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三中教育集團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獨立作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三中教育集團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獨立作業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三中教育集團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獨立作業
一、選擇題
1.(2022九上·永康月考)有學者認為,金字塔的建造涉及到力學、天文學、地理學、藝術、宗教、數學、社會管理學、建筑學等眾多學科知識。由此可知,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  )
A.古埃及文明的發達程度 B.古埃及文明延續至今
C.古埃及國王的無限權力 D.古埃及農業技術發達
【答案】A
【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古埃及的國王稱法老,為全國最高的統治者。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國王的陵墓,金字塔的建造涉及到力學、天文學、地理學、藝術、宗教、數學、社會管理學、建筑學等眾多學科知識。這反映了古埃及文明的發達程度,充分顯示了古埃及人的高度智慧和精湛的建筑藝術。
A項古埃及文明的發達程度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埃及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認識古代埃及文明的發達程度。
2.(2022九上·永康月考)《圣經》將兩河流域描繪成“人類幸福的伊甸園”。那里曾經孕育的文明國度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印度 D.古代中國
【答案】B
【知識點】古代西亞國家
【解析】【分析】公元前3500年以后,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隸制小國。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兩河流域曾經孕育的文明國度是古巴比倫。
A項古埃及文明發源于尼羅河流域,不符合題意;
B項古巴比倫發源于兩河流域,符合題意;
C項古印度發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不符合題意;
D項古代中國發源于黃河、長江流域,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古巴比倫文明,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3.(2022九上·永康月考)在古代印度,有一位50歲的國王看到了一個10歲的孩子,卻像兒子對待父親那樣畢恭畢敬地行禮。這位孩子的身份最有可能是(  )
A.婆羅門 B.剎帝利 C.吠舍 D.首陀羅
【答案】A
【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 和首陀羅,婆羅門即僧侶階層,為第一種姓,地位最高,從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剎帝利即武士階層,為第二種姓,僅次于婆羅門,負責行政管理和作戰;吠舍即平民,為第三種姓,經營商業貿易;首陀羅為第四種姓,地位最低,從事農業和各種體力及手工業勞動等。故“50歲的國王看到了一個10歲的孩子”說明50歲的國王屬于剎帝利,向10歲的孩子屬于婆羅門畢恭畢敬地行禮。
A項婆羅門最有可能是這位孩子的身份,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4.(2022九上·蘭溪月考)“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將希臘文化灌注到亞洲”,而“東方的影響也以席卷一切之勢涌入西方”。歷史學家布恩的觀點反映出亞歷山大的擴張(  )
A.使東方從屬于西方 B.中斷了東西方文化發展進程
C.打通了亞歐商貿通道 D.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匯
【答案】D
【知識點】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將希臘文化灌注到亞洲”“東方的影響也以席卷一切之勢涌入西方”可以看出其強調的是亞歷山大的擴張對東西方文明交流所起到的作用。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在客觀上把希臘的文化傳播到東方,東方的文化深入到希臘文化的過程,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匯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歷山大東征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5.(2022九上·永康月考)從“征服意大利半島”“布匿戰爭”“稱霸地中海地區”“凱撒奪權”這些關鍵詞中可以提煉出的學習主題是(  )
A.羅馬城邦的興起 B.羅馬共和國的統治
C.羅馬帝國的擴張 D.羅馬奴隸制的瓦解
【答案】B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奴隸制共和國。羅馬共和國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為爭奪地中海霸權,羅馬共和國同地中海西部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布匿戰爭,最終擊敗迦太基,公元前2世紀后期,取得地中海霸權,成為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1世紀,羅馬發生嚴重的社會危機,共和制無力統治,奴隸主企圖建立獨裁統治,以穩固政權,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后被羅馬元老貴族刺殺。從“征服意大利半島”“布匿戰爭”“稱霸地中海地區”“凱撒奪權”這些關鍵詞中提煉出的學習主題是羅馬共和國的統治。
ACD三項和題干關鍵詞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羅馬共和國的統治是從題干關鍵詞中可以提煉出的學習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共和國的統治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題干相關內容,尋找共同之處,確定主題。
6.(2022九上·永康月考)“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學名著,它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這部文學名著是(  )
A.《十二銅表法》 B.《天方夜譚》
C.《擲鐵餅者》 D.《荷馬史詩》
【答案】D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荷馬史詩》是古希臘的英雄史詩.相傳它是在民間口頭創作的基礎上,由盲詩人荷馬加工整理而成的,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學名作,它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
A項《十二銅表法》 是古羅馬的,不符合題意;
B項《天方夜譚》是阿拉伯的民間故事集,不符合題意;
C項《擲鐵餅者》是古希臘著名的雕塑,不符合題意;
D項《荷馬史詩》0,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荷馬史詩》的識記能力,要求具備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
7.(2022九上·永康月考)古希臘人對智慧的追求與寬松的政治環境相結合,涌現出許多哲學“巨匠”。這些“巨匠”不包括 (  )
A.德謨克利特 B.伯里克利 C.蘇格拉底 D.亞里士多德
【答案】B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蘇格拉底、德謨克里特、亞里士多德屬于古希臘哲學巨匠。伯里克利是古希臘時期雅典政治家,他把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發展到高峰。
ACD三項都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不符合題意;
B項伯里克利不屬于哲學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古希臘哲學家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古希臘的哲學家。
8.(2022九上·永康月考)某位學者指出:“中世紀的騎士同時也是擁有田產的鄉紳,很少出現必須付錢購買某種物品的情形。他的莊園里能夠出產供他和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斷,中世紀莊園經濟的特征是(  )
A.商品經濟高度發達 B.基本自給自足
C.領主擁有絕對特權 D.以佃戶為主體
【答案】B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據“中世紀的騎士同時也是擁有田產的鄉紳,很少出現必須付錢購買某種物品的情形。他的莊園里能夠出產供他和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可知,中世紀莊園經濟的特征是基本自給自足。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基本自給自足是中世紀莊園經濟的特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莊園經濟的特征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中世紀莊園經濟的相關知識。
9.(2022九上·永康月考)“中世紀西歐城市向封建領主納稅,封建主放棄對城市的統治權和司法權……城市管理人員由市民選舉產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紀西歐城市(  )
A.封建社會等級森嚴 B.初步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
C.完全擺脫了封建統治 D.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共同體
【答案】D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封建主放棄對城市的統治權和司法權……城市管理人員由市民選舉產生”可知,題干體現的是城市獲得了行政權與司法權,表明了城市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自治。
A項封建社會等級森嚴題干沒體現,不符合題意;
B項初步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不符合題干時間,不符合題意;
C項完全擺脫了封建統治說法絕對化,不符合題意;
D項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共同體,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的歐洲,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10.(2022九上·永康月考)歐洲中世紀后期在封建神學的籠罩下產生了大學的世俗教育。出現這一狀況的根本原因是(  )
A.教會勢力的減弱 B.城市經濟的復興
C.傳統教育的崛起 D.更好地傳播神學
【答案】B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10世紀后,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重新興起,許多希臘、羅馬的古典著作開始在西歐傳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斷傳人西歐。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歐洲中世紀后期在教會神學的籠罩下產生了大學的世俗教育。
A項教會勢力的減弱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B項城市經濟的復興是出現題干狀況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
C項傳統教育的崛起錯誤,傳統教育的興起是世俗教育的發展之間不是根本與表象之間的關系,不符合題意;
D項更好地傳播神學錯誤,傳播神學與世俗教育之間不存在聯系,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歐洲大學興起,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11.(2022九上·永康月考)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延續時間達一千多年之久,對東西方文化兼收并蓄,為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的大帝國是(  )
A.羅馬帝國 B.拜占庭帝國
C.阿拉伯帝國 D.亞歷山大帝國
