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撫今追昔,繼往開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宣布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對新生的政權而言,外國媒體和外國人士中,既有友好的,又有敵對的。友好與敵對共同存在,這是正常的。英國的《泰晤士報》和美國的《紐約時報》、日本的《朝日新聞》等著名世界大報幾乎都在這幾天的同樣時刻,簡單介紹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生平。相反,在友好國家及其媒體中卻是另一番景象。蘇聯首都莫斯科各報均刊登了中國政協首屆會議的消息,并全文發表了毛主席的開幕詞。第一個發表專文,熱烈贊揚新中國誕生的是英國共產黨領袖波立特,新華社全文翻譯了文章,并發了通稿。一些地方報紙,如《新華日報》1949年10月1日全文刊登了這篇熱情洋溢的長文,該文說:“毛澤東的聲音響遍了世界。”
結合材料,根據所學知識說明新中國的成立分別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答案】對中國的影響:①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對世界的影響:新中國的誕生,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分析】本題以新中國的成立為背景材料,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角度設置了一道問題,考查新中國成立的意義,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以及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
【解析】設問要求結合材料,根據所學知識說明新中國的成立分別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屬于意義類試題。解答此題關鍵在于審題,準確掌握教材知識。審設問可知,本題知識指向新中國成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的知識,包括對中國和對世界兩個方面的影響,此問題教材有明確的表述,學生依據教材知識,結合材料信息,直接加以分析說明即可。根據教材知識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新中國的誕生,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微考點二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一、最廣泛深刻的變革——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1.過渡時期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
2.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
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一化三改”)
3.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
(1)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
(2)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
(3)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4)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
4.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1)標志:1956年,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辨一辨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種說法正確嗎?
提示:不正確。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2)原因: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億萬中國人在長期奮斗中作出的決定性選擇。
(3)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的意義
①極大地刺激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
②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
1.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2.黨的八大對當時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的規定
(1)主要矛盾: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2)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3.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1)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方面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變。科技發展取得了重要突破,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
(3)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辨一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種說法正確嗎?
提示:不正確。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求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命題探究:
命題點1 最廣泛深刻的變革——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例1]到1956年底我國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可能存在的變化有( )
①將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為生產資料公有制 ②將剝削者改造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③將民族資本家變成社會主義階下囚 ④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與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結合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②:社會主義改造要實現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因此要將經濟基礎上的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為生產資料公有制,將人與人的剝削關系改造為社會主義平等的關系,①②正確。③:在社會主義國家人人平等,民族資本家經過社會主義改造轉變為勞動者,③錯誤。④:社會主義制度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經濟基礎的,不是生產資料公有制與私有制的結合,④錯誤。故本題選B。
[例2]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2020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次會議,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而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始于1953年,這是我國經濟史上的一個重要分水嶺。關于1953這一時期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一化三改”正在進行
②明確了社會的主要矛盾,確立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
③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生產關系
④我國仍處在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始于1953年,1953年時期“一化三改”正在進行,我國仍處在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①④正確。②:1956年中共八大明確了社會的主要矛盾,確立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②錯誤。③: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生產關系 ,③錯誤。故本題選B。
[例3]某學習小組以“社會主義改造”為主題開展閱讀活動,在閱讀中他們搜集到以下資料:從1953年起,社會主義改造陸續開展起來,到1956年底,我國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和基本上屬于社會主義性質的公私合營經濟,在國民收入中的占比達到92.9%,成為國民經濟的主體部分。在社會主義改造期間,全國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19.6%,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4.8%。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主義改造的深遠意義也愈加顯現出來,一方面,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包括基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教育科學文化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根本前提,另一方面,在社會主義大道上,中國經過長期努力,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人均GDP達到10000美元,科技、國防等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請你根據上述資料,以“社會主義改造的意義”為題,為該學習小組擬定三條讀后感提綱。(要求緊扣主題,條理清晰,簡明扼要)
【答案】(1)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國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2)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生產關系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3)社會主義改造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
(4)社會主義改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了現實道路。
【分析】本題要求請你根據上述資料,以“社會主義改造的意義”為題,為該學習小組擬定三條讀后感提綱。注重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一般。
【解析】本題要求根據材料,以“社會主義改造的意義”為題,為該學習小組擬定三條讀后感提綱,屬于開放性試題,沒喲固定答案,只要要求緊扣主題,條理清晰,簡明扼要即可。
根據材料“從1953年起,社會主義改造陸續開展起來,到1956年底,我國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和基本上屬于社會主義性質的公私合營經濟,在國民收入中的占比達到92.9%,成為國民經濟的主體部分。”可知,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國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根據材料“在社會主義改造期間,全國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19.6%,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4.8%。”可知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生產關系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根據材料“社會主義改造的深遠意義也愈加顯現出來,一方面,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包括基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教育科學文化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根本前提”可知社會主義改造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
根據材料“另一方面,在社會主義大道上,中國經過長期努力,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人均GDP達到10000美元,科技、國防等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可知社會主義改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了現實道路。只需回答任意三條即可。
命題點2 在艱辛探索中前進
[例1]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嚴重曲折,但仍然在曲折中向前發展,取得了重要的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探索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探索積累了條件。習近平的話強調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探索( )
①為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了基礎
②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
③經歷了嚴重曲折,對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探索來說沒有價值可言
