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農具為什么設計成這樣?活動背景:學生已經開展身邊的農具實踐活動,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了解到,學生活動所獲得的成果,絕大多數停留在認識、認知、簡單操作的層面。比如認識了家里的常用農具,知道他們的一般作用,在父母的幫助下,對一些農具有了幾次簡單的使用等,對于農具的深入思考基本沒有涉及到。實際上這也是我們平時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常見問題之一,更多的學生以完成活動獲得一定的收獲和體會為主。在活動的過程中,在獲得收獲的同時,缺乏深入研究的意識,缺乏在研究中提出問題的意識。本次開展的二次活動,主要是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并圍繞這些問題開展深入的系列研究,提高學生研究的意識和能力,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聰慧。活動目標:1、圍繞各種農具,能提出可以進行深入研究的問題。2、圍繞相關問題,能找到研究的方法、途徑、工具。3、借助研究方法,開展系列針對性研究活動。4、根據各種研究活動的收獲,撰寫研究報告。5、在研究的過程中,提升各研究方法的使用熟練度。6、經歷研究過程,體驗勞動人民的聰慧。活動重點:開展系列研究活動活動難點:通過各種研究獲得研究的結論,并撰寫研究報告。教師要聘請學校中對農具認識比較深的教師擔任課外輔導教師。活動過程:(問題的提出)一、前期匯報1、前期活動的簡單匯報(注:匯報課已上)師:同學們,這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圍繞身邊的農具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共分成了翻土、收割、篩選、種植、灌溉、運輸、脫粒共七個小組。下面就請大家談一談,這段時間以來大家的收獲和體會。生:學生匯報。學生匯報時:板書歷史、用途、數據、外形、作用、使用、制作等。2、大家對自己的這些收獲滿意嗎?說一說你哪些方面感到滿意?哪些方面還感到不足?生:匯報反思:這部分的設計,主要是勾起學生前期活動的回憶,在匯報活動獲得成果的同時,也為接下去的提問打下了基礎。因為只有對某種事物有了一定的認識,才能提出相應的問題。從課堂來看,學生的匯報基本與預設的差不多,基本上在歷史、外形、作用等方面匯報。追問中也可得出學生這些資料的獲得基本上從網絡或者從父母口中得知,真正研究的成分比較低。值得改進的地方是:這一部分匯報的時間再5分鐘左右,時間偏長,另外學生在匯報時,沒有考慮外地老師對農具不了解的情況,應該邊匯報,邊展示圖片。3、在這整個活動過程中,大家搜集了很多關于農具的信息,對農具有了深入的認識,很多同學還親自使用過各種農具。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在我們研究的這30多種農具中,他們的形狀有一樣的嗎?即使是同一種功能的農具樣子也是不一樣的。大家有沒有對農具的設計上有過一些疑問呢?生:提問師:看來,同學們有一雙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在研究農具的時候,已經關注了農具在設計方面的問題。今天我們就繼續深入的研究身邊的農具。板書課題:農具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反思:跟預設的一樣,所有學生在活動中,已經對農具的設計有了一些疑問。但是這些疑問是瑣碎的、凌亂的。課堂中通過沖突激起學生研究的欲望,并指出平時研究過程中的缺失。既然大家都已經有了這么一些疑問,為什么沒有進行任何于此相關的研究呢?這也說明我們學生目前缺乏疑問精神,不敢問,不會問。這一部分教學實錄與預設基本一致,達到了引入課題的效果,并為加下去的提問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模板。利用優秀學生的思考來引導其他學生共同思考。4 、提出問題師:要弄清農具為什么要這樣設計,首先就饒圍繞農具的設計提出一些問題。我們該如何提出相關的設計問題呢?生:觀察、對比、嘗試反思:要研究就要提出相應的問題,如何提出問題,需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雖然提問的方法在以前的活動中已經有了一些涉及,但為了本次活動能順利提出相應的問題,此處有必要進行一定的歸納。可取之處:課堂中本環節進行了適當的擴展。在學生指出了提問的方法后,追問用這種方法,你能提出關于農具設計的什么問題。這一部分的增加,為后續問題的提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這也是為什么有一個組在隨后的提問環節中提出了11個相關問題的原因。