【答案】B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東羅馬定都君士坦丁堡(舊名拜占庭),故稱“拜占庭帝國”,它也曾地跨亞歐非三洲.拜占庭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為文藝復興提供豐富的精神營養。
ACD三項與題干描述不符合,不符合題意;
B項拜占庭帝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延續時間達一千多年之久,對東西方文化兼收并蓄,為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拜占庭帝國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重點掌握拜占庭帝國的興衰的相關史實。
12.(2022九上·永康月考)如圖內容是日本歷史上一次改革的部分規定,該規定反映出土地的所有者是(  )
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個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
A.部民 B.公民 C.國家 D.貴族
【答案】C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646年,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主要內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將部民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身使用,也不能買賣,向他們收取賦稅。通過改革,使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了封建社會。故規定反映出土地的所有者是國家。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國家是題干規定反映出土地的所有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13.(2022九上·永康月考)托爾斯泰曾說:“穆罕默德圣人,他引導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與犧牲,又為他們開辟了一條文明進步的大道。”下列事件中與穆罕默德有關的是(  )
①于7世紀初在麥加創立伊斯蘭教
②建立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公社
③著有《醫學集成》一書
④基本統一阿拉伯半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是阿拉伯語“順從”的意思。610年,穆罕默德最初在麥加傳教,麥加貴族擔心會損害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帶領少數信徒離開麥加,在麥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伊斯蘭教把622年定為伊斯蘭教歷元年。穆罕默德為了實現最終目標,多次率兵攻打麥加。630年,他再次兵臨麥加城下。最后,雙方達成協議,麥加貴族接受伊斯蘭教,承認穆罕默德的政治和宗教領袖地位,穆罕默德承認對方的經濟和宗教利益。從此麥加從此成為伊斯蘭教圣地。征服麥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時,阿拉伯半島已基本統一。①②④符合題意;《醫學集成》一書是穆罕默德的繼任者拉齊斯所著,③不符合題意。
B項①②④與穆罕默德有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動。重點掌握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動。
14.(2022九上·永康月考)阿拉伯帝國時期創造了輝煌的阿拉伯文化。下面屬于阿拉伯人創造的文化是(  )
①發明了從 0 到 9 計數法
②教堂是當地建筑藝術的代表
③著有《醫學集成》醫書
④《一千零一夜》是不朽之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發明了從0到9計數法是印度人,教堂是當地建筑藝術的代表是西歐文明代表,排除①②,《醫學集成》是阿拉伯的醫學著作,《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傳說故事,③④正確。
D項③④屬于阿拉伯人創造的文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阿拉伯文化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主要貢獻。
15.(2022九上·蘭溪月考)構建知識結構圖,能很好地從整體駕馭和把握所學知識。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識結構圖,其中“?”處是(  )
A.西歐城市的興起 B.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C.西歐莊園的出現 D.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化
【答案】D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14世紀中葉以后,出租領主直營地達到一個高潮,領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農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11 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這一時期,手工業不斷發展,一方面,手工業逐漸脫離農業生產,另一方面他們更多地為市場而生產。13世紀,隨著分工細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發展。為了繳納封建賦稅,農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產工具從事生產,農村出現了分散的手工工場。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推動了歐洲社會經濟的資本主義變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在中世紀晚期的歐洲,一定規模的雇傭勞動以及為市場而生產的經營特征,使生產組織形式逐漸資本主義化。這種現象主要表現為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產生。
ABC三項圖文無體現,不符合題意;
D項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化是題干知識結構圖中“?”處應填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產生的相關史實,要求運用所學解讀圖文信息。
16.(2022九上·永康月考) 14世紀,意大利建筑師設計的建筑所體現的主題開始變得凸顯人性,畫家和雕塑家也對每個個體格外重視。同樣,人們開始嘗試了解人類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結構。這些變化體現出歐洲(  )
A.人文主義的興起 B.啟蒙思想的傳播
C.科學教育的進步 D.藝術創作的輝煌
【答案】A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世生活中的幸福.14世紀意大利建筑師設計的建筑開始變得以人為主,畫家和雕塑家也對每個個體格外重視。同樣,人們開始嘗試了解人類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結構。這些變化體現了歐洲人文主義的興起。
A項人文主義的興起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文藝復興的相關史實。
17.(2022九上·永康月考)“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文藝復興是一次“精神的新生”,因為(  )
A.全面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 B.幾乎蔓延到西歐所有國家
C.是反封建教會的新文化運動 D.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
【答案】C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據題干“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文藝復興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為文藝復興是資產階級反封建教會的新文化運動。從意大利開始的文藝復興運動,持續了近三百年。它使人們開始認識到,必須打破中世紀以來的封建統治和教會神學對人們的思想束縛,倡導人文主義精神;而這些思想正是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愿望,是資產階級反封建教會的新文化運動。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是反封建教會的新文化運動是文藝復興是一次“精神的新生”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8.(2022九上·永康月考)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的歷史事件是(  )
A.新航路開辟 B.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
C.三角貿易 D.第二次世界大戰
【答案】A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A項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和識記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9.(2022九上·永康月考)他的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圖說的正確。“他”是(  )
A.迪亞士 B.哥倫布 C.達·伽馬 D.麥哲倫
【答案】D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1519-1522年麥哲倫率領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
A項迪亞士的船隊到達非洲的好望角,不符合題意;
B項哥倫布發現了美洲,不符合題意;
C項達 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西海岸,不符合題意;
D項麥哲倫的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圖說的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麥哲倫的航線及學生的識記能力。題干關鍵信息“他的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
20.(2022九上·永康月考)某電視臺正在播放歷史紀錄片,下圖的圖示出現在紀錄片中。下列可以適合作為該片片名的是(  )
A.科技創新的影響 B.工人運動的興起
C.資本的原始積累 D.思想解放運動
【答案】C
【知識點】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
【解析】【分析】三角貿易中,奴隸販子從歐洲出發,乘船到非洲,攜帶槍支、雜物等換買黑奴,這是“出程”。接著,滿載黑人的運奴船到達美洲,這叫“中程”。最后,滿載金銀和原料的船只返回歐洲,這叫“歸程”。三角貿易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金,但使非洲喪失了難以計數的人口,導致了非洲的落后。三角貿易為歐洲聚斂了大量財富,加快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的繁榮。
ABD三項和題干圖示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資本的原始積累適合作為該片片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資本的原始積累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與識記資本的原始積累的相關史實。
二、非選擇題
21.(2022九上·永康月考)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人類最早的文明是在適合農業耕作的大河流域昌盛的,古代亞非地區的大河流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
公元前2500年左右亞非文明分布圖
材料二:我們應該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度汲取其它文明的養分,促進亞洲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
——習近平在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1)結合材料一,將古代亞非文明一覽表填寫完整。
序號 發源地 文明古國 代表性的文明成果
A 北非的①   河流域 古代埃及 金字塔
B 西亞的兩河流域 古巴比倫 《漢謨拉比法典》
C 南亞的印度河流域 ②    實行等級森嚴的③   制度,創立④   教
(2)結合材料一,分析這些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樣的地理環境中發生和發展的?為什么?
