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2023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期末考試考前劃重點(人教版)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考點一】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排序)“天圓地方” 太陽及月亮 麥哲倫環球航行 人造衛星拍照直覺階段 推測階段 實踐階段 直觀看到階段易錯點:排序【考點二】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米,最大周長(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易錯點:單位【考點三】比較緯線、緯度和經線、經度緯線和緯度 經線和經度形狀 圓(與赤道平行) 半圓(連接南北極點)長度 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縮短,在南北兩極縮成一點,其中赤道是最長緯線圈 經線長度都相等方向 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所有緯線相互平行 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經線均相交于南北極點度數劃分 范圍:0°~90° (赤道為0°,南北極點各為90°) 規律:向北增大是北緯,向南增大是南緯 (赤道向兩極逐漸增大,赤道以北為北緯,赤道以南是南緯。) 范圍:0°~180°(東西經180°是重合的,稱180°經線;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是經度起始線。) 規律:向東增大是東經,向西增大是西經(0°經線向東向西逐漸增大,其以東是東經,以西是西經)字母表示 赤道以北稱北緯,用“N”表示 赤道以南稱南緯,用“S”表示 0°經線以東是東經,用“E”表示 0°經線以西是西經,用“W”表示重要的經緯線 ①赤道(0°緯線):南北半球的分界線,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N都在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南緯S都在南半球)。 ②低、中、高緯度地區劃分: 低緯度地區:0°~30° 中緯度地區:30°~60° 高緯度地區:60°~90° ③南、北回歸線緯度:23.5°N、23.5°S ④南、北極圈緯度:66.5°N、66.5°S ①東半球與西半球劃分界線:20°W和160°E構成的經線圈(經線圈:東經經線+西經經線=180°) (東經) (西經) (西經) (東經)西半球經度包括:160°E——180°——20°W 東半球經度包括:20°W ——0°——160°E 注: 不用0°和180°組成的經線圈劃分東西半球是因為該經線圈所經國家較多,為了盡量避免把一個國家劃分到兩個半球。易錯點:(1)經線和緯線,經度和緯度特點對比。例如:長度、形狀、指示方向、相互關系、最大度數等。(2)給出經度判讀東、西半球。小技巧:給出的西經跟20°W比,東經跟160°E比,小于它倆,即在東半球。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考點四】 比較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繞轉中心 方向 周期 意義自轉 地軸 ①自西向東 (南順北逆)②北極上空:逆時針 ③南極上空:順時針 一天, 約24小時 AB為晨昏線 甲在夜半球 乙在晝半球 ①晝夜更替 地球是不透明球體 不停自西向東自轉 ②時間差異 太陽東升西落 時間東早西晚(乙早甲晚)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 ①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②晝夜長短的變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帶的劃分 ⑤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移動易錯點:地理現象和自轉、公轉之間相互判讀。小技巧:一天內的現象大多是自轉,一年內的現象大多是公轉【考點五】晝夜長短變化:B是 春分日,時間是3月21日,此時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C是 夏至日,時間是6月22日,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達到一年中晝最長,夜最短。D是 秋分日,時間是9月23日,此時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A是 冬至日,時間是12月22日,此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達到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此圖是夏至日圖 此圖是冬至日圖易錯點:區分夏至日和冬至日光照圖。小技巧:觀察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白色,證明有極晝現象,應是夏至日這一天。反之,則是冬至日這一天。【考點六】五帶劃分①熱帶的特點是:有太陽直射現象,無極晝極夜,終年炎熱②南、北溫帶的特點是:無太陽直射現象,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分明③南、北寒帶的特點是:有極晝極夜現象,無太陽直射,終年寒冷④各溫度帶之間分界線為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66.5°N,66.5°S,23.5°N,23.5°S)易錯點:(1)分界線 (2)有無極晝、極夜,太陽直射 (3)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不加南北第三節 地圖的閱讀【考點七】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是地圖的“語言”。易錯點:方向記成指向標等。【考點八】比例尺計算:圖上距離單位為厘米,實際距離單位是米或者千米。易錯點:單位換算出錯,千米到厘米→000 00,米到厘米→00【考點九】比例尺大小與地圖的關系a如圖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小,但表示的內容詳細,精確度高;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圖所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大,但表示的內容簡略,精確度低。b如果地圖所表示的實際范圍相同,比例尺越大,圖幅面積越大;圖幅面積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簡略。c規律:大范圍地區的地圖多采用較小比例尺(如世界政區圖),小范圍地區的地圖多選用較大比例尺易錯點:比例尺大小比較。小技巧:線段式比例尺,1厘米所表示的實際距離越大,比例尺越小。【考點十】地圖上判別方向1.普通地圖利用一般定向法。2.指向標地圖利用指向標找到北,然后用一般定向法判別其他方向。3.經緯網地圖根據經線和緯線指示方向判別方向。(找到南北極點后,利用一般定向法判別其他方向)易錯點:(1)除經緯網地圖,其他地圖一般不說正北、正南、正西、正東,只用東、西、南、北來表述。(2)找到北后一定要面朝北,接著判別其他方向。(3)北極是地球最北點,南極是地球最南點。因此站在北極,找不到北,四周都是南;站在南極,找不到南,四周都是北。(4)河流流向表述方法為自XX流向XX;山脈或者公路走向等,表述為XX—XX走向,或者是東西 走向、南北走向。第四節 地形圖的判讀【考點十一】判讀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線形態等高線的疏密狀況表示坡度的陡與緩: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度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山頂(山峰)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等高線閉合 中間高四周低 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脊線也叫分水線 等高線向高處凸出 山谷線也叫集水線 山谷常形成河流 兩個相鄰山頂的中間部分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攀巖) 等高線重合。易錯點:山脊和山谷的判讀,海拔范圍的估算【考點十二】分層設色地形圖③陸地表面五種基本地形類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積較大,外圍陡峭,內部起伏較為和緩(顏色變化越大,表示地勢起伏越大)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聳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勢起伏較大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寬廣平坦。圖中用綠色表示平原。盆地:四周高,中間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