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2八上·洞頭期中)“清明南風,夏水較多;清明北風,夏水較少?!敝V語反映出我國季風氣候的特點是(  )
A.雨熱同期 B.不穩定性 C.終年高溫 D.降水較少
(2022八上·洞頭期中)據圖,回答下列小題。
黃河流域圖
2.圖中黃河最終注入的海洋是( ?。?br/>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
3.在黃河流域的開發與治理過程中,合理的有( ?。?br/>①在蘭州至河口河段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建設
②在銀川至河口河段發展農業,大面積種植水稻
③在河口至龍門的河段開展退耕還林工程的建設
④在桃花峪以下的河段大量修建電站以開發水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2八上·洞頭期中)“這次革命并沒有達到它所預期的目標。西方列強在中國的支配地位沒有受到削弱,在農村沒有出現一場社會大變動,中國近代社會的基本矛盾一個也沒有得到解決。革命的果實又落到舊勢力的代表袁世凱手里”。這次革命( ?。?br/>①未能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
②未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
③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統治
④宣告延續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2022八上·洞頭期中)某史學家說:“對于西方的挑戰,中國的反應之所以遲鈍,是由于中國社會在19世紀中葉面臨很不平常的歷史環境。內部事物萬分火急,至于對西方則可以暫緩一步?!边@里所講的“內部事務萬分火急”主要是指( ?。?br/>A.清政府準備發起洋務運動 B.太平天國運動危及清政府統治
C.清政府內部進行權力之爭 D.維新派試圖改變中國落后現狀
6.(2022八上·洞頭期中)《辛丑條約》第十款規定: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這一規定反映出清政府( ?。?br/>A.加強了對老百姓財富的搜刮 B.喪失了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
C.成為了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D.削弱了中國軍隊整體的實力
7.(2022八上·洞頭期中)有史學家稱:孫中山是“近今談革命者之初祖,實行革命者之北辰”。為孫中山贏得如此贊譽的歷史事件有( ?。?br/>①成立興中會 ②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③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④創建中華民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2八上·麗水月考)“作為一場政治運動,百日維新短命而敗,但作為一場更廣闊意義上的社會文化運動,自有其成功之處?!睋丝芍?,戊戌變法的“成功之處”主要在于( ?。?br/>A.沉重打擊了西方列強 B.削弱了頑固派的勢力
C.鞏固了儒學正統地位 D.推動了新思想的傳播
9.(2022八上·洞頭期中)某歷史教師在復習教學時對“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先后做了如下設計,此教學內容設計的調整旨在( ?。?br/>調整前 調整后
鴉片戰爭(1840一1842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一1860年) 甲午中日戰爭(1894一1895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一1901年) 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戊戌變法(1898年) 鴉片戰爭(1840一1842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一1860年) 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甲午中日戰爭(1894一1895年) 戊戌變法(1898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一1901年)
A.更凸顯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
B.更突出歷史事件的時序性
C.更揭示列強發動侵華戰爭的根本原因
D.更關注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10.(2022八上·洞頭期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最為優秀的美德,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根基,自鴉片戰爭以來無數仁人志士在踐行著這一做人的準則,他們便是中國的脊梁。對此,以下符合的有(  )
①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 ②鄭成功收復臺灣
③三元里人民抗英 ④左宗棠收復新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選擇題
11.(2022八上·洞頭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上海至昆明高速鐵路(滬昆高速)橫貫湖南,對該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重大作用。湖南自古種植業發達,有著“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其中洞庭湖平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1)讀圖1,滬昆高鐵自東向西經過省份的簡稱分別是滬、浙、贛、   、貴、   。其起始點與終點分別位于   、   。(填地形區)
(2)讀圖2,分析該鐵路在修建湖南省段難度較大的原因,并說說該鐵路全線貫通對沿省發展的意義。
(3)綜合上述材料,分析洞庭湖平原能成為“商品糧基地”的有利條件。
12.(2022八上·洞頭期中)初二某歷史興趣小組在研讀陳旭麓先生《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一書時,做了四篇書摘。閱讀書摘,回答問題。
書摘一: 歷史界碑 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的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國兵輪鼓浪而來,由沿海入長江,撞倒了堡壘一壁……這場戰爭不僅是英國對中國的勝利,而且是先進的西方對古老東方的勝利。
書摘二: 以新衛舊 洋務運動……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異于傳統,又因主其事者以新衛舊的本來意愿而難以掙脫傳統……其核心或主導的東西可歸為二端。
書摘三: 破舊立新 經過庚子(注:1900年)以來十年的千曲萬折之后,歷史在革命、改良、民變和清廷的自我挽救之間終于作出了自己的選擇。革命派以一往無前之氣……革了數千年帝政之命。
書摘四: 除舊布新 1923年,梁啟超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中說:“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漸漸有點廢然思返,覺得社會文化是整套的,要拿舊心理運用新制度,決計不可能,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醒?!?br/>(1)依據書摘一,說明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的原因。
(2)根據書摘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洋務運動采取的措施。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書摘三中的事件是如何體現出“破舊立新” 的。
(4)綜合書摘,并運用所學知識,梳理中國近代社會“新陳代謝”的歷程。