(3)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樣才能使中華文明更放異彩?
【答案】(1)尼羅河;古印度;種姓;佛
(2)大河流域,氣候溫暖濕潤,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交流,兼收并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可知,古代埃及文明誕生于尼羅河流域。古代印度文明誕生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實行種姓制度,各等級森嚴、世代相襲,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的喬達摩 悉達多(釋迦牟尼)創立佛教。
(2)亞非文明古國都發源于大河流域。這主要是因為大河流域氣候溫暖濕潤,適宜人類居住;水源充足,可發展灌溉農業;都在平原上,地勢平坦,土壤肥沃。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交流,兼收并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故答案為:(1)尼羅河;古印度;種姓;佛。
(2)大河流域,氣候溫暖濕潤,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交流,兼收并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非文明古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22.(2022九上·永康月考)民主法制是社會進步的基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這部法典試圖明確地、永久地調整一切社會關系,因而,它不僅闡明了古巴比倫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當時的社會。
——摘自《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上冊)
材料二:年代尺。
——摘編自《羅馬法圖示》
材料三:我們的政治制度不是從我們鄰人的制度中模仿而來的,我們的制度是別人的模范……我們的制度之所以稱為民主政治,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解決私人爭執的時候,每個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摘自《伯里克利在犧牲戰士葬禮上的講話》
(1)材料一中“這部法典”的名稱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十二銅表法》的歷史地位,并簡述羅馬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變化。
(3)材料三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哪個城邦的政治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制度的利弊。
【答案】(1)名稱:《漢謨拉比法典》。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地位:《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變化:①形式上,從習慣法發展為成文法;②范圍上,從公民法到萬民法。
(3)城邦:雅典。利:為雅典繁榮提供了條件,為近代民主政治樹立了典范;弊:本質是奴隸主的民主政治,少數人的民主。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古代西亞國家;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古巴比倫”,聯系所學可知,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2)《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根據材料二可知,羅馬法形式上:從習慣法發展為成文法;范圍上從公民法到萬民法。
(3)根據材料三中的“《伯里克利在犧牲戰士葬禮上的講話》”,聯系所學,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里克利當政期間,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達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雅典民主政治發展促進了雅典城邦的繁榮,是古代奴隸制民主政治的高峰,為近代民主政治樹立了典范;但它是建立在奴隸制度之上的;本質上仍是少數奴隸主對廣大奴隸的專政。
故答案為:(1)名稱:《漢謨拉比法典》。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地位:《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變化:①形式上,從習慣法發展為成文法;②范圍上,從公民法到萬民法。
(3)城邦:雅典。利:為雅典繁榮提供了條件,為近代民主政治樹立了典范;弊:本質是奴隸主的民主政治,少數人的民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謨拉比法典》、《十二銅表法》、雅典民主政治等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掌握《漢謨拉比法典》《十二銅表法》、雅典民主政治等知識。
23.(2022九上·永康月考)歐洲文明又被稱為“基督教文明”,是西方近代文明的孕育者,讓我們走進中古時期的歐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時空觀念·見證王國變遷】
材料一:年代尺。
【史料實證·剖析封建制度】
材料二:封建關系的基礎是土地……如果領主將一塊土地賜予一個人,這個人就成了封臣……
封臣的權力和對于土地的所有權與他在舉行臣屬儀式時承擔的義務是相應的……臣屬儀式和賜封儀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約。
-摘編自[英]威爾斯《全球簡史》
【歷史解釋·感悟大學發展】
材料三:中世紀的鼎盛時期,經濟的繁榮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大學紛紛興起。
——摘編自《世界歷史》氿年級上冊
材料四:新興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學校、由城市當局選聘教師、決定學費、確定入學條件、學習處理商業事務與行會行政事務,培養職業技術技能。于是,多數城市形成了世俗教育學校。
——摘編自齊濤主編,顧鑾齋、夏繼果分主編:《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1)“羅馬人的皇帝”是指誰?他去世后,帝國被一分為三,形成今天哪三個國家的雛形?
(2)根據材料二,指出西歐“封建關系”確立的基礎,并歸納西歐封建關系的特點。
(3)根據材料三、材料四,概括中世紀歐洲大學興起的原因,并分析其具有怎樣的地位?
