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期末綜合練習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B A B A B A B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B C D A A A B C D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D D A C C A A B B D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14分)(每空1分)(1)①四川省;②云南省;③廣州;④杭州;重慶市;(2)黃海;(3)柴達木;內蒙古;(4)太行;二;三(5)帕米爾高原(6)a;C32.(13分)(1)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簽訂《馬關條約》。(2分)(2)依據:《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分)因為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或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人們的悲慘生活;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建立起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2分,任寫一點即可)(3)主要原因:①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②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徹底打敗日本法西斯起了決定性作用。③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答出任意兩點或意思相近觀點即可)(2分)(4)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2分)開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1分)認識:①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救中國。②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③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是艱難曲折的。(回答出兩條,言之有理即可)(2分)33.(13分)(1)建立黃埔軍校;北伐戰爭(2分)葉挺領導的第四軍獨立團(1分)(2)西安事變(兵諫蔣介石)(1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1分)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標志著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1分)(3)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2分,各1分)革命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2分,各1分)(4)三大戰役的勝利,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1分)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或占領南京)(1分)(5)合則兩利,分則兩傷(與材料相關言之有理任一條即可得分)(1分)PAGE1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期末綜合練習答題卷題 號 一 二 總 分1~30 31 32 33得 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31.(14分)(1)(5分)① ②③ ④(2)(1分)(3)(2分)(4)(3分)(5)(1分)(6)(2分)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綜合 第1頁 共2頁32.(13分)(1)(2分)(2)(2分)(2分)(3)(2分)(4)(2分)(1分)(2分)33.(13分)(1)(2分)(1分)(2)(1分)(1分)(1分)(3)(2分)(2分)(4)(1分)(1分)(5)(1分)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綜合 第2頁 共2頁PAGE中心貿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期末綜合練習(八年級上冊,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圖中長方形代表亞歐大陸,圓形代表中國,能正確反映中國位置的是(▲)A. B. C. D.2.下列省級行政區,既臨海又有陸上鄰國的是(▲)A.滇和遼 B.遼和桂 C.滇和桂 D.吉和瓊3.有關我國疆域、人口、民族的敘述,正確的是(▲)A.我國疆域遼闊,北回歸線穿過我國南部,北極圈穿過我國北部B.我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C.人口分布大致以黑河—騰沖一線為界,呈西多東少的態勢D.少數民族集中分布在東部和中部讀下面甲、乙、丙、丁四個輪廓圖回答4-5題。4.四幅圖中的山脈是我國地勢第一、二階梯分界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5.以上四省區中,主要分布在第三級階梯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6.讀右圖,關于該河流各河段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7.臺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下列有關臺灣的描述,其中錯誤的是(▲)A.臺灣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圣領土B.臺灣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盛產小麥、甘蔗、茶葉等C.臺北是臺灣省最大的城市 D.臺灣島屬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綜合 第1頁 共6頁8.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復雜的自然環境使我國不同區域的生產生活內容豐富多彩,下列被深深烙上黃土高原印記的是(▲)A.安塞腰鼓,窯洞居住 B.靠天養畜,牦牛成群C.臨河建屋,小船悠悠 D.綠洲農業,瓜果飄香9.成都平原有著“天府之國”的美譽,其農業發達的原因正確的有(▲)①屬于溫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裕,降水豐沛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③耕種歷史悠久,有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④地形平坦,適宜耕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0.