13.(2022八上·洞頭期中)回眸歷史進程,凝練歷史智慧。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五四運動(與以往的愛國運動)就大不相同。它所牽動的社會面非常之廣,不僅有學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還有鄉鎮的農民群眾等。斗爭于北京發生,蔓延到全國各地……表現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強意志,使反動勢力張皇失措……啟蒙推動了救亡,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生和發展;救亡又是啟蒙的有機延伸和繼續,并最終導致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材料二:雄偉的工人和學生的隊伍走上了街頭,全國范圍內激揚起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浪潮?!貏e是一向被人輕視的工人群眾也發出了怒吼,這是一支真正能制一切反動派與死命的偉大生力軍。……處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偉大時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發生一種激烈的變化。
——吳玉章《回憶五四前后的思想轉變》
材料三: 1920年夏,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接著,北京、長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的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書
(1)根據材料一,概括五四運動的特點。
(2)依據材料二,分析五四運動的影響。
(3)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闡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結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
【解析】【分析】 “清明南風,夏水較多;清明北風,夏水較少”。說的是夏季吹南風多雨,吹北風降水少;反映夏季風強度的不穩定,導致降水多少的不同,所以這一諺語反映了季風氣候具有的特征是不穩定。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中國地域遼闊,地跨眾多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使氣候具有復雜多樣的特點。此外,由于地形多樣、地勢高低懸殊,更增加了氣候的復雜多樣性。中國東半部有大范圍的季風氣候,自南向北依次為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西北部大多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為獨特的高山高原氣候。西部高原山地表現出明顯的垂直氣候特征。
【答案】2.A
3.B
【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
【解析】【點評】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黃河發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后流入渤海。
2.圖中黃河最終注入的海洋是渤海。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3.在黃河流域的開發與治理過程中,①在蘭州至河口河段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建設,正確。②在銀川至河口河段發展農業,大面積種植水稻,不正確,需水量較大,水源不足。③在河口至龍門的河段開展退耕還林工程的建設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保持水土,正確。④在桃花峪以下的河段大量修建電站以開發水能,錯誤,河流落差較小,典型的地上河。①③正確。
4.【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中的革命黨人發動起義,攻克總督衙門,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新軍將領黎元洪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史稱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①未能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表述錯誤,③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統治是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①③不符合題意。
D項②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5.【答案】B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由于中國社會在19世紀中葉面臨很不平常的歷史環境,內部事務萬分火急”可知反映的是太平天國運動危及清政府統治。
ACD三項不是發生在19世中葉,不符合題意;
B項太平天國運動危及清政府統治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6.【答案】C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由“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可知,材料出自《辛丑條約》。1900年到1901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辛丑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嚴禁保證人民參加各種形勢的反帝活動,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成為了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7.【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孫中山是我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組織成立了興中會、中國同盟會,闡發了“三民主義”,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創建了黃埔軍校,但他沒有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C項①③④是孫中山贏得如此贊譽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革命活動,要求識記相關基礎知識。
8.【答案】D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戊戌變法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這次變法促進了思想解放,并且對思想文化的發展和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A項沉重打擊了西方列強”與“社會文化運動”關聯不大,不符合題意;
B項削弱了頑固派的勢力不符合史實,戊戌變法并未削弱了頑固派的勢力,不符合題意;
C項鞏固了儒學正統地位錯誤,維新派顛覆了儒家的正統經學史學,動搖了儒學正統地位,不符合題意;
D項推動了新思想的傳播是戊戌變法的“成功之處”,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的歷史影響等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9.【答案】A
【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該設計調整前將民族危機和近代化探索分別歸類闡述,調整后突出了在每次民族危機后,中國人都有新的近代化探索,這更凸顯近代中國救圖存的時代主題。
A項更凸顯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符合題意;
B項更突出歷史事件的時序性是表象,不是其主旨,不符合題意;
C項更揭示列強發動侵華戰爭的根本原因錯誤,調整后,并不會更有利于揭示列強發動侵華戰爭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