【答案】(1)查理。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
(2)土地的封賜。等級性、契約性。
(3)經濟的繁榮、城市發展的需要自治地位。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1)800年的圣誕節,教皇在羅馬為查理舉行了加冕禮,稱查理為“羅馬人的皇帝”。查理曼去世后,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條約,將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樣無償地賞賜,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兵役服務。這樣,賜地的人成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則成為封臣,封臣必須效忠于封君、封君則須保護封臣的觀念日益流行開來。11世紀時,這種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已經普遍存在。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有著嚴格的等級性,而且權利、義務交織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約意義。
(3)材料三“中世紀的鼎盛時期,經濟的繁榮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大學紛紛興起”說明中世紀歐洲大學興起的原因是經濟的繁榮;材料四“新興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學校……”說明中世紀歐洲大學興起的原因是城市發展的需要。根據材料四中的“由城市當局選聘教師、決定學費、確定入學條件、學習處理商業事務與行會行政事務,培養職業技術技能”可知,中世紀歐洲大學具有自治地位。
故答案為:(1)查理。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
(2)土地的封賜。等級性、契約性。
(3)經濟的繁榮、城市發展的需要;自治地位。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查理曼帝國,西歐封建等級制度,中世紀歐洲大學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4.(2022九上·永康月考)人類歷史的進程反復證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面對社會轉型,能否順應時代潮流,
抓住歷史機遇,事關興衰之命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把貴族的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材料二: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穆罕默德
材料三:查理·馬特廢除了無條件分贈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他把從叛亂貴族那里沒收來的土地和一些教會的土地分贈給貴族,但他們必須要為國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義務,宣誓效忠;同時,采邑的賜予者也有義務保護忠心效力的受領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
(1)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歷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內容?
(2)材料二說明阿拉伯人具有什么特點?結合所學,分析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上分別有何貢獻。
(3)材料三反映了西歐封建社會的什么制度?這種制度最先開始于哪個國家?
(4)分析材料一、三中的兩場改革在內容和影響上的相同點。
(5)與上述材料相關的人物或事件都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從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
【答案】(1)大化改新。
(2)都善于吸收和學習先進民族的文化,并把它們創新改造和發揚光大。創立伊斯蘭教;建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或基本上統一了阿拉伯半島)。
(3)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或封君封臣制);法蘭克王國。
(4)內容:都涉及到土地問題;作用:都促進了封建制度(社會)的形成和發展。
(5)改革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改革必須順應歷史發展潮流,與時俱進;要對外開放,善于學習其它國家的先進文明成果。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大化改新,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材料一“ 把貴族的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結合所學可知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
(2)本題考查阿拉伯人的特點及其穆罕默德的貢獻,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材料二“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結合所學可知阿拉伯人具有善于吸收和學習先進民族的文化,并把它們創新改造和發揚光大。依所學可知穆罕默德在宗教上的貢獻是創立伊斯蘭教;在政治上的貢獻是建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或基本上統一了阿拉伯半島)。
(3)本題考查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或封君封臣制),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材料三“查理.馬特廢除了無條件分贈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他們必須要為國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義務,宣誓效忠;同時,采邑的賜予者也有義務保護忠心效力的受領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反映了西歐封建社會等級制度(或封君封臣制);依材料和所學可知封君封臣制最先開始的國家是法蘭克王國。
(4)本題考查日本大化改新、法蘭克王國的封君封臣制的相同點,要求具備比較分析歸納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依上述材料“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他把從叛亂貴族那里沒收來的土地和一些教會的土地分贈給貴族”和結合所學可以得出相同點:在內容上都涉及到土地問題;在作用方面,都促進了封建制度(社會)的形成和發展。
(5)本題考查歷史人物或事件推動社會發展給我們的啟示,要求具備歸納概括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依上述材料分析可知人物或事件都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我們得到的啟示應主要從改革的作用、杰出人物的作用、改革成功的條件以及善于學習等角度歸納作答。
故答案為:(1)大化改新。
(2)都善于吸收和學習先進民族的文化,并把它們創新改造和發揚光大。創立伊斯蘭教;建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或基本上統一了阿拉伯半島)。
(3)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或封君封臣制);法蘭克王國。
(4)內容:都涉及到土地問題;作用:都促進了封建制度(社會)的形成和發展。
(5)改革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改革必須順應歷史發展潮流,與時俱進;要對外開放,善于學習其它國家的先進文明成果。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大化改新、阿拉伯人具有的特點、伊斯蘭教的建立與穆罕默德、查理 馬特改革的有關內容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大化改新、阿拉伯人具有的特點、伊斯蘭教的建立與穆罕默德、查理 馬特改革的有關內容,明確改革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改革必須順應歷史發展潮流,與時俱進。
25.(2022九上·永康月考)13、14世紀,歐洲開始逐步走向近代。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它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在于人的覺醒。它使人們把關注的重點從來世轉移到現世。它喚醒了人們積極進取的精神、創造的精神以及科學實驗的精神,從而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勝利和確立開辟了道路。
——《圖說天下 世界歷史系列》
材料二:從15世紀末開始,人們認識世界的視野發生了重大變化,有亞歐“整體”擴展到歐亞非美四大洲聯系為一個整體。這種變化以及新興資本主義的發展,迅速開啟了從“狹隘地域性的存在”到“世界歷史性的存在”的發展進程。
材料三: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這些田園詩式的過程是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
——馬克思
(1)材料一中的“它”指什么事件?歸納“它”的影響。
(2)材料二中“人們認識世界的視野發生了重大變化”開始于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根據材料,概括這一事件的影響。
(3)根據材料三,說明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有哪些方式。
(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以上歷史事件對歐洲社會進步產生的共同影響。
【答案】(1)事件:文藝復興運動。影響: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事件:新航路開辟。影響:新航路開辟讓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
(3)方式:掠奪金銀財富、屠殺土著居民、搶占殖民地、販賣黑奴等
