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微專題4 逆溫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遞減氣溫高度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遞增氣溫高度1.概念:對流層氣溫一般隨高度增加而遞減,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氣溫下降6 ℃。但在一定條件下,也會出現海拔上升,氣溫升高,或海拔上升1 000米,氣溫下降幅度小于6 ℃的現象,這兩種現象都稱為逆溫。必備知識1 逆溫的概念類型 發生的條件 出現的地區輻射逆溫平流逆溫地形逆溫鋒面逆溫必備知識1 逆溫的成因經常發生在晴朗無云的夜間,由于地面有效輻射很強,近地面大氣層氣溫迅速下降,而高處大氣層降溫較慢中高緯度大陸冬季黎明前暖空氣水平移動到冷的地面或氣團上中緯度沿海地區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熱快,冷空氣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來較暖空氣被較冷的空氣抬擠上升盆地和谷地中夜間鋒面之上的暖空氣與鋒面之下的冷空氣之間溫度差異顯著鋒面活動地區城市混合層是指靠近城市下墊面的一部分大氣層。夜晚,郊區由于地面輻射冷卻,在近地面形成逆溫層。當郊區空氣移動到城市上空時,由于城市的“熱島效應”,來自郊區的下層空氣被加熱,靠近地面的逆溫層被破壞,從而形成城市混合層,其上部仍維持逆溫現象。下圖示意城市混合層的形成過程。主題探究 城市混合層(1)據圖描述逆溫層分布的特點。(2)簡述城市“熱島效應”對逆溫層和城市混合層的作用。(3)在區域靜風條件下,推測一天中城市混合層高度最低的時段,并說明理由。(4)說明城市混合層高度對城市大氣環境的影響。城市混合層是指靠近城市下墊面的一部分大氣層。夜晚,郊區由于地面輻射冷卻,在近地面形成逆溫層。當郊區空氣移動到城市上空時,由于城市的“熱島效應”,來自郊區的下層空氣被加熱,靠近地面的逆溫層被破壞,從而形成城市混合層,其上部仍維持逆溫現象。下圖示意城市混合層的形成過程。主題探究 城市混合層(1)據圖描述逆溫層分布的特點。郊區逆溫層厚,城市逆溫層薄。由郊區到城市中心逆溫層逐漸變薄。城市混合層是指靠近城市下墊面的一部分大氣層。夜晚,郊區由于地面輻射冷卻,在近地面形成逆溫層。當郊區空氣移動到城市上空時,由于城市的“熱島效應”,來自郊區的下層空氣被加熱,靠近地面的逆溫層被破壞,從而形成城市混合層,其上部仍維持逆溫現象。下圖示意城市混合層的形成過程。主題探究 城市混合層(2)簡述城市“熱島效應”對逆溫層和城市混合層的作用。城市溫度越高,“熱島效應”越強,對來自郊區的冷空氣加熱作用越顯著,近地面的逆溫層被破壞,逆溫層變薄,城市混合層高度越高。城市混合層是指靠近城市下墊面的一部分大氣層。夜晚,郊區由于地面輻射冷卻,在近地面形成逆溫層。當郊區空氣移動到城市上空時,由于城市的“熱島效應”,來自郊區的下層空氣被加熱,靠近地面的逆溫層被破壞,從而形成城市混合層,其上部仍維持逆溫現象。下圖示意城市混合層的形成過程。主題探究 城市混合層(3)在區域靜風條件下,推測一天中城市混合層高度最低的時段,并說明理由。日出前后。城市的氣溫日變化主要受大氣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的影響,日出前后氣溫最低,逆溫層最厚,城市混合層高度最低。輻射逆溫的形成及消失過程圖解必備知識1 逆溫的生消過程晴朗無云的夜間或黎明,由于大氣逆輻射較弱,地面輻射散失熱量多,從而出現上暖下冷的逆溫現象。這種逆溫現象黎明前最強,日出后逆溫層自下而上消失。城市混合層是指靠近城市下墊面的一部分大氣層。夜晚,郊區由于地面輻射冷卻,在近地面形成逆溫層。當郊區空氣移動到城市上空時,由于城市的“熱島效應”,來自郊區的下層空氣被加熱,靠近地面的逆溫層被破壞,從而形成城市混合層,其上部仍維持逆溫現象。下圖示意城市混合層的形成過程。主題探究 城市混合層(4)說明城市混合層高度對城市大氣環境的影響。混合層高度對于城市大氣中污染物的擴散與稀釋具有直接的影響。城市大氣混合層高度越低,對流運動越弱,稀釋污染物的空氣量就越少,污染物濃度越高,大氣環境質量越差,二者呈正相關。逆溫對地理環境的主要影響成霧大氣污染影響航空早晨多霧的天氣大多與逆溫有密切關系,它使能見度降低,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不便,甚至出現交通事故由于逆溫現象的存在,空氣垂直對流受阻,會使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時擴散,從而危害人體健康逆溫多出現在低空,多霧天氣給飛機起降帶來不便;如果出現在高空,對飛機飛行極為有利,因為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飛行中不會有較大顛簸【典題精練】安徽九華山(30.5°N,118°E)地處長江南岸,最高峰1 342米??蒲腥藛T對九華山北坡持續觀測發現:在氣溫回升期間,氣溫隨地形高度的垂直分布常出現“逆溫”現象,“逆溫”結束前后多成為山區天氣轉變的“前兆”,這種現象九華山北坡表現非常典型。