D項更關注培養學生家國情懷錯誤,兩者都關注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并不能體現比較性,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加劇等知識,注意對圖示內容的正確解讀和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0.【答案】B
【知識點】鴉片戰爭;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被荷蘭殖民者霸占了30多年的寶島臺灣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②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題干中的“自鴉片戰爭以來”不符,排除含②的選項。
B項①③④符合題干信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上反抗外國侵略的斗爭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題干關鍵信息是“自鴉片戰爭以來”。
11.【答案】(1)湘;云(或滇);云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地形復雜多樣,要穿越大量的山地丘陵與河流;該鐵路全線貫通,有利于加強沿省地區的溝通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3)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地形:地處洞庭湖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河流眾多,水源充足,灌溉便利;交通:位于長江下游且鐵路經過,便于商品糧的運輸。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地勢和地形;太湖流域的水鄉城鎮
【解析】【分析】(1)、讀圖1,滬昆高鐵自東向西經過省份的簡稱分別是滬、浙、贛、湘、貴、云或滇。其起始點與終點分別位于云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讀圖2,湖南省段地形復雜多樣,要穿越大量的山地丘陵與河流,修建難度較大。;該鐵路全線貫通,有利于加強沿省地區的溝通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3)、綜合上述材料,洞庭湖平原能成為“商品糧基地”的有利條件。從氣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條件和交通條件來分析。故答案為: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地形:地處洞庭湖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河流眾多,水源充足,灌溉便利;交通:位于長江下游且鐵路經過,便于商品糧的運輸。
【點評】滬昆高速鐵路,簡稱滬昆高鐵,又名滬昆客運專線,是一條連接上海市與云南省昆明市的高速鐵路,是《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年版)中“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是中國東西向線路里程最長、速度等級最高、經過省份最多的高速鐵路。交通線路的修建,可以加強區域交流與聯系,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12.【答案】(1)鴉片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創辦了近代軍事工業和開辦民用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興辦新式學堂。
(3)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或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或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4)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探索,從器物層面到制度層面再到思想層面不斷深入,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蛘撸ń袊奶剿?,從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到學習西方的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
【知識點】鴉片戰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1)1842年,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到《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也是中國喪失領土主權的開始,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洋務運動創辦近代軍事和民用工業;洋務運動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設立翻譯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京師同文館);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建立新式海陸軍。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4)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近代化歷程經歷了由學習西方的軍事器物到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的過程。
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創辦了近代軍事工業和開辦民用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興辦新式學堂。
(3)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或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或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4)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探索,從器物層面到制度層面再到思想層面不斷深入,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或者(近代中國的探索,從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到學習西方的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和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對材料的提煉概括能力。理解并識記鴉片戰爭和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的相關史實。
13.【答案】(1)特點:廣泛的群眾性、全國性、徹底性、啟蒙性。
(2)“全國激揚起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浪潮”說明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工人群眾也有發出了怒吼”說明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拔业乃枷肷喜荒懿话l生一種激烈的變化”說明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3)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結果。五四運動,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此后不斷的發展壯大,為共產黨的誕生奠定階級基礎;十月革命后,隨著馬克思主義的不斷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思想基礎;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組織基礎。因此,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結果。
