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 教學設計第1課 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第二子目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計劃課時 1 授課年級 高一教學背景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第一單元第1課。本冊教材主要講解了世界史的相關內容,而第一單元的兩節課則系統介紹了世界上古史。 內容上,本節課主要介紹了早期文明的產生原因及特點。下啟第2課文明的交流聯系,在整本書中起到了“開先河”之作用。 而本子目則主要介紹了四大早期文明(古代西亞、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臘)的時間、地理環境、分布及特點。本子目內容豐富,易于理解,學生能夠從書中自主學習、認識早期文明的特點。 但是教材知識體量大,對于每個文明的重點內容缺乏詳細介紹,因此需要教師在講授時既注重時序,也留意到各個文明平行發展的多元性。多多引用材料,做好知識補充。學情分析 本課內容主要面向高一學生。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簡單了解過本課四大文明的主要內容,但缺乏系統整理和深入思考,對于相關知識點也存在遺忘現象。 針對第二子目不同文明的特點,學生了解較少,存在知識空白,需要教師結合具體史料作進一步理解。 同時,第一子目中關于文明起源的知識學習,較為理論化、抽象化,也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梳理邏輯。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學習文明產生的條件和根本原因,理解“社會形態演變的實質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培養自身運用唯物史觀分析歷史的能力。 2、通過觀察世界地圖及各文明分布地形圖等,知道各文明產生的時間及具體位置,樹立基本的時空觀念。 3、通過對于史料的分析理解,分析自然地理環境對文明產生的影響、古印度種姓制度的特征等,培養自身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能力。 4、通過學習早期文明內容,反思當下面對文化多元化,我們如何豐富本民族文化,熏陶自身的家國情懷。教學重點 文明產生的前提及條件;早期文明的時間、分布及成就。教學難點 分析、理解早期文明多元特點形成的不同時空條件。教學媒體 PPT、板書、學案教學方法 演示法、講授法、談話法、材料分析法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課】 (復習導入) 經過上一部分的學習,我們掌握了文明產生的條件和根本原因。那么隨著文明的不斷產生和發展呢,由于地理條件的限制,在世界的不同地區就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文明。早期的古代文明除了我們上學期學到的古代中國文明以外,還存在著兩河流域的古代西亞文明、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和愛琴海地區的古希臘文明。 展示古代文明分布的地圖。 從這張圖片中,我們不難看出,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交通條件的限制,古代各個文明基本獨立發展,表現出明顯的多元特征。 那么各個文明具體是怎樣的、有哪些成就呢?接下來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結合課本歸納以下表格,制作五大古代文明的“區域名片”。 (小組活動)(等待5~8分鐘時間) 跟隨老師引導,觀察古代文明分布地圖,尋找不同文明所在地點。 積極參與小組討論,閱讀教材,從教材中歸納知識點,完成表格內容。 通過復習導入,加強知識點間的邏輯連接性。 地圖的引用更加清晰直觀,易于學生理解本課內容。 本部分知識相對較為簡單,因此教師應當把學習的主動性交給學生,堅持以學生作為課堂主體,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講授】 一、兩河流域——古代西亞文明 1、(知識講授) 通過提問的方式與學生共同完成表格。 在講解過程中通過動畫展示兩河流域地圖、楔形文字及《吉爾伽美什》、空中花園圖片。 2、(能力提升) 重點講述《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及其特點。 展示《漢謨拉比法典》的圖片及三則選文,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并自行總結其三大特點: ①宣揚君權神授 ②保護私有財產 ③施行同態復仇 二、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1、(知識講授) 通過提問的方式與學生共同完成表格。 在講解過程中展示尼羅河流域地形圖、象形文字及莎草紙、金字塔圖片。 引用文字材料,結合對于金字塔的簡要介紹,引導學生理解古埃及社會中法老的地位。 2、(能力提升) 重點講述“古代西亞的兩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羅河流域的自然環境如何影響了它們各自文化的特點”。 以斯塔夫利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對于兩地地理環境對民族性格產生的影響入手,結合兩則蘇美爾詩歌及古埃及詩歌的引用,請同學們感受地理環境對文明產生的影響。 三、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1、(知識講授) 通過提問的方式與學生共同完成表格。 在講解過程中展示印度半島地形圖、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的畫像,并簡要介紹其主張的“眾生平等”對于印度傳統宗教“婆羅門教”產生的沖擊。 2、(能力提升) 重點講述“古印度種姓制度的內容及其對于當今印度的深遠影響”。 展示圖片(“原人”身體不同部位及其對應的種姓),結合表格總結種姓制度的內容,引導學生總結其“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世代相襲”的特點。 