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高考政治復習時政熱點1.質量互變:度是保持事物質的穩定性的數量界限。度這一哲學范疇啟示我們,在認識和處理問題時要掌握適度原則。關系: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②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③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方法論: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形式和狀態,體現了事物發展的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把遠大理想和求實精神結合起來,既反對止步不前,也反對急躁冒進。2.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內容: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否定是新舊事物聯系的環節,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方法論: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發展是曲折性和前進性的統一,表現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3.各種“基石”:①物質范疇是唯物主義哲學理解世界本原和統一性的前提,是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石。②剩余價值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石,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揭示資本主義制度剝削本質的銳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的發現,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③國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④誠信是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價值規范,是社會存續發展的重要價值基石。4.價值及其基本特性:作為哲學范疇,價值是指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主體和客體之間的意義關系。價值體現的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一種特定關系。價值離不開主體的需要,也離不開客體的特性。價值評價是主體對客體價值以及價值大小所作的評判或判斷,基本特點:①評價以主客體的價值關系為認識對象。評價性的認識與知識性的認識不同,知識性認識以客體本身的狀態為反映內容,以獲得關于客體的“真”的認識為目的;評價性認識則以客體和主體之間的價值關系為反映內容,以獲得關于客體對于主體的意義即“善”“美”的認識為目的。②評價結果與評價主體直接相關。③評價結果的正確與否依賴于對客體狀況和主體需要的認識。④價值評價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別。評價結果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價值評價也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別。評價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活動,雖具有主觀性,但并不是一種主觀隨意的認識活動,只有正確反映價值關系的評價才是正確的評價。5.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兩個基本特點,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武裝斗爭是統一戰線的中心支柱,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6.壟斷價格:壟斷資本的實質在于獲取壟斷利潤,壟斷利潤是壟斷資本家憑借其在社會生產和流通中的壟斷地位而獲得的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利潤。壟斷資本所獲得的高額利潤,歸根到底來自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所創造的剩余價值。壟斷利潤主要是通過壟斷組織制定的壟斷價格來實現的。壟斷價格是壟斷組織在銷售或購買商品時,憑借其壟斷地位規定的、旨在保證獲取最大限度利潤的市場價格。其公式是:壟斷價格=成本價格+平均利潤+壟斷利潤。壟斷價格包括壟斷高價和壟斷低價兩種形式。壟斷高價是指壟斷組織出售商品時規定的高于生產價格的價格;壟斷低價是指壟斷組織在購買非壟斷企業所生產的原材料等生產資料時規定的低于生產價格的價格。壟斷價格的產生并沒有否定價值規律,它是價值規律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作用的具體表現。7.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①建立統一戰線的兩個必要性:首先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階級狀況所決定的。中國社會是一個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無產階級和地主大資產階級都只占少數,最廣大的人民是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的中間階級。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力量,要戰勝強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須把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的中間階級都團結在自己的周圍,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其次是由中國革命的長期性、殘酷性及其發展的不平衡性所決定的。②建立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諸多矛盾交織在一起,客觀上為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利用這些矛盾建立和發展統一戰線提供了可能性。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包含的兩個聯盟:一個是工人階級同農民階級、廣大知識分子及其他勞動者的聯盟,主要是工農聯盟;另一個是工人階級和非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是與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第一個聯盟是統一戰線的基礎。④黨領導和建立統一戰線的經驗:一是要建立鞏固的工農聯盟。二是要正確對待資產階級,尤其是民族資產階級。三是要采取區別對待的方針。四是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8.新型舉國體制:①舉國體制是特殊的資源配置與組織方式,由政府統籌調配全國資源力量,達成相應目標任務。新型舉國體制是在原有舉國體制基礎上的繼承與創新。新型舉國體制既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強化黨和國家對重大科技創新的領導,又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優化配置創新資源。②新的核心任務是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的目標定位是在若干重要領域形成競爭優勢、贏得戰略主動。③健全新型舉國體制的兩個關鍵: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9.