【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它所牽動的社會面非常之廣,不僅有學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還有鄉鎮的農民群眾等”可見,五四運動具有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據“表現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強意志”可知,五四運動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由“啟蒙推動了救亡,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生和發展;救亡又是啟蒙的有機延伸和繼續,并最終導致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可見五四運動追求救國真理的進步性、啟蒙性。
(2)材料二中的“全國激揚起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浪潮”說明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材料二中的“工人群眾也有發出了怒吼”說明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材料二中的“我的思想上不能不發生一種激烈的變化”說明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3)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工人階級的發展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階級基礎;五四運動后,宣傳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大量涌現,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這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因此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結果。
故答案為:(1)特點:廣泛的群眾性、全國性、徹底性、啟蒙性。
(2)“全國激揚起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浪潮”說明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工人群眾也有發出了怒吼”說明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拔业乃枷肷喜荒懿话l生一種激烈的變化”說明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3)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結果。五四運動,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此后不斷的發展壯大,為共產黨的誕生奠定階級基礎;十月革命后,隨著馬克思主義的不斷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思想基礎;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組織基礎。因此,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結果。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相關史實。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2八上·洞頭期中)“清明南風,夏水較多;清明北風,夏水較少?!敝V語反映出我國季風氣候的特點是( ?。?br/>A.雨熱同期 B.不穩定性 C.終年高溫 D.降水較少
【答案】B
【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
【解析】【分析】 “清明南風,夏水較多;清明北風,夏水較少”。說的是夏季吹南風多雨,吹北風降水少;反映夏季風強度的不穩定,導致降水多少的不同,所以這一諺語反映了季風氣候具有的特征是不穩定。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中國地域遼闊,地跨眾多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使氣候具有復雜多樣的特點。此外,由于地形多樣、地勢高低懸殊,更增加了氣候的復雜多樣性。中國東半部有大范圍的季風氣候,自南向北依次為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西北部大多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為獨特的高山高原氣候。西部高原山地表現出明顯的垂直氣候特征。
(2022八上·洞頭期中)據圖,回答下列小題。
黃河流域圖
2.圖中黃河最終注入的海洋是( ?。?br/>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
3.在黃河流域的開發與治理過程中,合理的有( ?。?br/>①在蘭州至河口河段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建設
②在銀川至河口河段發展農業,大面積種植水稻
③在河口至龍門的河段開展退耕還林工程的建設
④在桃花峪以下的河段大量修建電站以開發水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2.A
3.B
【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
【解析】【點評】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黃河發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后流入渤海。
2.圖中黃河最終注入的海洋是渤海。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3.在黃河流域的開發與治理過程中,①在蘭州至河口河段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建設,正確。②在銀川至河口河段發展農業,大面積種植水稻,不正確,需水量較大,水源不足。③在河口至龍門的河段開展退耕還林工程的建設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保持水土,正確。④在桃花峪以下的河段大量修建電站以開發水能,錯誤,河流落差較小,典型的地上河。①③正確。
4.(2022八上·洞頭期中)“這次革命并沒有達到它所預期的目標。西方列強在中國的支配地位沒有受到削弱,在農村沒有出現一場社會大變動,中國近代社會的基本矛盾一個也沒有得到解決。革命的果實又落到舊勢力的代表袁世凱手里”。這次革命( ?。?br/>①未能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
②未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
③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統治
④宣告延續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中的革命黨人發動起義,攻克總督衙門,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新軍將領黎元洪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史稱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①未能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表述錯誤,③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統治是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①③不符合題意。