④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探索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④:習近平的話強調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探索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探索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為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了基礎,①④符合題意。②:材料強調“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探索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探索積累了條件” ,不涉及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②與題意不符。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探索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探索積累了條件,說明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探索對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探索來說有很大的價值,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
[例2]以史為鑒,可以興黨國。在黨的歷次代表大會中,中共八大尤其值得我們回顧,這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舉行的首次代表大會。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成果對于黨的事業發展有長遠的重要意義。中共八大( )
①正確分析了社會基本矛盾的變化,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②指出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
③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社會主義社會將不再有矛盾
④指出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②④:中共八大對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指出我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②④應選。①:說法錯誤,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①不選。③:說法錯誤,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社會主義社會仍然有矛盾,③不選。故本題選D。
[例3]閱讀材料,完成任務。
材料一: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記錄了中華民族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逼迫下,墜入近代的屈辱、彷徨與困惑。為挽救民族危機,無數志士仁人不斷探索救國道路,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均告失敗,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遠。
材料二: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后,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地認識到,蘇聯式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應將重心轉向農村,經過艱難抉擇,中國共產黨終于找到了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材料三: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這是一條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造同時并舉的路線,反映了歷史的必然性。到1956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材料四: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之后,經過艱辛求索,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實現了歷史性的偉大轉折。我國逐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綜合國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歷史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結合材料,請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知識對此加以說明。
【答案】①鴉片戰爭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
②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一條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③社會主義革命時期,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工業、農業、基礎設施、教育醫療事業、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變,我國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⑤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分析】本題以“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為背景材料設置有關問題,考查考生解讀材料獲取信息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根據每一段材料反映的問題,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知識進行概括和總結。
【解析】歷史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本題要求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知識對此加以說明。
本題屬于材料分析說明類試題。可根據材料中“為挽救民族危機,無數志士仁人不斷探索救國道路,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均告失敗,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遠”,從鴉片戰爭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的角度分析;可根據材料中“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地認識到,蘇聯式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應將重心轉向農村,經過艱難抉擇,中國共產黨終于找到了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一條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的角度分析;可根據材料中“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這是一條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造同時并舉的路線,反映了歷史的必然性。到1956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從社會主義革命時期,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的角度分析;可根據材料中“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之后,經過艱辛求索,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實現了歷史性的偉大轉折。我國逐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工業、農業、基礎設施、教育醫療事業、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變,我國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的角度分析;最后進行總結: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易錯明辨:
1.近代以后,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解析】近代以后,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2.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提供了階級基礎和組織準備。×
【解析】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
3.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傳播,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就有了主心骨。×
【解析】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就有了主心骨。
4.鴉片戰爭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解析】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5.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是指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
【解析】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是指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
6.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
【解析】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地社會變革。×
【解析】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地社會變革。
8.新中國誕生,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解析】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勝利,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9.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總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解析】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總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10.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主要得益于當時的國際環境。×
【解析】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主要得益于中國共產黨在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11.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建立起了完善的工業體系。×
【解析】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12.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要前提。×
【解析】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13.社會主義革命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指明了方向。×
【解析】社會主義革命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之后。
14.我國三次主要矛盾的變化共同體現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工作路線。×
【解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提出的。
15.我國三次主要矛盾的變化體現了經濟基礎要適應上層建筑的變化。×
【解析】我國三次主要矛盾的變化體現了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變化。
16.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和革命徹底性。×
【解析】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妥協性和革命不徹底性。
17.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解析】三大改造的成功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18.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經濟力量的對比。×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并未改變世界經濟力量的對比。
19.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之一是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其私營工商業的經驗,完成了對其社會主義改造。×
【解析】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之一是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其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
20.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之一是手工業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解析】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之一是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答題模板: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特點(“新”的體現):
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
特點(“新”的體現):
(1)就領導權來說,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這一點具有決定性意義。
