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 法治期末調研抽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1七上·婺城期末)下列各項中,能體現社區文化功能的是( )A.社區組織居民投票選舉 B.社區便民超市開業C.社區舉辦的乒乓球比賽 D.社區組織疫情防控流調工作【答案】C【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社區組織居民投票選舉,是社區的政治功能。社區便民超市開業,是社區的經濟功能。社區舉辦的乒乓球比賽,是社區的文化功能。社區組織疫情防控流調工作是社區的管理功能。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社區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區政治功能包括選舉、落實政策等;經濟功能包括社區工廠,超市等;社區文化功能包括文體活動、娛樂活動等;社區管理功能包括組織社區居民進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區衛生、社會保障、文化、計生和治安等各項管理。2.(2021七上·婺城期末)下圖中甲河的大致流向是是( )A.自東北向西南流 B.自南向北流C.自西北流向東南 D.自東南流向西北【答案】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本圖采用指向標定向法,根據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的凸向相反,結合給出的等高線可知,該地的河流流向是自東北流向西南。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河流發育于山谷,山谷的等高線凸向高處,水往低處流,由此可以推斷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的凸向相反。河流發育于山谷,河流的流向是從高處流向低處。一般來說,地勢的高低決定了河流的流向,反過來,河流的流向也反映了地勢的高低狀況。3.(2021七上·婺城期末)下列關于世界人種與語言、宗教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非洲北部居民以白色人種為主B.世界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道教C.漢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D.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和歐洲【答案】A【知識點】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語言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洲北部居民以白色人種為主,正確。世界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道教,錯誤,應該是沒有道教,是伊斯蘭教。漢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錯誤,應該是英語。漢語是使用最多的語言。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和歐洲,錯誤。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白色人種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的北部、亞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國、巴西、印度南部。4.(2021七上·婺城期末)下列關于我國地理位置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位于北半球 ②位于東半球③大部分位于低緯度 ④大部分位于北溫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我國的疆域【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大部分地區①位于北半球,正確; ②位于東半球,正確;③大部分位于低緯度,錯誤,應該是中緯度;④大部分位于北溫帶,正確。 ①②④ ,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只有在高山地區才有終年冰雪帶。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東部地區降水豐富,利于農業生產,沿海多良港,利于發展海洋事業和加強海外各國的交往。5.(2021七上·婺城期末)下列“世界之最”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②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③尼羅河,自北向南流注入地中海,是世界第一長河④格陵蘭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位于北美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世界主要河流與湖泊名稱與特點【解析】【分析】①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正確。②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正確。③尼羅河,自北向南流注入地中海,是世界第一長河,錯誤,應該是自南向北流。④格陵蘭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位于北美洲,正確。 ①②④ ,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是北美洲的格陵蘭島,世界上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位于亞洲;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世界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有地球之巔之稱;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貝加爾湖。6.(2021七上·婺城期末) 2022年初,永康市石柱鎮出現新冠病毒確診病例,金華市屬、蘭溪市、義烏市、東陽市等紛紛派出醫護團隊馳援永康。“永康永康,永保安康”,展現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A.炎帝與黃帝 B.堯舜禹 C.秦始皇 D.皇帝與蚩尤【答案】A【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距今約四五千年,生活在黃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合在涿鹿一戰中打敗蚩尤部落。從此,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黃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A項炎帝與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黃帝的的準確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黃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7.(2021七上·婺城期末)美國某學者說:中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之一,有一部分應該歸功于他們的文字。