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2023學年小學一年級蘇教版勞動教學設計疊衣服教學目標1. 學會根據衣物的不同形狀與結構,把衣服整齊地折疊起來。2. 有序操作,掌握基本的折疊衣物的方法,提升自我服務能力。3. 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養成認真仔細、嚴謹操作的習慣。二、重點難點1. 教學重點:上衣、褲子等各類衣物的折疊方法。2. 教學難點:上衣的折疊步驟與方法。三、教學準備1. 教師準備:上衣、褲子、內褲、吊帶、不規則衣服等。2. 學生準備:每人一套校服。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 明導入新課(3分鐘) 1. 課件出示圖片: A. 房間里堆滿雜亂無序的衣服。 B. 小朋友在亂衣服堆中找衣服。 C. 小朋友把衣服疊得整整齊齊。 觀看圖片,思考。 從生活情境入手,激發孩子思考探究的欲望。2. 提問:這是在靈靈家發生的一幕,你看了有什么感想? 針對圖片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 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3. 小結:創造一個整齊舒適的環境,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有序美好。讓我們動起小手,來學一學疊衣服。(出示課題:疊衣服) 認真聽講,積極回應。 激發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整齊美好環境的欲望。探究學習(5分鐘) 1.請小朋友說一說:有沒有自己疊過衣服?你是如何疊衣服的? 發言交流疊衣服的經驗。 從以往的生活經驗中尋找學習內容,讓孩子產生親近感。2.出示衣服和褲子的圖片,找一找,說一說各部分名稱。 能把名稱和部位一一對應起來。 清楚了解衣物各部分名稱,為下面動手疊衣服打好基礎。3. 在疊衣服前,我們要做一些準備工作,出示一組圖片,請學生觀察。 觀察圖片,說出每張圖片中小朋友在做什么準備工作。 學習這部分內容,為下面疊衣服做好充分準備。實踐體驗(20分鐘) 1. 最常見的衣物就是上衣和褲子。今天,老師請每位同學帶來了一套校服。先請大家拿出校褲,自己試試怎樣把它折好。 試著折校褲。 給學生一個嘗試的機會,教師根據學生操作結果來進行指導,更有針對性。2. 請兩至三位同學把折好的校褲放在實物投影下展示。 欣賞同學折的褲子,提出意見和建議。 從身邊伙伴折的褲子中,找出好的地方和有待改進的地方,更貼合學生實際。3. 總結折疊方法: 方法:鋪平,對折對折再對折。 要點:平整、美觀 總結方法,加深記憶。 對一種技法進行總結,是為了更好地鞏固和練習。4. 出示PPT,提問:你有沒有信心挑戰更難一點的上衣?請你自學疊上衣的方法。 自學關于疊上衣的圖片和文字。 通過文字和圖片,自學方法,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5.組織學生交流總結疊上衣的方法: ①鋪平,整理衣領; ②翻面,折疊一側; ③拉角,翻折衣袖; ④上翻下擺,對折; ⑤翻面整理。 出示兒歌: 兩扇小門關關緊, 衣服領子理理平, 翻身先從一側折, 兩側相同角拉平, 上翻下擺再對折, 翻面整理衣真美。 提出要點:折上衣同樣要做到平整和美觀。 全班交流,總結出折疊衣服的方法。 在操作之前掌握好疊上衣的各步驟和要領,更有利于動手實踐的成功。6. 布置任務:請大家拿出校服,試著把它疊好。 練習疊上衣。 把掌握的知識通過實踐操作呈現出來。交流評議(6分鐘) 1. 組織小組互評,在全班挑選有針對性的作品進行評價。 發表自己看法。 通過評價進一步掌握技術要領,進行改進。2. 組織比賽:宣布比賽規則,按照所學方法疊好一套校服,比一比誰疊得又好又快。對于表現好的同學給予獎勵。 參加比賽。 通過比賽,進一步鞏固疊衣物的技術,并激發學生求勝心理,體驗勞動的樂趣和成就感。組織評價:請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自評和互評,在書本上打上“☆☆☆”(優秀)“☆☆”(良好)或“☆”(還需努力)。 小組內進行評價。 及時進行評價,是對一個階段學習的總結,也是促進和發展學習的手段。拓展創新(8分鐘) 1. 提出問題:普通的衣服褲子都可以按照我們剛才所學的方法來折疊。但實際生活中還有一些衣物,形狀并沒有那么規整,這些衣物我們該怎樣來疊呢?誰能來幫老師解決問題? 接受挑戰。 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挑戰困難的決心和激情。2. 布置任務:現在老師這里有四種不規則的衣物(出示圖片),請每組領一個任務,來幫老師解決難題。 每組研究疊一種不規則衣物。 掌握基本方法后,給學生一些小難度的挑戰,學生是樂意并有能力去完成的。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研究,互助合作。3. 展示:請每組派一名代表到投影儀下演示和講解你們的折疊方法。 每組代表演示講解,其余認真學習,也可以提出意見和建議。 展示小組學習成果,達到資源共享目的。每位同學在學到本組方法的同時,還能學到別組的成果。4. 布置作業:回家練習折疊衣服,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接受任務。 學以致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板書設計疊衣服 ①鋪平,整理衣領; ②翻面,折疊一側; 上衣 ③拉角,翻折衣袖; ④上翻下擺,對折; ⑤翻面整理。 褲子 鋪平,對折對折再對折 要求 平整、美觀(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