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①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②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③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④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10.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以人民為中心還是以資本為中心、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還是少數人富裕,這是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根本區別。中國式現代化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并聯式”發展不“串聯式”發展,西方社會是“串聯式”發展。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最鮮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優勢,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的最高原則。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用幾十年的時間,在發展的很多方面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開辟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新路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11.香港回歸25周年:“一國兩制”的根本宗旨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25年來,“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取得的三大成績是:①回歸祖國后,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壯闊洪流中,敢為天下先,敢做弄潮兒,發揮連接祖國內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梁和窗口作用,為祖國創造經濟長期平穩快速發展的奇跡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②回歸祖國后,香港戰勝各種風雨挑戰,穩步前行。③回歸祖國后,香港同胞實現當家作主,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真正的民主由此開啟。25年來香港“一國兩制”實踐的四點經驗和啟示:①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最高原則,在這個前提下,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享有高度自治權。②必須堅持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中央政府對特別行政區擁有全面管治權,這是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的源頭,同時中央充分尊重和堅定維護特別行政區依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權。③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政權必須掌握在愛國者手中,這是世界通行的政治法則。把香港特別行政區管治權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中,這是保證香港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④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是香港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12.江澤民及其偉大光輝的一生:個人評價:江澤民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杰出領導者,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功績:全選。“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集中起來就是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黨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江澤民提出21世紀頭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階段: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和發展戰略的豐富和發展,符合我國情,符合人民愿望,有利于最廣泛最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在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江澤民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打開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實現香港、澳門順利回歸,銳意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和其他各方面改革。13.九二共識:30年前,兩岸中國人選擇以對話代替對抗、以溝通化解分歧、以協商促進合作,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其核心要義是“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歷史性意義在于:奠定了兩岸關系發展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明確了兩岸關系的根本性質,即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系,也不是“一中一臺”。九二共識30年的實踐給予我們的三點啟示:①啟示我們,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②啟示我們,一個中國原則是臺海和平穩定和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③啟示我們,兩岸同胞走親走近的強烈意愿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推動兩岸關系的航船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三點舉措:①我們要牢牢把握歷史大勢,堅定推進祖國統一進程;②我們要矢志堅守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③我們要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全心全意為兩岸同胞謀福祉。14.2022年6月13日,中共中央發布《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工作條例》。重要地位:政治協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凝聚智慧、增進共識、促進科學民主決策的重要途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它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特色和顯著優勢,也為世界政治文明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彰顯了中國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政治協商的基本方式是:一是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直接開展的協商,簡稱政黨協商;二是中國共產黨在人民政協同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代表人士開展的協商,簡稱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政治協商工作應當遵循以下原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發揚民主、坦誠協商;堅持政治引領、凝聚共識。