我國最早出現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隸書【答案】A【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是我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A項甲骨文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文字,符合題意;B項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不符合題意;C項小篆是秦朝統一的文字,不符合題意;D項隸書始于秦朝,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甲骨文,要求具備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識記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是解題的關鍵。8.(2021七上·婺城期末) 2021年歲末以來,新冠疫情肆虐古都西安,成為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歷史上在此定都的朝代有( )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西晉【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史稱西漢(西安),劉邦就是漢高祖。A項秦朝定都咸陽,不符合題意;B項西漢定都長安,符合題意;C項東漢定都洛陽,不符合題意;D項西晉定都洛陽,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定都西安(長安)的朝代,要求識記相關史實。9.(2021七上·婺城期末)人們常說歷史是一條線,意思是歷史事件有其發展順序。以下事物按照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答案】B【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昌盛的秦漢文化;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解析】【分析】①人面魚紋彩陶盆出現在距今約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時期,②大禹治水發生在黃帝之后的堯舜禹時期,③《蘭亭集序》是東晉王羲之的代表作,④《史記》是西漢司馬遷的著作。按照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②④③。B項①②④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重大事件的先后順序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國古代重大事件的時間。10.(2021七上·婺城期末)東漢魏晉時期,我國居民遷移的基本特點有( )①北方游牧民族不斷內遷②長江中下游地區居民大量北遷③西晉末年,形成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④黃河流域人口大量南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東漢、魏、晉時期,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斷內遷。原來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東遷入陜西關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遷到山西一帶;而鮮卑族一部分遷到遼寧,一部分遷到陜西及河套地區。故②說法錯誤,排除含②的選項。B項①③④是東漢魏晉時期,我國居民遷移的基本特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漢至西晉時期居民遷移的特點。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11.(2021七上·婺城期末)北魏孝文帝帶頭納漢女為妃,讓五個弟弟娶漢女為妻,把公主嫁給漢人,改姓為元,在廣極堂賜群臣漢衣,對30歲以下仍操胡語者“降爵黜官”。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內容中的( )①學習漢族禮法 ②改穿漢服 ③學說漢話 ④提倡與漢族聯姻 ⑤采用漢姓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④③⑤【答案】D【知識點】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分析】“北魏孝文帝帶頭納漢女為妃,讓五個弟弟娶漢女為妻,把公主嫁給漢人”反映了孝文帝改革提倡與漢族聯姻;“改姓為元”反映了孝文帝改革采用漢姓;“在廣極堂賜群臣漢衣”反映了孝文帝改革改穿漢服;“對30歲以下仍操胡語者‘降爵黜官’”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學說漢話。D項②④③⑤是題干材料反映的孝文帝改革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12.(2021七上·婺城期末)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一種好方法,它能將復雜的歷史比較直觀形象地展示出米。下面正確反映了公元229年“三國鼎立的形勢”的圖示是( )A. B. C. D. 【答案】D【知識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解析】【分析】208年,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曹操無力南下,劉備攻占四川,并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地區,有了立足之地,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地位進一步穩固,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陽,位于我國北方;221年,劉備建立蜀,定都成都,位于我國西南;222年,孫權建立吳,定都建業,位于我國東南。ABC三項都不能正確反映公元229年“三國鼎立的形勢”,不符合題意;D項圖示正確反映公元229年“三國鼎立的形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國鼎立及學生識圖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掌握三國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和方位。二、非選擇題13.(2021七上·婺城期末)(1)在圖1中填圖:A、 (湖泊) B、 (半島)C、 (海峽) D、 (國家)(2)觀察圖1指出亞洲河流流向的特點并分析其原因。(3)根據圖2說明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其中分布最廣的是 氣候,降水具有“冬雨型”特征的是 (填圖中序號)。浙江金華的氣候類型是 (填圖中序號),并寫出其特點。【答案】(1)黑海;阿拉伯半島;馬六甲海峽;日本(2)亞洲河流呈放射狀分布,從中間流向四周;原因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3)溫帶大陸性氣候;②;⑦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是黑海,B是阿拉伯半島,C是馬六甲海峽,D是日本(2)、觀察圖1,亞洲河流呈放射狀分布,從中間流向四周;原因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3)、根據圖2說明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其中分布最廣的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具有“冬雨型”特征的是②(填圖中序號)。浙江金華的氣候類型是⑦,其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點評】亞洲地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圍低。