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偉大的改革開放1.教學內容分析(“偉大的改革開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塊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三課第一框的內容。本框所述的“偉大的改革開放”與第二框所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的之間是實踐與理論的邏輯關系。這一框的主要內容包括兩目。第一目“改革開放的進程”,闡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第二目“改革開放的意義”,闡述改革開放對中華民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中國人民的偉大意義。二者是承接和遞進關系。)2.學習者分析 (知識經驗分析: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了“堅持改革開放”,已初步了解偉大的改革開放;進入高中階段后,在學習本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些都為本節課教學活動的開展鋪墊了良好的知識經驗基礎。 心智特征分析:思想政治課教學,要以課程標準和教材為依據,以發展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思想政治課是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高一學生具有可塑性,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針對本課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基于學情,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3.教學目標 1.結合教材內容以及視頻,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取得的豐富成果,理解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作出實行改革開放這一重大決策的偉大意義。 2.能夠通過閱讀教材,小組合作繪制出改革開放進程圖,能夠闡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程。 3.能夠暢談深圳的變化感受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深刻變革,理解改革開放對中華民族的意義。 4.感悟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感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之處。4.學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 難點:改革開放極大地改變了中國、中華民族、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的面貌。)5.學習評價設計(議題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6.學習活動設計 新課導入:歌曲導入《春天的故事》學生活動:欣賞歌曲,并思考歌曲背后的故事。議題一:改革開放之背景教師活動1 教師展示文字資料,引導學生思考: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背景 十一屆三中全會所作出的重大決策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學生活動1 學生閱讀文字材料,結合教材,思考回答問題。活動意圖說明:(通過該環節,學生背景材料、教材的結合下,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取得的成就,理解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作出實行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決策的重要意義。)議題二:改革開放之歷程教師活動2: 教師布置任務:小組結合深圳改革開放展覽會,為深圳展覽會寫解說詞。 解說詞要求:①提到深圳改革開放的歷程。 ②突出影響深圳的重大改革開放事件。 ③字數在200字以上。 (2)教師對學生的解說詞進行點撥,并且結合深圳改革開放展覽會,與學生共同梳理改革開放偉大歷程。學生活動2: (1)閱讀教材,結合歷史知識,編輯深圳改革開放展覽會解說詞。 (2)小組代表結合深圳改革開放展覽圖片進行解說。 活動意圖說明:(該環節通過小組編輯解說詞,將改革開放歷程與深圳改革開放展覽會相結合。)議題三:改革開放之意義教師活動3: 教師播放《神舟改革開放30年來的成就》相關視頻,引導學生觀看視頻,感悟改革開放為神舟所帶來的重大變化。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視頻以及課前所搜集的關于深圳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大變化,暢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中華民族、中國人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中國共產黨所發生的偉大變化。 結合改革開放以來所發生的偉大變革,點出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情感升華:我與改革開放。從青少年角度思考,我該如何乘改革開放的輪船,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字數50字左右。 學生活動3: 觀看視頻,感悟改革開放的偉大變化。 結合視頻以及課前所搜集資料暢談深圳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大變化。 感悟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理解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思考“我與改革開放”,并編輯50字左右小短文。活動意圖說明:(在該環節,通過設計學生暢談深圳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拉近改革開放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在切切實實的變化中感悟改革開放的偉大之處,堅定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板書設計 確立:十一屆三中全會(偉大轉折) 進程 突破口及重點轉移 深入推進的過程 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進入新階段 全面深化階段 偉大的改革開放 改變面貌 促進飛躍 意義 輝煌成就 重要地位教學反思與改進 本框集價值、知識、史事于一體,在進行本框講授時,既要突破教學重難點,也要落實情感價值,引導學生感悟改革開放的偉大之處。 本框在繪制改革開放歷程時具有一定難度,教師要進行適當引導與點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