借用當今印度仍存在種姓制度影響的現象(上層社會的知識分子等人基本都是前兩個等級、印度的賤民生活貧困,社會中種族歧視巨大)的問題,分析印度種姓制度對其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 四、愛琴海地區——古希臘文明 1、(知識講授) 通過提問的方式與學生共同完成表格。 2、(能力提升) 重點講述“地理環境對古希臘民族性格的影響”、“地理環境決定論”、“雅典民主政治的內容及其局限性”。 ①地理環境對古希臘民族性格的影響 引用劉景華《人類六千年(上)》中對希臘地理環境的介紹,講解古希臘的地理環境促進了其商業的發展,在商業發展的過程中,商人之間的互利互惠就促進了其平等自由的民族性格產生;破碎分裂的土地無法滿足群眾的全部生活需要,為了生存就必須出海交換貿易和對外殖民等,因此促進了其開拓、勇敢的民族性格發展……這樣的民族性格也就推動了古希臘民主政治的產生和發展。 但是,這種影響是決定性的嗎?黑格爾在他的歷史哲學中這樣寫道: 黑格爾的這番話無疑是“地理環境決定論”的典型表現。 提問學生:你們認同黑格爾對于大陸民族和海洋民族的這段分析嗎? 由此引出對于地理環境決定論的評價。 ②雅典民主政治的內容及其局限性 首先通過兩則材料簡單介紹斯巴達的寡頭政治(權力集中在君主手中,但是城邦中又存在想貴族制一樣的元老院,同時公民在國家也有一定的參政權力);及雅典的民主制度(公民大會是國家的權力機關,負責決定一切重大事務)。 然后通過兩則材料及蘇格拉底之死的小故事,呈現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①多數人的暴政; ②少數人的民主: ③只適合于小國寡民。 課堂小結 以板書為主要參考,帶領學生簡單梳理本節課學到了哪些東西,進而提出四大對比,對比早期文明的不同:①國家形態(帝國VS城邦);②政治制度(專制vs民主);③文化信仰(儒家VS佛教);④使用文字(象形VS楔形VS漢字)…… 提問學生:“面對如此多的不同,我們今天該如何應對這種文化多元化呢?” 預設答案: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升華本課所學內容)各位同學的回答都很有道理。錢程旦老先生曾說:“現代化把我們帶進一個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文明將共存,人類將共榮,那不僅是理想,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畢竟人類生存在同一個星球上,只有共榮才能共存。”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也希望同學們能夠了解世界文明的多元化,積極學習,在未來推動我們的中華民族文化更加多彩! 我們今天的課程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認真聽課,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回答老師問題,記好筆記,完成表格。 認真閱讀材料,分析其內容所體現的特點。 認真聽課,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回答老師問題,完成表格,學習古埃及文明的產生時間及自然環境、文明成就等。 閱讀埃及歷史銘文上的這則記錄,結合金字塔的建造背景,思考法老在古埃及的社會地位。 認真聽老師講解,理解河流泛濫、洪水發生的不同特點對于兩地人民民族性格產生的不同影響。 跟隨老師引導,回答老師問題,完成表格,學習古印度文明的產生時間及自然環境、文明成就等,了解佛教的來源及重要意義。 結合圖片及表格,學習古印度種姓制度的主要內容,歸納其特點,跟隨老師講解,思考種姓制度的利弊之處。 認真聽課,完成表格,學習古希臘文明的產生時間及自然環境、文明成就,記好筆記。 閱讀材料,結合材料內容理解希臘地理環境對民族性格產生的影響。 思考地理環境決定論的內容,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回答問題。 通過老師講解,知道斯巴達和雅典的政治制度。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分析材料,從材料中思考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認真聽課,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回答老師問題。 通過對漢謨拉比法典具體內容的材料分析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它們背后所體現的古巴比倫王國的特點,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通過對古埃及法老地位的介紹,感受法老在古埃及的權威之大,理解法老是王權與神權相結合的特點。 通過對比兩河流域和尼羅河流域人民所書寫的不同的詩歌,論證教師對于洪水影響了兩地民族性格的講解,豐富課堂內容。 重點講解古印度的種姓制度,以圖片和表格的形式幫助學生梳理種姓制度的內容,使其更直觀、清晰,方便學生理解。通過講解種姓制度對于今天印度產生的影響,幫助學生以古思今,深刻反思種族歧視的消極影響。 通過材料的引用,更為直觀地幫助學生理解古希臘地理環境對民族性格產生的影響。 通過材料的分析,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對于地理環境決定論的講解。 結合材料和圖表,重點講解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幫助學生深入思考高考重難點,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 將文化多元性帶到當下,升華本課的主題內容。 加深學生課外延伸和思考,將課堂所學應用到現實生活之中。板 書 設 計課 后 作 業 完成學案最后的四道選擇題及材料分析題。教 學 反 思 1、課前反思:本節課內容量大,要盡量利用好表格和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在講解過程中,應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對于學生已經掌握史實可以請學生自主完成。講課過程中隨時注意學生狀態,及時反饋。 2、課后反思(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