平均海拔約950米,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上地勢最高的一洲。 亞洲的河流多發源于中部,也導致河流呈放射狀發展。 河流大約有三種流向:1. 向東流入太平洋 (如長江.黃河)2. 向南流如印度洋 (如雅魯藏布江)3. 向北流入北冰洋 (如葉尼塞和.勒拿河.鄂畢河) 。14.(2021七上·婺城期末)歷史學習方法之一:知識網絡化,把握主干。將6、7、8課建構知識網絡。綜合以上信息,概括出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①鐵制農具和牛耕②都江堰③分封制④齊桓公⑤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任寫一個⑥秦國國力大增,一躍成為最強盛的國家,為以后統一六國奠定基礎⑦仁⑧無為而治⑨韓非子⑩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主要特征:生產力迅速發展、社會動蕩、兼并戰爭、制度變革、思想學術的繁榮等等【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百家爭鳴【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春秋戰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和推廣,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題高了農業的產量和生產效率。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是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因此獲得“天府之國”的美稱。西周建立的分封制走向瓦解,周王室地位下降。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戰國時期發生的重要戰役有: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等。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經濟發展起來,軍隊的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國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韓非子是戰國末年法家代表人物,他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綜合知識網絡,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處于動蕩與巨變之中,生產力迅速發展,兼并戰爭、制度變革和思想學術的繁榮等,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故答案為:①鐵制農具和牛耕;②都江堰;③分封制;④齊桓公;⑤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任寫一個);⑥秦國國力大增,一躍成為最強盛的國家,為以后統一六國奠定基礎;⑦仁;⑧無為而治;⑨韓非子;⑩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主要特征:生產力迅速發展、社會動蕩、兼并戰爭、制度變革、思想學術的繁榮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的史實及學生的識記和歸納概括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5.(2021七上·婺城期末)歷史學習方法之二:對比學習,包括古今對比、中外對比、不同朝代之間的對比等等。下列是關于秦始皇、漢武帝相關知識的對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第一組:政治角度根據第一組對比材料,指出秦朝在地方行政管理體制上創新了什么制度?秦、西漢時期,執行“監察、監督”職能的是什么官職?(2)第二組:經濟角度指出秦朝統一全國貨幣后的貨幣樣式。漢武帝的經濟措施有何作用?(3)第三組:思想文化角度簡述秦始皇與漢武帝對待儒學的態度有何不同?但他們的目的卻是相同的,其共同目的是什么 (4)綜合分析三組對比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答案】(1)郡縣制;秦:御史大夫,西漢:刺史(2)圓形方孔半兩錢;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變,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礎(3)秦始皇:打壓儒家文化;漢武帝:推崇儒家文化;共同目的:加強思想控制,鞏固統治(4)兩位皇帝都具有雄才大略,促進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言之有理即可【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1)秦朝在地方上,進一步廢除西周以來實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郡下設縣;郡縣制的推行,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依據所學可知,為加強監察制度,秦始皇在中央設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漢武帝在地方設刺史,負責監督地方官員,并抑制和打擊地方豪強。(2)經濟上秦始皇下令廢除六國的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為了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還在全國各地設置鹽鐵官,把煮鹽、冶鐵經營權收歸國有,實現鹽鐵專賣,又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這些措施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的政策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3)秦始皇焚書坑儒,打壓儒家文化;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推崇儒家文化。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待儒家思想的態度不同,但其目的相同,他們的共同目的是:都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鞏固封建君主專制統治。(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兩位皇帝都具有雄才大略,促進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故答案為:(1)郡縣制;秦:御史大夫,西漢:刺史。(2)圓形方孔半兩錢;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變,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礎。(3)秦始皇:打壓儒家文化;漢武帝:推崇儒家文化;共同目的:加強思想控制,鞏固統治。(4)兩位皇帝都具有雄才大略,促進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言之有理即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秦朝鞏固統一措施和漢武帝大一統措施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秦始皇和漢武帝鞏固統一的措施。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 法治期末調研抽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1七上·婺城期末)下列各項中,能體現社區文化功能的是( )A.