制定出臺《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工作條例》,目的就是為了加強黨對政治協商工作的領導,提高政治協商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鞏固和發展好愛國統一戰線。制定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工作條例的意義:《條例》是黨中央專門規范政治協商工作的第一部黨內法規,是我們做好新時代政治協商工作的基本遵循。《條例》的制定和實施,有利于加強黨對政治協商工作的領導,提高政治協商工作的質量和效能,有利于提高政治協商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有利于堅持和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更好發揮多黨合作作用,鞏固和發展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有利于黨外人士咨政建言、凝聚共識、發揮才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15.2022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習近平給大家提出3點希望:一是要統一思想,正確認識當前經濟形勢,凝聚起團結向上的政治共識,齊心協力戰勝前進中的風險考驗。二是要發揮優勢,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力量。三是要凝心聚力,為中共二十大召開營造良好環境。各民主黨派要平穩有序推進換屆工作,緊緊圍繞深化政治交接這一主線,確保政治方向不變、優良傳統不變、優勢特點不變。全國工商聯要加強對民營經濟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領,做好政策宣傳解讀,用務實舉措穩定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1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四條工作原則:立足內需,暢通循環;立破并舉,完善制度;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系統協同,穩妥推進。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義:①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②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③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進產業升級的現實需要;④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依托;⑤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釋放市場潛力、激發發展動力、促進經濟平衡運行的重要舉措。主要目標:持續推動國內市場高效暢通和規模拓展;加快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進一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培育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重點任務:①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完善統一的產權保護制度;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維護統一的公平競爭制度;健全統一的社會信用制度。②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③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④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⑤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⑥進一步規范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目的:意見明確,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堅強支撐。17.總體安全觀:新安全格局: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我們要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夯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基層基礎,完善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機制,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我國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倡導以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為理念指引,以相互尊重為基本遵循,以安全不可分割為重要原則,以構建安全共同體為長遠目標,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最新表述)、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堅持總體安全觀的必要性在于:①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發展和安全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②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新時代我國面臨的復雜多變的安全和發展環境的需要。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適應了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新要求;④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回應了人民對國家安全的新期待;⑤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順應了世界發展變化的新趨勢。18.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資本: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資本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生產要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規范和引導資本發展,既是一個重大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重大政治問題,既是一個重大實踐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理論問題,關系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關系改革開放基本國策,關系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關系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本是帶動各類生產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紐帶,是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要發揮資本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積極作用。