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通用技術 技術的價值教案(打包6套)蘇教版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通用技術 技術的價值教案(打包6套)蘇教版必修1

資源簡介

技術的價值
教  材:(鳳凰國標教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通用技術(必修1)
文檔內容:技術的價值
章  節: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 第一節 技術的價值
課 時:第1課時
作 者:林丹君(溫嶺市箬橫中學)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理解技術的產生與人類的需要之間的關系。
(2) 知道技術與人類的價值。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通過對技術案例的分析,理解技術是為滿足人的需求而產生的。
(2) 通過對當今先進技術的展示,形成對待技術問題的敏感性。
(3) 通過案例分析,知道技術具有解放人、發展人、保護人的價值。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 形成和保持對學習技術的興趣和學習愿望。
(2) 樹立“以人為本”的技術設計理念以及對待技術的積極情感和正確使用技術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理解技術的產生與人類的需要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形成正確的技術價值觀。
四、教學方法
演示、講授、問題驅動。
五、設計思想
1. 教材分析
“技術的價值”一節是通用技術課程的開篇之節,因此在整個課程教學中顯得尤其重要,這一節主要是講技術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對人類的生活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對本節內容的學習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知道技術是人類為滿足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二是知道技術具有解放人、發展人和保護人的價值。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引領學生走進技術世界,理解技術的基本知識,感悟技術產生與發展的歷程,掌握看待和分析技術問題的方法,形成對技術的敏感性和對待技術的積極情感,從而為學生進行接下來的技術學習奠定良好的認知和情感基礎。
教材一開始就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技術的發展與人類的需求之間的關系,“從人類磨制石器、鉆木取火開始,技術就為滿足人類的需求而開始了他的歷史旅程”。旗幟鮮明地講述了技術的發展史其實就是技術為了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需求的發展史,教材中以“從火到燈——人類走向文明的歷程”這一案例分析入手,一下拉進了技術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揭示了技術的發展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么?用“燈火象征著光明、希望和威力。從普羅米修斯盜火拯救人類,到阿拉丁神燈實現人的愿望,再到寶蓮燈賦予人力量,這些神話充分說明了燈火在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給與學生強烈的震撼,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技術的產生與發展,能更好的滿足人們的需求,使人們生活得更精彩更幸福。從而引入了技術具有保護人、解放人和發展人的作用這一技術與人的關系來,使得學生更有感覺。這里沒有純粹的說教,有的只是用事實來說話,用親身的體驗來證明,從歷史的角度來感悟。
2. 設計理念
通用技術課程是新課程開設以來全新的一門課程,學生對此肯定存在一定的好奇心理。什么是通用技術?為什么要學習通用技術?在高中的學習生涯中這一門課程有著什么樣的意義?通用技術與勞動技術有什么區別等等。這一些,直接影響著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通用技術課。在進入課堂開始我就用大家身邊的事例:學生制作的不會亮的小臺燈來帶大家進入通用技術課堂。闡述什么是通用技術課程、課程開設的意義和價值。
以人的需求不斷推動技術的產生和發展作為切入點,然后說明技術對人具有保護、解放和發展的價值和意義。這一節課文中是選擇“照明技術的產生與發展”這一案例作為導入的,照明對于學生來說是再常見不過的了,照明技術的產生及發展也是人類走進文明時代的標志之一。照明技術從無到有,從火照明到電照明,再將來可能的人造太陽技術,它的發展昭示著人類文明進程的步伐。因此,以此為例很有價值。從另一方面說,學生對照明技術了解得并不全面,從這個案例講起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第一節以照明技術的發展與進步這一案例為起點,從整本教材來看,所有的內容都是由燈這條線串聯起來的,燈的主要功能是照明。這也是合乎邏輯的。
第一部分: 我先用上一屆學生制作的問題臺燈來引入課程的介紹,接著介紹技術的含義(這里從技術的含義入手來介紹技術,這本身和其他學科就有所不同,這里用含義而不用定義,會留給學生很大的想象空間)。
第二部分:從技術具有保護人、解放人和發展人的三個不同角度來講述技術對人的價值,在講技術具有發展人的作用時,重點側重于技術對人的精神領域、對人的自我發展的作用和價值。這一部分讓學生自己說說使用一種技術(或產品)的體會可能更貼近學生生活。
第三部分:小結,作業以及作業的要求,因為是第一次作業,學生在適應老師的過程中也在適應課程,所以這一節課的過程評價既要以鼓勵為主又要體現技術課程及嚴肅又開放的特征,使學生在一開始就知道我在課堂上要干什么?我的作業要怎樣做才合格。
3. 教學策略設計
通用技術是在新課程實施以來全新設置的一門課程。因此學生對這門學科必然存在陌生以及一定的好奇心理。因此,在整個課程開始的第一節課中,有必要讓學生了解課程相關情況。而后從人的角度出發了解技術對人類所產生的價值。
(1)首先對通用技術課程進行介紹,讓學生認識課程;
(2)介紹技術的含義;
(3)從照明技術引入技術與人之間的關系;
(4)從解放人、發展人、保護人三個不同的角度來講述技術對人類所產生的價值。
4. 學情分析
對于高二學生來說,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面和一定的生活經驗,對技術也有一定的感知認識,但還沒上升到理性。如果在教學案例設計時離學生生活太遠,技術原理太深,學生不容易接受,會使學生對技術產生偏見,認為技術比較神秘,是技術人員的事,事不關己,還是抓高考分數要緊的想法,導致對技術課產生畏難厭倦的情緒。所以案例的選擇要全面、親切、有趣,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面向全體,共同進步。
六、教學準備
1. 教學資源的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課件PPT 、學生制作的臺燈。
2. 教學課件的準備
教學課件比較簡潔,多以直觀的圖片來說明,抓住關鍵知識點,突出中心。
七、教學過程
1. 引入
學生技術課中設計、制作的小臺燈(不會亮的),請同學說說原因(物理中學過,可能大部分同學能知道),提出維修建議,進行維修,如果現在叫大家設計并制作一臺臺燈大家知不知道要如何進行?提出中國現今學生普遍存在“技術素養”的缺失的問題。引入課程介紹。
2. 介紹新課程
通用技術是指除了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且應用廣泛、具有時代特征并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它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聯,對引導學生融入技術世界,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強化學生的手腦并用,發展學生實踐能力,增強學生文化理解能力,提高學生交流和表達能力,以及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終身學習等方面具有廣泛的價值和重要意義。
通用技術課程設置:
介紹課程的評價標準和作業的具體要求。
3. 新課教學
(1)走進技術世界
幻燈片呈現技術圖片
學生思考:為什么有這些技術的產生?對人類產生什么價值與意義?
總結:技術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而產生的。它的存在與人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技術的價值直接在人類身上體現出來。
(2)技術的價值——技術與人
思考:對人而言技術的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①保護人
學生練習:完成P4思考
教師小結:技術具有保護人的作用,包括生理上的保護也包括心理上的保護。有了武器人們可以保護自己的身體,有了預防和治療技術,人類對疾病不再會恐慌,對人的心理上起到了很大的保護作用。
小組討論: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技術具有保護人的作用?