(2)就革命前途來說,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3)就所屬世界革命范疇來說,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1)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3.運用所學知識分時期佐證“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1)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陷入了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國的國情決定了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必須另辟新路。
(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3)社會主義革命時期,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基礎。)
(4)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工業、農業、基礎設施、教育醫療事業、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變,我國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5)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4.中國欲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進行三大改造是歷史的必然,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認識。
①中國共產黨和人民已經掌握政權,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
②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能交換地對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③個體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第三課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思維導圖:
知識提煉:1個進程:改革開放的進程1個主題: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1個根本原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2個意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改革開放的歷史意義4大理論: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4個方面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
夯實基礎 探究命題:
微考點一 偉大的改革開放
一、改革開放的進程
1.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①內容: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
②意義: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進,鄉鎮企業迅速發展。
(3)1984年召開的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
(4)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①1980年,四個經濟特區設立,標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
②1984年,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
③1988年,海南建省,并開辟為經濟特區。
④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
2.改革開放的新階段
(1)標志: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
(2)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
(3)2001年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4)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
3.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
(1)2013年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全面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都表明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二、改革開放的意義
1.意義
(1)改變了面貌:極大地改變了中國、中華民族、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的面貌。
(2)迎來了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
2.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
(1)表現: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5%,占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等。
(2)實踐證明(結論):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命題探究:
命題點1 改革開放的進程
[例1]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
①決定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和14個沿海港口城市
②作出把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的重大決策
③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④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1984年,開放了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①錯誤。②: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②錯誤。③④: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③④正確。故本題選D。
[例2]深圳,這個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因改革開放而強的經濟特區,再次見證改革開放的重要時刻。下列關于中國改革開放說法正確的是( )
①改革在城市率先取得突破
②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③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標志著中國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
④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①錯誤。②: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②正確。③: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而我國于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③錯誤。④: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④正確。故本題選C。
命題點2 改革開放的意義
[例1]2020年11月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改革到了一個新的關頭,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要繼續把握好改革和發展的內在聯系,提高改革的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全面深化改革是基于改革開放( )
①是立國之本,實現了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②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③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招
④黨和人民大路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新中國的成立是實現了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故①不選。②:十八大報告指出,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 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成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 ,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一步 發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并對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初步探索,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故②不選。③④:全面深化改革是基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招,黨和人民大路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故③④入選。故本題選D。
[例2]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經濟特區建設的歷史功績,對經濟特區建設作出新的部署,為新時代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指明了方向。面向新發展階段,總書記再次向世界發出中國改革開放永不停步的時代強音。關于改革開放,下列說法正確的( )
①改革開放就是完成時,是一步到位的 ②改革開放就是打開國門學習西方,否定社會主義制度
③改革開放,改的是不適應生產力的生產關系 ④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改革開放,改的就是生產關系中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它也是我國將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③④應選。①: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不是一步到位的,①不選。②:改革是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和發展,不是否定社會主義制度,②不選。故本題選D。
[例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四十年春風化雨。春華秋實,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2020年10月14日上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在廣東省深圳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大局出發,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而無阻的精神狀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特區工作開創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1)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知識,簡要分析“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原因。
(2)學校擬舉辦一場紀念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主題活動,請你為此次活動擬寫一個活動主題。
【答案】(1)①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
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
③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④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因此,“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2)“激蕩四十年,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紀念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品讀活動”;“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范——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展覽”。
【分析】本題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在廣東省深圳市隆重舉行為話題設置相關情境,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角度設置相關問題,考查考生對改革開放的意義等知識的把握,考查學生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的核心素養,培養思考的興趣和品質,激發公民政治責任感。
【解析】(1)本題設問指向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知識,簡要分析“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原因,實際是考查改革開放的意義,是教材基礎知識的識記。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因此,“改革不停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州市| 本溪市| 太仓市| 西贡区| 依兰县| 石屏县| 英吉沙县| 阿拉善左旗| 肥乡县| 万载县| 太原市| 南充市| 岱山县| 锦屏县| 澳门| 泸州市| 久治县| 固镇县| 玉环县| 尉氏县| 广东省| 达孜县| 桐梓县| 泽普县| 轮台县| 松阳县| 山西省| 金堂县| 盘山县| 德庆县| 漳平市| 高平市| 上饶县| 靖边县| 乐业县| 错那县| 微博| 临夏县| 雷山县| 绵竹市| 汨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