下圖示意九華山北坡四個測點高度及對應測點的氣溫隨高度變化,甲、乙、丙、丁四曲線分別表示該地春季某日先后四個時段氣溫隨高度變化情況,據此完成1~2題。1.甲、乙、丙、丁四個時段中,九華街—百歲宮一帶最可能出現雨雪天氣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D【典題精練】安徽九華山(30.5°N,118°E)地處長江南岸,最高峰1 342米。科研人員對九華山北坡持續觀測發現:在氣溫回升期間,氣溫隨地形高度的垂直分布常出現“逆溫”現象,“逆溫”結束前后多成為山區天氣轉變的“前兆”,這種現象九華山北坡表現非常典型。下圖示意九華山北坡四個測點高度及對應測點的氣溫隨高度變化,甲、乙、丙、丁四曲線分別表示該地春季某日先后四個時段氣溫隨高度變化情況,據此完成1~2題。2.九華山成為通過“逆溫”預報天氣最典型地區,其原因最可能是( )A.獨特的地理位置B.茂密的森林植被C.較低的海拔高度D.充沛的水汽來源A【典題精練】安徽九華山(30.5°N,118°E)地處長江南岸,最高峰1 342米??蒲腥藛T對九華山北坡持續觀測發現:在氣溫回升期間,氣溫隨地形高度的垂直分布常出現“逆溫”現象,“逆溫”結束前后多成為山區天氣轉變的“前兆”,這種現象九華山北坡表現非常典型。下圖示意九華山北坡四個測點高度及對應測點的氣溫隨高度變化,甲、乙、丙、丁四曲線分別表示該地春季某日先后四個時段氣溫隨高度變化情況,據此完成1~2題。B3.人們發現:在氣溫回升期間晴朗的夜晚,山頂附近日最低氣溫實際值比理論值(按垂直遞減率計算值)偏高,其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A.太陽輻射的強 B.云霧的保溫作用C.風力大小的差異D.人類活動的影響下圖示意北半球中緯度某地景觀。據此完成下列4-5題。4.此時天氣最可能是A.晴朗、無風 B.陰雨、無風C.晴朗、大風 D.陰雨、大風A【典題精練】下圖示意北半球中緯度某地景觀。據此完成下列4-5題。C【典題精練】5.下列四圖最可能正確表示此時圖示區域氣溫垂直變化狀況的是( )下圖示意北半球中緯度某地景觀。據此完成下列4-5題。【典題精練】6.圖示大氣現象A.由近地面大氣強烈上升引起B.可能使近地面大氣污染加劇C.由近地面大氣強烈下沉引起D.有利于近地面大氣污染擴散B【真題鏈接】(2021·廣東)輻射逆溫是低層大氣因地面強烈輻射冷卻導致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黃河源地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輻射逆溫現象多發。據此完成1~3題。1. 冬季易加強輻射逆溫的地形是A.山峰 B.平原C.谷地 D.丘陵2. 黃河源地區逆溫輻射常出現的時間和天氣狀況是A.日落前后,大風呼嘯 B.正午時刻,雨雪交加C.午夜時分,濃云密霧 D.日出之前,晴朗無風3. 黃河源地區冬季輻射逆溫多發是由于A.鋒面氣旋多 B.下沉氣流盛行C.準靜止鋒強 D.熱力對流強盛CDB思維導圖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微專題4 逆溫【情景探究】城市混合層是指靠近城市下墊面的一部分大氣層。夜晚,郊區由于地面輻射冷卻,在近地面形成逆溫層。當郊區空氣移動到城市上空時,由于城市的“熱島效應”,來自郊區的下層空氣被加熱,靠近地面的逆溫層被破壞,從而形成城市混合層,其上部仍維持逆溫現象。下圖示意城市混合層的形成過程。(1)據圖描述逆溫層分布的特點。(2)簡述城市“熱島效應”對逆溫層和城市混合層的作用。(3)在區域靜風條件下,推測一天中城市混合層高度最低的時段,并說明理由。(4)說明城市混合層高度對城市大氣環境的影響。【典題精練】(2021·日照模擬)近年來,霧霾天氣在我國頻繁出現,空氣質量問題已引起全社會高度關注。下圖是氣溫垂直分布的4種情形。讀圖,完成1、2題。1.假設四幅氣溫垂直分布圖反映了一次霧霾天氣的生消過程,則正確反映霧霾天氣生消過程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2.圖中最有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的情形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圖為北半球中緯度某地某日5次觀測到的近地面氣溫垂直分布示意圖。當日天氣晴朗,日出時間為5時。讀圖,完成下題。3.由圖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時、20時大氣較穩定 B.12時、15時出現逆溫現象C.大氣熱量直接來自太陽輻射 D.氣溫日較差自下而上增大(2021·湖北荊門9月聯考)安徽九華山(30.5°N,118°E)地處長江南岸,最高峰1 342米??蒲腥藛T對九華山北坡持續觀測發現:在氣溫回升期間,氣溫隨地形高度的垂直分布常出現“逆溫”現象,“逆溫”結束前后多成為山區天氣轉變的“前兆”,這種現象九華山北坡表現非常典型。下圖示意九華山北坡四個測點高度及對應測點的氣溫隨高度變化,甲、乙、丙、丁四曲線分別表示該地春季某日先后四個時段氣溫隨高度變化情況。據此完成4~6題。4.