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3地域差異顯著 練習--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級下冊 歷史與社會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描述中符合我國地勢特點帶來的影響的有①有利于濕潤空氣深入內陸,形成降水②眾多大河滾滾東流,有利于東西交通③階梯之間落差大,有利于形成豐富水能④有利于形成南方、北方不同的景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浙江省要大力開發潮汐能、波浪能、洋流能、溫差能,這屬于應對資源危機中的( )A.節流 B.開源 C.資源立法 D.跨區域調配3.區域差異需要區域間進行交流與合作,為此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發展戰略。以下圖片中屬于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的戰略是A. 青藏鐵路動車組 B. 寧夏“華西村”C. 《京津冀協同發展》郵票 D. 東北振興宣傳畫4.根據下面的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判斷,位于我國南方地區的城市是( )A. B.C. D.5.下面四幅地形剖面示意圖中,最能反映我國地勢特征的是( )A. B. C. D.6.如下圖所示為東起成都、西至拉薩的川藏鐵路沿線地形剖面示意圖。根據示意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有 ( )①a處所在平原被譽為“天府之國” ② b處所在地區有獨特的“雪域文化”③鐵路跨越我國地勢的第二、三級階梯 ④ 流經該鐵路沿線區域的河流均呈東西流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烏牛早茶是烏牛鎮著名的特產,并獲得國家質檢總局授予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遠銷省內外,這體現了區域之間的( )A.技術聯系 B.人才聯系 C.信息聯系 D.物產聯系8.2022年3月22-28日是第三十五屆“中國水周”。據下表,對寧波水資源概況理解正確的是( )寧波市水資源概況年均降水量 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270毫米 885立方米注:全國年均降水量691.6 毫米;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100立方米——數據來源:2021年寧波市水資源公報)①年降水量與全國相比較豐富②絕大多數地區供需均衡③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衡④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短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自然環境深刻影響著人類生產生活。下列區域搭配正確的是( )A.四川盆地——天府之國 B.小興安嶺——魚米之鄉C.黃土高原——高原圣城 D.青藏高原——紅松故鄉10.內蒙古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A.起伏平緩,開闊坦蕩 B.山環水繞,沃野千里C.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D.雪山連綿,冰川廣布11.小明給同學介紹藏族同胞的生產生活,下列在小明的介紹中應該出現的是( )①住帳篷 ②“打林卡” ③坎兒井 ④種青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鐵馬、四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分別是我國北方和南方地區的典型寫照,以下關于我國南北方的差別,說法錯誤的是A.北方房子窗戶小,注重防寒;南方房子窗戶大,注重通風B.北方人們喜吃米飯,南方人們喜吃面食C.北方河流比南方河流數量少,流量小D.北方交通以陸地為主,南方交通水陸并舉13.關于我國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氣候復雜多樣 ②夏季南北氣溫差異很大③季風氣候顯著 ④降水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4.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今年10月上旬,山西出現最強秋汛,湖北迅速啟動“天使之旅-2021馳援山西水災”行動。如果馳援隊伍從湖北直線到達山西,飛機必須經過一條山脈,其中山脈兩側甲乙兩地氣候特點如下圖所示,由此判斷該山脈是A.昆侖山脈 B.秦嶺 C.陰山 D.大別山15.2021年暑假,小魯在坐游輪從重慶到上海游玩。途中會經過的是( )A.長江、黃河 B.第二、三級階梯 C.壺口瀑布 D.四川盆地、華北平原16.秦嶺——淮河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它的存在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南北差異。下列各項中,屬于北方地區的有( )①黑土地 ②賽龍舟 ③潑水節 ④冰燈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二、非選擇題17.近年來,浙江省W市對口幫扶四川省壤塘縣,精準扶貧的效果顯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注:壤塘縣總面積68.36萬公頃,草場有41.22萬公頃,林地21.92萬公頃,林區野生菌種類有20多種,水能資源蘊藏179.2千瓦時,保存了傳統藏族文化最初的狀態。(1)根據材料一壤塘縣地圖,描述該縣居民點的空間分布特征。(2)壤塘縣水土流失面積占幅員的64.9%,根據材料一中三幅圖片分析其原因。材料二:W市幫扶壤塘縣大力發展生態菌類種植基地,振興傳統畜牧業,逐步形成支柱產業;幫扶修建水電站;創建藏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發展綠色經濟;進行退耕還林還草,加強山區生態建設。(3)結合材料二、材料二圖文材料,從因地制宜角度評析W市幫扶措施的合理性。18.暑期,陜西女孩丫丫跟隨爸爸從成都出發,沿川藏公路318國道,歷時26天到達拉薩,完成“追尋陽光、倡導環保”的騎行夢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丫丫騎行出發地所在省區的輪廓是______(甲或乙)輪廓圖,該省區簡稱是_____。(2)川藏線道路艱險,沿途自然環境復雜多變。請從地形角度推斷丫丫在騎行途中需要克服哪些不利的自然條件。(3)騎行出發前丫丫和爸爸都準備了“沖鋒衣和短袖衫”“防曬霜和防曬衣”等物品,請從氣候的角度解析他們攜帶這些物品的理由。(4)丫丫騎行的318國道,起點是從上海終點是到西藏友誼橋,長達5000多公里,是一條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觀長廊,被譽為“中國景觀大道”。運用所學知識詳解為什么被稱為“中國景觀大道”。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A2.B3.C4.B5.D6.A7.D8.B9.A10.A11.B12.B13.C14.B15.B16.D17.(1)居民點主要沿河流分布。(2)該縣夏季降水多且集中,沖刷力強;山區面積廣大,海拔高,地形坡度大,生態環境脆弱;人為在陡坡上毀林開墾耕地,破壞了植被等。(3)評:W市在幫扶過程中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人文條件,采取適合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其做法值得肯定。析:W市根據當地草場面積廣布的特點,大力幫扶發展畜牧業;根據當地水能資源豐富的特點,幫扶修建水電站;根據當地野生菌種類豐富的特點,幫扶大力發展生態菌類種植基地;根據當地保留著傳統的藏族文化,幫扶創建藏民俗文化旅游景區;根據當地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的現狀,實施退耕還林,加強生態建設。18.(1) 乙 川或蜀(2)海拔高,地形復雜崎嶇,地勢起伏大。(3)因高海拔,氣候寒冷,早晚溫差大;光照充足,紫外線強。(4)從我國地勢的第三階梯到第一級階梯,沿線地勢落差巨大;從長江中下游平原到四川盆地再到青藏高原,地形種類豐富,該國道與30°N緯線大致平行,跨越了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和高山高原氣候區。從高溫到高寒,從濕潤到干旱,溫度、濕度差異顯著。沿線人口密度變化大,還能欣賞到少數民族風情。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