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哲學與文化》合格考復習學案
第一課《時代精神的精華》
1.哲學的基本問題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
(誰決定誰,誰先出現,
誰為第一性,誰是本原)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
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主觀唯心主義
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
有同一性:可知論
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
無同一性:不可知論 (休謨,康德)
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
(1)唯物主義:物質是本原,物質決定意識。
對物質的理解不同:
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理解的物質:具體的物質形態(水、火、氣、土等)
進步: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局限:可貴猜測,無科學依據 ;復雜問題簡單化。
②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半截子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
理解的物質: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元素)
進步: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
局限:機械性(認為人是機器);形而上學性(用孤立、靜止、片面觀點看問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自然觀:物質決定意識 歷史觀:人的意識支配社會的發展)
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
(2)唯心主義:意識是本原,意識決定物質
對意識的理解不同
①主觀唯心主義
理解的意識:人的主觀精神(人的目的、感覺、經驗、心靈等)
②客觀唯心主義
理解的意識:客觀精神(上帝、柏拉圖的“理念”、黑格爾的“絕對精神”、老子“道”、朱熹“理”)
(3)兩個對子和兩大陣營
哲學史上兩個對子:①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②辯證法和形而上學:辯證法:用聯系、發展、全面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孤立、靜止、片面;兩者對立焦點和根本分歧:是否承認矛盾
哲學史上兩大陣營(哲學的基本派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①核心觀點: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
②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
③把唯物辯證的觀點貫穿于社會歷史研究領域,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④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⑤理論品質: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獨特的理論品質。
第二課《探究世界的本質》(辨證唯物論)
1、辯證唯物論(唯物論)、“探究世界的本質”常用原理(關鍵詞:物質、意識、規律)
①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②意識具有能動作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正確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要求我們尊重客觀規律,又要重視意識的作用,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③規律是客觀的普遍的。要求我們必須尊重規律,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
2、規律的相關知識(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相關知識
①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②規律是客觀的普遍的的。這要求我們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
③在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
④尊重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
3、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
①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規律是客觀的普遍的的。這要求我們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
②在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
③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
4、意識的能動作用(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1)意識具有能動作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能動創造性。
(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
(4)正確意識才能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意識會阻礙事物的發展。意識的能動作用要求我們重視意識的作用,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5、物質與意識的辨證關系原理
(1)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意識具有能動作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要求我們重視意識的作用,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6、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1)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2)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3)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
第三課《把握世界的規律》(唯物辯證法)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唯物辯證法聯系觀
1、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
(1)整體和部分是辯證統一的.
(2)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要求我們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
(3)部分處于被支配地位,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要求我們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2、唯物辯證法聯系觀的相關知識(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1)聯系是普遍的,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2)聯系是客觀的。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聯系,建立新的聯系。
(3)聯系是多樣的,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4)整體和部分是辯證統一的,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要求我們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同時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發展。
(5)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3、量變與質變的辨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
(1)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要求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
(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我們要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
(3)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
4、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
(1)發展具有普遍性,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與時俱進,具有創新精神。
(2)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要求我們既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看到光明的前途,支持保護新事物的成長。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
(3)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要求我們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又要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矛盾觀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1)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是共性與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系,這一關系事關矛盾問題的精髓。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堅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6、矛盾的觀點(對立統一的觀點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矛盾分析法、)
①矛盾即對立統一。要求我們用一分為二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們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要求堅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⑤主要矛盾在復雜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次要矛盾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我們辦事情要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又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處理次要矛盾。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⑥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處于被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要求我們看問題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又不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解決好支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探索認識的奧秘》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1、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1)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自覺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促進實踐發展,錯誤的認識阻礙實踐的發展。要重視認識的作用,樹立正確認識,克服錯誤認識。
2、真理的相關知識(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1)真理是標志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
(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要做到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3)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要求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3、認識論(探索認識的奧秘)相關知識
①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是直接現實性活動,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
②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要求我們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自覺投身實踐。
③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對實踐有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對實踐有阻礙作用。要求我們重視認識的反作用,樹立正確的認識。
④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要求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現真理。
⑤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尋覓社會的真諦》(社會歷史觀)的重點原理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確的社會意識促進社會發展,落后的社會意識阻礙社會發展;
(2)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先進的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落后的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3)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時會推動社會發展,不適合時會阻礙社會發展;
(4)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的目的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直接動力。
(5)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要求我們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單獨考查)
(6)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7)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的性質和面貌,生產方式的變革決定社會形態的更替。
(8)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勞動是社會歷史的起點。
《實現人生的價值》人生價值觀
運用“價值觀”“人生價值觀”“實現人生價值”的知識,分析、理解怎樣實現人生價值
(1)人的價值在于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社會、他人和自己的需要,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著。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歸根到底是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
(2)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標準。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導向作用。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3)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和主體差異性。
(4)要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5)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
①弘揚勞動精神,實現價值。
②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
③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需要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
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
1.文化的功能
(1)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3)文化塑造人生。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4)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先進的文化促進經濟政治的發展,落后的文化阻礙經濟政治的發展。
(5)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響人們的文化實踐與文化生活。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
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連續性,是中華民族共同文化特質的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②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統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一些思想,能夠為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
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平發展,這些思想觀念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國際關系,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怎樣對待傳統文化
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③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3.中華民族精神的相關知識
(1)為什么弘揚民族精神
①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XX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是對民族精神的豐富發展。
②中華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它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種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距。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
③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當材料凸顯愛國主義精神時選用)
(4)怎樣弘揚民族精神
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4.文化多樣性的相關知識
(1)為什么要維護世界文化多樣:
①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②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正確態度: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5.怎樣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怎樣進行文化交流)
(1)尊重文化多樣性,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2)推進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
(3)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4)立足國情,交流互鑒。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
6.為什么進行中外文化交流
必要性: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重要性:從對中華文化的意義(包括“引進來”“走出去”)和對世界文化的意義兩個角度;
②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
③通過文化交融,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豐富發展汲取豐富營養,推動中華文化的豐富發展。
④有利于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⑤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推動世界文化發展繁榮。
7.怎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文化強國)
①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實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
②加強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
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造導向,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④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⑤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
⑥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它凝魂聚力,發揮其引領作用。
⑧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
⑨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 ⑩堅定文化自信。
(11)正確對待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