社區組織居民投票選舉 B.社區便民超市開業C.社區舉辦的乒乓球比賽 D.社區組織疫情防控流調工作2.(2021七上·婺城期末)下圖中甲河的大致流向是是( )A.自東北向西南流 B.自南向北流C.自西北流向東南 D.自東南流向西北3.(2021七上·婺城期末)下列關于世界人種與語言、宗教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非洲北部居民以白色人種為主B.世界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道教C.漢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D.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和歐洲4.(2021七上·婺城期末)下列關于我國地理位置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位于北半球 ②位于東半球③大部分位于低緯度 ④大部分位于北溫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2021七上·婺城期末)下列“世界之最”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②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③尼羅河,自北向南流注入地中海,是世界第一長河④格陵蘭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位于北美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21七上·婺城期末) 2022年初,永康市石柱鎮出現新冠病毒確診病例,金華市屬、蘭溪市、義烏市、東陽市等紛紛派出醫護團隊馳援永康。“永康永康,永保安康”,展現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A.炎帝與黃帝 B.堯舜禹 C.秦始皇 D.皇帝與蚩尤7.(2021七上·婺城期末)美國某學者說:中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之一,有一部分應該歸功于他們的文字。我國最早出現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隸書8.(2021七上·婺城期末) 2021年歲末以來,新冠疫情肆虐古都西安,成為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歷史上在此定都的朝代有( )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西晉9.(2021七上·婺城期末)人們常說歷史是一條線,意思是歷史事件有其發展順序。以下事物按照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10.(2021七上·婺城期末)東漢魏晉時期,我國居民遷移的基本特點有( )①北方游牧民族不斷內遷②長江中下游地區居民大量北遷③西晉末年,形成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④黃河流域人口大量南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2021七上·婺城期末)北魏孝文帝帶頭納漢女為妃,讓五個弟弟娶漢女為妻,把公主嫁給漢人,改姓為元,在廣極堂賜群臣漢衣,對30歲以下仍操胡語者“降爵黜官”。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內容中的( )①學習漢族禮法 ②改穿漢服 ③學說漢話 ④提倡與漢族聯姻 ⑤采用漢姓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④③⑤12.(2021七上·婺城期末)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一種好方法,它能將復雜的歷史比較直觀形象地展示出米。下面正確反映了公元229年“三國鼎立的形勢”的圖示是( )A. B. C. D. 二、非選擇題13.(2021七上·婺城期末)(1)在圖1中填圖:A、 (湖泊) B、 (半島)C、 (海峽) D、 (國家)(2)觀察圖1指出亞洲河流流向的特點并分析其原因。(3)根據圖2說明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其中分布最廣的是 氣候,降水具有“冬雨型”特征的是 (填圖中序號)。浙江金華的氣候類型是 (填圖中序號),并寫出其特點。14.(2021七上·婺城期末)歷史學習方法之一:知識網絡化,把握主干。將6、7、8課建構知識網絡。綜合以上信息,概括出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5.(2021七上·婺城期末)歷史學習方法之二:對比學習,包括古今對比、中外對比、不同朝代之間的對比等等。下列是關于秦始皇、漢武帝相關知識的對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第一組:政治角度根據第一組對比材料,指出秦朝在地方行政管理體制上創新了什么制度?秦、西漢時期,執行“監察、監督”職能的是什么官職?(2)第二組:經濟角度指出秦朝統一全國貨幣后的貨幣樣式。漢武帝的經濟措施有何作用?(3)第三組:思想文化角度簡述秦始皇與漢武帝對待儒學的態度有何不同?但他們的目的卻是相同的,其共同目的是什么 (4)綜合分析三組對比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社區組織居民投票選舉,是社區的政治功能。社區便民超市開業,是社區的經濟功能。社區舉辦的乒乓球比賽,是社區的文化功能。社區組織疫情防控流調工作是社區的管理功能。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社區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區政治功能包括選舉、落實政策等;經濟功能包括社區工廠,超市等;社區文化功能包括文體活動、娛樂活動等;社區管理功能包括組織社區居民進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區衛生、社會保障、文化、計生和治安等各項管理。2.【答案】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本圖采用指向標定向法,根據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的凸向相反,結合給出的等高線可知,該地的河流流向是自東北流向西南。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河流發育于山谷,山谷的等高線凸向高處,水往低處流,由此可以推斷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的凸向相反。河流發育于山谷,河流的流向是從高處流向低處。一般來說,地勢的高低決定了河流的流向,反過來,河流的流向也反映了地勢的高低狀況。3.【答案】A【知識點】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語言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洲北部居民以白色人種為主,正確。世界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道教,錯誤,應該是沒有道教,是伊斯蘭教。漢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錯誤,應該是英語。漢語是使用最多的語言。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和歐洲,錯誤。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白色人種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的北部、亞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國、巴西、印度南部。4.