(4)共同影響:促進歐洲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知識點】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它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在于人的覺醒。它使人們把關注的重點從來世轉移到現世。它喚醒了人們積極進取的精神、創造的精神以及科學實驗的精神,從而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勝利和確立開辟了道路” 可知, “它”是指文藝復興,文藝復興運動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由材料二“從15世紀末開始,人們認識世界的視野發生了重大變化,有亞歐‘整體’擴展到歐亞非美四大洲聯系為一個整體。這種變化以及新興資本主義的發展,迅速開啟了從‘狹隘地域性的存在’到‘世界歷史性的存在’的發展進程”,可知,“人們認識世界的視野發生了重大變化”開始于新航路開辟。新航路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狀態,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3)材料三中的“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反映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方式是掠奪金銀財富;材料三中的“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反映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方式是屠殺土著居民;材料三中的“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反映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方式是搶占殖民地;材料三中的“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反映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方式是販賣黑奴等。
(4)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都促進歐洲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故答案為:(1)事件:文藝復興運動。影響: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事件:新航路開辟。影響:新航路開辟讓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
(3)方式:掠奪金銀財富、屠殺土著居民、搶占殖民地、販賣黑奴等。
(4)共同影響:促進歐洲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三中教育集團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獨立作業
一、選擇題
1.(2022九上·永康月考)有學者認為,金字塔的建造涉及到力學、天文學、地理學、藝術、宗教、數學、社會管理學、建筑學等眾多學科知識。由此可知,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  )
A.古埃及文明的發達程度 B.古埃及文明延續至今
C.古埃及國王的無限權力 D.古埃及農業技術發達
2.(2022九上·永康月考)《圣經》將兩河流域描繪成“人類幸福的伊甸園”。那里曾經孕育的文明國度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印度 D.古代中國
3.(2022九上·永康月考)在古代印度,有一位50歲的國王看到了一個10歲的孩子,卻像兒子對待父親那樣畢恭畢敬地行禮。這位孩子的身份最有可能是(  )
A.婆羅門 B.剎帝利 C.吠舍 D.首陀羅
4.(2022九上·蘭溪月考)“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將希臘文化灌注到亞洲”,而“東方的影響也以席卷一切之勢涌入西方”。歷史學家布恩的觀點反映出亞歷山大的擴張(  )
A.使東方從屬于西方 B.中斷了東西方文化發展進程
C.打通了亞歐商貿通道 D.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匯
5.(2022九上·永康月考)從“征服意大利半島”“布匿戰爭”“稱霸地中海地區”“凱撒奪權”這些關鍵詞中可以提煉出的學習主題是(  )
A.羅馬城邦的興起 B.羅馬共和國的統治
C.羅馬帝國的擴張 D.羅馬奴隸制的瓦解
6.(2022九上·永康月考)“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學名著,它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這部文學名著是(  )
A.《十二銅表法》 B.《天方夜譚》
C.《擲鐵餅者》 D.《荷馬史詩》
7.(2022九上·永康月考)古希臘人對智慧的追求與寬松的政治環境相結合,涌現出許多哲學“巨匠”。這些“巨匠”不包括 (  )
A.德謨克利特 B.伯里克利 C.蘇格拉底 D.亞里士多德
8.(2022九上·永康月考)某位學者指出:“中世紀的騎士同時也是擁有田產的鄉紳,很少出現必須付錢購買某種物品的情形。他的莊園里能夠出產供他和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斷,中世紀莊園經濟的特征是(  )
A.商品經濟高度發達 B.基本自給自足
C.領主擁有絕對特權 D.以佃戶為主體
9.(2022九上·永康月考)“中世紀西歐城市向封建領主納稅,封建主放棄對城市的統治權和司法權……城市管理人員由市民選舉產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紀西歐城市(  )
A.封建社會等級森嚴 B.初步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
C.完全擺脫了封建統治 D.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共同體
10.(2022九上·永康月考)歐洲中世紀后期在封建神學的籠罩下產生了大學的世俗教育。出現這一狀況的根本原因是(  )
A.教會勢力的減弱 B.城市經濟的復興
C.傳統教育的崛起 D.更好地傳播神學
11.(2022九上·永康月考)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延續時間達一千多年之久,對東西方文化兼收并蓄,為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的大帝國是(  )
A.羅馬帝國 B.拜占庭帝國
C.阿拉伯帝國 D.亞歷山大帝國
12.(2022九上·永康月考)如圖內容是日本歷史上一次改革的部分規定,該規定反映出土地的所有者是(  )
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個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
A.部民 B.公民 C.國家 D.貴族
13.(2022九上·永康月考)托爾斯泰曾說:“穆罕默德圣人,他引導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與犧牲,又為他們開辟了一條文明進步的大道。”下列事件中與穆罕默德有關的是(  )
①于7世紀初在麥加創立伊斯蘭教
②建立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公社
③著有《醫學集成》一書
④基本統一阿拉伯半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2022九上·永康月考)阿拉伯帝國時期創造了輝煌的阿拉伯文化。下面屬于阿拉伯人創造的文化是(  )
①發明了從 0 到 9 計數法
②教堂是當地建筑藝術的代表
③著有《醫學集成》醫書
④《一千零一夜》是不朽之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2九上·蘭溪月考)構建知識結構圖,能很好地從整體駕馭和把握所學知識。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識結構圖,其中“?”處是(  )
A.西歐城市的興起 B.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C.西歐莊園的出現 D.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化
16.(2022九上·永康月考) 14世紀,意大利建筑師設計的建筑所體現的主題開始變得凸顯人性,畫家和雕塑家也對每個個體格外重視。同樣,人們開始嘗試了解人類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結構。這些變化體現出歐洲(  )
A.人文主義的興起 B.啟蒙思想的傳播
C.科學教育的進步 D.藝術創作的輝煌
17.(2022九上·永康月考)“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文藝復興是一次“精神的新生”,因為(  )
A.全面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 B.幾乎蔓延到西歐所有國家
C.是反封建教會的新文化運動 D.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
18.(2022九上·永康月考)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的歷史事件是(  )
A.新航路開辟 B.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
C.三角貿易 D.第二次世界大戰
19.(2022九上·永康月考)他的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圖說的正確。“他”是(  )
A.迪亞士 B.哥倫布 C.達·伽馬 D.麥哲倫
20.(2022九上·永康月考)某電視臺正在播放歷史紀錄片,下圖的圖示出現在紀錄片中。下列可以適合作為該片片名的是(  )
A.科技創新的影響 B.工人運動的興起
C.資本的原始積累 D.思想解放運動
二、非選擇題
21.(2022九上·永康月考)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人類最早的文明是在適合農業耕作的大河流域昌盛的,古代亞非地區的大河流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
公元前2500年左右亞非文明分布圖
材料二:我們應該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度汲取其它文明的養分,促進亞洲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
——習近平在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1)結合材料一,將古代亞非文明一覽表填寫完整。
序號 發源地 文明古國 代表性的文明成果
A 北非的①   河流域 古代埃及 金字塔
B 西亞的兩河流域 古巴比倫 《漢謨拉比法典》
C 南亞的印度河流域 ②    實行等級森嚴的③   制度,創立④   教
(2)結合材料一,分析這些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樣的地理環境中發生和發展的?為什么?
(3)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樣才能使中華文明更放異彩?