案例分析:華佗首創麻醉藥
麻醉藥首創者是我國偉大的醫學家華佗。在公元2世紀,東漢末年(三國時期)他就已經用中藥麻醉進行剖腹手術獲得成功,在中醫外科手術使用麻醉藥的歷史至少比西方早1600余年。其豐功偉績一直被后人所傳誦和敬仰。(教師在此基礎上講述華佗研究麻醉藥過程)
思考:在本案例中麻醉藥除了讓病人減少疼痛等一些作用外還對華佗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發展人
技術能促進人的精神和智力的發展,使得人的創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到提高,思維方式發生轉變,自我價值得以實現。具有發展人的價值。
請學生閱讀P5愛迪生的故事,進一步加深對發展人這個價值的理解。
③解放人
除了上面這兩個價值之外,其實我們在生活中體驗到最多的價值是解放人。
例舉學生身邊的關于解放人的案例。如眼鏡、自行車、擴音器等。
思考:人類為什么要使用這些技術產品?
技術對人的解放作用表現為人依靠技術的解放或延長了人的手、腳、眼、耳、腦等身體器官,拓展了活動空間,提高勞動效率,增強了利用自然、保護自然和合理改造自然的能力。
小組討論:生活中有哪些技術具有解放人的作用?
學生舉例發言,并說明如何體現?
4.課堂小結
(1)技術: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而產生和發展的。
(2)技術與人:保護人、解放人、發展人。
5.作業:
選擇一項技術或者一件具體的產品談談你們對這項技術(或產品)產生的原因,在保護人,解放人,發展人三個方面的作用,產品的不足之處,也可只選擇其中一個方面。
技術的價值
教  材:(鳳凰國標教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通用技術(必修1)
文檔內容:技術的價值
章  節: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 第一節 技術的價值
課 時:第1課時
作 者:王鑫(浙江省臺州市黃巖中學)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了解技術的產生和發展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
(2) 了解通用技術學科特征。
(3) 理解技術與人的價值。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通過案例分析,初步接觸案例分析的方法。
(2) 了解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方法和評價措施。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 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案例,激發了解技術、學習技術的興趣。
(2) 體驗解決問題過程的艱辛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3) 認識技術的創造性特征,培養勇于創造的個性。
二、教學重點
1. 讓學生了解技術。
2. 明白技術與人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興趣。
四、教學方法
討論法、問題啟發法、講授法。
五、設計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通用技術》教學的第一節課,是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第一節“技術的價值”第一課時,是《技術與設計1》的邏輯起點,也是整個《通用技術》的邏輯起點。這節課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了解什么是技術;二是了理解技術與人的關系;三是了解什么是通用技術。本節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技術,以及技術與人的關系。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將影響到學生對于通用技術的認識,影響學生學習本學科的興趣。
2. 設計理念
通用技術的第一課,在這之前學生對通用技術一無所知,所以這一課中我們要讓學生了解技術、了解通用技術,并激發出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熱情。
如何讓學生對學習通用技術產生并保持興趣,如何讓學生掌握好案例分析法,體會技術對于人的價值,體驗技術“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關鍵在于案例與活動的選擇。案例與活動在通用技術課堂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響著學生參與課堂的活躍程度和思考的深度。在本節課中的大部分案例來自課本,以本為本,再輔以其他的案例,采用案例分析法進行課堂教學。教科書中使用了有關于照明技術的案例,而且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案例,也是生活中的案例,能很好的說明技術在不斷的發展。本課中所舉的案例都能讓學生深入思考,對問題也會全面的分析和了解,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案例分析法。
根據《學科教學指導意見》中的教學建議,作為本課程的第一課,非常有必要增加導學部分,并適當拓展和延伸。首先,通用技術是一門全新的課程,與初中的勞技課有較大的不同,因此學生并不了解本門課程;其次,通用技術是一門學科體系,其中有兩門必修和七門選修,每一門又是完整而獨立的,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選修課程,所以有必要向學生介紹一下每門課的主要內容;第三,有必要向學生介紹一些常用的學習方法和評價體系。
3. 教學策略設計
在學習本節課的內容時,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分析案例,舉例說明問題,而且還讓學生全面地思考和分析問題。在講授什么是技術時,要讓學生明白技術與人是密切相關的,明白技術的重要性,從而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1)首先以神州飛船的案例引入本節課的教學。這是個激動人心的案例,每位學生都是知道的。因為該工程的巨大影響和價值,由此就更能說明技術的價值。
(2)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什么是技術,產生和發展的原因是什么,并輔以書本上的案例分析,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
(3)通過對書本上的案例“從火到燈”的分析,引發學生對一項已有技術的思考,試著去分析它的利弊兩個方面的影響,并引出對技術價值的分析。
(4)通過具體的案例,說明技術對于人的價值,并讓學生初步了解案例分析的方法。
(5)在進行案例分析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全面地思考和分析問題,注意對自己的案例的挖掘和學生所舉例子的借用。
(6)在前面了解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了解什么是通用技術,了解通用技術的學科特點和學科體系,介紹通用技術在本校開展的一些情況。
4. 學情分析
現在的高中階段的學生,會通過各種方式了解、接觸和使用大量的技術產品,了解一些高新技術,或者一些新的技術產品。作為一門全新課程的第一節,學生肯定懷著一顆好奇心。所以在學習什么是技術、在學習技術的價值和介紹通用技術課程時,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展示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案例,或者比較好的設計作品,激發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興趣。高中生具有一定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對于一些案例的分析,并不深入和全面,所以需要老師的引導。
六、教學準備
1. 教學資源的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課件PPT等。
2. 教學課件的準備
教學課件比較簡潔,多以直觀的圖片來說明,抓住關鍵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
1. 提出問題
老師:同學們好,今天我來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個全新的學科——通用技術。我想同學們一定比較好奇,通用技術到底學些什么?要了解通用技術,首先得了解技術。什么是技術呢?我們先來看一下一個例子。
老師舉例分析: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邀游太空。圓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之夢;然后“神舟六號”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凱旋歸來。2名太空人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時,是“神舟五號”太空船飛行時間的5倍多。再后來2008年9月27日16點30分,景海鵬留守返回艙,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分別穿著中國制造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和俄羅斯出品的“海鷹”艙外航天服從“神舟七號”進入太空。老師想當時有些同學看了這些新聞,那時恐怕把做宇航員作為自己的理想吧。不過老師想請同學思考一下,如果是在古代,會有這樣的真實事情發生嗎?(根據學生回答引出)不會。那是為什么呢?
學生討論分析。
老師:因為在古代我們沒有真正的手段可以讓我們人類沖出地球飛入太空,所以我們人類只能想像,并寄托于神話傳說。而現在科學發展了,我們有了相應的手段,所以我們可以做到了。
知識歸納
  因為我們人類有夢想,所以也就有需求有想法,而技術正是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遵循自然規律,在長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經驗、技巧和手段,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技能和手段的總和。航天技術就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飛天夢想的手段和方法。
從人類社會的發端開始,技術就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一刻也沒有離開過!最早的人類掌握了磨制石器、鉆木取火的技術。這是人類為了滿足捕殺動物、取暖和燒熟食物的需求。
提問:請同學們分析回答,紡織技術、農耕技術、建筑技術和車船技術分別是滿足了人類的什么需求?