【答案】B【知識點】我國的疆域【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大部分地區①位于北半球,正確; ②位于東半球,正確;③大部分位于低緯度,錯誤,應該是中緯度;④大部分位于北溫帶,正確。 ①②④ ,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只有在高山地區才有終年冰雪帶。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東部地區降水豐富,利于農業生產,沿海多良港,利于發展海洋事業和加強海外各國的交往。5.【答案】B【知識點】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世界主要河流與湖泊名稱與特點【解析】【分析】①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正確。②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正確。③尼羅河,自北向南流注入地中海,是世界第一長河,錯誤,應該是自南向北流。④格陵蘭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位于北美洲,正確。 ①②④ ,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是北美洲的格陵蘭島,世界上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位于亞洲;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世界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有地球之巔之稱;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貝加爾湖。6.【答案】A【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距今約四五千年,生活在黃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合在涿鹿一戰中打敗蚩尤部落。從此,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黃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A項炎帝與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黃帝的的準確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黃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7.【答案】A【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是我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A項甲骨文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文字,符合題意;B項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不符合題意;C項小篆是秦朝統一的文字,不符合題意;D項隸書始于秦朝,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甲骨文,要求具備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識記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是解題的關鍵。8.【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史稱西漢(西安),劉邦就是漢高祖。A項秦朝定都咸陽,不符合題意;B項西漢定都長安,符合題意;C項東漢定都洛陽,不符合題意;D項西晉定都洛陽,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定都西安(長安)的朝代,要求識記相關史實。9.【答案】B【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昌盛的秦漢文化;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解析】【分析】①人面魚紋彩陶盆出現在距今約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時期,②大禹治水發生在黃帝之后的堯舜禹時期,③《蘭亭集序》是東晉王羲之的代表作,④《史記》是西漢司馬遷的著作。按照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②④③。B項①②④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重大事件的先后順序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國古代重大事件的時間。10.【答案】C【知識點】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東漢、魏、晉時期,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斷內遷。原來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東遷入陜西關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遷到山西一帶;而鮮卑族一部分遷到遼寧,一部分遷到陜西及河套地區。故②說法錯誤,排除含②的選項。B項①③④是東漢魏晉時期,我國居民遷移的基本特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漢至西晉時期居民遷移的特點。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11.【答案】D【知識點】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分析】“北魏孝文帝帶頭納漢女為妃,讓五個弟弟娶漢女為妻,把公主嫁給漢人”反映了孝文帝改革提倡與漢族聯姻;“改姓為元”反映了孝文帝改革采用漢姓;“在廣極堂賜群臣漢衣”反映了孝文帝改革改穿漢服;“對30歲以下仍操胡語者‘降爵黜官’”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學說漢話。D項②④③⑤是題干材料反映的孝文帝改革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12.【答案】D【知識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解析】【分析】208年,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曹操無力南下,劉備攻占四川,并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地區,有了立足之地,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地位進一步穩固,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陽,位于我國北方;221年,劉備建立蜀,定都成都,位于我國西南;222年,孫權建立吳,定都建業,位于我國東南。ABC三項都不能正確反映公元229年“三國鼎立的形勢”,不符合題意;D項圖示正確反映公元229年“三國鼎立的形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國鼎立及學生識圖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掌握三國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和方位。13.