上海是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它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它的優越條件,包括(▲)①氣候宜人,土地廣袤,礦產資源蘊藏豐富②地處東海之濱,大陸海岸線中樞,交通方便③地處歐亞大陸腹地,是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④經濟基礎良好,教育發達,人力資源豐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導致中國走進一百多年屈辱歷史的戰爭是(▲)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D.中法戰爭12.有專家指出,太平天國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來文明的成果,體現出傳統農業文明向近代西方工業文明的轉變。下列各項能夠論證這一觀點的是(▲)A.永安初建政權 B.《資政新篇》 C.《天朝田畝制度》 D.定都天京13.史學家蔣廷黻認為,同治年間起始的自強運動,雖未達到目的,然而能有相當的成績,已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下列能印證“相當的成績”的有(▲)①創建北洋水師 ②創辦京師大學堂③創辦輪船招商局 ④創辦江南制造總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維新運動決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敗。從一開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陣思想的巨浪。當1895年以后政治的活動展開時,它所喚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過來又加深和擴大了這陣巨浪。”這主要反映了戊戌變法(▲)A.是一次成功的政治變革 B.有利于科學技術的傳播C.是一場救亡圖存的運動 D.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15.“道光后期以來,清王朝曾在抵御外辱的旗幟下領導過多次民族戰爭。……這是一個轉折點,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戰爭失敗的同時又意味著民族抵御意識的全部喪失”。下列選項最能體現該材料觀點的是(▲)A.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B.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綜合 第2頁 共6頁C.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D.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16.狀元實業家張謇認為“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與一朝一姓之變革迥然不同。”對其中“國體之改革”理解正確的有(▲)①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 ②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④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據鄭超麟回憶:“中華民國八年……當代中國的集體意識可以說是在這一年覺醒的;我個人的小小意識則確實是這一年覺醒的。”“當代中國的集體意識”主要是指(▲)A.愛國救亡精神 B.自由民主意識 C.民主法治觀念 D.實業救國愿望18.歷史必將銘記這樣一些歷盡百年滄桑的上海地標——“這一……大事件,距離上海開埠78年,距離辛亥革命10年,距離五四運動2年……青磚黛瓦的石庫門建筑與海納百川的遠東大都市上海,一同見證了浩浩蕩蕩的紅色巨流。”這一“大事件”是指(▲)A.鴉片戰爭 B.中共一大 C.七七事變 D.新文化運動19.1924年1月孫中山寫道:“這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國雖遲我革命,而已成功;我雖早六年革命,而仍失敗。”為此孫中山所采取的舉措是(▲)A.創建了同盟會 B.領導辛亥革命 C.進行國共合作 D.進行二次革命20.毛澤東曾說,由于他們搞白色恐怖,把工會、農會都打掉了,把五萬共產黨殺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們才拿起槍來,上山打游擊。這表明中國共產黨走上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直接原因是(▲)A.北伐戰爭的勝利 B.十月革命的影響C.秋收起義的失敗 D.國民黨右派的背叛21.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軍隊建設。下列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的會議是(▲)A.遵義會議 B.中共一大 C.八七會議 D.古田會議22.下面時間軸反映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其中★對應的內容是(▲)A.辛亥革命時期 B.二次革命 C.護國運動 D.國共對峙時期23.有一首歌謠這樣唱道:“蛐蛐叫喊夜聲長,茄子下來菊花黃;沒到八月過中秋,小鬼便搶占沈陽。”它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變 B.華北事變 C.盧溝橋事變 D.百團大戰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綜合 第3頁 共6頁24.1935年,由共產黨員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問世,國民黨禁止歌曲公開發行。1937年后,《義勇軍進行曲》在各種場合頻繁出現,成為國共軍隊中的流行歌曲。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是(▲)A.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 B.九一八事變揭開中國抗日戰爭的序幕C.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國共合作的確立 D.三大戰役大大加快全國勝利的到來25.下表統計數據比較客觀地反映了近代中國某次戰役的戰果。此戰役(▲)大小戰斗 1824次 攻奪據點 293座 斃傷日軍 12645人斃傷偽軍 5135人 俘虜日軍 281人 俘虜偽軍 1407人偽軍反正 1845人 日軍投誠 7人 破襲交通 鐵路948里,公路3044里繳獲 步馬槍5437支,手槍281支,輕機關槍179挺,重機關槍45挺,山炮16門,重炮3門A.動搖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根基 B.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企圖C.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戰斗志 D.是抗戰以來中國取得的最大勝利26.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國軍隊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消滅日軍數萬人取得大捷。此戰役是珍珠港事件爆發后盟軍對日軍的首場勝利,引起了當時世界媒體的廣泛關注。美國總統羅斯福也稱:“盟軍的勝利全賴華軍長沙大捷。”由此可知,此次長沙會戰勝利(▲)A.提高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國際影響 B.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C.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最大一場勝利 D.使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27.1938年3月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舉行軍民集會,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暨追悼抗日陣亡將士。