但也必須認識到,資本具有逐利本性,如不加以規范和約束,就會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現階段,我國存在國有資本、集體資本、民營資本、外國資本、混合資本等各種形態資本,并呈現出規模顯著增加、主體更加多元、運行速度加快、國際資本大量進入等明顯特征。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如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這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研究解決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提出資本是生產要素并不等于認為資本本身也能創造商品價值,各種不同生產要素在生產中不可缺少的作用與商品價值由什么要素創造不是一回事,我們始終堅持的是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強調勞動是價值創造的唯一源泉。)19.舊民主主義的四大運動20.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的第一次全面覺醒,也標志著中國青年成為推動中國社會變革的急先鋒。21.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園隆重開幕,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這是20世紀中國革命史和青年運動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意義),也是中國革命不斷深入和中國青年運動蓬勃發展的必然結果。中國共產黨是先鋒隊,共青團是突擊隊。少先隊是預備隊。入隊、入團、入黨,是青年追求政治進步的“人生三部曲”。22.臺灣屬于中國法理的國際法律效力的文件:①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首腦在埃及開羅舉行會議,發表《開羅宣言》,會議結束后《開羅宣言》經斯大林同意于1943年12月1日公布于世,宣言從法律上明確了日本侵占臺灣的非法性,確認了臺灣是中國領土。②1945年7月,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宣言》)。這篇公告的主要內容是聲明三國在戰勝納粹德國后一起致力于戰勝日本以及履行開羅宣言等對戰后日本的處理方式的決定,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③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并在《日本投降條款》中承諾“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之義務”。聯大第2758號決議是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文件,國際實踐充分證實其法律效力。1945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在臺灣舉行受降儀式,被日本占領50年之久的臺灣以及澎湖列島,重歸中國主權管轄,這是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重要標志。決定兩岸關系走向、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關鍵因素是:國家的發展進步。23.延安整風:1941年5月,毛澤東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整風運動首先在黨的高級干部中進行。1942年2月,毛澤東先后作了《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講演,整風運動在全黨范圍普遍展開。整風運動的主要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其中,反對主觀主義是整風運動最主要的任務。主觀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內反復出現“左”、右傾錯誤的思想認識根源。主觀主義的實質是理論脫離實際,它顛倒了認識和實踐的關系,是實際工作中的唯心主義。當時它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尤其教條主義是整風運動的重點。調查研究是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的不可或缺的中間環節。毛澤東強調,加強調查研究是轉變黨的作風的基礎一環。整風運動是一次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也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在全黨范圍確立起來。24.中共七大: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毛澤東在會上作題為《論聯合政府》的書面報告和《愚公移山》閉幕詞。七大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即“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中共七大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在七大上,我們黨首次對1941年以來黨內關于毛澤東思想的多種表述形式進行了統一,正式使用“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表述。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習大大在在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時強調)黨的七大標志著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走向了成熟。在政治上,黨通過延安整風,使全黨團結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實現了黨的空前統一和團結。在思想上,黨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把毛澤東思想寫入了黨章。在組織上,黨形成了一支高舉毛澤東旗幟的久經考驗的政治家集團。黨的七大在黨的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為黨后來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開辟了正確道路。25.中共八大路線的制定:1956年9月,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明確提出新形勢下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指出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建立起來;國內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還要加強人民民主專政,但根本任務已經是在新的生產關系下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八大堅持黨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八大通過的新黨章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執政以后制定的第一部黨章。中共八大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許多新方針和新設想是富于創造精神的。26.延安精神:在延安時期形成和發揚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培育形成的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其中①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1938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回答“在抗大應當學習什么”時指出,“首先是學一個政治方向”。