分析學生回答,從剛才同學們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技術與我們人類是密不可分。  
3. 知識遞進
  老師提問:同學們可不可以列舉一些我們身邊的技術?
  (根據學生回答分析)同學們剛才列舉了我們身邊存在的很多技術,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技術的產生和發展,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精彩。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每項技術并不是一天突然出現在的,而是慢慢發展起來的,如:通信技術,由烽火、驛站、電報、電話、手機、互聯網。
案例分析:從火到燈——人類走向文明的歷程
學生閱讀,并思考,如果人類沒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術,沒有發明燈,世界將會怎樣?
老師歸納:(根據“從火到燈”的技術發展的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我們可以看到照明技術的出現源于人們的需求,而人們不斷提高的對光明需求又推動了照明技術不斷地發展。從而形成技術因人而生、因人而變的觀念。那么技術對我們人到底有哪些方面的價值呢?
思考分析:(1) 原始人最初為什么要選擇穴居或在樹上棲居等居住形式?
(2) 原始人隨身攜帶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來切割獸肉以外,還有什么用途?
(3) 瘧疾、天花、肺結核等疾病曾奪去數百人的生命,為什么現代人對它們不再如此恐慌?
(根據學生回答歸納)技術為人提供了抵抗不良環境,防止野獸、病菌等侵害的手段和工具,從而使人在適應自然的過程中生存下來,起到保護人的作用。
思考分析:(1) 為什么我們有時要用鉗子等工具去夾物體?
(2) 如果是在古代我們要去外地旅游,我們會怎么去?現在呢?
(3) 如果你想見你在外地的朋友,你會怎么辦?
(根據學生回答歸納)技術對人的解放作用表現為人依靠技術解放或延長了自己的手、腳、眼、耳、腦等身體器官,拓展了活動空間,提高了勞動效率,增強了利用自然、保護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的能力。
分組討論:交通工具的發展使人們的出行便捷、舒適,但是也可能使人們過分依賴現代交通工具而缺乏鍛煉,以致影響身體健康,還造成交通事故隱患。你認為應該如何看待這一問題?運用現代技術你有好的建議和方法嗎?
(老師引導學生思考:)技術的發展帶來的并不一定全是好的影響,也可能有消極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的對待技術,要合理的安排時間,堅持體育鍛煉,并在設計生產交通工具時,考慮出現交通事故的各種情況,作好安全保護的設計。
案例分析:愛迪生的故事。
小組討論:通過愛迪生的故事,談談參與技術活動對個人發展的作用和意義?
老師歸納:人類在探究技術、使用技術、發展技術的過程中,不僅改變著客觀世界,而且改變著主觀世界。技術促進人的精神和智力的發展, 使得人的創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到提高,思維方式發生轉變,自我價值得以實現。所以技術還有發展人的作用。
知識擴展
老師:前面我們已經了解了什么是技術,以及技術與人的關系。那么,到底什么是通用技術呢?
(老師對通用技術進行介紹“什么是通用技術”、“通用技術學科體系介紹”及“學習通用技術的方法”)通用技術是指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并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是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廣大同學的發展具有廣泛價值的技術。它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造、高度綜合、科學與人文整合的課程,通過對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可以提高同學們的技術素養,培養同學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知識總結
在這一課中,我們通過案例分析,學習了解了什么是技術和通用技術,通過思考分析,明白了技術因人的需求在不斷的發展,技術還起著保護人、解放人和發展人的作用。在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希望同學們能保持這種熱情繼續學習通用技術。
八、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通用技術的第一節課,能否激起學生參與程度和熱情,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到以后的學科教學。教學過程匯總,教學重點和難點掌握得也比較扎實。然而,實際操作中,還有很多不足,總結一下有這樣幾點:
1. 以書本的案例為主,難以激發他們的興趣。
2.在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案例的時候,不能很好地理解學生的意思。
3. 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還是短了很多,要注意案例的數量和質量。
4.老師自身的技術水平,不可能對每個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最準確的指導。很多學生提出的案例,能進行討論,給不出一個明確的結果,不過有些案例本身就沒有什么結論。
技術的價值
教  材:(鳳凰國標教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課本 通用技術(必修1)
文檔內容:技術的價值
章  節: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 第一節 技術的價值
課 時:第1課時
作 者:應良志(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黃巖中學)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初步認識通用技術課程,了解學習通用技術的意義。
(2) 知道通用技術課程一般的學習方法。
(3) 了解技術的產生與發展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技術對人的價值。
2. 過程與方法
(1) 了解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方法和評價措施。
(2) 初步接觸案例分析的方法。
(3) 通過討論和實踐,切實感受“以人為本”的技術設計理念。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培養學生對技術的興趣和情感。
(2) 培養學生正確使用技術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通用技術課程,了解技術對人的價值。
三、教學難點
建立對技術的興趣和情感。
四、教學方法
案例分析、任務驅動、小組合作。
五、設計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第一節“技術的價值”的第一課時。本節課有兩個主要內容:一是要讓學生了解通用技術,如為什么要學,學什么,怎么學,與職業高中學習的技術的區別與聯系,與社會中的各種技術的區別與聯系;二是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了解技術與人的關系,了解技術對人的價值,形成對技術的興趣和探索的愿望。本節課的重點在于認識通用技術課程,體驗生活中的技術,體驗技術的價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本節課也是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的第一課,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將影響到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興趣,影響本學科今后的教學能否較順利的開展。
2. 設計理念
根據《學科教學指導意見》中的教學建議,作為本課程的第一課,非常有必要增加導學部分。首先,通用技術是一門全新的課程,與初中的勞技課有較大的不同,因此學生并不了解本門課程;其次,通用技術是一門學科體系,其中有兩門必修和七門選修,每一門又是完整而獨立的,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選修課程,所以有必要向學生介紹一下每門課的主要內容;第三,通用技術不僅在內容上特殊,學習方法也較為特殊,也有必要向學生介紹一些常用的學習方法;最后,通過導學部分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本學科的評價體系,同時在今后能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
如何讓學生對學習通用技術產生并保持興趣,如何讓學生掌握好案例分析法,體會技術對于人的價值,體驗技術“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關鍵在于案例與活動的選擇。案例與活動在通用技術課堂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響著學生參與課堂的活躍程度和思考的深度。在本節課中,我選擇燈作為主線案例,再輔以其他的案例,采用案例分析法進行課堂教學。原因有以下幾個:
(1)課本中使用了有關于照明技術的案例,而且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案例。采用燈的案例能與教材保持一致,切入教學也較為自然。
(2)燈是學生較為熟悉的技術產品,在生活經常使用,但又缺少深入的思考。燈的素材較多,容易收集,并且能夠給學生較為直觀的印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采用主線案例,符合一般的思考習慣,使得學生思維具有連貫性,并且有助于學生深入思考,對問題也會全面的分析和了解,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案例分析法。
3. 教學策略設計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本節作為通用技術的第一節課,直接決定了學生對于學習通用技術的興趣。所以在介紹通用技術課程時,一定要展示課程的亮點,體現本課程的特色,吸引學生。在知識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因為通用技術是要求學生最終能運用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1)首先由學生例舉一些身邊的技術產品,產生一種身處技術世界的情景。
(2)通過讓學生識讀兩張一難一易的機械加工圖,讓學生明白自身已有的技術素養,以及通用技術要求學生應達到的技術素養,并由此引出通用技術課程的介紹。
(3)投影展示通用技術模塊結構圖,向學生介紹課程設置和模塊之間的關系,介紹一些教學成果。
(4)使學生了解一些通用技術的學科性質和學習方法,有利于今后的學習。
(5)由學生所舉例子——電燈引入課堂教學,自然地過渡到書本中的案例(從火到燈——人類走向文明的歷程),然后提出問題,進行討論。
(6)展示一些燈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分析燈對人的一些作用,讓學生歸納總結出技術對人的價值,完成書本上設置的活動,并舉例說明技術確實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
(7)最后進行課堂小結。
4. 學情分析
作為一門全新課程的第一節,學生肯定懷著一顆好奇心。而學生對學科的感覺和興趣,也通常就由第一節課決定了。高中階段的學生,對于技術有一定的生活積累和了解,經常接觸和使用一些技術產品,也會有設計和動手制作的想法。在介紹通用技術課程時,要抓住學生的這些想法,展示一些比較好的設計作品,激發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興趣。高中生具有一定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對于一些案例的分析,并不深入和全面,所以需要老師的引導。
六、教學準備
1. 教學資源的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課件PPT。
2. 教學課件的準備
教學課件比較簡潔,多以直觀的圖片來說明,抓住關鍵知識點,突出中心。
七、教學過程
1. 課程引入
通用技術是關于一般技術的課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技術,我們無時無刻不和技術發生著聯系。請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身邊都有什么技術,我們使用過哪些技術產品?