22.(2022九上·永康月考)民主法制是社會進步的基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這部法典試圖明確地、永久地調整一切社會關系,因而,它不僅闡明了古巴比倫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當時的社會。
——摘自《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上冊)
材料二:年代尺。
——摘編自《羅馬法圖示》
材料三:我們的政治制度不是從我們鄰人的制度中模仿而來的,我們的制度是別人的模范……我們的制度之所以稱為民主政治,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解決私人爭執的時候,每個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摘自《伯里克利在犧牲戰士葬禮上的講話》
(1)材料一中“這部法典”的名稱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十二銅表法》的歷史地位,并簡述羅馬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變化。
(3)材料三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哪個城邦的政治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制度的利弊。
23.(2022九上·永康月考)歐洲文明又被稱為“基督教文明”,是西方近代文明的孕育者,讓我們走進中古時期的歐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時空觀念·見證王國變遷】
材料一:年代尺。
【史料實證·剖析封建制度】
材料二:封建關系的基礎是土地……如果領主將一塊土地賜予一個人,這個人就成了封臣……
封臣的權力和對于土地的所有權與他在舉行臣屬儀式時承擔的義務是相應的……臣屬儀式和賜封儀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約。
-摘編自[英]威爾斯《全球簡史》
【歷史解釋·感悟大學發展】
材料三:中世紀的鼎盛時期,經濟的繁榮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大學紛紛興起。
——摘編自《世界歷史》氿年級上冊
材料四:新興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學校、由城市當局選聘教師、決定學費、確定入學條件、學習處理商業事務與行會行政事務,培養職業技術技能。于是,多數城市形成了世俗教育學校。
——摘編自齊濤主編,顧鑾齋、夏繼果分主編:《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1)“羅馬人的皇帝”是指誰?他去世后,帝國被一分為三,形成今天哪三個國家的雛形?
(2)根據材料二,指出西歐“封建關系”確立的基礎,并歸納西歐封建關系的特點。
(3)根據材料三、材料四,概括中世紀歐洲大學興起的原因,并分析其具有怎樣的地位?
24.(2022九上·永康月考)人類歷史的進程反復證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面對社會轉型,能否順應時代潮流,
抓住歷史機遇,事關興衰之命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把貴族的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材料二: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穆罕默德
材料三:查理·馬特廢除了無條件分贈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他把從叛亂貴族那里沒收來的土地和一些教會的土地分贈給貴族,但他們必須要為國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義務,宣誓效忠;同時,采邑的賜予者也有義務保護忠心效力的受領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
(1)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歷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內容?
(2)材料二說明阿拉伯人具有什么特點?結合所學,分析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上分別有何貢獻。
(3)材料三反映了西歐封建社會的什么制度?這種制度最先開始于哪個國家?
(4)分析材料一、三中的兩場改革在內容和影響上的相同點。
(5)與上述材料相關的人物或事件都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從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
25.(2022九上·永康月考)13、14世紀,歐洲開始逐步走向近代。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它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在于人的覺醒。它使人們把關注的重點從來世轉移到現世。它喚醒了人們積極進取的精神、創造的精神以及科學實驗的精神,從而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勝利和確立開辟了道路。
——《圖說天下 世界歷史系列》
材料二:從15世紀末開始,人們認識世界的視野發生了重大變化,有亞歐“整體”擴展到歐亞非美四大洲聯系為一個整體。這種變化以及新興資本主義的發展,迅速開啟了從“狹隘地域性的存在”到“世界歷史性的存在”的發展進程。
材料三: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這些田園詩式的過程是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
——馬克思
(1)材料一中的“它”指什么事件?歸納“它”的影響。
(2)材料二中“人們認識世界的視野發生了重大變化”開始于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根據材料,概括這一事件的影響。
(3)根據材料三,說明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有哪些方式。
(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以上歷史事件對歐洲社會進步產生的共同影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古埃及的國王稱法老,為全國最高的統治者。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國王的陵墓,金字塔的建造涉及到力學、天文學、地理學、藝術、宗教、數學、社會管理學、建筑學等眾多學科知識。這反映了古埃及文明的發達程度,充分顯示了古埃及人的高度智慧和精湛的建筑藝術。
A項古埃及文明的發達程度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埃及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認識古代埃及文明的發達程度。
2.【答案】B
【知識點】古代西亞國家
【解析】【分析】公元前3500年以后,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隸制小國。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兩河流域曾經孕育的文明國度是古巴比倫。
A項古埃及文明發源于尼羅河流域,不符合題意;
B項古巴比倫發源于兩河流域,符合題意;
C項古印度發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不符合題意;
D項古代中國發源于黃河、長江流域,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古巴比倫文明,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3.【答案】A
【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 和首陀羅,婆羅門即僧侶階層,為第一種姓,地位最高,從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剎帝利即武士階層,為第二種姓,僅次于婆羅門,負責行政管理和作戰;吠舍即平民,為第三種姓,經營商業貿易;首陀羅為第四種姓,地位最低,從事農業和各種體力及手工業勞動等。故“50歲的國王看到了一個10歲的孩子”說明50歲的國王屬于剎帝利,向10歲的孩子屬于婆羅門畢恭畢敬地行禮。
A項婆羅門最有可能是這位孩子的身份,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4.【答案】D
【知識點】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將希臘文化灌注到亞洲”“東方的影響也以席卷一切之勢涌入西方”可以看出其強調的是亞歷山大的擴張對東西方文明交流所起到的作用。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在客觀上把希臘的文化傳播到東方,東方的文化深入到希臘文化的過程,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匯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歷山大東征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5.【答案】B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奴隸制共和國。羅馬共和國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為爭奪地中海霸權,羅馬共和國同地中海西部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布匿戰爭,最終擊敗迦太基,公元前2世紀后期,取得地中海霸權,成為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1世紀,羅馬發生嚴重的社會危機,共和制無力統治,奴隸主企圖建立獨裁統治,以穩固政權,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后被羅馬元老貴族刺殺。從“征服意大利半島”“布匿戰爭”“稱霸地中海地區”“凱撒奪權”這些關鍵詞中提煉出的學習主題是羅馬共和國的統治。
ACD三項和題干關鍵詞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羅馬共和國的統治是從題干關鍵詞中可以提煉出的學習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共和國的統治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題干相關內容,尋找共同之處,確定主題。
6.【答案】D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荷馬史詩》是古希臘的英雄史詩.相傳它是在民間口頭創作的基礎上,由盲詩人荷馬加工整理而成的,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學名作,它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
A項《十二銅表法》 是古羅馬的,不符合題意;
B項《天方夜譚》是阿拉伯的民間故事集,不符合題意;
C項《擲鐵餅者》是古希臘著名的雕塑,不符合題意;
D項《荷馬史詩》0,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荷馬史詩》的識記能力,要求具備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
7.【答案】B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蘇格拉底、德謨克里特、亞里士多德屬于古希臘哲學巨匠。伯里克利是古希臘時期雅典政治家,他把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發展到高峰。
ACD三項都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不符合題意;
B項伯里克利不屬于哲學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古希臘哲學家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古希臘的哲學家。
8.【答案】B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據“中世紀的騎士同時也是擁有田產的鄉紳,很少出現必須付錢購買某種物品的情形。他的莊園里能夠出產供他和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可知,中世紀莊園經濟的特征是基本自給自足。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基本自給自足是中世紀莊園經濟的特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莊園經濟的特征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中世紀莊園經濟的相關知識。
