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滴 水 瓦教材分析:本課是蘇科版小學勞動四年級上冊泥工系列里的拓展教學內容,屬于技術初步。技術的學習需要從模仿入手,通過模仿學習,使學生掌握用滴水瓦模具制作滴水瓦的技能和技法。學習的內容比較貼近生活,富有趣味性和時代感。在掌握泥工技法的同時要讓孩子們懂得如何去保護、傳承和弘揚為之驕傲的家鄉傳統技藝,具有很強的社會現實意義。設計理念:本課著力創設寬松、和諧、靈動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體驗動手創造的樂趣,進而培養學生精確嚴密的技術活動習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和人文素養。為此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1.情境導入揭課題;2.探究學習攻難點;3分工合作來實踐;4.展評作品秀風采;5.拓展延伸激志向。教學目標:1.體驗合作探究、動手創造的樂趣,培養學生的質量意識和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熱愛家鄉民間優秀技藝的情懷。2.學習掌握滴水瓦的制作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3.讓學生親歷滴水瓦的制作過程,并通過評價對作品進行改進和完善,制作出牢固實用的滴水瓦。4.養成認真、細心、規范地進行技術學習和技術探究的習慣,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勞動習慣。教學重點:學習用模具制作滴水瓦。教學難點:插瓦時要注意一定的力度和角度,花邊和瓦片粘合牢固。教學準備:泥、半成品瓦片、柴油、刷子、滴水瓦模具、夾弓、水槽、量杯、木槌、墊板、毛巾、課件。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揭課題導入語:我們陸慕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千年古鎮,特別是在傳統技藝方面更是獨具特色。同學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蟋蟀盆、緙絲、蝦鱔籠、御窯“金磚”、磚雕、花邊滴水瓦)。這是什么?(師出示一塊滴水瓦)今天這節課,吳老師打算帶領大家一起學做御窯磚瓦系列里面的滴水瓦。(揭示課題:滴水瓦)。【設計意圖:伴著琵琶彈奏的《茉莉花》美妙音樂,欣賞著家鄉精美的傳統手工技藝品,用心創設一種和諧、寬松、蘊含美感的家鄉技藝美情境,有利于學生心情的放松,激發學生的制作興趣。】二、探究學習攻難點1.自學教材,初步學習滴水瓦的制作步驟。請大家看滴水瓦的制作圖,同時思考兩個問題。(1.制作滴水瓦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2.大概分哪幾個步驟,你認為哪一步最難?)師生一起認識工具和材料,交流操作步驟,同時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揉泥、摔嵌、鉤泥、插瓦、提瓦2.觀看制作滴水瓦的錄像,分步探究。(1)揉泥——雙手用力揉,泥一定要揉得軟。(邊播放錄像邊講解)(2)摔嵌——先在槽口里抹油,刷子上的油沾的不能太多,抹得要均勻。把泥用力摔嵌在槽里,并用木槌敲實。(邊播放錄像邊講解)(3)鉤泥——用夾弓緊貼著模具槽口鉤泥,一次不行的話,可重復鉤,鉤平為止。(錄像暫停,請一名學生和教師一起合作示范,投影儀展示)(4)插瓦——找準位置,瓦端沾水,雙手用力把瓦插緊在模具槽里,注意一定的力度和角度,兩個面的夾角大約在100度左右。(錄像暫停,教師示范演示)(5)提瓦——用食指沿邊輕輕起槽,搓細泥條補平槽,再用大拇指回抹。提瓦時雙手用力一定要均勻,提起后再把凹面多余的泥抹掉、抹平即可。做好的滴水瓦要平放在桌面上,花邊朝上。也可以花邊朝下,平放在桌沿。(請一名學生上來做起槽補槽,教師示范提瓦、抹平)3.解決有難度的步驟。(1)教師示范插瓦這一步,通過大屏幕投影展示。采用三點定位的方法找準插瓦的位置,插瓦時要注意一定的力度和角度,如果力度沒掌握好,插的不緊,在提瓦時就可能提不起,制作失敗。同時還要掌握瓦片和花邊之間夾角的角度大約在100度左右,借助一個三角板來直觀演示。(2)為了使瓦片和模具槽里的花邊粘合牢固,在插緊的基礎上再通過用食指沿邊輕輕起槽,搓細泥條補平槽,用大拇指按實回抹,就能保證順利提瓦。【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學教材、交流討論演示、師生合作示范,一步步、一層層深入了解滴水瓦的制作方法和步驟,掌握制作要點和難點。我力求讓學生用嚴謹的態度去對待,提高學生的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同時我也引導學生積極討論:這一步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去思索怎樣的滴水瓦才是實用合格的。鼓勵學生大膽地去思索,去質疑,去創新,給學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創造出更好更美的事物。】三、分工合作來實踐1.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基本上明白了滴水瓦的制作步驟和要點,我發現很多同學都按捺不住了,很想親自動手實踐一下。那今天我們四人為一小組,每組做兩塊滴水瓦,同時請大家思考一下,每一步的人員分工如何安排,尤其是關鍵環節的人員一定要先選好,比如說力氣大的同學可以負責鉤泥,膽大心細的同學來插瓦等等。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夠出色的完成,在動手做之前,有四點要求你們能做到嗎?(課件出示)溫馨提示:你們能做到嗎?(1) 做工精良(2) 技法正確(3) 互助合作(4) 安全衛生等會把你們做好的滴水瓦放到前面的展臺上,花邊可以朝下放。老師還設了一些獎項:“最佳作品獎”、“操作小能手”、“團結協作獎”和“整潔衛生獎”,同時還有雕刻精美的磚雕作為獎品發給你們呢,同學們,加油吧!2.組長帶領組員開始動手制作滴水瓦,教師相機指導(播放音樂和錄像)。