學生回答:衣服、手機、MP3、書、包、電燈、電風扇……這些東西都是技術產品。
老師:我們大家所舉的例子都很好,所有的這些的都是技術產品。技術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一直生活在技術的世界里。離開技術,我們將寸步難行;不掌握技術,我們將一事無成。我們不僅要學習和掌握一些技術,更要有技術素養。
投影展示兩張圖片,一張是較為簡單的機械加工圖,另一張較為復雜的機械加工圖。
老師:請同學仔細觀察一下這兩張圖,并嘗試用語言描述零件的特征。
學生回答:……
老師:從剛才識圖的情況來看,我們的同學都具備了一定的技術素養,但是離我們通用技術學科要求的技術素養還有一段距離。在通用技術中識圖和作圖是技術素養的一部分,如在使用一些產品的時候,要學會看說明書(可再舉例說明)。技術素養包括理解技術、選擇技術、使用技術和管理決策技術。通用技術是提高我們的技術素養,為我們應對未來挑戰、實現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課程。
2. 通用技術課程簡介
高中階段的技術課程包含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兩部分內容。通用技術是指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并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是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廣大同學的發展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技術。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造、高度綜合、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
通用技術共有9個模塊的內容,如圖所示。其中《技術與設計1》和《技術與設計2》是高中階段的兩個必修模塊,模塊間呈遞進關系。其余均為選修模塊。
在本學期,我們先學習《技術與設計1》,在下個學期繼續學習《技術與設計2》,同時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個人興趣愛好和學校的情況,選修其他模塊。本校根據實際情況,以研究性學習和競賽輔導等形式,開設了《簡易機器人制作》、《建筑及其設計》、《電子控制技術》等選修課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師介紹相關情況。
我們即將進入的《技術與設計1》模塊是高中通用技術學習的導入模塊,它將帶領我們進入技術的世界,引領我們經歷技術設計的一般過程,從而掌握一個通用的、完整的設計過程,學會與設計相關的各種途徑方法,了解設計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
3. 通用技術的學習方法
在新課程環境下,通用技術的學習過程應該是主動構建知識、不斷拓展能力的活動過程。尤其是同學們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大家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大家是課堂的主體,希望大家能以主人翁的態度參與課堂教學,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提升自身的技術素養。
通用技術是一門立足實踐的課程,在我們的教學中會穿插一些活動,包括思維上的活動和動手實踐的活動,如紙橋和孔明鎖等。只有經歷設計的全部過程,我們才能真正理解通用技術,才會靈活正確地使用工具和相關知識。因此,同學們的學習過程中應該珍惜每次實踐的機會,認真思考,認真設計,認真制作。
通用技術也是一門高度綜合的課程。是對學科體系的超越。它強調各學科、各方面知識的聯系與綜合運用。學習中,同學們不僅要綜合運用已有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社會、藝術等學科的知識,還要融合經濟、法律、倫理、心理、環保、審美等方面的意識。技術學習活動不僅是已有知識與技能的綜合運用,也是新的知識與能力的綜合學習。
學會學習首先得學會看書。每門學科都有各自的特性,各自的結構體系。本書導讀“怎樣使用本書”告訴我們課程的宏觀結構,闡明了每個部分包含的內容和相應的作用,給出了比較粗略的學習方法。
4. 技術與人
老師:剛才同學們說了很多技術及其產品,其中就有電燈和電風扇。電燈有什么作用?滿足了我們什么需求?
學生:……
技術是為了滿足人類需求而產生的。從人類磨制石器、鉆木取火開始,技術就為滿足人類需要而開始了它的歷史旅程。為了滿足人們不同的需求和愿望,因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技術。
案例分析:從火到燈——人類走向文明的歷程(詳見課本第2頁)
問題:如果人類沒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術,沒有發明燈,世界將會是怎樣的?人類對于光明的需求,怎樣推動了照明技術的發展?