【答案】(1)黑海;阿拉伯半島;馬六甲海峽;日本(2)亞洲河流呈放射狀分布,從中間流向四周;原因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3)溫帶大陸性氣候;②;⑦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是黑海,B是阿拉伯半島,C是馬六甲海峽,D是日本(2)、觀察圖1,亞洲河流呈放射狀分布,從中間流向四周;原因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3)、根據圖2說明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其中分布最廣的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具有“冬雨型”特征的是②(填圖中序號)。浙江金華的氣候類型是⑦,其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點評】亞洲地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圍低。平均海拔約950米,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上地勢最高的一洲。 亞洲的河流多發源于中部,也導致河流呈放射狀發展。 河流大約有三種流向:1. 向東流入太平洋 (如長江.黃河)2. 向南流如印度洋 (如雅魯藏布江)3. 向北流入北冰洋 (如葉尼塞和.勒拿河.鄂畢河) 。14.【答案】①鐵制農具和牛耕②都江堰③分封制④齊桓公⑤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任寫一個⑥秦國國力大增,一躍成為最強盛的國家,為以后統一六國奠定基礎⑦仁⑧無為而治⑨韓非子⑩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主要特征:生產力迅速發展、社會動蕩、兼并戰爭、制度變革、思想學術的繁榮等等【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百家爭鳴【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春秋戰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和推廣,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題高了農業的產量和生產效率。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是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因此獲得“天府之國”的美稱。西周建立的分封制走向瓦解,周王室地位下降。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戰國時期發生的重要戰役有: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等。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經濟發展起來,軍隊的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國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韓非子是戰國末年法家代表人物,他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綜合知識網絡,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處于動蕩與巨變之中,生產力迅速發展,兼并戰爭、制度變革和思想學術的繁榮等,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故答案為:①鐵制農具和牛耕;②都江堰;③分封制;④齊桓公;⑤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任寫一個);⑥秦國國力大增,一躍成為最強盛的國家,為以后統一六國奠定基礎;⑦仁;⑧無為而治;⑨韓非子;⑩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主要特征:生產力迅速發展、社會動蕩、兼并戰爭、制度變革、思想學術的繁榮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的史實及學生的識記和歸納概括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5.【答案】(1)郡縣制;秦:御史大夫,西漢:刺史(2)圓形方孔半兩錢;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變,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礎(3)秦始皇:打壓儒家文化;漢武帝:推崇儒家文化;共同目的:加強思想控制,鞏固統治(4)兩位皇帝都具有雄才大略,促進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言之有理即可【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1)秦朝在地方上,進一步廢除西周以來實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郡下設縣;郡縣制的推行,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依據所學可知,為加強監察制度,秦始皇在中央設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漢武帝在地方設刺史,負責監督地方官員,并抑制和打擊地方豪強。(2)經濟上秦始皇下令廢除六國的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為了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還在全國各地設置鹽鐵官,把煮鹽、冶鐵經營權收歸國有,實現鹽鐵專賣,又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這些措施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的政策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3)秦始皇焚書坑儒,打壓儒家文化;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推崇儒家文化。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待儒家思想的態度不同,但其目的相同,他們的共同目的是:都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鞏固封建君主專制統治。(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兩位皇帝都具有雄才大略,促進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故答案為:(1)郡縣制;秦:御史大夫,西漢:刺史。(2)圓形方孔半兩錢;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變,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礎。(3)秦始皇:打壓儒家文化;漢武帝:推崇儒家文化;共同目的:加強思想控制,鞏固統治。(4)兩位皇帝都具有雄才大略,促進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言之有理即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秦朝鞏固統一措施和漢武帝大一統措施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秦始皇和漢武帝鞏固統一的措施。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調研抽測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調研抽測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