D項②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5.(2022八上·洞頭期中)某史學家說:“對于西方的挑戰,中國的反應之所以遲鈍,是由于中國社會在19世紀中葉面臨很不平常的歷史環境。內部事物萬分火急,至于對西方則可以暫緩一步?!边@里所講的“內部事務萬分火急”主要是指( ?。?br/>A.清政府準備發起洋務運動 B.太平天國運動危及清政府統治
C.清政府內部進行權力之爭 D.維新派試圖改變中國落后現狀
【答案】B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由于中國社會在19世紀中葉面臨很不平常的歷史環境,內部事務萬分火急”可知反映的是太平天國運動危及清政府統治。
ACD三項不是發生在19世中葉,不符合題意;
B項太平天國運動危及清政府統治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6.(2022八上·洞頭期中)《辛丑條約》第十款規定: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這一規定反映出清政府(  )
A.加強了對老百姓財富的搜刮 B.喪失了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
C.成為了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D.削弱了中國軍隊整體的實力
【答案】C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由“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可知,材料出自《辛丑條約》。1900年到1901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辛丑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嚴禁保證人民參加各種形勢的反帝活動,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成為了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7.(2022八上·洞頭期中)有史學家稱:孫中山是“近今談革命者之初祖,實行革命者之北辰”。為孫中山贏得如此贊譽的歷史事件有(  )
①成立興中會 ②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③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④創建中華民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孫中山是我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組織成立了興中會、中國同盟會,闡發了“三民主義”,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創建了黃埔軍校,但他沒有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C項①③④是孫中山贏得如此贊譽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革命活動,要求識記相關基礎知識。
8.(2022八上·麗水月考)“作為一場政治運動,百日維新短命而敗,但作為一場更廣闊意義上的社會文化運動,自有其成功之處?!睋丝芍?,戊戌變法的“成功之處”主要在于(  )
A.沉重打擊了西方列強 B.削弱了頑固派的勢力
C.鞏固了儒學正統地位 D.推動了新思想的傳播
【答案】D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戊戌變法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這次變法促進了思想解放,并且對思想文化的發展和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A項沉重打擊了西方列強”與“社會文化運動”關聯不大,不符合題意;
B項削弱了頑固派的勢力不符合史實,戊戌變法并未削弱了頑固派的勢力,不符合題意;
C項鞏固了儒學正統地位錯誤,維新派顛覆了儒家的正統經學史學,動搖了儒學正統地位,不符合題意;
D項推動了新思想的傳播是戊戌變法的“成功之處”,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的歷史影響等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9.(2022八上·洞頭期中)某歷史教師在復習教學時對“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先后做了如下設計,此教學內容設計的調整旨在( ?。?br/>調整前 調整后
鴉片戰爭(1840一1842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一1860年) 甲午中日戰爭(1894一1895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一1901年) 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戊戌變法(1898年) 鴉片戰爭(1840一1842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一1860年) 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甲午中日戰爭(1894一1895年) 戊戌變法(1898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一1901年)
A.更凸顯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
B.更突出歷史事件的時序性
C.更揭示列強發動侵華戰爭的根本原因
D.更關注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答案】A
【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該設計調整前將民族危機和近代化探索分別歸類闡述,調整后突出了在每次民族危機后,中國人都有新的近代化探索,這更凸顯近代中國救圖存的時代主題。
A項更凸顯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符合題意;
B項更突出歷史事件的時序性是表象,不是其主旨,不符合題意;
C項更揭示列強發動侵華戰爭的根本原因錯誤,調整后,并不會更有利于揭示列強發動侵華戰爭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
D項更關注培養學生家國情懷錯誤,兩者都關注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并不能體現比較性,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加劇等知識,注意對圖示內容的正確解讀和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0.(2022八上·洞頭期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最為優秀的美德,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根基,自鴉片戰爭以來無數仁人志士在踐行著這一做人的準則,他們便是中國的脊梁。對此,以下符合的有( ?。?br/>①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 ②鄭成功收復臺灣
③三元里人民抗英 ④左宗棠收復新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識點】鴉片戰爭;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被荷蘭殖民者霸占了30多年的寶島臺灣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②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題干中的“自鴉片戰爭以來”不符,排除含②的選項。
B項①③④符合題干信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上反抗外國侵略的斗爭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題干關鍵信息是“自鴉片戰爭以來”。