學生討論:……
如果沒有火與燈,人類可能還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人類文明不會發展到今天的程度。火與燈,拓展了人類活動的空間和時間,推動著人類文明的發展。
照明技術的發展從最早的、簡單的照明,到現在的對亮度、節能、裝飾、光照效果等各方面的全面要求,推動了照明技術的發展,下面我們來看一些燈的圖片。
活動:課本第4頁的馬上行動
問題:先看一段視頻(燈的公益廣告),請回答燈對于人來說,具有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黑夜的燈,照亮道路,保障安全→燈具有保護人的作用→技術具有保護人的作用。然后完成課本第4頁的思考題。
燈延長人的活動時間和空間→燈具有解放人的作用→技術具有解放人的作用。然后完成課本第5頁的交通工具利弊討論。
燈具的創新設計提升了人的能力→燈具有發展人的作用→技術具有發展人的作用。然后完成課本第5頁的案例分析。
問題:技術怎么促進了人們的思維方式的轉變?請舉例說明。
學生討論:……(如查找資料:以前去圖書館,現在是上網搜索資料。)
5.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以下內容:
(1)通用技術課程介紹,為什么學,學什么,怎么學。
(2)技術產生和發展的原因是因為人的需求。
(3)技術對人的價值:保護人、解放人、發展人。
6.練習
課本P10練習1
八、教學反思
這節課在介紹課程部分,選用了一些圖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習通用技術的興趣。課程教學部分選擇了學生比較熟悉的案例——燈,所以學生參與程度和熱情很好。教學重點和難點落實較好,也比較容易掌握。然而,實際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總結一下有這樣幾點:
1. 本節課中有較多的圖片展示,但缺少實物和動手實踐,如果有實物和動手實踐,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2. 本節課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由于本身的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對于案例的分析思考深度比較粗淺,在后面的教學中需要加深。
3. 由于采用燈作為主線案例,所以在解釋技術有解放人和發展人的作用時,顯得不夠直觀,感覺有點牽強。應該去思考和選擇更好的案例。
4. 由于老師自身的知識儲備,不可能對每個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最準確的指導。教師應該在平時多多學習,給自己充電。
技術的價值
教  材:(鳳凰國標教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課本 通用技術(必修1)
文檔內容:技術的價值
章  節: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 第一節 技術的價值
課 時:第2課時
作 者:應良志(臺州市黃巖區黃巖中學)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能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2) 知道人類要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更要愛護自然。
(3) 了解技術的產生與發展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技術對人的價值。
2. 過程與方法
(1) 了解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方法和評價措施。
(2) 初步接觸案例分析的方法。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培養學生對技術的興趣和情感。
(2) 培養學生正確使用技術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了解技術對生活、生產、文化等方面的影響;理解技術對環境的影響,如何合理利用自然。
三、教學難點
理解技術因人而生,為人服務的深刻理解;初步形成正確的技術價值觀。
四、教學方法
案例分析法。
五、設計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第一章“走近技術世界”第一節“技術的價值”的第2課時。這節內容有三個方面要求:一是要學生了解技術對社會,對自然的影響;二是理解和掌握案例分析法;三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正確使用技術的意識。本節課是前一節課的延續,前一節重點在于介紹課程,而本節重在知識點的落實和學習方法的傳授,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本節課重點應放在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地分析案例,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同時在技術與自然部分,根據教學建議,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使用技術的意識,但是書本上的正面案例,需要再收集一些反面的案例。
2. 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關鍵在于讓學生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假如就只采用書本上的案例來分析,不僅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較難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所以在本節的案例上要作出比較大的調整,選擇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為書本采用“福特T型車的生產流水線”這個案例來說明技術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還有學校所在地方的地方經濟特色,所以我很自然地想到采用“黃巖高品質模具產銷兩旺”這個案例。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模具在生產制造中的作用,特意播放一段試模的錄像。書本中提到技術能調整產業結構和從業者的數量和比例,但并未給出一個案例進行說明,為了與前一個案例保持一定的連貫性,這時采用“臺州三種產業的產值和從業人數的變化圖”進行說明,保證案例分析的真實性、有針對性和科學性。并通過案例和教師的講解,使他們更加詳細地了解本地的支柱產業,了解技術對社會經濟的價值,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
教學中采用幾組有對比性的真實圖片代替書本中的三組卡通式圖片,讓學生能較深刻地體會技術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在學習技術與自然部分時,需要尋找一些反面的案例,用圖片和數據向學生展示技術對自然的影響,形成正確使用技術的意識。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學生能思考并舉例說明,回答問題,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地思考,更好地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
3. 教學策略設計
本節是第一節課的延續,不僅要落實知識點和學習方法,更要使學生對這個學科有較好的印象,有較濃的學習興趣。同時,要根據實際需要,更換和增加一部分案例,使課堂教學更好生動和有效。
(1)采用上一節課的最后一個案例進行分析和引入,引入比較自然。
(2)以試模錄像和模具生產的案例說明技術對社會經濟的影響。該案例既是學生了解的,也體現了當地的經濟特色,也說明知識點,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技術的興趣。在案例分析時,學生也會積極參與。
(3)以臺州的真實數據和圖表,體現技術在調整產業結構和從業人數方面的影響,使得學生更加了解本地的經濟狀況,同時使分析的過程有據可依,能讓人信服。
(4)以一段順口溜描述技術落后地區的生活,并輔以有較強對比性的生活圖片,說明技術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5)學生自主思考,舉例說明技術對政治、軍事、文化方面的影響。
(6)采用兩個有關水資源利用的案例,其中一個有較大的負面影響,另一個是較為合理的利用。用具有對比性的案例說明技術應與自然保持的關系,特別應指出,技術產生的負面影響,不能只歸咎于技術,更要關注技術的使用方式,還有技術使用者的技術素養與道德。
(7)最后教師總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
4. 學情分析
經過上一節的學習,學生對通用技術已有一些大概的了解,并體會了技術對人的價值。在上一節課中,學生對于通用技術的心理是一種對未知事物好奇的心理,在這一節課中,學生心理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再是非常的好奇,更多的是對學科的期待,期待這門學科是否真的與眾不同。上一節課中,學生對于案例分析法只是了解,在這一節課里,要繼續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案例,掌握好這種基本方法。現在大多數的學生較少地關注生活中的技術,很少動手參與技術活動,缺乏這樣的意識,因此在課堂中需要老師潛移默化地培養這樣的意識。
六、教學準備
1. 教學資源的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課件PPT、視頻等。
2. 教學課件的準備
教學課件比較簡潔,多以直觀的圖片來說明,其中插播幾段視頻,抓住關鍵知識點,突出中心。
七、教學過程
1. 引入
回顧上節課內容,請學生回答:(1)技術產生和發展的原因是什么?因為人的需求。
(2)技術對人有什么價值?保護人、解放人、發展人。
——引入新課
上一節課中,我們了解技術對人的價值。1929年,在電燈發明50周年的集會上,愛迪生說:“倘若我做的工作給這個社會哪怕只能帶來一絲幸福,那我也就因此而滿足了……”
問題:這句話體現了技術對哪些方面有較大的影響?
學生討論:……
老師:技術(電燈)對社會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并因此使技術發明者(人)的自身價值得以體現。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2. 技術與社會
鄧小平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由此可見,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重大作用。它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豐富了社會文化的內容,改變了社會生活的方式,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
(1)技術對社會生產的作用和價值
(播放視頻:http://www.zsmold.com/en/vedio-3.html)問題:該技術對本地的經濟和產業結構有什么影響?
學生討論:……
老師:黃巖模具產業是黃巖的支柱產業,占領了國內模具制造業10%的市場份額,黃巖贏得了中國模具之鄉的美譽。黃巖也因此成為了許多零配件的生產基地,如汽車車燈罩,摩托車電瓶車零配件等。
案例分析——黃巖高品質模具產銷兩旺(課件展示)
問題:黃巖高品質模具體為什么產銷兩旺?
師生討論:以技術保障產品質量,以高質量實現產銷兩旺。而技術通過“技術→產品→企業→產業→社會經濟”的關系,最終促使社會經濟不斷發展。
課件展示:臺州三種產業的產值和從業人數的變化圖
問題:技術使得社會的各種產業發生怎樣的變化?
師生討論:在此期間,較為重要的年份為1987年和1991年。在1987年以前,臺州三次產業結構為“一、二、三”格局,產業結構以第一產業為支柱和主導,第二產業次之,第三產業比重最少。1987年以后,臺州的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開始超過第一產業躍居主導地位,產業結構調整為“二、一、三”格局。再經過4年的發展,到1991年,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也開始超過第一產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二、三、一”格局,以第二產業為主導的產業格局一直延續至今。(從業人數情況類似)從動態看,臺州市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和就業結構的變化,均符合產業結構演進的一般趨勢,臺州的產業結構正從以第一產業為主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整個產業結構基本上向著合理化的方向發展。
案例分析:農業技術的發展與勞作方式的變革(課本第7頁)
師生討論:農業技術的發展:一般的種植技術→以勞動換取土地的技術→節約勞動的技術→節約土地的技術。
(2)技術對社會生活的作用和價值
技術不僅為生產提供了先進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而且豐富了人們的社會生活,使人們的衣、食、住、行、交往、娛樂、教育等方面都發生了改變。
以前: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耕地基本靠牛,照明基本靠油!