9.【答案】D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封建主放棄對城市的統治權和司法權……城市管理人員由市民選舉產生”可知,題干體現的是城市獲得了行政權與司法權,表明了城市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自治。
A項封建社會等級森嚴題干沒體現,不符合題意;
B項初步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不符合題干時間,不符合題意;
C項完全擺脫了封建統治說法絕對化,不符合題意;
D項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共同體,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的歐洲,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10.【答案】B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10世紀后,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重新興起,許多希臘、羅馬的古典著作開始在西歐傳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斷傳人西歐。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歐洲中世紀后期在教會神學的籠罩下產生了大學的世俗教育。
A項教會勢力的減弱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B項城市經濟的復興是出現題干狀況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
C項傳統教育的崛起錯誤,傳統教育的興起是世俗教育的發展之間不是根本與表象之間的關系,不符合題意;
D項更好地傳播神學錯誤,傳播神學與世俗教育之間不存在聯系,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歐洲大學興起,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11.【答案】B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東羅馬定都君士坦丁堡(舊名拜占庭),故稱“拜占庭帝國”,它也曾地跨亞歐非三洲.拜占庭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為文藝復興提供豐富的精神營養。
ACD三項與題干描述不符合,不符合題意;
B項拜占庭帝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延續時間達一千多年之久,對東西方文化兼收并蓄,為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拜占庭帝國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重點掌握拜占庭帝國的興衰的相關史實。
12.【答案】C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646年,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主要內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將部民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身使用,也不能買賣,向他們收取賦稅。通過改革,使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了封建社會。故規定反映出土地的所有者是國家。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國家是題干規定反映出土地的所有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13.【答案】B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是阿拉伯語“順從”的意思。610年,穆罕默德最初在麥加傳教,麥加貴族擔心會損害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帶領少數信徒離開麥加,在麥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伊斯蘭教把622年定為伊斯蘭教歷元年。穆罕默德為了實現最終目標,多次率兵攻打麥加。630年,他再次兵臨麥加城下。最后,雙方達成協議,麥加貴族接受伊斯蘭教,承認穆罕默德的政治和宗教領袖地位,穆罕默德承認對方的經濟和宗教利益。從此麥加從此成為伊斯蘭教圣地。征服麥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時,阿拉伯半島已基本統一。①②④符合題意;《醫學集成》一書是穆罕默德的繼任者拉齊斯所著,③不符合題意。
B項①②④與穆罕默德有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動。重點掌握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動。
14.【答案】D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發明了從0到9計數法是印度人,教堂是當地建筑藝術的代表是西歐文明代表,排除①②,《醫學集成》是阿拉伯的醫學著作,《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傳說故事,③④正確。
D項③④屬于阿拉伯人創造的文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阿拉伯文化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主要貢獻。
15.【答案】D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14世紀中葉以后,出租領主直營地達到一個高潮,領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農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11 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這一時期,手工業不斷發展,一方面,手工業逐漸脫離農業生產,另一方面他們更多地為市場而生產。13世紀,隨著分工細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發展。為了繳納封建賦稅,農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產工具從事生產,農村出現了分散的手工工場。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推動了歐洲社會經濟的資本主義變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在中世紀晚期的歐洲,一定規模的雇傭勞動以及為市場而生產的經營特征,使生產組織形式逐漸資本主義化。這種現象主要表現為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產生。
ABC三項圖文無體現,不符合題意;
D項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化是題干知識結構圖中“?”處應填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產生的相關史實,要求運用所學解讀圖文信息。
16.【答案】A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世生活中的幸福.14世紀意大利建筑師設計的建筑開始變得以人為主,畫家和雕塑家也對每個個體格外重視。同樣,人們開始嘗試了解人類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結構。這些變化體現了歐洲人文主義的興起。
A項人文主義的興起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文藝復興的相關史實。
17.【答案】C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據題干“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文藝復興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為文藝復興是資產階級反封建教會的新文化運動。從意大利開始的文藝復興運動,持續了近三百年。它使人們開始認識到,必須打破中世紀以來的封建統治和教會神學對人們的思想束縛,倡導人文主義精神;而這些思想正是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愿望,是資產階級反封建教會的新文化運動。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是反封建教會的新文化運動是文藝復興是一次“精神的新生”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8.【答案】A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A項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和識記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9.【答案】D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1519-1522年麥哲倫率領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
A項迪亞士的船隊到達非洲的好望角,不符合題意;
B項哥倫布發現了美洲,不符合題意;
C項達 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西海岸,不符合題意;
D項麥哲倫的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圖說的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麥哲倫的航線及學生的識記能力。題干關鍵信息“他的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
20.【答案】C
【知識點】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
【解析】【分析】三角貿易中,奴隸販子從歐洲出發,乘船到非洲,攜帶槍支、雜物等換買黑奴,這是“出程”。接著,滿載黑人的運奴船到達美洲,這叫“中程”。最后,滿載金銀和原料的船只返回歐洲,這叫“歸程”。三角貿易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金,但使非洲喪失了難以計數的人口,導致了非洲的落后。三角貿易為歐洲聚斂了大量財富,加快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的繁榮。
ABD三項和題干圖示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資本的原始積累適合作為該片片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資本的原始積累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與識記資本的原始積累的相關史實。
21.【答案】(1)尼羅河;古印度;種姓;佛
(2)大河流域,氣候溫暖濕潤,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交流,兼收并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可知,古代埃及文明誕生于尼羅河流域。古代印度文明誕生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實行種姓制度,各等級森嚴、世代相襲,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的喬達摩 悉達多(釋迦牟尼)創立佛教。
(2)亞非文明古國都發源于大河流域。這主要是因為大河流域氣候溫暖濕潤,適宜人類居住;水源充足,可發展灌溉農業;都在平原上,地勢平坦,土壤肥沃。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交流,兼收并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故答案為:(1)尼羅河;古印度;種姓;佛。
(2)大河流域,氣候溫暖濕潤,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交流,兼收并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非文明古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22.【答案】(1)名稱:《漢謨拉比法典》。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地位:《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變化:①形式上,從習慣法發展為成文法;②范圍上,從公民法到萬民法。