【設計意圖: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該環節倡導學生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作品,在制作之前就明確了作品的標準:做工精良、牢固實用。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奮斗目標。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制作難度較大,教師在巡視時,給予必要的幫困扶貧指導,監測課堂實效,及時調整策略。在優美樂曲《蘇州好風光》的配合下,大屏幕播放老師制作滴水瓦的錄像,用以營造舒適的環境和輕松的氛圍。】四、展評作品秀風采1.各個組把做好的滴水瓦放在展臺上。今天我們要挑選出一批合格的滴水瓦拿到御窯磚瓦廠去燒制,老師聘請8位組長作為檢驗員來檢驗滴水瓦的質量,被選中的作品由檢驗員發放產品許可證。檢驗結束,請檢驗員來說一說挑選的理由。2.接下來再請得票多的小組對自己組的作品進行評價,并說一說制作的心得體會。3.對沒有被選中的作品原因來討論(可以針對100度的夾角沒掌握好的滴水瓦、還有沒抹平的瓦進行討論,讓學生自己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原因,特別強調好的滴水瓦不僅要美觀,更主要的是實用)。同時到關注沒有完成的小組。4.教師發獎,拍照紀念,給予鼓勵評價,學生鼓掌祝賀。【設計意圖:運用多種形式開展評價,在關注學生的作品合不合格的同時,對結果獲得的過程更要關注。學習制作中的思考、推理、情感體驗、問題解決的過程這些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因此,我們更應關注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究的過程、努力的過程。讓每位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喜悅體驗,引導學生在成功之余,戒驕戒躁,精益求精,鞏固質量意識,熱愛家鄉的傳統技藝。】五、拓展延伸激志向今天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制作滴水瓦,下次我們還要學習制作蟋蟀盆,磚雕等。(課件出示)目前相城區的發展日新月異,作為區政府所在地的陸慕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優秀的傳統技藝正面臨著消亡、脫節、失傳的危機,如何保護、繼承這些傳統技藝,并使之發揚光大,這個重擔就落在同學們的身上了,任重而道遠。同學們有沒有信心挑起這個重擔。六、板書設計: 滴水瓦揉泥摔嵌鉤泥插瓦提瓦【設計意圖:美觀合理的板書既是教師基本功的一種體現,又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課堂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我在設計板書時,盡量使板書內容提綱挈領,言簡意賅,有助于學生記憶,便于學生理解相關內容。板書過程中,教師盡力展示規范的書寫過程,認真的書寫態度,這些對學生所起的良好教育和引領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教學反思:本課我著力創設寬松、和諧、靈動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體驗動手創造的樂趣,培養學生的質量意識和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熱愛家鄉民間優秀技藝的情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勞動習慣。一、創設氛圍,激發學生制作熱情。“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對學習內容如果產生興趣,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習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課伊始,我就出示一些家鄉精美的傳統手工技藝品,用心創設一種和諧、寬松、蘊含美感的家鄉技藝美情境,學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進一步學習的欲望被激發,從而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進入學習中。同時我還設了一些獎項:“最佳作品獎”、“操作小能手”、“團結協作獎”和“整潔衛生獎”,準備了一些制作精美的磚雕作為獎品發給學生,學生的制作熱情高漲。整節課氛圍寬松、民主,充滿了愉悅,學生興趣盎然。二、主動參與,強化學生動手能力。有一個格言是這樣說的:“我聽到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在本課教學中,我抓住一個“精”字,突出一個“動”字。有一名叫蔡松峰的學生,他文化課成績不是很好,缺乏自信心,但他的動手能力很強,在課堂上我創造機會讓他上臺示范,樹立他的自信心。這種做法能激發全班學生都喜歡上勞技課,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有位家長說:“學校現在開設的勞技課,不是我們以前學的簡單手工課。學習它,不僅不會影響孩子其它文化課,反而更能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三、細節指導,使有效走向高效。滴水瓦制作工序較多,難度較大,面對全班那么多的學生,如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看清制作方法和其中的細節呢?我采用了錄像播放和師生合作示范相結合的手段來進行教學,不但把制作細節處放大在學生眼前,讓他們看得清清楚楚,而且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在播放錄像時,我還配上了輕柔的背景音樂,使我的講解說明變得輕快愉悅。在實際教學中,學生觀看得很認真,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