現在:課件展示幾組圖片
問題: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多大的影響?試闡述技術給你的生活帶來的最大的影響。
學生回答:……
(3)技術對政治、軍事、文化的作用和價值
問題:請舉例說明技術對政治、軍事、文化有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的傳播更加迅速及時,人們能夠方便地了解各方面的政策,政治越來越明主,政治活動愈加公開,如“小丫跑兩會”。
隨著通信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使地球上的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更加頻繁和直接,地球日益成為一個“村落”。
高新技術應用軍事系統,使現代武器裝備的性能大大提高,對現代戰爭作戰方式、組織指揮、通信聯絡等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如空間技術。
技術的發展水平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和文明程度高低的標志之一。
3. 技術與自然
問題:我們生產和生活中的原材料和資源都來自哪里?如生活用水、木材。
學生:來自大自然。
問題:當我們利用技術從大自然獲取原材料和資源的同時,技術對大自然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案例分析:上海在“下海”——上海由于過多地抽取地下水和建高樓導致地面下沉。
過多的高樓是造成上海地面下沉的部分原因,而過度開采地下水則讓更多的城市日漸下沉。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僅就上海而言,地面沉降的原因有30%來自高層建筑和重大工程項目本身的影響,其余70%則要歸因于城市地下水的過分開采。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許保玖認為,這項研究很可信。
人類在利用技術開發、改造自然時,應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對自然的保護,不能忽視一些技術或產品對環境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如塑料的發明,在20世紀初被稱為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而現在被稱為最糟糕的發明。
技術的發展,又是能源技術的發展,應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從而實現以更少的能源消耗獲取更大的效益。依靠技術,人類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與自然保持和諧共處的友好關系。如都江堰工程。
播放視頻:都江堰
案例分析: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館
師生討論:都江堰工程合理性體現在:一是無壩飲水,二是合理利用和改造地形,三是就地取材,定期維修。
案例分析:荷蘭風車
學生活動:完成課本第10頁的“馬上行動”。
技術的發展給自然環境帶來了問題,但也給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可能,尤其是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如綠色技術。
4.小結
技術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豐富了人們的社會生活,對軍事、政治、文化等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人們依靠技術合理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對自然的保護。
八、教學反思
這節課能較好地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興趣,主要是采用的幾個視頻的素材,能夠吸引學生。引用較多的案例,使得學生對知識點有全面的認識。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 引入部分較為自然,但比較傳統,無亮點,并不能馬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 本節采用較多的案例,但由于教師的知識限制,并不能很好地回答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另外學生對于一些案例的思考時間不夠,應適當取舍。
3.在分析技術調整產業結構時,沒有詳細的數據,只有兩張圖表,分析時難以讓人信服,但是數據太多的話,花的時間會增加,勢必影響教學。
4. 學生過于關注視頻,相對來說會減少對知識點的關注和思考,最好看之前,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視頻。
技術的價值
教  材:(鳳凰國標教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通用技術(必修1)
文檔內容:技術的價值
章  節: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 第一節 技術的價值
課 時:第2課時
作 者:林丹君(溫嶺市箬橫中學)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理解技術的產生與人類的需要之間的關系。
(2) 了解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
(3)知道技術能使人類實現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但必須注意保護自然。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通過對技術案例的分析,理解技術是為滿足人的需求而產生的。
(2) 通過對技術案例的分析知道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
(3) 通過案例分析,增強愛護自然的意識。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 形成和保持對學習技術的興趣和學習愿望。
(2) 建立正確使用技術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理解技術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
三、教學難點
形成正確的技術價值觀。
四、教學方法
演示、討論、講授。
五、設計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為第一章第一節的“技術與社會”、“技術與自然”兩個小點,與上節課的“技術與人”構成既相對獨立又密不可分的整體。“技術與社會”包括:技術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的內容和改變社會生活的方式三個方面。“技術與自然”主要內容是人類要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更要愛護自然。教師要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引領學生在技術世界里,進一步體會到技術的運用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從而激起對《通用技術》這門課的極大興趣,形成對技術問題的敏感性和對待技術的積極情感,積極投身到通用技術的學習中來。通過“技術與自然”的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辨證地、客觀地看待技術發展所必然帶來的問題的能力,著力突出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的綠色技術價值觀。較好地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2. 設計理念
本課時教學目標是聯系“技術與人”的價值,讓學生知道“技術與社會”、“技術與自然”的價值,形成正確的技術價值觀。因此我從上節課的作業(技術對人的價值),主要是技術發展人的價值出發,指出技術在發展人的同時不斷的改變著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所生存的這個自然。進入本節課的教學。然后引用“二十世紀最偉大的20項工程技術成就”與同學們交流,理解技術與社會。通過技術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改變社會生活的方式,豐富社會文化的內容,提高政治軍事的實力四個方面,并穿插案例分析說明技術促進社會發展,文明進步。通過播放都江堰視頻讓學生感受“活”的水利博物館給人帶來的偉大貢獻。列舉反面案例強調保護自然的重要性。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技術價值觀。
3. 教學策略設計
以更多的案例來說明技術對社會、對自然的重大作用和技術的兩面性。通過演示、討論、講授等方法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感受技術就在他們身邊,技術不斷地在發展,而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對社會和自然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使學生積極地去探究技術,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1)作業點評引入新課。
(2)學生討論“二十世紀最偉大的20項工程技術成就”,總結技術對社會的價值。
(3)通過都江堰視頻感受人類依靠技術,利用和改造自然,并與自然保持和諧共處的友好關系。
(4)課堂小結。
4. 學情分析
在第一節課后,學生對于技術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學生對技術與社會、技術與自然的相互作用比較陌生,較難理解。如果在教學案例設計時離學生生活太遠,技術原理太深,學生不容易接受,會使學生對技術產生偏見,認為技術比較神秘,是技術人員的事,事不關己,還是抓高考分數要緊的想法,導致對技術課產生畏難厭倦的情緒。所以案例的選擇要全面、親切,有趣,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面向全體,共同進步。
六、教學準備
1. 教學資源的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課件PPT。
2. 教學課件的準備
教學課件比較簡潔,多以直觀的圖片來說明,抓住關鍵知識點,突出中心。
七、教學過程
(一) 復習回顧(作業點評)
請同學從技術對人的價值談談對某項技術的認識。
教師總結:技術是為滿足人的需求而產生的,因此技術的價值直接在人的身上體現出來。人生活在社會與自然兩個大環境中。因此技術的價值還在社會與自然中有所體現。
(二)新課教學
1.技術與社會
視頻欣賞“我的未來不是夢”(http://www.flash8.net/flash/2597.shtml)
同學分組討論:參考視頻中出現的各種技術,你認為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哪些變化?選一項技術進行說明。
同學:發表意見
教師總結:
(1)技術能改變人的生活方式。(結合視頻中的現代技術加以說明,如汽車)
(2)技術能豐富人的社會文化生活。(對比視頻中主角的生活方式以及圖片中生活方式)
(3)技術也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福特T型車的生產流水線案例分析)
除了以上作用外,技術還在軍事、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也起著積極的作用。
2. 技術與自然
幻燈片呈現二十世紀最偉大的20項工程技術成就:
電氣化、汽車、飛機、自來水、電子技術、無線電和電視、農業機械化、計算機、電話、空調制冷技術、高速公路、航天技術、因特網、成像技術、家用電器、保健技術、石油化工、激光和光纖、核技術、高性能材料。
二十世紀以上20項技術大大地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也對自然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學生分組討論:思考,以上技術對自然產生了什么影響?
