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班級: 姓名/學號: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陸地是我們生活的家園。讀圖,回答下題。1.美國影片《未來水世界》講的是由于全球變暖,海水把世界上大部分陸地都淹沒了。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你認為最后的陸地最有可能出現在(▲)A.① B.② C.③ D.④2.如圖小島位于( )①北半球、東半球②北半球、西半球③中緯度、北溫帶④低緯度、熱帶。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下面四幅圖中,正確表示河流流向的是( )A. B. C. D.4.關于世界人種、語言、宗教的說法,正確的是( )A.亞洲西部的居民以黃色人種為主 B.基督教最有特色的建筑是清真寺C.黑色人種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區 D.英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5.讀圖,回答下面問題。“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今西安)花落時。”詩歌中描述的現象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 D.冬季風6.下列建筑中,屬于伊斯蘭教建筑的是( )A.清真寺 B.布達拉宮 C.日本神社 D.巴黎圣母院7.明朝思想家李贄在評價秦始皇時認為:秦始皇的偉大之處在于,打破了以往以血緣維系的貴族集團的統治,開始了一種嶄新的統治模式,使國家對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加強了。這種“嶄新的統治模式”是指( )A.分封制 B.禮樂制 C.世襲制 D.郡縣制8.“(商鞅變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說(悅)……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與“民勇于公戰”相關的措施是( )A.禁止私斗 B.鼓勵耕織 C.改革戶籍制度 D.獎勵軍功9.《詩經》記載:“牧野洋洋,檀車煌煌……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如圖所示的青銅器所鑄銘文中,能夠印證上述詩歌描述的場景的是( )A.二里頭鑲嵌綠松石B.四羊方尊 C. 司母戊鼎 D. 利簋的銅牌10.圖示法能將復雜的歷史比較直觀地展示出來。以下示意圖反映出( )A.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B.三國鼎立局面形成C.統一趨勢不斷加強 D.魏晉時期政權并立司馬遷編著《史記》時,以黃帝作為中國歷史的開篇。此后,歷代統治者均祭祀黃帝,即使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也要假托黃帝以明正朔。這體現了( )12.據史料記載,漢武帝繼位之初,“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這一現象出現的歷史背景是( )A.西漢的賦稅十分沉重 B.漢初奢靡之風盛行 C.“文景之治”的出現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3.如果把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與黃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為一個學習主題,那么這個學習主題應該是( )A.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B.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D.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14.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此時屬于什么時期?( )A.公元前6世紀前期 B.公元前6世紀后期 C.公元前8世紀后期 D.公元前8世紀前期15.談到初中學習,小明認為學校倡導的自主管理讓他受益最大:自主預習、探究、測評,讓學習成為自覺;出勤、三操、衛生實行自治,讓被動變成習慣;互幫、互助、互學,讓班級變成了家庭……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 )①學習不僅表現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現為探究、發現、體驗和感悟②初中階段的學習,包括知識的獲取,還包括各種能力的培養③學習需要自覺、主動的態度,不需要老師監督管理④我們可以從一切經歷中學習:學習思考,認識世界,關愛他人,遵守規則16.漫畫《別讓手機冷落了親情》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對此認識不正確的是( )長此以往,會沖淡親情,減少正常交流 B.親人好友之間更應該多談心,相互關心C.網絡交流是一種新形式,必然會代替面對面的交流D.沉迷網絡交流,會使我們越來越缺乏面對面交流的能力17.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家,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溫馨的字眼。這是因為( )①家是我們身心的寄居之所,培育與支持我們成長②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家里有親人,家中有親情③家是能滿足我們所有需求的地方,有家就不會有煩惱④家是代代傳承、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是甜蜜、溫暖、輕松的避風港18.如表中對小浙同學“微行為”的“微點評”,你贊同的有( )序號 微行為 微點評① 參加暑假讀好書活動,撰寫征文 增加閱讀量,讓生命充盈② 認真傾聽同學的學習煩惱 真正的友誼不需要自我③ 虛心接受老師建議,改進學習方法 尊敬老師就應該:一切都聽從老師的④ 在家里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孝敬父母應該從日常做起,從現在做起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9.如圖漫畫《友情》告訴我們( )A.友誼不是一成不變的 B.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C.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 D.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20.看漫畫并思考,要當好自己生命之舟的船長必須( )A.理性認識自我,欣賞自己的全部 B.把握人生方向,增強生命的韌性二、材料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21.某學習小組開展了一次地理研學活動,并繪制了如下地圖,請你一起探究。(14分)[體驗·山水之險]學習小組成功登頂A,判斷A山頂的高度范圍。下山時學習小組體驗了一次驚險刺激的漂流,你認為他們會選擇河段ab還是河段cd,并簡述理由。 (6分)[探秘·聚落之美]下山后學習小組沿著清水河順流而下去考察聚落,寫出他們大致的行進方向。根據圖中信息,概括縣城與王村分布的共同特點。 (4分)[收獲·研學心得]根據研學實踐和圖中信息,總結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聯系。 (4分)22.中國是世界農業發祥地之一,古代中國以先進的農業文明聞名于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圖一鐵制農具最早出現在什么時期?寫出圖二生產工具的名稱及用途。(3分)材料二:夏五月(公元前202年5月),兵皆罷歸家。詔曰:諸侯子在關中者復之十二歲(入關滅秦的士兵愿留在關中的免徭役12年),其歸者半之(愿回原籍的免徭役6年)。民前或相聚保山澤(戰時逃亡山澤的),……令各歸其縣,(恢)復故爵、田宅。……民以饑餓自賣為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摘編自《漢書 高帝紀》材料二反映了統治者為鞏固政權采取了什么政策?結合所學簡要分析其原因。(3分)材料三:(南朝時期)南方土地開發的范圍擴大,許多荒蕪之處得到墾殖。……直至陳朝,政府仍然鼓勵墾荒。……梁天監四年(505年),“是歲大穰(莊稼豐收),米斛三十”,斗米僅值三文錢。—摘編自《新編中國通史》概括材料三中江南農業發展的具體表現?(4分)綜合上述材料,指出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2分)23.五谷者,萬民之名,國之重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圖片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如圖。材料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華陽國志 蜀志》與材料二描述相關的水利工程是材料一中的哪張圖片?(2分)材料三:史書為后世歷史研究提供了參考。如《漢書 食貨志》記載:“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史記 平準書》描述:“天下既定,民亡蓋藏(人民沒有儲藏),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聯系所學,材料中商君為發展農業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材料四:古代中國是世界上農業出現最早,也是當時世界上農業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黃河、長江兩河流域都是我們國家農業文明的搖籃。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農業生產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因而我國的農業生產和技術在世界史上得以長期居于遙遙領先的地位。綜合上述材料,歸納推動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因素。(2分)24.家中有溫暖的牽掛,也有不愉快的沖突,溝通傳遞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疫情期間,某校進行了一次居家親子溝通情況調查,調查結果如下:親子沖突 引起沖突的原因經常發生 有過一些 幾乎沒有 電子產品使用 按時作息與完成作業 其他5.51% 62.68% 31.81% 65.75% 44% 4.47%從材料一中可獲得什么信息?(4分)材料二:為緩和疫情期間的親子沖突,某校舉行“云家長會”,指導居家親子教育。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增進了情感,化解了矛盾和沖突。結合材料二,運用“溝通傳遞愛”的相關知識分析“云家長會”后親子溝通做法的意義。(4分)根據材料一、二,從學生角度,就防范和化解親子沖突提幾條合理化建議。(4分)25.庚子鼠年,新冠肺炎肆虐,全國上下齊心戰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疫情發生后,無數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將涓滴之力匯聚成磅礴偉力,構筑起守護生命的銅墻鐵壁。從“敬畏生命”的角度,說明“無數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構筑守護生命的銅墻鐵壁”所體現的道理。(4分)材料二:疫情來襲,停課不能停學,網課開始后,家住四川廣元的16歲女生小楊因家中貧困沒有安裝無線網絡,每天堅持步行幾公里到能收到網課信號的懸崖邊上“蹭網”學習,一學就是五六個小時,凜冽寒風、冰涼石頭、懸崖峭壁……這些在她看來并不可怕,努力學習,實現心中理想是她的愿望。中國電信廣元分公司得知這一情況后,克服種種困難為小楊家里免費安裝了無線網絡,小楊終于能在家里參加網課學習了。(2)結合材料二,說明小楊的事跡對于我們“增強生命的韌性”有何啟示。(6分)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選擇題C B C C A A D D D CD C D D A C D C B B二、材料題21.(1)700~800米;河段ab;理由:此處等高線較密集,坡度較陡,河流流速較快。(2)自北向南;沿河分布;在地勢平坦的地方。(3)自然環境影響人文環境;自然環境各要素間相互影響。22.(1)春秋時期;耬車;播種工具。(2)休養生息政策;西漢初年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3)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耕地面積不斷增加,糧食產量提高等。(4)先進的生產工具、改革、統治者的政策等。23.(1)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2)圖3。(3)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4)生產工具的改進,生產技術、耕作技術等的提高,國家政策的促進,統治者的重視等。24.(1)①疫情期間,親子沖突較易發生;②孩子居家學習時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不按時作息、不按要求作業等是親子沖突的主要原因。(2)①互動溝通的技巧和應對沖突的智慧是親子之間愛的潤滑劑。會后家長改變教育方法,與孩子一起制訂雙方都認可的規則,引導自律,增進理解,有利于化解矛盾和沖突。②愛在溝通中加深。家長耐心、平等地與孩子溝通,與孩子成為朋友,有利于親子溝通順暢,化解矛盾和沖突。(3)加強自律,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按時作息,按要求完成作業,加強溝通,增進理解等。25.(1)①敬畏生命,堅持生命至上;②休戚與共,從對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對他人生命的關懷。(2)①小楊面對家中沒有網絡的困難,堅持每天步行幾公里到能收到網課信號的懸崖邊上,一學就是五六個小時。啟示我們增強生命的韌性需要發現、發掘自己的生命力量,培養自己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②小楊的困難在電信公司的幫助下得到解決。啟示我們增強生命的韌性并不排斥借助外力,在成長路上獲得他人支持和鼓勵,有助于增強我們生命的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上社政期末綜合卷二答案.docx 七年級上學期 社會法治期末復習綜合卷2.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