二、非選擇題
11.(2022八上·洞頭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上海至昆明高速鐵路(滬昆高速)橫貫湖南,對該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重大作用。湖南自古種植業發達,有著“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其中洞庭湖平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1)讀圖1,滬昆高鐵自東向西經過省份的簡稱分別是滬、浙、贛、   、貴、   。其起始點與終點分別位于   、   。(填地形區)
(2)讀圖2,分析該鐵路在修建湖南省段難度較大的原因,并說說該鐵路全線貫通對沿省發展的意義。
(3)綜合上述材料,分析洞庭湖平原能成為“商品糧基地”的有利條件。
【答案】(1)湘;云(或滇);云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地形復雜多樣,要穿越大量的山地丘陵與河流;該鐵路全線貫通,有利于加強沿省地區的溝通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3)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地形:地處洞庭湖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河流眾多,水源充足,灌溉便利;交通:位于長江下游且鐵路經過,便于商品糧的運輸。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地勢和地形;太湖流域的水鄉城鎮
【解析】【分析】(1)、讀圖1,滬昆高鐵自東向西經過省份的簡稱分別是滬、浙、贛、湘、貴、云或滇。其起始點與終點分別位于云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讀圖2,湖南省段地形復雜多樣,要穿越大量的山地丘陵與河流,修建難度較大。;該鐵路全線貫通,有利于加強沿省地區的溝通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3)、綜合上述材料,洞庭湖平原能成為“商品糧基地”的有利條件。從氣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條件和交通條件來分析。故答案為: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地形:地處洞庭湖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河流眾多,水源充足,灌溉便利;交通:位于長江下游且鐵路經過,便于商品糧的運輸。
【點評】滬昆高速鐵路,簡稱滬昆高鐵,又名滬昆客運專線,是一條連接上海市與云南省昆明市的高速鐵路,是《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年版)中“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是中國東西向線路里程最長、速度等級最高、經過省份最多的高速鐵路。交通線路的修建,可以加強區域交流與聯系,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12.(2022八上·洞頭期中)初二某歷史興趣小組在研讀陳旭麓先生《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一書時,做了四篇書摘。閱讀書摘,回答問題。
書摘一: 歷史界碑 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的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國兵輪鼓浪而來,由沿海入長江,撞倒了堡壘一壁……這場戰爭不僅是英國對中國的勝利,而且是先進的西方對古老東方的勝利。
書摘二: 以新衛舊 洋務運動……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異于傳統,又因主其事者以新衛舊的本來意愿而難以掙脫傳統……其核心或主導的東西可歸為二端。
書摘三: 破舊立新 經過庚子(注:1900年)以來十年的千曲萬折之后,歷史在革命、改良、民變和清廷的自我挽救之間終于作出了自己的選擇。革命派以一往無前之氣……革了數千年帝政之命。
書摘四: 除舊布新 1923年,梁啟超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中說:“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漸漸有點廢然思返,覺得社會文化是整套的,要拿舊心理運用新制度,決計不可能,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醒。”
(1)依據書摘一,說明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的原因。
(2)根據書摘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洋務運動采取的措施。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書摘三中的事件是如何體現出“破舊立新” 的。
(4)綜合書摘,并運用所學知識,梳理中國近代社會“新陳代謝”的歷程。
【答案】(1)鴉片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創辦了近代軍事工業和開辦民用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興辦新式學堂。
(3)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或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或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4)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探索,從器物層面到制度層面再到思想層面不斷深入,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蛘撸ń袊奶剿?,從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到學習西方的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
【知識點】鴉片戰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1)1842年,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到《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也是中國喪失領土主權的開始,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洋務運動創辦近代軍事和民用工業;洋務運動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設立翻譯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京師同文館);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建立新式海陸軍。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4)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近代化歷程經歷了由學習西方的軍事器物到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的過程。
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創辦了近代軍事工業和開辦民用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興辦新式學堂。