學生發表意見。
教師總結:
人類依靠技術可以利用自然、改造人類(高速公路的修建等)
但技術也會對自然造成影響,因此我們利用技術的時候也應注意保護環境。(環境污染造成的酸雨等等)
馬上行動:P10
學生進一步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3.課堂小結:
技術與社會:
(1)技術能改變人的生活方式。
(2)技術能豐富人的社會文化生活。
(3)技術也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
技術與自然: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為人服務。
注意保護自然。
附:二十世紀對人類社會影響最大的技術
據報道,在2000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召開前夕,美國工程院秘書長哈羅德·佛森致函中國工程院院長宋健,詳細介紹了最近由美國工程院歷時半年、與30多家美國專業工程協會一起評出的20世紀對人類社會生活影響最大的20項工程技術成就,這些成就展示了工程技術對改變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這20項工程技術成就分別是:
一、電氣化。電氣化對城鄉人民生產和生活的各方面產生了根本性影響。如果沒有電力,20世紀的科技、經濟成就是不可能取得的。
二、汽車。發明于19世紀,而大批量工業生產是20世紀。小轎車、運貨卡車成為全世界中、近程主要運輸工具,成為社會生產和生活須臾不能離開的工具。
三、飛機。發明于1903年,開始用于軍事。20世紀下半葉成為遠程主要運輸手段,大大拉近了城市、國家和洲際間距離。
四、自來水。為人類提供干凈和充足的飲用水,大大減少了疾病的傳染,顯著提高了人類的生活質量和平均壽命。
五、電子技術。從真空管到晶體管、集成電路,成為當代各行各業智能工作的基石。
六、無線電和電視。雖然馬可尼于1895年即表演了無線電的功能,但直到1901年才發出第一個越洋廣播信號。現在世界上看不到電視的是少數人。
七、農業機械化。20世紀世界人口從16億增加到60億,如果農業沒有實現機械化,很難養活這么多的人口。從事農業的人口比例急劇下降,使更多人從事其它重要工作。
八、計算機。當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建造出來以后,當時估計全世界需求量不過是幾臺,低估了它的能力和應用范圍。
九、電話。使家庭成員、公司之間在世界任何地方和任何時間保持瞬時聯系,使地球變小,工作節奏加快。
十、空調制冷技術。成為人們的健康、運輸、食品保鮮的不可缺少的設施。人們可以在地球上最冷和最熱的地方工作和生活。
十一、高速公路。數萬公里的多車道、無紅綠燈的公路,使工程技術追求效率的夢想得以實現。
十二、航天技術。空間飛行是20世紀工程技術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十三、因特網。它的社會功能和燦爛前景到21世紀才能完全顯示出來。
十四、成像技術。對醫療診斷、天氣預報、超聲探測、地質勘探的作用有目共睹。
十五、家用電器。極大地減輕了家庭作業的辛勞強度,節省了大量時間。
十六、保健技術。人工假肢、心臟起博器、人工瓣膜和晶狀體移植給億萬人延長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質量。
十七、石油化工。石化產品充滿了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現代運輸業、能源、化工、人造纖維、農業肥料都以石油化工為基礎。
十八、激光和光纖。激光現在是復印機、勘測技術、條碼識別、光盤的關鍵。激光與光纖結合使通訊線路的速度和容量急劇增長。
十九、核技術。核能技術的社會影響雖然有爭論,如核威懾,但核技術用于發電、醫學診斷和治療是無可爭議的。核聚變是地球上未來取之不盡的清潔能源。
二十、高性能材料。20世紀早期就制成了人造樹脂。塑料今天已無處不在。20世紀下半葉,人造聚合物、復合材料、陶瓷材料已得到廣泛應用。
20世紀工程技術的偉大成就在社會生活的每一角落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記。20世紀初傳染病肆虐,連肺病也治不了,童工盛行,人們每天要工作12小時,城市被污煙覆蓋,人們的平均壽命不過40~50歲。這一切都由于工程技術的偉大成就而改變了。工程技術成十成百倍地提高了勞動效率,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平均壽命。現在工程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再過一百年,人們或許會認為20世紀的成就不過是人類現代文明的初級階段。
經國務院批準,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程科技界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國際會議——國際工程科技大會將于10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舉行。
技術的價值
教  材:(鳳凰國標教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通用技術(必修1)
文檔內容:技術的價值
章  節: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 第一節 技術的價值
課 時:第2課時
作 者:王鑫(浙江省臺州市黃巖中學)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理解技術對社會生產的影響。
(2) 理解技術豐富了社會文化的內容。
(3) 理解技術改變了社會生活的方式。
(4) 了解技術與自然的關系。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通過案例分析,進一步了解案例分析的方法。
(2) 了解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方法和評價措施。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 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案例,激發了解技術、學習技術的興趣。
(2) 體驗解決問題過程的艱辛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3) 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對社會的變化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學重點
1. 讓學生理解技術對社會生產的影響。
2. 明白技術與自然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學生案例分析得出結論。
四、教學方法
討論法、問題啟發法、講授法。
五、設計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通用技術》教學的第二節課,是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第一節“技術的價值”第二課時,是《技術與設計1》的邏輯起點,也是整個《通用技術》的邏輯起點。這節課主要二個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明白技術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豐富了社會文化的內容,改變了社會生活的方式;二是了理解技術與自然的關系。本節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技術與社會、技術與自然的關系。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將影響到學生對于通用技術的認識,影響學生學習本學科的興趣,以及對學生以后的職業選擇也產生一定的影響。
2. 設計理念
通用技術的第二課,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一節課的通用技術,對通用技術有了最初的了解,所以這一課中我們要讓學生加深了解技術、了解技術與社會、了解技術與自然的關系,進而了解通用技術,激發出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熱情。
要培養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興趣,讓學生慢慢開始掌握使用好案例分析法,體會技術對于社會對自然的價值,體驗因技術發展而產生的社會變革,所以案例與活動的選擇很重要。案例與活動在通用技術課堂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響著學生參與課堂的活躍程度和思考的深度。在本節課中的大部分案例來自課本,但在過程上作了適當的調整,再輔以其他的案例,采用案例分析法進行課堂教學。教科書中使用了有關于照明技術的案例,而且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案例,也是生活中的案例,能很好的說明技術在不斷的發展。本課中所舉的案例都能讓學生深入思考,對問題也會全面的分析和了解,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案例分析法。
根據《學科教學指導意見》中的教學建議,作為本課程的第一課,非常有必要增加導學部分,并適當拓展和延伸。首先,通用技術是一門全新的課程,與初中的勞技課有較大的不同,因此學生并不了解本門課程;其次,通用技術是一門學科體系,其中有兩門必修和七門選修,每一門又是完整而獨立的,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選修課程,所以有必要向學生介紹一下每門課的主要內容;第三,有必要向學生介紹一些常用的學習方法和評價體系。
3. 教學策略設計
在學習本節課的內容時,要讓學生理解技術對社會、技術對自然的影響,要讓學生開始學會分析案例,思考問題,還要讓學生明白,社會和自然是我們每個密切相關的,我們并不是脫離社會的超越自然的。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社會、自然與人關系這條線,引導學生一步步分析,理解技術與社會、技術與自然的關系。
(1)首先用與上節課相承的“兒時的理想”引入本節課的教學。這是個大家都比較有興趣的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2)提出問題,在同學們的所有理想中,想做農民當工人的很少了,那么是不是我們會可能沒有飯吃沒有東西用了呢?越來越多的人都不做農民和工人,那么都做什么工作去了?
