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教學設計課題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 課 第四課 學科 政治 年級 高一課標要求 了解我國個人收入的方式與合法途徑,解釋個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評析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收入分配政策。闡明勞動對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意義,弘揚勞動精神,樹立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觀念學習 目標 必備知識: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完善個人收入分配。 關鍵能力:能夠正確認識現實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正確認識勞動的重要性。核心 素養 政治認同:認識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 科學精神:理解我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客觀必然性,理性分析居民收入的合法途徑和方式。 法治意識:增強通過合法途徑獲得收入,合法勞動致富的觀念。 公共參與:堅持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尊重知識、勞動、人才、創造,增強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重點 1.按勞分配的地位、基本內容、要求、意義; 2.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內容、意義。難點 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措施教學方法 議題式教學,設置情境,探究討論,啟發式教學議題 主議題:如何通過完善收入分配增進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質? 子議題:1.如何規范收入分配秩序? 2.如何實現有效財富積累? 3.如何理解完善收入分配?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展示素材:如何做大蛋糕,如何分好蛋糕? 結合素材和課文,初步理解本課教學內容。 觀看素材 思考議題講授新課 環節一:增進民生福祉展示視頻:增進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質,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財富積累機制! 一、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國民收入分配 2.收入分配的決定因素 3.我國的收入分配制度 4.按勞分配 5.按生產要素分配 探究1.什么是國民收入?對于我國而言,國民收入是如何合理分配的? 通過對國民收入的解讀,以及二十大報告關于收入分配的相關內容,啟發引導,促使學生思考分配的相關問題,認識到我國確立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理解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意義。能夠正確區分不同的生產要素,并能正確比較按勞分配和安生產要素分配,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環節二:拓寬收入渠道6.我國的居民收入的途徑 1.必要性(原因) 探究2.結合趙小梅案例和林泉鄉現狀,作為當地居民,可以從哪些途徑獲得收入? 通過教學,引導學生理性分析居民收入的合法途徑和方式,樹立勤勞致富,合法致富的意識。正確認識勞動的重要性,增強尊重知識、勞動、人才、創造,增強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7.勞動是財富的源泉 探究3.結合趙小梅手賬和國家政策,以及《中國企業招聘薪酬報告》談談我們應如何致富? 通過具體案例分析,理解五大發展理念,能夠分辨區別,把握聯系,提高辯證思維能力,能夠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積極參與國家經濟社會建設的過程中,自覺貫徹執行。環節三:完善收入分配二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 1.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原因 2.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探究4、結合二十大報告和專家解讀,思考如何完善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 通過教學,引導學生結合中國時事思考國家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舉措,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并為實現共同富裕而努力奮斗。課堂小結 以“增進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質”為主議題,圍繞我國的收入分配,分析我國的收入分配制度,理解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因、意義、內容。理解如何拓寬收入渠道,提高收入水平,理解我國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原因和措施,增強制度自信。板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