②延安時期,黨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并寫入黨章。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③毛澤東同志曾在對陜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情況和經驗進行總結時說:“這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未有的奇跡,這是我們不可征服的物質基礎。”創造這個“從來未有的奇跡”,靠的正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④當年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住窯洞、吃粗糧、穿布衣,用“延安作風”打敗了“西安作風”。一個是代表著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追求享樂、奢靡成風、貪腐橫行,“前方吃緊,后方緊吃”的“西安作風”;另一個則是代表廣大無產階級利益,艱苦、樸素、節儉,與百姓同甘共苦,“有鹽同咸,無鹽同淡”的“延安作風”。⑤延安時期,黨以頑強的斗爭精神和高超的斗爭本領,有力開展了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斗爭,有力應對了西安事變、七七事變、重慶談判等一系列重大挑戰,有力領導和指揮了全國革命斗爭,有力應對了國民黨軍隊對陜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靠小米加步槍打開了中國革命新局面。27.十四大和南方談話: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是鄧小平理論的集大成之作,從理論上深刻地回答了當時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注意,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歷史性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鄧小平理論也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十四大,這次大會作出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重大決策:一是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二是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是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1992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大系統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十四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時指出:“我們黨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勝利,根本原因是在十四年的偉大實踐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逐步形成和發展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十四大報告強調“這個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新階段,由此打開了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嶄新局面。28.正確評價人生價值:評價人生價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個人的實踐活動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否促進了歷史的進步。在今天,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最重要的就是看一個人是否用自己的勞動和聰明才智為國家和社會真誠奉獻,為人民群眾盡心盡力服務。客觀、公正、準確地評價社會成員人生價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學的標準外,還需要掌握恰當的評價方法:①既要看貢獻的大小,也要看盡力的程度。評價一個人的人生有無價值或價值大小,最根本的是看他對社會是否作出貢獻及貢獻大小。②既要尊重物質貢獻,也要尊重精神貢獻。③既要注重社會貢獻,也要注重自身完善。衡量人生價值,既要看他對社會貢獻的大小,也要看他自身完善的程度。人生價值的實現條件:①實現人生價值要從社會客觀條件出發。②實現人生價值要從個體自身條件出發。③不斷增強實現人生價值的能力和本領。29.社會理想與社會價值: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理想指引方向,信念決定成敗。理想信念是人生發展的內在動力。①理想信念昭示奮斗目標。②理想信念催生前進動力。③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一個人在精神生活領域“安身立命”的根本。④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理想信念是衡量一個人精神境界高下的重要標尺。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關系:實質上是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理想層面的反映,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一方面,個人理想以社會理想為指引,個人理想的實現必須以社會理想的實現為前提和基礎,社會理想是理想體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理想。個人理想從屬于社會理想,個人理想的實現依賴于社會理想的實現,社會理想規定、指引著個人理想。另一方面,社會理想是對個人理想的凝練和升華。社會理想的實現歸根到底要靠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理想和現實是既對立又統一的。二者的對立,屬于“應然”和“實然”的矛盾。理想與現實又是統一的,理想受現實的規定和制約,是在對現實認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個方面的內容的辯證統一關系:二者既相互區別,又密切聯系、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人生價值的矛盾統一體。人生價值是人生活動對社會和個人所具有的價值。自我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價值。社會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社會、他人所具有的價值。人生自我價值的實現是個體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的前提。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實現人生自我價值的基礎。人生社會價值的實現是個體自我完善、全面發展的保障。30.志愿服務:志愿服務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志愿服務的精神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其中,奉獻精神是精髓。31.道德的功能:認識功能、規范功能、調節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①道德的認識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會關系特別是反映社會經濟關系的功效與能力。道德往往運用善惡、榮辱、義務、良心等范疇,反映人類的道德實踐活動和道德關系,從中揭示社會道德發展的趨勢,為人們的行為選擇提供指南。