(3)對現代農業和傳統農業進行比較,分析得出農民的勞作方式將會根本性的變化,勞動的強度會大大降低,勞動的效率會大大的提高,也將帶來眾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
(4)通過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工作的問題學生的視線轉移到工業。
(5)再對福特T型車的生產流水線進行案例分析,得出生產流水線的出現可以實現企業的大比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生產,對企業的發展起著關健的作用。但也同樣會減少所需工人人數。
(6)歸納得出隨著技術的發展,社會勞動力的結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第一、第二產業的從業人數會大大減少,而第三產業的從業者會大幅增加。
(7)進而通過對衣、食、住、行的案例分析,明白技術還豐富了人們的社會生活。
(8)案例分析,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館和荷蘭風車,依靠技術,人類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4. 學情分析
現在的高中階段的學生,對社會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因為學習壓力太大,學習任務重等各種原因,對技術對農業對工業的影響并不會很深刻,所以要著重分析技術對農業、對工業的影響,讓學生明白技術是如何影響社會勞動力結構的。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等都是當今社會較為流行的詞語,學生也自然有所了解,所以對技術與自然的案例并不需要老師過多的講解,只需適當引導。當然對于技術于自然的負面影響,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學生可能在生活中意識到了,但并不深刻,教師要加以強調。
六、教學準備
1. 教學資源的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課件PPT等。
2. 教學課件的準備
教學課件比較簡潔,多以知識列舉配以圖片來說明,緊扣關鍵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
1. 提出問題
老師:同學們好,上一節課中,我們同學中有一部分同學曾有理想當宇航員。那么現在我想問一下,其他同學,你們的理想又是什么呢?
老師:(根據學生回答分析)從剛才同學們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到,同學們的理想都很遠大,但是我想請同學們注意一下,在同學們的所有理想中,想做農民當工人的很少了。至于為什么少了,我們暫時不做研究!
思考分析:不過想請同學們思考的是,現在在一線當農民、當工人的人是不是真的越來越少了?如果是真的越來越少了!那么是不是我們會可能沒有飯吃沒有東西用了呢?越來越多的人都不做農民和工人,那么都做什么工作去了?
2. 問題探索
老師:先來看我們會不會沒有飯吃這個問題。
案例分析:農業勞作方式的對比(展示圖片)。
思考分析:當我們越來越多的采用現代農業技術后,農民的勞作方式將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又會帶來什么樣的問題?
  老師:(根據學生回答分析)首先農民的勞作方式將會根本性的變化,勞動的強度會大大降低,勞動的效率會大大的提高。剛才看我們看到的圖片還只是勞作方式的變化,實際上農業種植技術中不但是有勞作方式的變化!還有其它很多的變化,如農作物種子的改良、旱作節水技術、病蟲害防治等,這些變化都會比我們的農業發展帶來很多的便利,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得出我們不用擔心吃飯的問題。
老師:(根據學生回答分析)其次,農業技術的飛速發展會帶來問題。上面我們說了勞動強度低了,勞動效率高了,也就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太多的農民了。也就意味著農村會出現大量的富余勞動力,那解決這些富余勞動力的工作是一個問題。同學們有什么辦法?
老師:(根據學生回答分析)的確,我國現在的農村富余勞動大多都到經濟發達的地區去打工了。打工是做什么?很多農民在工廠里做工去了,實際就是當工人去了。現在再請同學們進行一個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福特T型車的生產流水線(展示圖片)。
思考分析:生產流水線的出現對企業的發展有什么重要的意義?對工人來說,又意味著什么?
老師:(根據學生回答分析)生產流水線的出現可以實現企業的大比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生產,對企業的發展起著關健的作用。如果企業的產品還是由一個工人從頭到尾生產出來,這樣的企業可能就是只是一個手工作坊,這樣的生產方式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現代化企業的。
老師:(根據學生回答分析)同樣,因為生產流水線,特別是自動化生產流水線的出現,使企業也不需要太多的工人了。這同樣也意味著會出現大量的富余勞動力。這些勞動者在現在技術高度發展的社會怎么辦?
3. 知識歸納
老師:隨著技術的發展,社會勞動力的結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第一、第二產業的從業人數會大大減少,而第三產業的從業者會大幅增加。同時,因為新技術的應用,對勞動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勞動者知識化,要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素質。技術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作用更大了,它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增長,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并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4. 知識遞進
技術不僅為生產提供了先進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在其它方面對我們人類還有影響嗎?
思考分析:請同學們分別將衣、食、住、行、交往、娛樂、教育等方面歷史上狀況和現在進行一個比較。
老師:(根據學生回答分析)技術還豐富了人們的社會生活,使人們的衣、食、住、行、交往、娛樂、教育等方面都發生了改變。并且技術在軍事、政治、文化等領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技術的發展水平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和文明程度高低的標志之一。
思考分析:促進我們社會進步的技術,是不是需要資源的?這些資源來自那里?
案例分析: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館和荷蘭風車
老師:依靠技術,人類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但人類在利用技術開發、改造自然時,應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對自然的保護,不能忽視一些技術或產品對環境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人類和自然應該成為朋友,人類要利用和改造自然,更要愛護自然。
  馬上行動:分析技術給我們的自然環境帶來了哪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并填入教材中的表格。
5. 知識總結
在這一課中我們學習了技術與社會、技術與自然的關系。我們要理解,技術會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的內容,改變社會生活的方式,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理解人類依靠技術,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與自然保持和諧共處的友好關系。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要激發學生學習技術的熱情和興趣,參與程度和熱情,教師要通過學生了解的或是身邊的案例來進行分析,這樣學生會有很好的體會。本課設計各知識點過渡自然,層層遞進,較好的激發了學生的深究熱情,讓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培養。以下問題在教學過程要加以注意:
1. 要注意學生的主體性,要關注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
2. 在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案例的時候,要對學生進行案例分析方面的適當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原县| 朝阳区| 凤山市| 曲松县| 鲁山县| 台东市| 囊谦县| 子洲县| 饶平县| 万荣县| 桃江县| 博客| 邵武市| 夹江县| 芒康县| 香港| 苏尼特右旗| 西乌| 桐城市| 蚌埠市| 潢川县| 潮州市| 湖南省| 安丘市| 乌恰县| 乐至县| 清涧县| 射阳县| 平利县| 固阳县| 赤城县| 普安县| 读书| 通榆县| 乐亭县| 遂溪县| 大邑县| 忻城县| 揭阳市| 霞浦县| 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