甲、乙、丙、丁四個時段中,九華街—百歲宮一帶最可能出現雨雪天氣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5.九華山成為通過“逆溫”預報天氣最典型地區,其原因最可能是( )A.獨特的地理位置 B.茂密的森林植被C.較低的海拔 D.充沛的水汽來源6.人們發現:在氣溫回升期間晴朗的夜晚,山頂附近日最低氣溫實際值比理論值(按垂直遞減率計算值)偏高,其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A.太陽輻射的強弱 B.云霧的保溫作用C.風力大小的差異 D.人類活動的影響下圖是某時刻某市附近地區垂直溫度變化分布圖。讀圖完成7~9題。7.圖示發生大氣逆溫現象距市中心的范圍是( )A.1~6.5 km B.1.5~5.2 km C.1.5~5.5 km D.1.5 km以內和5.2 km以外8.發生大氣逆溫現象的最大高度約為( )A.500 m B.100 m C.350 m D.150 m9.當某地大氣發生逆溫現象時( )A.空氣對流更加顯著 B.抑制污染物向高空擴散C.有利于成云致雨 D.減少大氣中臭氧的含量2018年11月29日前后,江淮多地出現了持續的大霧天氣,能見度不足200米,在衛星云圖上可見清晰的濃霧帶(白色所示)。讀圖完成下列10~10題。10.下列因素中與此次濃霧形成無關的是A.冷空氣勢力弱 B.空氣濕度大C.氣旋活躍頻繁 D.大氣層結穩定11.細心的朋友發現衛星云圖上濃霧區中有許多“霧洞”,這些“霧洞”對應的地表最有可能是A.城市 B.農田 C.湖泊 D.焚燒秸桿點下圖示意北半球中緯度某地景觀。據此完成12~14題。12.此時天氣最可能為( )A.晴、無風 B.雨、大風 C.晴、大風 D.雨、無風13.下列四圖最可能正確表示此時圖示區域氣溫垂直變化狀況的是( )14.圖中所示大氣現象( )A.可能使近地面大氣污染加劇 B.由近地面大氣強烈上升引起C.有利于近地面大氣污染的消散 D.由近地面大氣強烈下沉引起【真題鏈接】(2015浙江文綜,8分)逆溫是在一定條件下出現的氣溫隨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現象。某校氣象興趣小組在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對我國南方山區谷地進行逆溫測定。下圖為該小組多次觀測所得的逆溫時空變化平均結果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下列關于該地逆溫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逆溫強度近地面較大,向上減小B.逆溫強度午夜達到最大,后減弱C.逆溫現象日落前出現,日出前消失D.強逆溫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2.造成逆溫層上界峰值在時間上滯后于強逆溫層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存在晝夜差異B.大氣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異C.空氣上下熱量傳遞存在時間差異D.下墊面反射率在時間上存在差異(2021·廣東)輻射逆溫是低層大氣因地面強烈輻射冷卻導致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黃河源地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輻射逆溫現象多發。據此完成12~14題。3.冬季易加強輻射逆溫的地形是A.山峰 B.平原C.谷地 D.丘陵4.黃河源地區逆溫輻射常出現的時間和天氣狀況是A.日落前后,大風呼嘯B.正午時刻,雨雪交加C.午夜時分,濃云密霧D.日出之前,晴朗無風5.黃河源地區冬季輻射逆溫多發是由于A.鋒面氣旋多 B.下沉氣流盛行 C.準靜止鋒強 D.熱力對流強盛參考答案:情景探究答案(1)郊區逆溫層厚,城市逆溫層薄。由郊區到城市中心逆溫層逐漸變薄。(2)城市溫度越高,“熱島效應”越強,對來自郊區的冷空氣加熱作用越顯著,近地面的逆溫層被破壞,逆溫層變薄,城市混合層高度越高。(3)日出前后。城市的氣溫日變化主要受大氣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的影響,日出前后氣溫最低,逆溫層最厚,城市混合層高度最低。(4)混合層高度對于城市大氣中污染物的擴散與稀釋具有直接的影響。城市大氣混合層高度越低,對流運動越弱,稀釋污染物的空氣量就越少,污染物濃度越高,大氣環境質量越差,二者呈正相關。(或城市大氣混合層高度越高,稀釋污染物的空氣量就越多,污染物濃度越低,大氣環境質量越好。)【典題精練】1.D 2.A 3. A 4.D 5.A 6.B 7.C 8.C 9.B 10.C 11.A 12.A 13.C 14.A【真題鏈接】1.A 2.C 3.C 4.D 5.B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微專題 4逆溫.doc 微專題4 逆溫.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