②道德的規范功能是在正確善惡觀的指引下,規范社會成員在社會公共領域職業領域、家庭領域的行為,并規范個人品德的養成,引導并促進人們崇德向善。③道德的調節功能是指道德通過評價等方式,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和實踐活動、協調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的功效與能力。道德評價是道德調節的主要形式,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們的內心信念是道德調節所賴以發揮作用的力量。在社會生活中,道德調節并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和其他社會調節手段密切配合,共同發揮調節效用。道德的力量是廣泛的、持久的、深入的,它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意志、行為和品格,也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的存在和發展。社會主義道德是嶄新類型的道德。人類道德的發展是一個曲折上升的歷史過程。道德發展的規律是:人類道德發展的歷史過程與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進程大體一致。雖然在一定時期可能有某種停滯或倒退現象,但道德發展的總趨勢是向上的、前進的。社會主義道德和共產主義道德,是人類道德合乎規律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人類道德發展史上的一種嶄新類型的道德,是對人類道德傳統批判與繼承,并必然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實踐的發展而與時俱進。社會主義道德具有顯著的先進性特征,體現在:①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反映。②社會主義道德是對人類優秀道德資源的批判繼承和創新發展。③社會主義道德克服了以往階級社會道德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堅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展現出真實而強大的道義力量。32.法治思維:法治思維包括法律至上、權力制約、公平正義、權利保障、程序正當等內容。①法律至上尤其指憲法至上。法律至上具體表現為法律的普遍適用性、優先適用性和不可違抗性。②權力制約分為權力由法定、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四項要求。③公平正義主要包括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和救濟公平。④權利保障具體包括公民權利的憲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障和司法保障。⑤程序的正當,表現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參與性、公開性、時限性等方面。法治思維包含以下幾層含義:第一,法治思維以法治價值和法治精神為指導,蘊含著公正、平等、民主、人權等法治理念,是一種正當性思維;第二,法治思維以法律原則和法律規則為依據指導人們的社會行為,是一種規范性思維;第三,法治思維以法律手段與法律方法為依托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解決糾紛,是一種邏輯思維;第四,法治思維是一種符合規律、尊重事實的科學思維。因此,法治思維是一種融法律的價值屬性和工具理性于一體的特殊的高級法律意識。33.公民基本權利和依法行使權利: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我國憲法法律規定公民的權利主要包括政治權利、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社會經濟權利、宗教信仰自由及文化教育權利等。①政治權利主要包括:一是選舉權(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二是表達權;三是民主管理權;四是監督權。②人身權利主要包括:一是生命健康權;二是人身自由權,人身自由是人們一切行動和生活的前提條件。三是人格尊嚴權。四是住宅安全權。五是通信自由權。③財產權主要包括:一是私有財產權。二是繼承權。④社會經濟權利主要包括:一是勞動權(公民賴以生存的基礎,是行使其他權利的物質保障)。二是休息權(是勞動權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三是社會保障權。四是物質幫助權。行使法律權利,要符合權利行駛的目的、限度、方式和程度。①權利行使的目的的正當性。公民在行使法律權利時,不僅要在形式上符合相關法律的規定,也要符合立法意圖和精神,不得違反憲法法律確定的基本原則,保障權利行使的正當性。此外,行使權利不得破壞公序良俗,妨礙法律的社會功能和法律價值的實現。②權利行使的必要限度。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③權利行使方式的法定性。權利行使的方式分為口頭方式、書面方式和行為方式,有時口頭方式和書面方式可以兼用。④權利行使的正當程序。行使權利的程序是法律規定的,公民應當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行使相關權利。34.神州十四:2022年6月5日,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第二次飛行任務,也是該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完成自主交會,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2022年7月25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艙門,順利進入問天實驗艙。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軌進入科學實驗艙。神舟十四號任務期間,神舟十四號乘組與地面配合完成了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的組裝建造,經歷了9種組合體構型、5次交會對接、2次分離撤離和2次轉位任務。乘組開展了大量空間站平臺巡檢測試、設備維護、維修驗證、物資管理和站務管理等工作,進行了兩個實驗艙多個實驗機柜的解鎖安裝,按計劃實施了多項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完成了1次“天宮課堂”太空授課。在這一過程中,中國載人航天又創造了多個“首次”:首次實現兩個20噸級的航天器在軌交會對接;首次實現空間站艙段轉位;航天員乘組首次進入問天、夢天實驗艙,開啟中國人太空“三居室”時代;次實現貨運飛船2小時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創造了世界紀錄;首次利用氣閘艙實施航天員出艙活動,并創造了一次飛行任務3次出艙的紀錄;首次使用組合機械臂支持航天員出艙活動;航天員乘組首次在軌迎來貨運飛船來訪。此外,首次開展飛行乘組在軌輪換,迎來六名中國航天員同時在軌飛行的歷史時刻。35.C919大型客機: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首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干線客機。C919大型客機研制成功,獲得型號合格證,標志著我國具備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機能力,是我國大飛機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填補了我國國產干線客機的市場空白。C919的發展歷程,我國成功探索出一條中國設計、系統集成、全球招標、逐步提升國產化的發展路子,培養出一支信念堅定、甘于奉獻、勇于攻關、敢打硬仗、具有國際視野的大飛機人才隊伍,是我國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民航大飛機。36.上合擴員的意義:2022年9月15至16日,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舉行。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的首次線下聚會。