毛澤東親自撰擬了一幅挽聯:國共合作的基礎何在?孫先生云:共產主義是三民主義的好朋友;抗日勝利的原因何在?國人皆曰:侵略陣線是和平陣線的死對頭。在挽聯中,毛澤東認為“抗日勝利的原因何在?”(▲) A.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 B.中共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C.抗日戰爭得到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 D.美國對日投放原子彈和蘇聯的對日宣戰28.蔣介石在1946年6月悍然發動全面內戰,其標志是國民黨軍大舉進攻(▲)A.華東解放區 B.中原解放區 C.陜北解放區 D.東北解放區29.解放戰爭時期,民間流傳的一首歌唱道:“好比一把劍,直插在蔣介石的心里面。”歌里唱的“一把劍”的含義是指(▲)A.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B.人民解放軍由防御轉為進攻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綜合 第4頁 共6頁C.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甘寧解放區的重點進攻D.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覆滅30.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石,中國近代教育發展舉步維艱,下列史實表述準確的是(▲)①洋務運動創辦了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等新式學校②百日維新時創辦京師大學堂③1905年停止科舉制,統一全國學制 ④創辦《申報》《解放日報》等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讀中國地圖,完成下列題目。(14分)(1)寫出下列序號代表的省級行政區或行政中心。省級行政區名稱:① ▲ ,② ▲ ,省級行政中心:③ ▲ ,④ ▲ ;與①省相鄰的某直轄市為 ▲ 。(2)寫出我國的臨海⑤ ▲ 。(3)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單元名稱:A. ▲ 盆地,B. ▲ 高原(4)C. ▲ 山脈,是我國地勢第 ▲ 階梯和第 ▲ 階梯的分界線之一。(5)D省有我國領土最西端 ▲ 。(6)我國第二大島嶼是圖中的 ▲ (填字母),你認為下面哪個美稱可以用來形容島嶼b( ▲ )。A.紅松之鄉 B.天府之國 C.蝴蝶王國 D.石油寶庫32.中國近代史既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也是中國追隨世界歷史潮流,走向近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13分)材料一:“是日本人打開了世界的眼界,讓人們看到大清帝國真正的無能……清國政體是一個明顯失敗的政體……”——(1895年)《紐約時報》(1)根據材料一,你認為《紐約時報》是針對什么事件作上述評論的?(2分)材料二:有人說: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2)材料二所述“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的依據是什么?“一道閃電劃過”后為什么“黑暗依舊”?(4分)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綜合 第5頁 共6頁材料三:“中國從1945年開始就已經嶄露頭角了……因為到1945年……中國已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國至少是一個名義上的大國。”——美國哈佛大學歷史教授柯偉林(3)結合材料三聯系所學知識,說說1945年中國能成為“名義上的大國”的主要原因?(2分)材料四:“中國夢”迎來了中國共產黨。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成為實現“中國夢”的核心領導力量。1927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后,中國共產黨人經過艱難探索,終于找到了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4)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正確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這條道路是從哪里開始興起并發展的?談談你對中華民族復興歷程的認識。(至少寫出兩點)(5分)33.在中國近代史上,國民黨和共產黨是政治舞臺上的兩個重要角色,兩黨關系的演變呈現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發展歷程,深刻影響著中國歷史的發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運。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3分)材料一: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齊奮斗!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國民革命軍軍歌》材料二:1936年10月21日,蔣介石對張、楊(張學良和楊虎城)進行訓話,要分清敵人的遠近,事情的緩緊,不“安內”,而青年抗日,便是是非不明。——《中國民族抗日全史》材料三:毛澤東說:“直到現在國民黨還是一個大政黨,擁有龐大的軍隊,這個軍隊在抗戰頭兩年打仗打得比較好,現在總算也還在打日本……”——《同赫爾利的談話》材料四: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了全面內戰。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舉世聞名的三大戰役,與國民黨軍隊展開戰略大決戰。(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指出,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建立后,取得了哪些成果?在這一時期,有一支中共領導的軍隊戰功顯著,被譽為鐵軍,該軍隊的名稱是什么?(3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1936年為了使蔣介石由“安內”轉向“攘外”,張學良、楊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動?結果如何?這對國共關系的變化有何重要影響?(3分)(3)根據材料三,請寫出國民黨正面戰場和中國共產黨敵后戰場的各一著名戰例。在兩次國共合作時期,分別建立的兩個“戰線”是什么 (4分)(4)根據材料四,指出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發動渡江戰役的軍事基礎是什么?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結束的事件是什么 (2分)(5)通過以上探索,你從國共兩黨關系的演變中得到什么啟示 (1分)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綜合 第6頁 共6頁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01八年級社會答案(綜合卷).doc 202201八年級社會答題卷(綜合卷).doc 202201八年級社會試題卷(綜合卷).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