(3)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或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或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4)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探索,從器物層面到制度層面再到思想層面不斷深入,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或者(近代中國的探索,從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到學習西方的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和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對材料的提煉概括能力。理解并識記鴉片戰爭和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的相關史實。
13.(2022八上·洞頭期中)回眸歷史進程,凝練歷史智慧。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五四運動(與以往的愛國運動)就大不相同。它所牽動的社會面非常之廣,不僅有學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還有鄉鎮的農民群眾等。斗爭于北京發生,蔓延到全國各地……表現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強意志,使反動勢力張皇失措……啟蒙推動了救亡,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生和發展;救亡又是啟蒙的有機延伸和繼續,并最終導致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材料二:雄偉的工人和學生的隊伍走上了街頭,全國范圍內激揚起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浪潮。……特別是一向被人輕視的工人群眾也發出了怒吼,這是一支真正能制一切反動派與死命的偉大生力軍。……處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偉大時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發生一種激烈的變化。
——吳玉章《回憶五四前后的思想轉變》
材料三: 1920年夏,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接著,北京、長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的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書
(1)根據材料一,概括五四運動的特點。
(2)依據材料二,分析五四運動的影響。
(3)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闡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結果。
【答案】(1)特點:廣泛的群眾性、全國性、徹底性、啟蒙性。
(2)“全國激揚起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浪潮”說明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肮と巳罕娨灿邪l出了怒吼”說明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我的思想上不能不發生一種激烈的變化”說明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3)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結果。五四運動,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此后不斷的發展壯大,為共產黨的誕生奠定階級基礎;十月革命后,隨著馬克思主義的不斷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思想基礎;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組織基礎。因此,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結果。
【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它所牽動的社會面非常之廣,不僅有學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還有鄉鎮的農民群眾等”可見,五四運動具有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據“表現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強意志”可知,五四運動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由“啟蒙推動了救亡,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生和發展;救亡又是啟蒙的有機延伸和繼續,并最終導致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可見五四運動追求救國真理的進步性、啟蒙性。
(2)材料二中的“全國激揚起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浪潮”說明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材料二中的“工人群眾也有發出了怒吼”說明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材料二中的“我的思想上不能不發生一種激烈的變化”說明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3)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工人階級的發展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階級基礎;五四運動后,宣傳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大量涌現,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這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因此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結果。
故答案為:(1)特點:廣泛的群眾性、全國性、徹底性、啟蒙性。
(2)“全國激揚起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浪潮”說明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肮と巳罕娨灿邪l出了怒吼”說明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拔业乃枷肷喜荒懿话l生一種激烈的變化”說明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3)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結果。五四運動,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此后不斷的發展壯大,為共產黨的誕生奠定階級基礎;十月革命后,隨著馬克思主義的不斷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思想基礎;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組織基礎。因此,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結果。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相關史實。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河县| 龙海市| 清河县| 玉门市| 台山市| 秭归县| 武鸣县| 侯马市| 鹿泉市| 滦平县| 自贡市| 衡山县| 象山县| 光山县| 华池县| 栾川县| 浪卡子县| 全州县| 静海县| 如东县| 上林县| 钟山县| 会宁县| 溧水县| 盘锦市| 新巴尔虎左旗| 时尚| 晋州市| 巴彦淖尔市| 德昌县| 青铜峡市| 洪湖市| 准格尔旗| 古浪县| 宁津县| 靖州| 陈巴尔虎旗| 隆安县| 略阳县| 新乐市| 农安县|