(3)城邦:雅典。利:為雅典繁榮提供了條件,為近代民主政治樹立了典范;弊:本質是奴隸主的民主政治,少數人的民主。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古代西亞國家;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古巴比倫”,聯系所學可知,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2)《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根據材料二可知,羅馬法形式上:從習慣法發展為成文法;范圍上從公民法到萬民法。
(3)根據材料三中的“《伯里克利在犧牲戰士葬禮上的講話》”,聯系所學,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里克利當政期間,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達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雅典民主政治發展促進了雅典城邦的繁榮,是古代奴隸制民主政治的高峰,為近代民主政治樹立了典范;但它是建立在奴隸制度之上的;本質上仍是少數奴隸主對廣大奴隸的專政。
故答案為:(1)名稱:《漢謨拉比法典》。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地位:《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變化:①形式上,從習慣法發展為成文法;②范圍上,從公民法到萬民法。
(3)城邦:雅典。利:為雅典繁榮提供了條件,為近代民主政治樹立了典范;弊:本質是奴隸主的民主政治,少數人的民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謨拉比法典》、《十二銅表法》、雅典民主政治等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掌握《漢謨拉比法典》《十二銅表法》、雅典民主政治等知識。
23.【答案】(1)查理。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
(2)土地的封賜。等級性、契約性。
(3)經濟的繁榮、城市發展的需要自治地位。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1)800年的圣誕節,教皇在羅馬為查理舉行了加冕禮,稱查理為“羅馬人的皇帝”。查理曼去世后,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條約,將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樣無償地賞賜,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兵役服務。這樣,賜地的人成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則成為封臣,封臣必須效忠于封君、封君則須保護封臣的觀念日益流行開來。11世紀時,這種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已經普遍存在。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有著嚴格的等級性,而且權利、義務交織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約意義。
(3)材料三“中世紀的鼎盛時期,經濟的繁榮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大學紛紛興起”說明中世紀歐洲大學興起的原因是經濟的繁榮;材料四“新興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學校……”說明中世紀歐洲大學興起的原因是城市發展的需要。根據材料四中的“由城市當局選聘教師、決定學費、確定入學條件、學習處理商業事務與行會行政事務,培養職業技術技能”可知,中世紀歐洲大學具有自治地位。
故答案為:(1)查理。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
(2)土地的封賜。等級性、契約性。
(3)經濟的繁榮、城市發展的需要;自治地位。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查理曼帝國,西歐封建等級制度,中世紀歐洲大學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4.【答案】(1)大化改新。
(2)都善于吸收和學習先進民族的文化,并把它們創新改造和發揚光大。創立伊斯蘭教;建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或基本上統一了阿拉伯半島)。
(3)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或封君封臣制);法蘭克王國。
(4)內容:都涉及到土地問題;作用:都促進了封建制度(社會)的形成和發展。
(5)改革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改革必須順應歷史發展潮流,與時俱進;要對外開放,善于學習其它國家的先進文明成果。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大化改新,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材料一“ 把貴族的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結合所學可知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
(2)本題考查阿拉伯人的特點及其穆罕默德的貢獻,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材料二“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結合所學可知阿拉伯人具有善于吸收和學習先進民族的文化,并把它們創新改造和發揚光大。依所學可知穆罕默德在宗教上的貢獻是創立伊斯蘭教;在政治上的貢獻是建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或基本上統一了阿拉伯半島)。
(3)本題考查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或封君封臣制),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材料三“查理.馬特廢除了無條件分贈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他們必須要為國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義務,宣誓效忠;同時,采邑的賜予者也有義務保護忠心效力的受領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反映了西歐封建社會等級制度(或封君封臣制);依材料和所學可知封君封臣制最先開始的國家是法蘭克王國。
(4)本題考查日本大化改新、法蘭克王國的封君封臣制的相同點,要求具備比較分析歸納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依上述材料“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他把從叛亂貴族那里沒收來的土地和一些教會的土地分贈給貴族”和結合所學可以得出相同點:在內容上都涉及到土地問題;在作用方面,都促進了封建制度(社會)的形成和發展。
(5)本題考查歷史人物或事件推動社會發展給我們的啟示,要求具備歸納概括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依上述材料分析可知人物或事件都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我們得到的啟示應主要從改革的作用、杰出人物的作用、改革成功的條件以及善于學習等角度歸納作答。
故答案為:(1)大化改新。
(2)都善于吸收和學習先進民族的文化,并把它們創新改造和發揚光大。創立伊斯蘭教;建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或基本上統一了阿拉伯半島)。
(3)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或封君封臣制);法蘭克王國。
(4)內容:都涉及到土地問題;作用:都促進了封建制度(社會)的形成和發展。
(5)改革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改革必須順應歷史發展潮流,與時俱進;要對外開放,善于學習其它國家的先進文明成果。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大化改新、阿拉伯人具有的特點、伊斯蘭教的建立與穆罕默德、查理 馬特改革的有關內容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大化改新、阿拉伯人具有的特點、伊斯蘭教的建立與穆罕默德、查理 馬特改革的有關內容,明確改革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改革必須順應歷史發展潮流,與時俱進。
25.【答案】(1)事件:文藝復興運動。影響: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事件:新航路開辟。影響:新航路開辟讓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
(3)方式:掠奪金銀財富、屠殺土著居民、搶占殖民地、販賣黑奴等
(4)共同影響:促進歐洲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知識點】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它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在于人的覺醒。它使人們把關注的重點從來世轉移到現世。它喚醒了人們積極進取的精神、創造的精神以及科學實驗的精神,從而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勝利和確立開辟了道路” 可知, “它”是指文藝復興,文藝復興運動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由材料二“從15世紀末開始,人們認識世界的視野發生了重大變化,有亞歐‘整體’擴展到歐亞非美四大洲聯系為一個整體。這種變化以及新興資本主義的發展,迅速開啟了從‘狹隘地域性的存在’到‘世界歷史性的存在’的發展進程”,可知,“人們認識世界的視野發生了重大變化”開始于新航路開辟。新航路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狀態,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3)材料三中的“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反映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方式是掠奪金銀財富;材料三中的“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反映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方式是屠殺土著居民;材料三中的“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反映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方式是搶占殖民地;材料三中的“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反映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方式是販賣黑奴等。
(4)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都促進歐洲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故答案為:(1)事件:文藝復興運動。影響: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事件:新航路開辟。影響:新航路開辟讓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
(3)方式:掠奪金銀財富、屠殺土著居民、搶占殖民地、販賣黑奴等。
(4)共同影響:促進歐洲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口市| 桂东县| 长泰县| 化德县| 屏边| 洛宁县| 射洪县| 杭锦后旗| 邯郸县| 克山县| 监利县| 板桥市| 蓝田县| 张家界市| 马龙县| 桂林市| 行唐县| 永城市| 贵定县| 新宾| 祁门县| 明溪县| 宜阳县| 日照市| 牙克石市| 邹平县| 甘泉县| 嘉禾县| 濮阳县| 高青县| 沾化县| 平顶山市| 年辖:市辖区| 太原市| 汽车| 余干县| 洪雅县| 黄陵县| 祁阳县| 弥渡县| 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