由此可見,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對學生的指導方面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環環相扣。二、對比,提出問題師:說的真好,仔細觀察并選擇一定的參照物進行對比是一種很好的提問方法。比如上次匯報課的時候,我就看到了收割組用對比的形式匯報了鐮刀和鋸鐮的信息。今天我們就采用這個對比看大家能否提出關于設計方面的問題。出示學生匯報過的ppt收割工具鐮刀(圖片) 鋸鐮(圖片)主要作用:收割莖硬的農作物 收割莖軟的農作物看著這份匯報材料,你有什么想說的?生提問,師追問:你是怎么想到這一點的?進行板書。板書: 問題 提問出發點1、為什么要制造兩種收個工具?能不能只用一種 2種收割工具2、為什么鋸鐮柄短,鐮刀柄長?一般有多長? 柄的長短不一3、為什么鋸鐮設計鋸齒,有什么作用? 形狀不同4、哪種收割工具使用輕松為什么? 2種收割工具5、為什么鋸鏈逐漸淘汰?6、為什么鐮刀刀刃平直,鋸鐮鋸齒有彎度? 形狀對比7、。。。。。。。。 。。。。。。(師指導學生觀察刀刃、刀柄、刀的形狀。)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同一種用途的兩種農具間的對比。也就是把鐮刀和鋸鏈進行對比,我們提出了很多的想法,并用問題的形式進行了表述。這是我們以后開展活動時進行思考的一種好方法。也就是把兩種事物進行對比研究。反思:這一部分的教學設計主要是要強調問題,并強調問題的出發點。以培養學生根據觀察、對比的現象提出相應的問題。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了問題,而忽略了對問題提出的出發點引導學生思考。雖然學生的問題很精彩。但是由于少了這一個環節,課堂實際的效果要大打折扣。這就是表面精彩與內涵精彩的區別。只有學生能夠將問題與提問出發點兩者對應,才能養成根據一定的現象提出相應問題的習慣,而不至于隨便問,隨意問。本節課最大的失敗就在于此處。那么如果沒有比較的對象呢?比如我們要對扁擔進行深入研究,這時可以怎么提問呢?生回答。師:圍繞材料、形狀、作用、現象等進行提問。小結:是啊,同學們,我們在開展活動的時候,不能簡單的停留在表面信息的獲得。要繼續追問為什么會這樣?還能怎樣?只有這樣不斷的追問,我們才能深入認識事物,才能提高我們自身的研究能力。反思:二次強化提問方法,對后續提問有很大的幫助。但是課堂上此環節稍微過了一些。以至于出現到后面小組提問時,沒有什么問題可提的現象。三、各組嘗試提問1、現在老師再問大家對本組研究的農具在設計方面你有哪些想法和問題?2、每個小組研究的農具比較多,今天在課堂上,大家圍繞其中的一種或者同一類的幾種,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問題的形式出現。小組內先交流,確定每個小組要重點研究的農具。3、提供卡片問題 提問出發點 研究方法 研究工具A、先指導填寫問題和提問出發點。B、指導對問題進行必要的篩選。反思:整個小組提問的過程,老師均在巡視,從巡視中可以發現,學生對身邊的農具確實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離不開學生前期的活動,離不開學生認真的觀察,仔細的對比。最多的小組提問11個,最少的小組提問5個,這還不包括嘗試以后的提問。遺憾的是,由于前一環節缺少了提問出發點的教學,在這里學生基本上沒有書寫。四、指導明確研究方法。1、展示卡片(以鐮刀和鋸鐮為例)追問:這些問題,我們該如何去研究呢。指導學生在空白表格中繼續填寫研究方法、研究途徑、研究工具。2、展示補充完整的卡片。對卡片進行評價。研究方法確定是否合理,有沒有其它更合理的方法。研究方法是否可行,是否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尋求什么幫助。研究工具考慮是否齊全,如何準備研究工具。3、完善相關內容。反思:由于整節課采用了前松后緊的方式,這一部分沒有來得及上。不過對于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這部分內容再課后基本能順利填寫。五、小結同學們,一個農具的研究,我們可以進行二次的深入研究。同樣,以后在開展其他的活動時,如果我們發了更有價值的研究問題,也同樣可以繼續深入的研究下去。而要發現其他有價值的研究問題,取決于大家能否積極思考,能否帶著問題去觀察我們身邊的世界。總結:整節課能按照預設情況,順利開展。基本體現了本次活動的設計意圖,在培養學生提問能力,培養學生深入活動,培養學生研究意識等方面對學生有一定的幫助。課堂的氛圍活躍,學生問題有價值。遺憾的是,為了培養學生以后能根據生活現象提出相應問題方面,由于教學的缺失,課堂中沒有很好的體現。這在指導學生提問上是遠遠不夠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