習近平出席峰會并發表題為《把握時代潮流加強團結合作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講話。成立21年來,“上合大家庭”持續壯大。從最初的6個成員國,發展到如今世界上幅最廣、人口最多,具有重要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區域性國際組織。在上合組織框架下,各國合力走出“結伴不結盟、對話不對抗”的新路,取得輝煌發展成就,積累了豐富合作經驗,成為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維護成員國安全穩定不可或缺的建設性力量,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上海合作組織迎來新一輪最大規模擴員,再次彰顯“上海精神”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吸引力;鞏固擴大了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員最為遼闊的地區合作組織的地位和影響,壯大了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的有生力量;這向世界表明,上合組織不是封閉排他的“小圈子”,而是開放包容的“大家庭”。37.中美元首對話:2022年11月14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習近平主席在會晤中指明了新時期中美相處之道的三點原則:一是相互尊重。尊重彼此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對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尊重各自發展權利,平等相待,管控分歧,求同存異。二是和平共處。中美不沖突、不對抗、和平共處,這是兩國最基本的共同利益;兩國經濟深度融合,需要從對方發展中獲益,這也是共同利益;全球經濟疫后復蘇、應對氣候變化、解決地區熱點問題離不開中美協調合作,這還是共同利益。雙方應該相互尊重,互惠互利,著眼大局,為合作提供必要氛圍和穩定關系。中美發生沖突將是人類浩劫,不沖突不對抗是雙方必須堅守的底線。三是合作共贏。中美當前要著力推動四個方面的優先事項:一是展現大國擔當,引領國際社會合作應對突出挑戰,包括氣變和全球公共衛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等。二是本著平等互利精神,推進各層級各領域交往,為中美關系注入更多正能量。三是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問題,防止中美關系脫軌失控。四是加強在重大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的協調與合作,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產品。關于兩項原則共識:一是兩國元首都強調中美關系的重要性,二是兩國元首都表示反對打“新冷戰”。關于“一個重要問題”:習近平主席就“一個重要問題”深入做了美方工作,即一個重要問題是臺灣問題臺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也是兩國元首每次交往必談的問題。習近平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系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系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38.G20推動全球發展的三項主張:習近平強調,二十國集團成員都是世界和地區大國,應該體現大國擔當,發揮表率作用,為各國謀發展,為人類謀福祉,為世界謀進步。第一,我們要推動更加包容的全球發展。第二,我們要推動更加普惠的全球發展。第三,我們要推動更有韌性的全球發展。促進全球發展的四個重要因素:全球貿易、數字經濟、綠色轉型、反腐敗是促進全球發展的重要因素。39.首屆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2022年12月9日下午,首屆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峰會并發表題為《繼往開來,攜手奮進共同開創中海關系美好未來》的主旨講話。1981年海合會一成立,中國即同海合會建立聯系。40余年來,雙方譜寫了團結互助、合作共贏的燦爛篇章。中海關系之所以實現跨越式發展:①歸根于深厚互信,中國和海合會國家始終相互支持彼此主權獨立,尊重各自發展道路,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堅定維護多邊主義;②歸根于高度互補,中國擁有廣闊消費市場,工業體系完備;海方能源資源豐富,經濟多元化發展方興未艾,雙方是天然合作伙伴;③歸根于民心相通,中海同屬東方文明,文化價值相近,人民相知相親;④歸根于患難與共,面對國際和地區風云變幻以及金融危機、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自然災害等挑戰,雙方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我們要賡續中海友好傳統,以建立中海戰略伙伴關系為契機,充實中海關系戰略內涵:①做共促團結的伙伴。②做共謀發展的伙伴。③做共筑安全的伙伴。④做共興文明的伙伴。未來3到5年,中國愿同海合會國家在以下重點合作領域作出努力:①構建能源立體合作新格局;②推動金融投資合作新進展;③拓展創新科技合作新領域;④實現航天太空合作新突破;⑤打造語言文化合作新亮點。成果:中海雙方領導人已同意加強中國和海合會建立起來的戰略伙伴關系,強調要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領域推動這一戰略伙伴關系進入新時代,并通過了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戰略對話2023年至2027年行動計劃》。40.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2022年12月9日下午,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峰會發表《首屆中阿峰會利雅得宣言》,宣布中阿雙方一致同意全力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題為《弘揚中阿友好精神攜手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的主旨講話。習近平指出,中阿友好精神的內涵: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凝聚成“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鑒”的中阿友好精神。①守望相助是中阿友好的鮮明特征。中阿全面合作、共同發展、面向未來的戰略伙伴關系牢不可破。②平等互利是中阿友好的不竭動力。中阿互利共贏,樹立南南合作典范。③包容互鑒是中阿友好的價值取向。中阿共同弘揚“重和平、尚和諧、講信義、求真知”的文明真諦,在“文明沖突”的鼓噪中守正不移,共同倡導文明對話,反對文明歧視,守護世界文明多樣性。中阿作為戰略伙伴,要繼承和發揚中阿友好精神,加強團結合作,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阿命運共同體,更好造福雙方人民,促進人類進步事業。習近平主席從四個方面強調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阿命運共同體:①我們要堅持獨立自主,維護共同利益;②我們要聚焦經濟發展,促進合作共贏;③我們要維護地區和平,實現共同安全;④我們要加強文明交流,增進理解信任。成果:這次峰會中阿雙方一致同意全力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這是中阿關系劃時代的里程碑。峰會發表了《首屆中阿峰會利雅得宣言》,還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國家全面合作規劃綱要》以及《深化面向和平發展的中阿戰略伙伴關系文件》。作為構建中阿命運共同體和落實《中阿全面合作規劃綱要》的第一步,未來3到5年,中方愿同阿方一道,推進“八大共同行動”,涵蓋支持發展、糧食安全、衛生健康、綠色創新、能源安全、文明對話、青年成才、安全穩定等8個領域。中方已向阿方通報了“八大共同行動”具體內容,將同阿方一道,及早落實,爭取早期收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